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号

懂车帝不“懂车”

土妖

05-08 10:43
+ 关注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沉寂的车市开始有了复苏的迹象,不少平台也借机推出市场促销活动,但是有些平台却玩起了“套路”,伤了消费者的感情。近日,笔者发现不少消费者在懂车帝的头条号上吐槽,在其主办的“直播团车节”活动上秒杀到的车,有一些不是停产了就是到了店里不能使用优惠券,甚至用已经降价的车来当作平台功劳。实际上,懂车帝的面临的尴尬还不仅如此。

流量饥渴下的价格迷宫

内容是懂车帝吸引流量的主要方式,为了获取流量,一大批“标题党”甚至是浮夸的内容席卷网络,对于只认数据的推荐算法而言,这些低门槛内容往往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在流量面前,似乎真实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此前“汽车金牌评说”爆出的懂车帝价格问题就说明了这一点。

根据“汽车金牌评说”的报道,部分4S店网络线索销售管理部门抱怨,懂车帝的一些汽车最低价格低于实际销售价格,导致客户来电抱怨,客户期望值没有得到满足,对4S店信誉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以大众品牌为例,懂车帝最低报价多为指导价优惠40%,而事实是,除了旗舰车型辉昂,最低价格一般只能优惠到25%-30%。对此,很多客户来到店里看车表示很失望,因为懂车帝的价格,不容易在4S店买不到车。

汽车互联网平台本应推动汽车价格透明,为何消费者在懂车帝官方团购活动上抢到的价格,一些4S店不认可呢?根本原因恐怕正是懂车帝的短板和硬伤。

今日头条依靠算法和流量迅速崛起,并对一些互联网头部企业造成极大“杀伤”。与其一脉相承的懂车帝,也拥有算法和流量优势,但在汽车这一重度垂直行业,懂车帝恰好欠缺的是车企、经销商的资源协调与掌控能力。

客观来讲,车企和经销商资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弥补的,需要一家家店、一家家车企的谈判、磨合,要靠多年的积累。对于年轻的平台懂车帝来说,B端的短板在短时间内不好弥补,那么其对流量的渴望就很容易理解了。但如果是通过夸大宣传来提升流量,不仅让真正想买车的用户的体验大打折扣,也给经销商和4S店带来了影响,平台也会逐渐失去信任感和公信力。

花钱为内容输血难以为继

相比车企、经销商资源的“补课”,懂车帝在内容端的“补课”进展得更快一些。

回顾懂车帝的历史,可以看到其浓厚的头条基因。懂车帝的前身是今日头条的汽车频道。头条系APP的推荐模式简单易懂,这些平台会通过精准的算法为用户持续推荐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做的优点是持续刺激用户的阅读兴奋点,为平台带来大量DAU。但缺点是,这种推荐机制需要平台拥有海量的信息支撑,否则用户高频率的刷新会导致“内容荒”。

因此,对于内容引流的依赖程度很高的懂车帝,针对“内容荒”的风险,懂车帝开始花巨资,扶植自媒体以弥补短板。从“帝造计划”到懂车号,再到“帝造计划”3.0版本,都看到了懂车帝大额补贴。按照懂车帝的说法,还要打造50位百万年薪的“帝造家”,给流量、给资金,还要搞专属工作室、粉丝见面会。然而大额补贴虽然能吸引内容创作者,但这种补贴模式也给懂车帝造成了压力。另外过度依赖自媒体,当这些作者出走,也会造成粉丝的流失。

除了花钱给自媒体,以PGC内容吸引用户,懂车帝的补贴还体现在UGC上。为了让用户参与,懂车帝也采用了大额补贴的模式,其曾经推出亿元奖金,刺激用户在车友圈发布自制短视频、发布帖子,然而和多数补贴模式一样,一旦补贴停止,用户有可能就不会去主动发布,甚至造成用户的流失。

娱乐化不能做好汽车平台

短视频,兴趣社交,去中心化,懂车帝的基调,让它带上了娱乐的标签。从原创栏目到直播,再到真人秀和综艺,都在显示懂车帝的娱乐基因。靠贩卖流量,不断吸引C端用户,然后给B端提供销售线索,这是懂车帝的逻辑。

然而在汽车垂直领域,这种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毕竟汽车属于大宗消费品,用户在买车这件事上,是相对严肃和谨慎的。真正想买车的人,来到垂直平台是想看到专业、权威和有用的信息,而非刷“娱乐化”的资讯打发时间。反过来看,来懂车帝的用户,也许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精准用户,所以交付的线索质量并不太高。因为,用户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更快地更精准的去给用户贴标签,这需要平台长期的运营和数据沉淀,也需要B端服务的经验,用娱乐化而非专业化内容捞来的线索,转化效率并不高。

近两年,汽车行业结束了一路高歌,进入寒冬模式。作为连接行业和消费者的中台,垂直汽车媒体更应该苦修内功,不能还在持续贩卖流量,毕竟专业的服务,为用户和行业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才是正道。

写在最后

从内容受众的角度去看,任何一个产品,解决的无非是用户在“有趣有料有用有品”中某个或者某几个维度的问题。客观地说,懂车帝在解决汽车用户“有趣”的这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从C端还是B端去看,汽车用户最大的痛点,是内容的“有料性和有用性”。

很大程度上,有趣只是互联网汽车产品和平台的外功,唯有有料、有用才是其真正的内力。所以,对于懂车帝而言,当下需要把更多的精力从外功转到内力上来。在长跑中,一味地追求“跑得最快”的人,往往最后都不能“跑得最远”。


+1
收藏 +1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点击上面的就可以分享啦
收藏成功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