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餐饮行业的六大热点包括外卖、轻餐饮、共享厨房、智能化和无人化、供应链、资本进入餐饮业。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作详细分析。
认清未来趋势,才能稳步向前。无数食客的希望和追求,汇聚成推动餐饮发展的巨大力量。
外卖篇
外卖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传统的外卖在正餐里是比例非常小,是作为堂食的补充而存在。最初外卖平台上线是因为在上海的外国人习惯于在网上平台订外卖,外卖平台也主要是为他们服务。
现在的外卖平台对于行业的意义和价值已经绝对不是简单的补充,它是一种未来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认知,当下的外卖对于餐饮的属性是什么?它与堂食在商业模式上有重大的区别。
餐饮是生产和服务合二为一的,且具有明显的本地化属性。
外卖则像零售,当它的服务属性发生了变化,商业模式、生产逻辑、菜单等都需要变化。
它已经绝对不是简单地在堂食基础上增加生产量。
我们从外卖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来:
第一阶段:最初外卖平台发展起来的时候,有一批专门的外卖餐厅,这一帮企业有些类似于淘宝上的淘品牌,他们没有门店或者是非常轻的门店。
他们有互联网思维,熟悉互联网打法,在传统的餐饮门店还没有认识到外卖重要性时,攫取了行业的红利。
第二阶段:当正餐的品牌意识到外卖拥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他们来做外卖时,天生具有非常多优势,于是很快将第一波享受红利的品牌干掉了,消费者最终还是认企业已经长期在线下形成的品牌。
在这个阶段,快餐做外卖,在外卖平台很快做到前几名。
第三阶段:现在的餐饮大品牌投入做外卖,他们的打法不是简单的开一家线上餐厅。
对于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认识的过程。餐饮正餐起初做外卖时,觉得外卖订单影响堂食生产能力,认为外卖是一个伪命题,企业应该踏踏实实做堂食。
当看到外卖市场的火爆,他们认为必须研究这个课题。正餐企业做外卖走得比较前端的企业代表,是哗啦啦的合作商户——金百万。金百万的外卖已经探索出一整套方法。
金百万外卖的认知转型一直到商业模式的落地,有一个相当长的实践过程,它不是一触而就。
将堂食产品装在一个盒子里,打包让外卖员配送给消费者,这样做会让消费者体验不好。
“首先,中餐需要有锅气,需要热腾腾的。外卖最快半个小时,慢一点需要45分钟至一个小时,到达消费者手里的产品味道不够好。
其次,影响堂食的产能。餐厅的产能是固定的,外卖的订单同样是就餐高峰时段,外卖订单会影响堂食的用户体验。”
这么大的外卖市场依然存在,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金百万探索出来一整套从生产、商业模式、产品的外卖打法,也就是说外卖的产品、商业模式和渠道完全与堂食不一样。
金百万通过智能炒锅、智能炒锅、小份炒菜、专门包装、物流配送的科学安排,在平台合作的前提下,去做流量的推广和引入等,这一套外卖的商业模式已经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
我们用一个数据来告诉大家,金百万2017年的外卖销售额已经达到了7亿元,这个7亿元是什么水平呢?是金百万的正餐通过18年时间积累才达到的水平。它的外卖通过一年时间就达到了7亿元。
外卖已经绝不是正餐的补充,对于正餐餐饮企业而言,它完全是一个新的战场。
当这一类大品牌进入外卖市场时,携带着行业的经验、资源、资本快速攻城略地。
我们能看到很多大品牌包括海底捞、西贝、凯瑞餐饮集团、眉州东坡等纷纷投入重兵来涉足外卖。海底捞曾经的外卖一直都是亏损的,他们一直坚持到2016年,已经盈利了。未来又将给出怎样的惊喜,着实令人期待。
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我们能看到,外卖需求量的大幅度增加。整个国家消费升级,85后、90后、懒人经济、宅人经济等都在助推行业前进。
餐饮行业的总盘子2017年超过3.9万亿元,接近4万亿元。2017年的外卖市场是2000亿元,估计2018年会达到3000亿元。相较于餐饮行业的总盘子而言,其比重依然不到10%。
国外发达国家如欧美、日本等地区,外卖比重会达到15%,在北美地区会达到20%。以这个数据作为参考,我们可以预计中国外卖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