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杭州网红大撤退:下坠的电商 过剩的人

王雯清 2025/11/13 13:04
王雯清 2025/11/13 13:04

邦小白快读

全文速览
EN

文章揭示了杭州直播电商行业的下滑和从业者困境。

1.工作状态:主播压力巨大,如程星瞳播4小时就虚脱,需靠咖啡因维持流量;工资从高时薪160元跌至80元,竞争激烈导致大批年轻人被淘汰。

2.薪资变化:刘惠轻松月入过万,但与广州相比杭州薪资高但生活成本高;程星瞳旺季月入十多万但淡季仅三五万,一年净攒24万却难买车买房。

3.实操建议:应届毕业生入行可短期致富,外形好者月入五万;但工作节奏紧,如凌晨4点起播早班虽健康但不稳定,需考虑身体代价。

4.行业趋势:直播衰退如薇娅隐退、李佳琦平淡;新人可试短视频带货或店播,杭州仍有更高天花板但已不复巅峰。

文章提供品牌营销和消费趋势的洞察。

1.品牌渠道建设:达播(达人直播)成本高昂,花20万造场景难批,转而发展店播(品牌自播),如李雯策划18小时直播,日成交10万即可;退货率高达80%,导致库存积压如老板压2000万货。

2.品牌定价和竞争:价格战激烈,同行抄款降布料成本卖19.9元,品牌定价空间被压缩;头部主播带动销售但影响力下降,如李佳琦双十一交易额大跌。

3.消费趋势和用户行为:转向中大淑赛道(中年女装),程星瞳避开年轻美女竞争成功;用户行为焦虑体现在主播容貌整容和流量依赖上,主播疲劳影响表现。

4.产品研发启示:市场卷低价致设计抄袭,但需求多元化带来机会;消费淡旺季分明,如羊毛衫春季销量下滑。

文章解读风险、机会和政策应对。

1.风险提示:行业下滑致降薪、裁员如丽丽被末位淘汰;电商税新增负担,刷单利润低也被征税;退货率80%导致资金压货,利润空间薄被卷低价。

2.机会提示:短视频带货成新风口,程星瞳试水攒钱买房;直播需求转向店播或跨境市场如遥望科技发展北美;中大淑赛道等细分市场需求可挖掘。

3.政策解读:杭州人才补贴吸引人但压低工资;电商税实施需优化经营策略;扶持政策落空如老板放弃高薪招主播。

4.合作方式:达人主播坑位费几十万难回本,丽丽谈判良心不安;店播模式更可持续,可学杭州促销机制提振数据。

文章分享生产和商机启示。

1.产品生产和设计需求:同行抄款严重,买样衣换便宜布料降本;退货率高促设计改良,如中大淑款适应细分市场;生产需弹性应对淡旺季如羊毛衫备货调整。

2.商业机会推进电商:清尾货成新商机,如对家按斤收购卖19.9元;杭州店播常态化启示自建渠道;跨境直播拓展需求如北美合作。

3.数字化启示:流量机制依赖数据,如主播需实时监控曲线图;库存积压问题凸显数字化管理需求,老板压货2000万需优化供应链。

文章分析趋势、技术和痛点解决。

1.行业发展趋势:直播电商从巅峰衰退,跨境直播成新方向;短视频带货机会仍存,但入场渐晚;店播兴起取代部分达播。

2.新技术和痛点:流量曲线图机制类似赛马,主播疲劳导致健康问题如程星瞳睡不着;客户痛点包括主播焦虑、老板资金紧张、退货率高。

3.解决方案:主播换赛道如中大淑或兼职早班;优化运营如降低店播成本;健康管理如健身提升体能应对高压。

文章阐述平台需求和运营管理。

1.平台需求和问题:招商压力大,坑位费高达几十万难谈判;流量依赖赛马机制,同类型主播竞争;平台如淘宝、抖音数据下降,需求外流至跨境或短视频。

2.平台做法:运营管理靠流量曲线图,主播需全程亢奋;规避风向如遥望科技推北美市场;末位淘汰加剧竞争如丽丽案例。

3.平台启示:杭州模式可学促销热闹机制;但税收和成本问题需策略调整,如降低坑位费门槛或支持店播发展。

文章探讨产业动向和商业模式。

1.产业新动向和新问题:人才过剩,杭州补贴吸引人但压低工资;行业衰退,主播倦怠如薇娅隐退;模式转店播和跨境直播,成本结构变化。

2.商业模式启示:达播高投入低回报,店播常态化可持续;退货率高暴露供应链问题;新机会在短视频带货或清尾货模式。

3.政策法规建议:杭州补贴政策双刃剑,需评估就业影响;电商税启示需细则避免加重负担;政策支持创新如跨境直播拓展市场。

返回默认

声明:快读内容全程由AI生成,请注意甄别信息。如您发现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run@ebrun.com 。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Quick Summary
EN

The article reveals the decline of Hangzhou's live-streaming e-commerce industry and the struggles faced by practitioners.

