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红经济第一股如涵控股备受关注。
除了当前遭遇到一些海外诉讼之外,王思聪在公司4月IPO时候的点评也让如涵控股成为市场的焦点。
真实的如涵控股到底如何?是昙花一现还是中国经济创新的产物?
GPLP犀牛财经将进行研究暨探讨。
“网红”推手——如涵控股
网红经济的出现绝非偶然——随着当前社会生活的注意力向网络转移,每个人的个体表达需求也在向网络迁移,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红产业规模近528亿元人民币,2018年有望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2015-201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7%。
在此背景下,如涵顺势而为,获得了高速发展。
2019年4月3日,“网红电商第一股”如涵控股(RUHN.Nasdaq)在美国纳斯达克敲钟上市。尽管首日股价就下跌37%,但是这个依靠网络红人运营发家的电商公司,已然是在当下中国“网红经济”环境中诞生的最成功的产物。
如涵的前身是冯敏创办的淘宝店铺“莉贝琳”。
冯敏在经营电商时积累了丰富的女装经营经验,“莉贝琳”稳居淘宝集市前10的行列,同时莉贝琳团队和女装模特张大奕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2013年张大奕提出做自己的服装品牌,但在生产设计等供应链环节存在一定的瓶颈。于是,莉贝琳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张大奕合作经营服装品牌。在这样的模式下,店主通过个性魅力在社交媒体上吸引粉丝,导入店铺形成交易。这种营销方式比参加淘系活动变现更为快捷,所沉淀累积下的用户忠诚度也更高。
在基础之上,2015年9月“莉贝琳”团队转型如涵电商,专注网红孵化器业务,帮助更多企业进行推广。
“如涵控股成立至今的4年多的时间里,每天都在迎接着变化,同时也每天都在高速成长着,所以每一个如涵人在这段时间里都过得特别充实和忙碌。”创始人冯敏曾表示说。
在如涵看来,有四种能力,是时尚品牌必须自我夯实或通过合作伙伴互补的核心经营能力,这四个能力点包括“以KOL为代表的社交流量、产品选款能力 、供应链能力以及店铺运营订单履约能力”。
网红产生、网红传播、网红变现是网红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阶段。网红经济的核心是网络红人,其实现的必要条件是粉丝文化,充分条件是关系经济。
网红是具有一定才能的人,借助互联网平台将自身的外貌、本领、技能、思想等传播出去,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引起用户关注的群体的总称。
如涵的头部网红是张大奕,与如涵成立的合资公司2018年的净利润是2870万元。可以看到张大奕合资公司是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张大奕是如涵的盈利部门,而非费用部门。
当然,如涵不止是依赖于头部超级网红。
在过去几年积累的网红经验让他们可以做到网络红人的批量复制,这就保证了网红的持续发展能力。
比如,如涵在网络红人的方面做的是全网孵化,从而打造内容社交流量第一。比如B站Top级美妆博主,新生代带货达人顽童大人,资深美妆达人虫虫等。
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如涵签约的网红共有133名,粉丝总量超1.7亿人,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商网红孵化与营销平台,并且计划在2019财年末旗下签约人数会达到200位左右。
未来随着新生网红不断成熟,如涵的盈利能力将值得期待。
潜在KOL的挖掘和签约是如涵KOL打造孵化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犹如星探,需要具备慧眼识人的能力。
这个能力很难复制。
接下来,如涵有专门为签约红人设立的签约部,寻找符合如何需求的潜在KOL并进行沟通、测试和签约。每个签约成功的KOL都会有几个月培训期和试用期,并每人分配一个经纪人。
一个成功的KOL离不开大量的粉丝支持,粉丝的增长离不开推广。推广也是孵化KOL的重要的一环。
如涵把粉丝当成资产,而不是一次性营销费用,这是一种长期对未来的投资。
如涵方曾表示,当腰部网红逐渐提升到肩部,肩部网红逐渐提升到头部,那么她的带货能力也会不断的提高,而它所产生的一个营销费用占它的一个营收占比就会大幅降低,这就是如涵控股的一个盈利逻辑。
所有的营销归根到底其实都要归结到产品上来。产品的选择是最能抓获消费者的心。在产品上,如涵的团队会根据时尚的风向进行选择,在概念和设计上充分跟用户进行沟通,聆听用户的意见和反馈。当然,在产品选择上,如涵也是有科技的。如涵团队开发出了分析时尚大数据软件——DeepFashion。其中包含AI数据分析、AI流行趋势分析和AI产品优选。
AI数据分析跟踪上新商品动态,品类聚合分析,单品深度解析等全面市场信息,助力企业和品牌方更好的决策;AI流行趋势分析,通过训练AI识别模型,沉淀了7大流行款式库,从9大专业分析纬度,分类600+热门时尚标签,对1000万+张流行款式图片进行全维度的深度数据挖掘,助力服装企业高效研发,精准开款,开启全新的趋势视角;“AI优选”汇集了Instagram10万时尚博主,日更超5万街拍大图;全球秀场近5年数据,超1000品牌,100万张高清大片和大量精选品牌官网的最新服饰图片。
