12月8日,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参股公司被法院受理破产清算申请的公告,披露其参股公司上蔬永辉生鲜食品有限公司向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申请。关于申请理由,上蔬永辉表示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据上蔬永辉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20年10月31日,公司账面资产总计733,281,147.6元,负债总计858,894,111.50元,所有者权益-125,612,963.87元。经初步审查,截止2020年11月18日,公司现有在职职工七百余名;因拖欠供应 商货款引发多起诉讼,已经判决或调解的供应商诉讼31起,涉及诉讼标的总计28,444,651.71元;未结诉讼36起,涉及标的金额39,466,424.45元;涉强制执行案件8起。
这对于永辉超市来说,意味着此前参股投资金额将大概率获得收益,因而有可能产生投资亏损,其中上蔬永辉及其子公司目前仍欠永辉超市251.22万元款项,永辉超市也判断收回可能性极小,将对该款项额计提减值准备。
而上蔬永辉这家公司,也将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其现有门店或将出现两种可能,即寻求出售,或关停退出。《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永辉超市方面正在与上蔬永辉协商接收个别门店,但具体执行方案尚未确定。
作为上海国盛集团、上海蔬菜集团、永辉超市、鼎晖投资、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社区生鲜超市品牌,上蔬永辉立项初期实际上备受关注,包括菜篮子工程示范企业背书、上蔬集团供应链基础、永辉的生鲜经历能力等特性,均是外界对上蔬永辉投出肯定票的促成因素。
就在2018年左右,《第三只眼看零售》还曾了解到,上蔬永辉实际上是独立运作。有数据显示,上蔬永辉当时共开出27家门店,坪效突破5万元,其中会员消费占比可达50%以上。此前盒马宣称自己成熟门店的坪效可达5万元,若上述数据准确,上蔬永辉当时坪效堪比盒马鲜生。
短短两年时间,上蔬永辉从样板企业走向破产清算,其中缘由不免值得探讨。
定位模糊
借力不足
关于上蔬永辉走向破产清算的原因,一些零售高管向《第三只眼看零售》分析时均不约而同提到“定位不清”这一问题,包括对目标消费群体对标不清、业态差异性不大、商品结构雷同等问题均是其诱发因素。
据了解,上蔬永辉旗下主要有两个门店品牌,分别是LAFIE(上蔬永辉旗下优选品牌)、Fmart。其中LAFIE定位略高,与精品超市较为类似。而Fmart属于菜场店,主要对标民生需求。
按照上蔬永辉规划,这两个品牌各有侧重,应该有利于其形成多客群布局,并在业态组合上获得聚集效应。但有业内人士向《第三只眼看零售》评价称,很难看出有什么区别,反而会把消费者搞糊涂。
而造成消费者认知雷同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上蔬永辉尚未对外建立精准、有影响力的子品牌形象。对于多数企业而言,选择单一品牌重点打造是惯用方式,意味着消费者注意力会被进一步集中。但上蔬永辉推出6年多,即有多个品牌、LOGO,可以说运营难度较大。
另一方面,上蔬永辉未能在不用品牌门店中打造出差异化商品结构,也是导致消费者认知不清的重要原因。
按照外界理解,上蔬永辉是由上海国盛集团、上海蔬菜集团、永辉超市、鼎晖投资、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共同出资设立的社区生鲜超市品牌。但照此理解的尴尬之处在于,业内人士将永辉超市理解为上蔬永辉的主要背书,而在永辉超市体系内,上蔬永辉却难以和Bravo绿标店、超级物种、永辉生活等业态吸引同等关注。
而据《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永辉超市相关团队仅在上蔬永辉立项初期进驻辅导、参与经营,但从2016年起,永辉超市便基本不再参与上蔬永辉运营,仅保留参股投资关系。个中原因,尚不得知。
同时,上蔬集团此前作为沪上最大的生鲜批发平台,原本应为上蔬永辉的生鲜供应链提供助力。但据一位上蔬永辉供应商表示,上蔬永辉采购基本都是由采购人员在市场上自行采购,且主要以“低价”作为评估依据,缺少产品卖点。