1. Work conditions: Streamers face immense pressure; for instance, Cheng Xintong becomes exhausted after just four hours of streaming and relies on caffeine to maintain viewership. Hourly wages have plummeted from a peak of 160 yuan to 80 yuan, with fierce competition leading to many young people being forced out.

2. Income fluctuations: While Liu Hui easily earned over 10,000 yuan monthly, Hangzhou's higher salaries are offset by its high cost of living. Cheng Xintong made over 100,000 yuan monthly during peak seasons but only 30,000-50,000 yuan off-season, saving 240,000 yuan annually yet struggling to afford major purchases like a car or home.

3. Practical advice: Recent graduates can achieve short-term wealth, with attractive individuals earning up to 50,000 yuan monthly. However, the grueling schedule—such as 4 AM shifts—though healthier, remains unstable, requiring careful consideration of physical toll.

4. Industry trends: The sector is declining, evidenced by Viya's retirement and Li Jiaqi's diminished influence. Newcomers might explore short-video sales or brand self-streaming, as Hangzhou still offers higher potential despite passing its peak.

The article provides insights for brand marketing and consumer trends.

1. Channel strategy: Influencer collaborations are costly, with 200,000 yuan scene setups yielding poor ROI, shifting focus to brand self-streaming—like Li Wen's 18-hour streams generating 100,000 yuan daily sales. High return rates (up to 80%) cause inventory pileups, e.g., bosses stuck with 20 million yuan in stock.

2. Pricing and competition: Price wars intensify as rivals copy designs and use cheaper fabrics to sell at 19.9 yuan, squeezing brand margins. Top streamers' influence wanes, e.g., Li Jiaqi's Singles' Day sales plummeting.

3. Consumer behavior: Success in mid-aged women's fashion (e.g., Cheng Xintong avoiding young beauty competition) reflects shifting demand. User anxiety drives streamer plastic surgery and viewership dependency, while fatigue impacts performance.

4. Product development: Low-price competition spurs design theft, but diversified demand creates opportunities. Seasonal sales fluctuations, like wool sweater declines in spring, require agile planning.

The article deciphers risks, opportunities, and policy responses.

1. Risk alerts: Industry decline triggers pay cuts and layoffs (e.g., Lily's performance-based dismissal). E-commerce taxes add burden, taxing even low-margin fake orders. 80% return rates tie up capital in inventory, with thin profits squeezed by price wars.

2. Opportunities: Short-video sales emerge as a new frontier (e.g., Cheng Xintong saving for a home). Demand shifts to brand streams or cross-border markets like Yaowang Tech's North America expansion. Niche segments like mid-aged women's fashion hold potential.

3. Policy impact: Hangzhou's talent subsidies attract workers but suppress wages. E-commerce taxes necessitate operational optimizations; support policies fail, e.g., bosses abandoning high-salary streamer hires.

4. Collaboration models: Influencer slots costing hundreds of thousands yield poor returns, causing ethical dilemmas (e.g., Lily's guilt). Brand self-streaming proves more sustainable, with Hangzhou's promotional tactics boosting metrics.

The article shares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insights.

1. Production demands: Rampant design copying leads to cheaper fabric substitutions. High returns drive design improvements for niche markets (e.g., mid-aged women's wear). Flexible production must adapt to seasons, like wool sweater inventory adjustments.

2. E-commerce opportunities: Clearing deadstock becomes profitable (e.g., rivals buying by weight to sell at 19.9 yuan). Hangzhou's brand-streaming normalization suggests self-built channels. Cross-border streams (e.g., North America partnerships) expand demand.

3. Digitalization: Viewership algorithms rely on real-time data monitoring (e.g., streamers tracking metrics). Inventory gluts (e.g., 20 million yuan stockpiles) highlight need for digit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article analyzes trends, tech, and pain points.

