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号

风靡一时的小游戏,究竟能为各个行业的大佬带来什么?

翟菜花

09-10 22:16
+ 关注

2017年年末,微信推出的小程序“跳一跳”出现在了微信开屏的下拉菜单中,在上线半个月左右,这款操作简单却不缺乏可玩性的小游戏就迅速爆红,成为了全民性游戏。

在此之后,小游戏不再是微信小程序的专属,各个行业的大佬也都纷纷把眼光投向了小游戏,例如“饿死不做游戏”的阿里,在淘宝上线了《旅行青蛙》等小游戏、“除了单车什么都做的”OFO,上线了不盈利的小游戏,还有今日头条、爱奇艺类的长短视频网站,也在不断开发小游戏的业务,包括手机厂商OPPO也在7月份发布了小游戏平台,在小游戏市场中掺和了一把。

不难看出,各大渠道平台都不想放过小游戏这个流量风口,但在面对较为成熟的手游和树大根深的端游面前,小游戏的未来究竟能否健康发展,又是否能够持续火爆的势头呢?

“其貌不扬”的小游戏,为何能够迅速“蹿红”?

作为小程序游戏的发源地,微信凭借着先天的流量优势,将小游戏市场推上了风口浪尖,而之所以小程序游戏能够引爆国内市场,在笔者看来,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以“轻”取胜。

在当下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们承载了太多“重”的东西,而小游戏凭借着免安装和简单易上手的“轻”特点,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主角。加上每局游戏的消耗时间较短,不会给人时间上的门槛压力,降低了用户参与成本,这既倾向于时间碎片化的年轻人,又照顾到了不会复杂操作的中老年人和儿童。

二是游戏本身所带来的满足感。

在《游戏改变世界》一书中表示,游戏击中了人类幸福的核心,提供了令人愉悦的奖励、刺激性的挑战和宏大的胜利,这些都是现实世界十分匮乏的。加上小游戏本身的属性,其分数的快速上升、超越好友、大量消灭方块、数字跳动的特效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定的快感,且在游戏过程中也无需消耗过多脑力,容易让人产生行为上瘾;同时又有一定门槛,需要动脑且困难性不高,具备一定的趣味性。

三是“病毒式”的传播

凭借着小游戏本身具备的社交属性和好友排行的设定,激发了用户的好胜心,促进了其参与的欲望,加上小游戏利用用户的心理给了其极大的诱导传播的动机,如复活、奖励等,使得小游戏的社交分享异常疯狂,传播能力得到不断增益。

640.jpeg

而小游戏的裂变传播,所带来的收益也是明眼可见,从下图中可以看出,小游戏为微信小程序带来的月活跃用户量的提升十分明显,这也是众多企业纷纷布局小程序游戏的动力所在。

例如视频行业的爱奇艺,拥有大量观看影视剧的用户,从《花千骨》等手游的成功经验来看,导流小游戏并非难事。还有手机厂商OPPO,有着丰富的品牌、明星、综艺等营销资源,还有众多年轻用户为目标消费者,此类用户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将他们转化成游戏玩家也并不难。包括正在面对社交电商冲击的阿里,也在利用《旅行青蛙》的余热来守住用户越来越有限的时间和注意力。

然而,来去匆匆是互联网企业的显著特征之一,热得快,凉的也快,而对于小游戏来说,似乎已经承载了其不可承受的重量,同样从上图中能够看到逐渐冷却的趋势。

繁荣之景后的一片狼藉:“快餐游戏”尚有硬伤难解

资本和创业者的疯狂涌入,虽带来了繁荣之景,但也造成了市场混乱,大多企业一味的追求速度和利益,产品质量自然无暇顾及,小游戏的硬伤便也随之显现。

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如果一个在短期之内开发上线的游戏有着成熟且有趣的玩法,那就意味着它很有可能是抄袭的成果。事实也的确如此,大多数的爆款小游戏似乎都有些“致敬”的味道。

例如《欢乐球球》山寨了法国游戏商Voodoo的《Helix Jump》、《最强投篮》照搬了法国游戏工作室Ketchapp的《Dunk Hoop》、《最强飞刀手》则是抄袭了Ketchapp的《飞刀挑战》;包括最近微信力荐的流水过亿小游戏《海盗来了》,也在系统上几乎全盘照抄了一款2013年的海外手游《Pirate Kings》,还被一款名叫《猪来了》的手游起诉抄袭,索赔1000万;就连小游戏的鼻祖《跳一跳》也是以“先上车后补票”的方式搬运了Ketchapp《欢乐跳瓶》。

