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号

国产手机“全村的希望”,华为如何从全球第三逆袭老大?

杨国英观察

10-21 22:02
+ 关注

文/荚印

重负层层加码,华为依然没有失速。

10月16日,华为公布最新财报,前三季度,华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24.4%。这期间,发货量超过1.85亿台的华为智能手机立了大功,同比增长26%。

苹果是高端的标杆,三星是销量的标杆,而“华为”,已然成为发奋好学的增长标杆。2018年,华为手机销量增长最猛,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三,但利润只有全行业的5%左右,还远不及三星的13%和苹果的73%。

老大吃肉,老二喝汤,而势头最猛的华为,今年在海外某些市场几乎被摔了碗——难说是喜还是忧,华为手机现在的销量增长空前依赖国内市场,而到今年2季度,国内手机市场已经连续9个季度下滑,只能说,华为不愧是国产手机“全村的希望”。

01

华为业务重心的“大转移”,从2017年开始,在2018年坐实。

2017年,华为的运营商业务增长仅为2.5%,而手机业务增长31.9%。

2018年,由智能手机挑大梁的“消费者业务”,在这一年首次超过运营商业务,成为华为的第一大收入来源——智能手机不仅要为“消费者业务”挑大梁,也在为华为公司挑大梁。

再看华为手机的历史表现,国内市场一直都是华为的重心。在市场份额的排位赛中,实际上在2018年之前,华为就已经连续多年稳坐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位子。比三星、苹果更强的增长,也一直都是华为作为逆袭者的标签。

智能手机要挑起华为的大梁,当务之急是:起码在高端手机上,华为还要往上冲,而高端手机不仅更赚钱,从iPhone 11发布后的“霸榜”来看,市场空间也未必小。

02

华为不会把三星放在眼里。

三星,是学不得的,吸取三星留下的教训倒差不多。虽然还是全球销量的老大,但三星已经在国内一败涂地,全球出货量也是连年下滑。

更重要的是,三星的旗舰机,尽管售价更高,但在毛利率上,一直以来并没有和华为真正拉开差距:

根据扣税后的价格计算,当年苹果的旗舰机iPhone X、iPhone 8的毛利率分别是67%、63%,三星S9+、S8+的毛利率分别是56%、56%,而华为旗舰机Mate10的毛利率为52.40%。

没有低端机的苹果,其毛利之高相当惊人。相比之下,华为继续把重心放在高端机上,在销量和利润上全面超越三星,可能是更现实的——与华为的高歌猛进不同,三星手机的出货量近几年在稳步下滑,而三星在全球手机行业相比华为的利润优势,主要还是来自销量上的优势!

三星旗舰机的毛利率之所以比华为稍高,与其在海外发达市场的品牌积累和高定价有关,与其可以自己研发屏幕和闪存也不无关系,由此带来的优势是可以更好地对手机进行整合、优化,加之三星的销量之前确实比华为更高出不少,使得三星可以吃下全行业13%的利润,比华为高出8个百分点。

华为与三星的差距——无论是销量还是利润上的,说大不大,全面超越并非有没可能。华为在“硬核”的技术路线上继续升级,确定性还是很强的。以目前的势头来看,华为与三星在销量上的差距,也是在不断缩小的。

当然,拥有全球第一半导体业务的三星不靠智能手机赚钱,大概也还过得去。

03

超越三星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但华为要趟过苹果的护城河,全面碾压苹果,并不容易。

2018年同样是苹果的转折之年,这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自然季度,非财报季度),苹果第一次没有公布销量。但作为对隐藏销量的补偿,苹果首次公布了“软实力”——苹果的“软件与服务”收入。

苹果财报显示,2018年最后一个季度,苹果的软件与服务营收108.8亿美元,首次突破百亿美元,而毛利率则高达62.8%——与硬件的毛利率相当。

苹果的软硬一体,华为是没法比的:如果没有iOS系统和基于系统的服务加持,苹果手机不仅少了最重要的“软实力”,手机的售价也绝不会如此高高在上;而软件与服务作为苹果的“软实力”,意味着苹果不仅靠卖手机赚钱,卖出去的手机也不是泼出去的水,而是继续给苹果源源不断地赚钱。