1. Industry direction: Live-streaming declines from its peak, with cross-border streams rising. Short-video sales remain viable but face late-entry barriers. Brand streams replace some influencer collaborations.

2. Tech challenges: Viewership algorithms create horse-race dynamics, causing health issues (e.g., Cheng Xintong's insomnia). Client pains include streamer anxiety, cash-strapped bosses, and high returns.

3. Solutions: Streamers pivot to niches (e.g., mid-aged fashion) or part-time early shifts. Operations optimize via cost-effective brand streams. Health management (e.g., fitness) mitigates high-pressure tolls.

The article outlines platform demands and operations.

1. Platform issues: High merchant acquisition pressure with slot fees reaching hundreds of thousands. Viewership depends on competitive algorithms pitting similar streamers. Platforms like Taobao/Douyin see data declines, pushing demand overseas or to short-video.

2. Platform tactics: Operations enforce亢奋metrics monitoring. Risk diversification includes Yaowang Tech's North America push. Performance-based eliminations (e.g., Lily's case) intensify competition.

3. Platform insights: Hangzhou's promotional models can be emulated, but tax/cost issues require strategy shifts—lowering slot fees or supporting brand streams.

The article examines industrial shifts and business models.

1. Industry dynamics: Talent surplus in Hangzhou depresses wages despite subsidies. Sector decline manifests in streamer burnout (e.g., Viya's exit). Models shift to brand/cross-border streams, altering cost structures.

2. Business implications: Influencer streams yield low ROI versus sustainable brand streams. High returns expose supply chain flaws. Opportunities lie in short-video sales or deadstock clearance.

3. Policy recommendations: Hangzhou's subsidies are double-edged, needing employment impact assessments. E-commerce taxes require细则to avoid overburdening. Policy should support innovation like cross-border expansion.

Disclaimer: The "Quick Summary" content is entirely generated by AI. Please exercise discretion when interpreting the information. For issues or corrections, please email run@ebrun.com .

I am a Brand Seller Factory Service Provider Marketplace Seller Researcher Read it again.

从丽晶国际的阳台望出去,钱塘江、亚运村可尽收眼底。这里属于杭州的头部板块之一,交通便利,附近聚集着诸多直播机构:薇娅的谦寻、罗永浩的交个朋友、号称“宇宙第一MCN”的无忧传媒……

吃饭时间,随意走进一家丽晶国际附近的餐馆,还是能高频碰到网红主播。路过美甲店,也能看到身材高挑、五官精致的女孩,在为下一场开播烘干甲片。通过美貌,你很容易将她们从人群中分辨出来。

李雯在杭州的头部MCN机构遥望科技,做过直播策划,“我们公司的所有主播,不管能力怎么样,至少看上去是美女,是介于普通人和明星之间那一层的人”。在杭州,努力很重要,但颜值是门槛。后来她去了广州,她感觉,广州主播“更像是你的朋友、你的同事”,普通人努努力也能当主播,对于颜值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刘惠住在离丽晶国际不远的小区。三年前,做主播的朋友介绍她来杭州,说这里“赚得多”。大学毕业后,刘惠在长沙做了三年综艺后期,一开始是零工资,每月只有餐补300元,“那几年只吃到了苦,钱根本没赚到”。后来,她把杭州称作“改命的城市”。

来杭州后,她在辛选做短视频剪辑。今年4月份,她跟着公司搬去了广州,之后,部门裁员,她所在的那层楼,连同保洁阿姨,所有人都被裁了。她没多想,很快搬回了杭州,“同样的剪辑岗位,广州的工资至少要比杭州少三千块钱”。

刘惠老家在辽宁沈阳,背井离乡的唯一目的是挣钱:“我可能工作到35岁左右,赚到目标的钱,就回老家养老。”在东北,以大连举例,编拍剪全做,工资可能也就2400元左右;但在杭州,28岁的她可以轻松月入过万。

过去七年,在杭州滨江,许多年轻人抱着和刘惠相似渴望“改命”的心态。刘惠的主播朋友,2021年来到杭州,那时候,直播电商行业还在迅速发展,只要愿意做,没经验的小白也有工作机会,靠打工,三四年攒够一百万没问题。在短视频平台上,靠自己的能力买宝马、小米SU7,是最时髦的大女主人生。

