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号

华米Q3营收增长超7成,智能手表下半场来了吗?

周天产业分析

11-13 21:56
+ 关注

文 | 周天

周天财经原创出品

LVMH集团钟表部门前任总裁,有瑞士钟表业教父之称的Jean-Claude Biver曾说,「看时间是手表最不重要的功能」。

对奢侈品行业有着深刻洞察的Biver自然明白,手表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但老先生或许没有想到,自己的论断放到智能手表上倒也意外地贴切。

2014年苹果推出第一代Apple Watch时,不少舆论认为智能手表是一种「伪需求」——人们不会想要一块需要经常充电的手表。

但情况的发展再一次证明,消费者只能想到一匹更快的马,而不是汽车。

北京时间11月 12日,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智能可穿戴厂商华米科技(NYSE:HMI)发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季度华米营收达到18.625亿元人民币(约合2.606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73.3%。出货量方面,华米第三季度出货量达到1370万,相比2018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67.1%。

华米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智能手表赛道的未来发展又会如何?

01 Amazfit 的提前卡位

华米此次财报的数据超出了外界预期。之前预计该季度,华米的营业收入介于16.4亿元至16.7亿元之间,对应同比增长在55% 左右。

净利润方面,本季度华米净利润达到2.03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138亿元增长了78.6%,环比上一季度增长128%;经调后归属于华米科技的净利润为2.098亿元人民币(合2940万美元),同比去年也增长了56.3%。

华米同时还在季度报后发布了今年前三个季度的综合数据,2019年前三个季度的营收总和达到37.00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52.9%,并且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营收。考虑到四季度是电商销售旺季,预计华米今年的全年营收成绩也将大幅超过去年。

主要经营及财务数据均有显著提升,受财报消息提振影响,华米11月 12日盘前涨幅超过6.5%,如果以10月 30日开盘价8.95美元计算,华米科技股价在今年的双十一周期已经累涨24%,得到了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肯定。

华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黄汪认为,华米专注于产品多样化、品牌提升和国际扩张的战略举措,带来了持续的回报。

华米目前的主要产品是智能手环与智能手表两大条线,其中智能手环以小米手环为主,在今年发布了第四代产品;而智能手表业务线,所指的正是从2016年正式推出的Amazfit自有品牌。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报告,Amazfit品牌已经成为全球排名第五的智能手表品牌。

如果说是小米手环将华米带入公众视野,那么Amazfit则承载了华米的未来。

具体动作上,华米在今年6~8月连续发布了多款自有品牌Amazfit产品,周天财经将这些产品的基本信息进行了梳理:

外界不少声音认为连续召开发布会是搞「表海战术」,容易让市场失焦。但是从结果上来看却并非如此,Amazfit Q3单季度出货量突破百万,今年双11当天,Amazfit也同时在天猫和京东获得多项销冠,特别是在天猫上仅用一小时便超过了去年双11的全天销售额。

在周天财经看来,华米在今年6~8月的密集产品发布至少达到了两个目的。

首先是彻底建立起完整、细分的产品条线。

上图中仅列出了标准版本的售价,结合此前Amazfit已经在售的智能手表青春版以及米动手表青春版来看,Amazfit已经完成了200元至1500元档位的细分卡位布局。

更重要的是,这种划分并非单纯依靠价格,而是同时在产品功能、受众人群、外观设计等方面全面细分,实现战略合围。

比如在Amazfit米动健康手表上就搭载了ECG心电传感器,能够对房颤进行有效检测及提醒,满足用户的健康需求。而Amazfit智能运动手表3 则针对运动相关功能进行了全面升级优化,支持GPS、北斗、格洛纳斯、伽利略定位。

第二点是,通过概念款式和新旗舰款式上探更高单价。

承担这一任务的主要是Amazfit X,华米将大量「黑科技」塞到一款产品里并不只是「秀肌肉」,更重要的目的是提升品牌价值,继续对更高单价上探。

拥有华米「黑科技」的Amazfit X

这种尝试当然有其必要,在消费者中形成中高端产品的认知将使得企业有更大的利润调整空间。事实上,正是因为Amazfit品牌的快速增长,华米净利润率已经从2016年的1.5% 提升到了今年的9.9%(前三季度)。