在音乐、支付、苹果商店、iTunes、AppleCare+、siri等软件服务中,仅苹果商店一个服务,截至2018年6月,苹果已从应用商店向开发者分成了1000亿美元,按照苹果与开发者3:7分成的比例,苹果大概靠苹果商店累计赚了420亿美元。华为也有应用商店以及各种服务应用,但如果苹果的商店是百元店,华为大概就是十元店、五元店。

苹果不再公布手机销量,自然是因为手机销量不佳。但苹果的底气在于——截止去年四季度,苹果公司已经拥有14亿台活跃设备,其中9亿台是iPhone,这些硬件只要还在使用,就是赚钱的机器。

苹果有多么重视服务?今年3月的发布会上,苹果发布了新闻、信用卡、游戏服务、电视等一系列的软件产品……就像华为有运营商业务,三星有半导体等业务,苹果显然把软件服务视为了第二个增长极!

就像苹果没有在今年跟风5G手机一样,苹果的“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苹果手机用户的口碑和粘性,因而不至于为了短期的销量,过度迎合市场,打乱自身节奏。

智能硬件的对决,最终比的可能是苹果式的软、硬一体。但也却如任正非所言——华为的各种基础设施都有了,但是生态建设方面可能会遭遇异常困难的“长征”之旅“。

04

就像苹果干掉了诺基亚。华为要干翻苹果,需要的可能是一个重大的时代机遇——人工智能。

缺乏苹果式的“软实力”,已经让华为在海外遇挫。今年第二季度,失去谷歌GMS服务的支持,让快速发展的华为手机业务在海外受到挑战。谷歌GMS服务作为海外版安卓系统的灵魂,与苹果的iOS系统的软件和服务相当——能否支持谷歌GMS服务,决定海外用户会不会选择华为的手机。

显然,对谷歌来说,失去华为等于失去了一棵“摇钱树”,而对华为来说,这意味华为的销量爬坡需要更加依赖国内市场。不过,反过来看,在华为手机销量高歌猛进的国内,一个早就被严重“阉割”的iOS系统,实际上也给华为留出了空间。

事实不容假设,但苹果的内容和服务生态被屏蔽在墙外,就如当年的谷歌退出中国一样,确实为国内的手机厂商们在很大程度上填平了苹果的护城河,而与苹果在品牌、硬件上差距最小,最有希望趟过这条护城河的,就是华为。

不过,华为手机干翻苹果的希望,可能不在当下——华为手机EMUI系统还难当大任!保守地说,EMUI系统的体验(特别是在预装的、不可卸载的自家软件上,内容和服务生态远远不够健全)尚且没有和其他国产手机拉开差距,更不要说和苹果PK。而华为拒绝给老款手机(比如3年前年的旗舰机型P9,系统更新止步于EMUI 8)的用户最新的EMUI系统,在消费者看来更像是华为在软件、服务上的自暴自弃。

华为手机要干翻苹果,真正的机会在于人工智能。任正非称,“5G只是小儿科,人工智能才是最终的胜利”。这里面的逻辑可能在于,5G也好、6G也好,其实还是为人工智能服务的,本质上还是任正非所说的基础设施,而建立在这个基础设置之上的人工智能,才是华为生态建设的“长征”——人工智能,对于内容、服务生态会是一次大洗牌,对于智能手机以及其他智能硬件而言,华为的希望在于依靠人工智能带来颠覆性和向心力,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苹果一样的存在。

到那时候,你也可以说,不是华为干翻了苹果,而是时代淘汰了苹果。当然,就像微软近几年的二次崛起,苹果也可能会有另一种活法。


+1
收藏 +1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点击上面的就可以分享啦
收藏成功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