李雯还记得,2022年她刚来杭州,公司还在大量扩招直播方面的人才:共计1400多名员工,1200多人都在直播团队。做直播的人来自各行各业,有做综艺的,做品牌的,也有像她这样,原来在北京从事音乐行业的。来杭州后,她觉得生活比北京“赶”多了:一整个月她都在加班,凌晨两点下班,早上十点又出门上班,忙起来的时候连大小周也没有。“可能大家都急着在年轻的时候把钱赚了,”她说,当时,一个月拿两三万的人很多,“普通人凭本事拿到高工资,大家都很有冲劲。”

直播间里,李雯每天都在面对金钱数字的冲击。刚入行的时候,一晚上成交额100万也让她“觉得很夸张”,时间久了,卖1000万,也很难让她感到兴奋。在这种“搞钱”的氛围下,每年618、双十一,甚至团建,公司都会组织团队,去西湖灵隐寺的财神庙拜一拜。

“杭州人赚钱的嗅觉是非常敏感的,”李雯说,“他们喜欢交流,也敢做。”李雯的老板,遥望科技的CEO谢如栋,在2018年看到了直播电商的商机:这一年,散打哥在快手直播10小时带货1.6亿,在淘宝崭露头角的李佳琦则凭借“OMG,买它!”成功出圈。谢如栋“非常震惊”,之后他把公司的办公室都改成了直播间,找明星合作带货。

谢如栋没有赌错。直播电商后来创造的财富几乎是肉眼可见的。巅峰时期,李佳琦在2022年双十一预售首日,创造了215亿的惊人交易额。网红带火了钱塘江两岸的大平层。2020年薇娅买下四套嘉润公馆,时值3500万元。

如今,薇娅因为税务处罚退居幕后四年,辛巴也在今年8月称,因肺部患严重疾病永久退出直播行业,仍活跃的李佳琦直播间,也是平平淡淡地卖货,热闹不复往年。头部主播尚且倦怠,小主播就更难熬到出头之日了。

今年,刘惠的主播朋友打算回东北老家。等租的房子到期就走,她“太累了”,行情也不好,一直在降薪。过去她时薪160元,一天播4小时,赚五六百块钱没问题。现在,主播太多,时薪腰斩到80元都有人抢着干。

杭漂三年的程星瞳则已经在年初回了山东老家。临走前,她观察到:B级以下的主播都不是很好找工作了——在主播行业,B级主播指时薪300元以下的普通主播;“可替代性很强,在那种单品直播间,背熟了话术,加上一些镜头表现力就很容易上手,现在,大批量的‘廉价’大学生涌入直播行业,淘汰掉了这些主播。”程星瞳说。一些新人主播还面临公司给低薪却要求播6小时的情况,“我觉得纯属是‘招黑奴’,不把主播当人了”。但S级主播,时薪在500元以上的,能跨多品类、有控场能力的,程星瞳认为,还有生存空间。

程星瞳今年31岁。2023年来杭州时,她的第一份主播工作是卖女装,底薪8000元,无提成。之后一年多里,她换了五家公司,底薪递涨,到最后一份工作,旺季时,她一个月已经能赚十多万了。“临走前我是不缺市场的,但身体真的受不了了。”她说。

在杭州,她的工作节奏通常是这样:上班,播女装,穿高跟,每场过一两百件衣服,复盘,下班。每天4小时播了半年,有段时间她感觉自己“已经虚得快死了”。

“审问犯人的时候有一种刑罚:在犯人面前照一排灯,用强光刺激他,然后一步一步逼问他,直到他崩溃为止。主播就是这样子,”程星瞳说,“直播需要你时刻保持高亢奋高紧张的状态,你只要干这行,你不可能不焦虑。”开播时,她得时刻关注流量曲线图,掉量了怎么办?要不要上福利款?“流量其实就是赛马机制,同时段开播的同类型的主播可能有10多个,就看谁的数据做得好。”她告诉凤凰网。

让她感觉恐怖的是,流量曲线图某种程度上和自己的活跃度是同步的。通常,程星瞳会在开播前喝杯咖啡,播到两个半小时,她一进入疲惫期,流量图就开始掉量,这个时候,她必须喝杯奶茶,被咖啡因一刺激,她回到亢奋状态,流量才能拉起来。