在Amazfit的有力带动下,华米「驶入」快速路。

02 一步快,往往步步快

智能手机市场进入饱和竞争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根据IDC的统计数据,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已经出现了连续两年的下滑,今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9890万台,同比去年下降3.6%。

但智能手表赛道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IDC在去年发布了一项有关于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规模预测,根据其所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约为7240万,而在2022年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将达到1.21亿,在这份预测中,智能手表也是可穿戴设备中绝对增长量最高,占全部设备比重最大的品类。

在另一家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日前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中,2019年 Q3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42%,达到了1400万。尽管不同机构的统计数字存在出入,但对于智能手表赛道的快速增长有着一致共识。

因此便不难理解,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和科技巨头,都开始涉足智能手表业务。

而华米的优势在于,Amazfit是在智能手表还是一个边缘战场的时候就入场,抢占了先发优势,并且在今年通过丰富的产品线完成了全面卡位。

华米Amazfit智能运动手表

财报中有一组数据值得引起关注,华米在第三季度的研发支出达到了1.24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0.6亿元增长了107.7%,翻了一倍还多。同时,今年前三个季度的总研发支出为2.91亿元人民币,也去年同期的1.78亿元人民币高出了63.2%。前三季度研发支出在营业费用总额的占比,也从去年同期的45.0% 增长至50.5%。

这说明,华米仍然在不断加码技术研发投入,试图扩大其在智能手表赛道的先发优势。

要知道硬件研发投入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华米该季度在研发支出上的大额投入,实际上是在为明年(或更往后)上市产品的销售及服务收入提供支撑。

研发支出以及市场品牌费用的增长并没有影响华米的盈利能力,原因在于,华米通过内部运营效率的提升,将整体营业费用增速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第三季度华米运营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为13.5%,环比下降了4.3%,同比下降了1.4%。

持续盈利、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运营效率,「结硬寨」的华米步步为营。

03 重新审视智能手表的未来价值

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日前宣布将以21亿美元全资收购Fitbit。消息一出,Fitbit股价应声大涨接近四成。

谷歌瞄准的显然不是Fitbit的产品本身,而是以其作为突破口,切入到健康管理领域里来。知名投资机构CraIG Hallum的分析师在相关分析报告中指出:「丰富的健康和健身数据,加上Fitbit平台上2800万活跃用户,将为谷歌提供巨大的价值。」Fitbit只是小菜,十万亿规模的健康产业是正餐。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数据时代,而手环与手表是唯一可以贴近用户的皮肤、采集人体数据的设备,这一点,即便是手机也无法做到。

按照黄汪的规划,售卖硬件只是华米科技的阶段性任务。通过其「芯(芯片)+ 端(可穿戴终端)+ 云(健康云服务)」的整体布局,华米是在给未来打下基础——卖出更多设备,积累更多数据,企业也可以因此获得更强的服务能力。

趋势是明显的,北大医院最近公布了一项基于华米设备的心脏健康研究成果,通过智能手环的ECG和 PPG功能判断房颤的准确度分别高达94.76%和93.27%,与专业医师的人工判读结果基本一致。

据Business Insider报道,美国一对夫妇在新泽西州徒步时不慎跌下悬崖,掉入河中,但因为Apple Watch的跌倒检测功能自动拨打了911,二人最终及时获救。华米目前也已经在Amazfit米动健康手表中上线了这一功能,这在国内也是首家。

拼数据、拼服务,这才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之间真正的「未来战争」。

对照来看,华米当下的股价很可能被低估了,按硬件企业常用的市销率计算,按11月 13日股价计算,华米当前的PS为 1.21,而标普500平均了各行业的PS约为1.7,Fitbit作为一家仍在亏损的企业,PS也有1.1兜底。智能硬件「老大哥」的苹果PS则高达4.4。

当然,企业发展离不开历史的进程,随着5G、IoT时代的到来,智能硬件企业的价值有望得到资本市场的重新审视,华米也将有机会释放更大的价值。


+1
收藏 +1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点击上面的就可以分享啦
收藏成功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