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号

手艺人越来越少的年代,这个传承的手艺,在拼多多大放异彩!

江湖老刘

11-29 18:06
+ 关注

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手艺人所要做的就是与时俱进,寻找到发展空间,传承便可以永续。

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手艺人可以慢工出细活。如今,“磨剪子嘞抢菜刀”的吆喝声早已远去。

做手工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收益却难以匹配,机械化生产又大量取代手工,最终导致手艺人越来越稀少,很多甚至都没了传承。

比如,“猴加官”是集传统美术、脸谱、泥塑及布艺完美结合的手工艺术作品,流传了300年。来自河南的魏义民是“猴加官”唯一的传承人,他已是90多岁的老人。最后,还是退休的儿子来帮着魏义民推广“猴加官”。

不少类似的纯手工制作,工艺较复杂,耗时费力,经济效益差,年轻人一般都耐不住寂寞,有些人“三分钟热度”过后,就打了退堂鼓,不愿意专心学习这些手艺。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留下了富饶的非遗宝藏,如何传承下去是个大命题,自然不可能是单纯的“靠爱发电”,只有提高手艺人的收益,让他们靠“手艺”也能赚到应有的报酬,才是“正道”。

时代变了,便要学会与时俱进。手艺人真有“手艺”,依然会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重要的是找对销售渠道。在电商经济大潮中,不少手艺人找到了新出路。

比如,云南彝族的刺绣传承千年,通过举办彝族赛装节汇聚精美彝绣,上至快百岁的老奶奶、下至孩子,都可以通过这个节日展现刺绣功力。

不少彝绣商家便将云南特色的文创产品搬上线上平台,展示给世界,开拓市场。

在最近召开的第三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来自“中国彝乡”楚雄的建水紫陶、扎染杯袋、竹篾编织保温壶等特色手工艺品,便出现在拼多多直播间,吸引了逾50万网友的捧场。

彝族人通过电商,将彝绣卖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再也不用担心“酒香巷子深无人识”的尴尬。

不少绣娘也因此可以留在家乡,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带来稳定收入的工作,得以兼顾家庭、孩子,而不用外出打工。

千百年来,众多手艺之所以能一直传承流转,便在于其独特的价值不可替代,其蕴藏的“生命力”不可小视。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手艺人所要做的就是与时俱进,寻找到发展空间,传承便可以永续。


+1
收藏 +1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点击上面的就可以分享啦
收藏成功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