长此以往,程星瞳的睡眠成了问题:整宿整宿地睡不着。

除了流量焦虑,容貌焦虑也是悬在主播心头的剑。做带货主播之前,程星瞳做过几年游戏陪玩和语音主播,都不用露脸。后来她短暂做过一阵子唱歌主播,“小火了一下”,签约的MCN公司就让她露脸。“我当时脸长得肉,有婴儿肥,(五官)也比较平面,不适合上镜,可能现实中算小漂亮,但镜头里绝对谈不上好看,非常焦虑。”

她先是去割了双眼皮,后面又去做鼻子,自认被整容医院“坑”了11万。开始双眼皮做得挺自然,但她不满意,重做,二次修复后“天都塌了”,“跟鬼一样”。有半年时间她没有照过镜子。“可能是人痛苦到极致也就释怀了。”现在,她接受了自己不完美的样子。做了带货主播后,她避开和年轻美女卷,去了“中大淑”(中年大淑女风)赛道,卖50多岁阿姨穿的连衣裙,也是风生水起。不过,她还是认为,“整容整得特别值,如果当初不去整容,我其实拿不到带货主播的入场券”。

做主播两年,程星瞳状态最轻松的时候是去年年初,她第一次做兼职卖羊毛衫,只用播早班。做兼职给主播带来的成长有限,她也不需要考虑团队配合,没有心理压力,“就是纯挣钱”。早上4点起床,6点开播,10点她就下班了。回到家,看到上午的阳光洒进房间,“就觉得特别治愈,接下来的一整天时间都属于自己”,因为早睡,身体也健康了不少。但是兼职很不稳定,春天一到,羊绒消费进入淡季,没什么人买,播一两小时就得下播了。

迫不得已,她又开始找工作。为了拿下最后一份高薪但要求一口气播5小时的工作,她花了7000元报了私教课,健身一周后,体能终于达到了要求。

但撑到去年9月,程星瞳的身体彻底垮了:气血两虚,说话说一两个小时就喘不上气,播不到三小时就双腿发软,站不住了。过去,她看过中医,医生建议她,要么换工作,要么别播晚场了,“不然到了40岁这身体就没法儿要了”。从那以后,她开始惜命,酒、冰西瓜、冰淇淋,再也没碰过。但这次,只播下午场,她也撑不住了。她休息了两个月。

程星瞳算了一笔账。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一年到头除了两三个月旺季,大多数时候一个月的收入是三五万,听着很多,但刨去她每月1.5万的生活成本,一个月撑死攒2万,一年下来就是24万。“这年头24万你是能买车还是能买房?我觉得这24万跟我的身体健康、我的快乐相比,真的没有可比性。”程星瞳觉得,她不是物欲特别高的人,赚钱无法让她持续兴奋,相反,她会陷入迷茫,“就像一个没有感情的赚钱机器,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圈里有名气的头部主播,一场直播,淘宝、抖音、小红书三个平台加起来能卖300万左右,但她们每天要播6到8小时。程星瞳的身心都无法接受。

成为大主播,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程星瞳评估了一下,这条路太难走了,这位接近S级的主播选择了退出。

临走前,程星瞳换了赛道,做了一个月主播经纪人。她发现,老板们也不好做了。

拿她的最后一份工作举例。老板自己选品、备货,虽然每场能卖几十万销售额,“看起来好像挺唬人的,但是他的库存积压是巨大的,手里压了2000万的货”。这些年女装退货率高居不下,退回80%是常态,老板的钱都压到货上了。

团队已经把利润空间压到很薄,还是不断有同行用更便宜的价格来卷。今天出现一个女装爆款,立马就有对家把样衣买回去,换个便宜些的布料,等比例地抄。有些扛不住资金压力的老板,直接倒闭,大量清出尾货,这甚至也成了另一些人的商机。“我们之前有一个对家,专门收尾货,他的衣服按斤收,在直播间卖19.9,你怎么跟他卷?”更令老板们“难熬的”是电商税,今年双十一以后,单笔利润只有几毛钱的刷单商家、靠投流换取高流水的付费玩家,都要交税了。

老板不赚钱的情况下,也就没法像往年那样,给主播开出高薪了。

能开出高薪的老板,对主播的要求也更高了。“现在项目压力大,资金也紧张,老板们都很焦虑。大多数老板渴望的是,我可以给你高薪,但是你过来之后,你能带我们起死回生。”

