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亚霖
国英观察专栏作者
在包邮区的长三角地区,除去自带无数光芒的上海,南京与杭州更像是两颗一南一北呼应的双子星。两座城市都是历史古代,都是经济大省的省会,共享着相似的气候自然环境,发挥着类似的政治经济角色,使得两个城市近来屡屡被拿来比较。不仅网友们喜欢拿两座城市做比较,当地的执政者们也隐隐有互比的心思,今年四月初,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就带团赴杭州考察学习。
除去这些宏观层面的比较,作为刚毕业没几年的新人,我和我的很多朋友都面临着选择:职业道路渐渐走上正轨,若要留在长三角定居,南京和杭州到底选择哪一个呢?
一、高等教育资源V.S.人才落户新政
严格来说,这个问题本身是不太准确的。南京和杭州的高等教育发展差距颇大,南京有11所211高校,其中三所同时是985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而杭州只有一所985/211高校,就是浙江大学。南京有85.16万的在校大学生,而杭州只有59.1万在校大学生。所以,南京的大学生们要考虑的是要不要留在南京,而杭州则要操心如何吸引更多外来大学毕业生。
自2017年初开始,多个二三线城市通过放宽落户门槛展开了一场抢人大战。南京,杭州都相继出台了自己的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具体的政策条文这里不作过多阐述,我们来实际看看这些政策对于毕业生的吸引力如何。
从纵向来看,2017年南京、杭州等城市户籍人口增速都达到近5年的峰值,新增人才落户增长率是城市自然人口增长率的4-6倍,抢人大战效果显著。但是横向对比来看,杭州在这一轮抢人大战中收获更大。南京、杭州2017年末常住人口分别增长7万、28万,同比分别增长0.79%、3.05%;相应户籍人口分别增长18万、24万,分别同比增长3.23%、2.69%。南京市比杭州多出了40%的在校大学生数量,但在抢人大战中却比杭州市少了33%的成果,不可谓不失败。
抢人大战甚至会直接影响两地房地产市场的增长。根据华创证券房地产首席分析师袁豪的研究,基于新增户籍人口的购房需求分别在1、3、5年内实现、套均90平的假设,估算年均购房需求影响2017年商品房成交分别为78%、26%和16%,抢人政策直接推动楼市成交。
为何大学生们毕业后更倾向于杭州这座城市呢,南京难道不适合年轻人吗?有人说这和两座城市的性格有关系,也有人说是两座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同的缘故。
今年年初,我大学的好友去了一趟杭州面试,回来后却用了另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城市,“阿里巴巴的杭州”。
二、传统的南京V.S.阿里巴巴的杭州
有人开玩笑说,杭州可能是微信支付最难进入的大城市。这句话是真是假无须在意,但杭州绝对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线下支付渗透最好的城市之一。杭州人当然应该为他们这个本土企业感到自豪,但是阿里巴巴带给杭州的可不仅仅是二维码,更是一种新的智慧型的城市生活方式和城市管理模式。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杭州互联网企业,已经彻底改变了这座城市的面貌。比如杭州智慧城市建设,通过物联网、大数据技术,首次实现了对在途行驶车辆数据的实时统计,和对交通流量、通勤规律的准确掌握。城市大脑实现了110多种交通警情的自动报警,自动研判生成堵点、乱点、交通隐患点清单,现在,城市大脑每天自动发现警情3万起,相当于新增了280名警力。杭州的城市拥堵状况也从2012年的全国第二,下降到了2017年的第48位。
阿里巴巴在杭州的诞生,似乎有着某种必然性。比如“南都风尚,最为醇厚”,“人物敦重质厚,罕儇巧浮伪”的南京,一方面是说南京人的淳朴,“大萝卜”一般的性格,另一方面,多少有点指摘南京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意思。比起南京,大家对于杭州人,以及浙江人的印象,就是人人都是老板,处处都谈生意了。这一点也反映在两地的经济数据上。
改革开放之初,南京和杭州经济的起步都差不多。1978年,南京非国有经济在工业生产总值的占比为21.6%,而杭州只是略高,22.1%。而到本世纪初,2001年南京非国有经济在工业生产总值的占比为86.2%,杭州已经达到了90.7%。如今,以上市公司数量来看,杭州A股上市企业有126家,远超南京的74家。
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文化差异,甚至可以反映在政府的楼市调控政策上。两地都出台了自己的住宅自持政策,也就是在土地竞拍时,当地块竞价达到最高限价时仍有竞买人要求继续竞买的,停止竞价,改为在本地块内竞争自持商品住房(租赁住房)建筑面积,申报面积最多者为竞得人。
对于建成的租赁住房,两座城市的后续处理方式就截然不同了。南京市是由政府统一管理,而杭州则完全交给商业运作,由开发商自己租赁出去。后者看似更符合市场规律,但也隐藏着转租为售的风险,即开放商直接把自持房“租给”客户几十年,而实质上的售房行为。
商人的血液,似乎渗透了进了杭州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从政府政策,到企业发展,再到每一位杭州居民。而南京则默默蕴养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并希望作出改变,以创新发展作为今后的目标。
从上文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年轻的毕业生们似乎更青睐商业化的,野心勃勃的,互联网的杭州,南京未免有几分落寞。最后,我想问问来杭州的年轻人们,尤其是从南京到杭州的年轻人们,你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了吗,南京和杭州带给了你们什么样不同的生命经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