640-2.jpeg

(左为《海盗来了》,中为《猪来了》,右为《Pirate Kings》)

创新不足,跟风模仿,最终必将导致小游戏的内容缺乏深度、用户黏性弱。不过好在近期微信官方对游戏领域出现的美术素材、代码、名称等要素的抄袭现象进行了整顿,根据8月发布的《小游戏侵权处理报告》,2018年3月25日至8月2日,微信处理了439个名称混淆的小游戏,以及737个涉及代码侵权的小游戏。其间,微信在5月份正式发布了小游戏原创保护措施后,发布迄今共处理了1176个小游戏。虽及时挽救,但其留下的后遗症似乎已难以抹去。

而除了山寨行为严重以外,受限于小游戏自身“轻便”的属性,只能牺牲掉画质、剧情、操作等游戏质量来最大限度的提升加载速度,相比于优质手游和端游的用户游戏体验来说,差距十分明显,而用户体验得不到满足,粘性自然无从谈起,这也就导致大多数小游戏的热度快速消散,生命周期十分短暂,例如曾经红极一时的《跳一跳》,现在也很少见到有人玩了。

而且,小游戏所引以为傲的社交传播方式,也是被诟病的关键所在。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病毒式”的分裂传播确能让小游戏的用户得以迅速增长,但其轰炸式的分享信息频频在社交圈中刷屏,各种低劣的诱导分享界面层出不穷,很容易让用户产生厌恶感,从而导致用户在短时间内大量的流失。而且,作为一款生在APP中的小程序,小游戏的传播只是局限于APP的内部生态循环,天花板的高度也相对较低。

除此之外,小游戏想要实现盈利和变现十分困难,纵观整个游戏行业,盈利的方式无非是引导玩家付费充值和植入广告变现,但对于小游戏而言,在本身用户粘性就弱的前提下,再加上广告满天飞,无异于自取灭亡。而引导玩家付费充值这条路似乎也并不适合小游戏,当下的小游戏正处于用户培养期,各方面尚且不够成熟,如果急于捞钱收割用户,必然会得不偿失。

不难看出,小游戏风靡之后有着诸多乱象的浮出,目前的处境十分严峻,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也已是迫在眉睫。

“炒冷饭”的小游戏,究竟能否重获新生

在今天这个众多优质游戏遍地开花,游戏市场逐渐趋于成熟的时代,用户对于小游戏的标准会越来越高,小游戏想要占据一席之地并不容易。

从小游戏的发展路径来看,很像当年手游初期的发展路线,以轻度休闲、益智等一些低成本的产品为突破口,但如果小游戏继续跟随手游的脚步,逐步推出一系列粘性较高的重度游戏来寻求盈利,便会将自己引上绝路。那么,为什么手游能够以此在游戏市场中混的风生水起,小游戏就不行呢?

原因在于小游戏和手游虽然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但手游兴起的阶段只是填补了移动游戏的空白市场,与端游的业务领域并没有太多冲突,而小游戏则不然,当下小游戏一方面在受到现有手游的挤压,另一边照搬手游发展的玩法套路,想要以此在手游市场中撕开一个缺口,几乎是痴人说梦。

所以说,对于渠道平台而言,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需要更多的注重小游戏产品品质、创意玩法和原创IP等方面的打造,来加深大众玩家的认可与关注度。并且从名称保护,侵权投诉,技术以及运营等多方面解决抄袭、盗版等问题,从而保护游戏开发者的权益。毕竟,原创是关键,创意是核心。

可以预见,未来手游比较吃香的IP策略很有可能会作为小游戏发展的主流趋势,甚至依赖程度高于原生手游,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IP改编小游戏而言,打开游戏的时间仅需要几秒钟,这就更加需要在渠道平台在IP和产品之间寻求更多的平衡,打造出更多的爆款小游戏,来捕获更多的核心用户。

随着越来越多的团队切入小游戏市场,平台的门槛未来将会被抬得越来越高,其产品类型的多样化、品质都将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而在当下微信小游戏占据绝对主动权的背景下,较晚入局的阿里、爱奇艺、OPPO、头条等企业究竟能否分得多少“羹”,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小游戏必将会为互联网行业带来新的契机,至于如何把握,还需要时间去帮我们检验。

科技自媒体“翟菜花”,订阅号:互联网深度点评,个人微信号zhaicaihua002,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1
收藏 +1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点击上面的就可以分享啦
收藏成功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