也就是说,上蔬永辉虽然有多方资本投入,且有上蔬集团和永辉股份参与,但实际上借力不足。如果操盘者能够自我发展或许问题不大,但若专业能力欠佳,或缺少合理的人才机制,导致难以吸引专业化团队,即有可能陷入困境。
有供应商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他们的采购经常换,之前的老采购负责人在2020年上半年离职了,后来来了一位新负责人,11月又离职了,现在是另一位业务负责人代管。这就导致我们的沟通对接不够顺畅,而且欠款讨要都找不到人,基本没有人管。”
股东过多
折戟上海滩
“上蔬永辉的股东背景太复杂了,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也看不清楚。刚开始资本很多,投了很多钱进来,但一年亏一些,到现在也就败完了。”有行业人士对此评价称。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上蔬永辉从创立之初,原本是想借股东构成,促成资源互补。它是由上海知名国企与国内外专业投资机构以及国内连锁超市龙头共同成立的混改企业。其中上蔬集团为了突破体制瓶颈,由其母公司上海国盛集团牵头,对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而永辉超市则是为了打开上海市场。双方一拍即合后,迅速推动上蔬永辉项目上马。
上蔬集团作为沪上最大的生鲜批发平台,意图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激活企业源动力,同时延展和完善其产业链。在2014年时,国内本土连锁零售企业大多呈现萧条状态,但永辉超市却以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0%以上逆势扩张,因而由鼎晖投资推荐,各合作方开始接洽。
当时,上蔬集团已从批发拓展到生鲜配送领域,下一步需要在零售终端寻求突破,而永辉超市则想借上蔬集团开拓上海市场,同时增强供应链前端优势,优化生鲜产品的地域性差异等问题。双方达成合作后,为实现高效管理,突出市场化运作,同时有利于多方参与,使上蔬永辉拥有更多想象空间,故决定对其股权设置采用双层架构。
所谓双层架构,是指先由上海国盛集团、上海蔬菜集团、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分别参股35%、25%、20%、20%成立上海上蔬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上蔬农副又与永辉超市分别占股55%及45%成立上蔬永辉,定位为经营4000平方米以下生鲜超市的自营业务。如此一来,上蔬永辉的磨合过程相对顺利,实现多方优势互补。
但随着永辉不在参与上蔬永辉经营,上蔬集团也助力较少,其他主要股东缺少零售基因,不具备经营能力,上蔬永辉复杂的股权结构即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一大因素。例如谁来真正决策、谁来问责、谁来负责等问题均很难得出明确答案。
“真的是一手好牌打烂了”,有业内人士如此评价称。而申请破产清算之后的上蔬永辉,也成为生鲜赛道中又一家倒下的企业。
这虽然主要是由上蔬永辉自身原因导致的结果,但销售增速下滑、零售企业第三季度业绩下降、节假日提振效果减弱等环境因素也同样值得业界关注。
例如在2020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不少零售企业觉得有点“冷”。
他们原本认为“双节”会像“过年”一样带来销售大幅提升,没成想却遭遇客流量下降。西安社区生鲜品牌鲜生活表示其国庆期间客流量环比9月平均下滑30%左右;福建见福便利透露称放假期间的CBD商圈店几乎没有客流,整体来看略有增长但跑不过大盘回落;北京首航超市也认为国庆期间消费者大量出游,是导致来客数降低的主要原因。而那些留下来的消费者。也在到家平台、社区团购、社区店、大卖场、会员店等诸多业态分流下,难以为个体零售企业贡献销售增长。
而且,往年“过节”通常是零售企业适当调换高客单价商品的节点,但今年的水果、水产、酒饮、个护等品类整体销售下滑明显,其中消费者购买低价替代品牌、单品;进口商品受限;直播分流等因素均值得关注。
一系列现象均指向,双节期间零售企业销售遇冷,消费力减弱、客流量下滑是企业必须要解决的两大难题。北京一位零售高管表示,“今年双节期间想达到增长预期的企业恐怕没有,只要维持平稳就算好事情。而今年元旦春节的准备工作,各商家需要认真反思总结了。再加上今年可能冷冬,准备充分的企业,日子会好过一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