供应链也是如涵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供应链,是无法在短时间撑起如涵庞大的销售量,服务和满足客户的要求。
为了让网红专注于内容制造和流量运营,如涵打造了C2M一站式的柔性供应链,包括产品设计和采购、网店运营、订单履行、售后服务。如涵与超过800家供应商有合作,商品性价比高、库存周转快,供应链效率优势突出。如涵曾表示,打造的这个快速反应的供应链平台,并不是只用给自己,还将会向市场进行开放。
如涵的行动或许正在改变着这个行业。
过去,中国的时尚产业链当中,很多环节都相对传统及落后,这些人没有设计能力,缺乏销售渠道,只是简单充当了国外品牌的代工厂。
然而,如涵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现状,中国正在代工厂模式向自主品牌模式在转型。
时尚品牌共创平台 新零售最佳合伙伙伴
如涵的目标以及自身的定位是:成为这个时代的时尚共创平台,成为新零售行业最佳合伙伙伴。
简而言之,如涵是中国品牌过程当中的必然选择。从如涵发布的品牌合作案例中看,不乏雅诗兰黛,SK-II,DYSON, 联合利华等国际大牌,这说明国际大牌对如涵的KOL粉丝价值是认可的。同时,与国际品牌的合作,也会对KOL的背书,提升KOL的粉丝忠诚度。从如涵头部KOL张大奕与迪士尼,漫威等知名IP开发联名款的业务模式,到如涵KOL矩阵与知名品牌的品宣和效果广告合作,我们似乎看到了如涵正在逐步夯实网红业务中的变现环节。
2019年6月13日,如涵控股发布2019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如涵控股第四财季净营收2.373亿元,同比增长20.7%,第四季度GMV同比增长超过80%;并且归属于如涵的净亏损同比收窄53.3%。
2019年GMV为29亿元,同比增长39.9%;净营收为11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长的原因主要为平台业务中GMV的增长;归属于如涵的净亏损较上年同期收窄28.4%。
2019年8月29日,如涵控股发布了2020财年第一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数字,财报显示,第一季度GMV同比增长超过50%,达到7.58亿元人民币,净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4%,达到3.128亿元人民币,调整后的归母净亏损同比大幅减亏51.6%
其实,如涵是可以盈利的。
如涵曾表示,从盈利能力来说,2018年9-12月如涵控股已经实现盈利,1-3月传统业务淡季亏损,而亏损也呈现收窄的趋势;同时,从GMV、平台业务迅速增长印证网红经济的动量所在。
如涵的业务包括自营业务和平台业务。自营业务是如涵自己销售自身所有的自主产品。
平台业务则是代销、广告模式等,让第三方进驻自身平台。这对于如涵来说有着先天的优势。
如涵在转变,在升级,在从自营模式向平台模式转变
传统的零售行业正在进入下坡路,新零售行业市场正在崛起。传统的零售行业正在向新零售行业进行转变。而网红经济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迁移的速度和能量。
如涵的总部位于杭州余杭区的朝阳工业园区,这里是服装厂集聚的地方。如涵起身本身就是做服装经营。自然深知服装行业发展的艰难。服装行业属于人力密集型产业,服装产业链条比较简单但很长,且参与方非常多,玩家非常分散,SKU/SPU的数量多,且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些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和IT信息化投入都非常有限,导致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和数据化水平都较低。
但是如涵打造了C2M的柔性产业供应链,同时从营销、产品、运营等多个方面可以给时尚品牌赋能。如涵为进入合作的品牌商、供应商选择合适的网红,并为其进行推广,从而带动品牌商、供应商的发展。最终达到共赢的局面。
如涵表示,今年以来,公司开始大力推进新业务的发展,包括向买手店、轻店铺的发展,因为品牌在不断升级。可以说,如涵所打造的平台带动了当地服装行业的发展,也给网红经济的创新带来了方向。
如涵 向长远看
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要经历风雨,才能看到彩虹。
在美上市的如涵近期遭到了一些美国律所的调查,被指控招股书说明书中部分内容有误。
对此如涵方回应表示,公司公开披露的所有信息都没有问题,完全合法合规。目前公司的美国法律顾问STB律所正在帮公司处理这类事务,STB律所是美国本土最专业也最知名的律所之一。公司日常运营一切正常,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公司全体上下已经进入双十一前紧张有序的备战状态。
冯敏曾对相关媒体表示,上市不是结束而是起点,市值也不是标准,那些眼光长远目标清晰的企业总是被低估。
对于中国创新,中国人首先要充满自信,而不是一句虚假误导就能抹灭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