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鞋类B2C的消息越来越少,当年名声显赫的鞋类B2C英雄李树斌、毕胜等人也鲜有发声,哪里出了问题?是无独有偶?还是大势所趋?垂直B2C是否还有机会?
带着这些问题,亿邦动力网寻找了鞋类B2C行业曾经的标杆企业、人物在整个创业过程中的观点、定论,并做了对比。而后亿邦动力网发现,这些辛苦的创业英雄也在强大的行业大势中被不时地推至尴尬的位置,作了尴尬的事情和选择。
#以下是鞋类B2C创业英雄之一李树斌在过去几年的一些观点和动作,搜集、整理后呈现,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许启发#
【点评】公司创立之初首先主攻一个品类是正确的,正所谓优势切入,像1号店首先主打食品。不过,行业正是如此,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不去扩张又会陷入新的尴尬,就如同好乐买,拿着投资,是该做规模呢,还是该做规模呢?不做没辙啊。
【点评】谢家华的“三双鞋”,风靡了全球一段时间,而效仿zappos“两双鞋”在中国大地也遍地开花。最初的一段时间,如鞋类英雄的李树斌一样,很多创业者说,zappos在中国不现实,可到头来,还得去做,讲故事也好,做高标准也好,大家清醒的意识到,在中国鞋类B2C做不出品牌精神便难以生存。
【点评】凡事真的不能说的太绝对,谁也想不到自己将来到底会卖什么。你看人家乐淘,本来是卖玩具的,后来不也改成卖鞋了吗?这里好乐买的尴尬也是行业变化所致,有时候让很多企业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最大的优势,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点评】记得在一次投资者大会上,有不少投了电商网站的投资机构说,“快速做大盘子就得赶紧扩充人才规模,电商现在最紧缺的也是人才。”于是有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开始输送至各大人才市场,要人要人再要人。而到最后,发现很多企业的业务已经不足够员工的消化,步子大的快扯着蛋了。于是冷静的分析师说,欧美很多10万员工的大公司都是若干年一点点积累起来,而国内如京东这样的“万人户”,人才风险着实很大。
【点评】百亿规模不是一个小的数字,需要有足够大的市场盘子支撑;快速突破百亿规模也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要活下去。对于李树斌而言,从2011年到2013年,从“百亿不成问题”到“慢慢更健康”,李树斌说出了最真实的感受。
【点评】需不需要太多电商,争论了好久,但回头去看,垂直B2C还剩几家?当电商开始越来越向寡头市场靠拢的时候,我们只能去反思,当年是否太过乐观?
【点评】平台就是平台,垂直电商就是垂直电商。做垂直的思路就不应该像平台一样,玩海量SKU,将产品触角伸向方方面面,不过,纵切供应链完善全流程的服务一定是大平台所不能满足。
【更多电商独家资讯,关注亿邦动力网微信。微信搜:亿邦动力网】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