程星瞳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原来的老板彻底放弃做货盘后,程星瞳出来看过别的工作。有个老板,欣赏她曾经的业绩,辗转了几个主播经纪人,买到她的联系方式。他们协定好,能卖到一定销售额就涨薪,卖不到,程星瞳就只拿能力范围内的钱。但是即便是在这个说好按劳分配的前提下,两天内播了两场流量平平的直播后,这位老板提醒程星瞳:“我们需要的可能是一个能够直接带我们原地起飞的主播。”

在程星瞳看来,这显然不现实,熟悉团队至少要一个星期,把数据拉起来也需要时间。但老板没有这个耐心。

丽丽也遇到了类似的老板。2023年,丽丽从杭州一所本科院校毕业,误打误撞进了一个头部带货主播的公司,做商务助理。她在那里工作不到一年,因为接受不了加班到凌晨的常态,辞职了。今年年初,她再次回到杭州,发现房租降了不少。即便如此,丽晶国际的房租对她而言还是太贵了,她住到了滨江更偏远的地方。她频繁看工作,却感到就业市场的形势更严峻了。

从今年2月到6月,丽丽面试了30多家公司,找到了两份还算满意的工作。3月份入职的那家,她只工作了三周,因为业绩不达标,被辞退了。4月份入职的那家,重复了这个过程。

后面这份工作,是在一家护肤品白牌公司做品牌商务,她的工作内容是,联系达人主播,谈带货合作。为了让产品尽快上播,卖出销量,像丽丽这样的商务,老板一口气招了四五十个。公司实行末位淘汰,“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业绩谁就留下”。

尽管达人资源需要积累,寄送样品、待达人选品也需要时间,但“急于求成”的公司,等不了了。不到两个月,没完成35万销售指标的丽丽失业了。

除了货品过剩,更残酷的是,人大概也过剩了。

杭州政府的人才补贴吸引了大量外地人才。应届毕业生能得到1到10万不等的生活补贴,和三年内每年1万的租房补贴。工作第一年,丽丽也拿到了综合1万元的补贴。她直言,当时留在杭州,“也是奔着补贴去的”。

不过,很快,丽丽感受到这个政策的另一面影响:“有些公司想着,既然你能拿到补贴,就会在工资上压低一点。”而且,再低的工资,“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也是事实。

她后来面试的30家公司,几乎没有哪家能保证双休,单双休但不加班的也屈指可数。回过头看,丽丽才发现,只有加班问题的前公司“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有双休,有年终奖,五险一金按最高比例缴纳。“走了之后才发现,外面这么难找工作。”可她已经回不去了。

失业以后,丽丽一边回想毕业那年,市面上月薪四五千的新媒体运营岗位都不要她,现在竟然比那会儿还艰难,一边想到,即将有1222万比她更便宜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和她竞争同样岗位,不禁感到绝望。

不同岗位的人在不同面向上体验到了电商环境变差的事实。对丽丽来说,是今年6月她面试直播招商的工作,发现一个抖音粉丝几千万的账号,坑位费高达几十万:商家想让主播在直播间里带自家产品,就得付这个钱,哪怕最后产品没卖出去多少,也要照付不退。丽丽需要在这个前提下,和商家谈合作,“我一遇到这种招商我就头疼,感觉良心上过不去”。7月,丽丽决定离开杭州。试用期打折的底薪,覆盖不了她在杭州的生活成本。她把房子转租,搬到了浙江乡下。

在遥望科技的李雯,2024年就已经感受到行业不景气。标志是,那会儿公司开始做跨境直播,和北美主播合作卖货,去发展北美市场了。公司的直播成本越来越高,一场成交额1000万的直播,实际利润也就只有一两万百。今年年初,因为业务调整,李雯也被裁员了。

回老家后,程星瞳开始尝试她看中的下一个“风口”,短视频带货。“我入行的时候,主播基本都是打工仔了,实现财富自由的不多。但通过短视频带货买房买车的,我倒是见过很多,前两年真是满地捡钱,非常夸张。”她注意到这一现象是在去年7月,现在入场已经有些晚了,但程星瞳还是准备试试。钱不是终极目的,攒够钱后,她想去学心理学。

不过,尽管市场不再景气,但几乎所有对话者都认为,和其他行业相比,杭州的直播电商依然是有发展空间的行业。

程星瞳觉得,就现在这个就业环境来讲,应届毕业生去做主播还是不错的选择,“我见过外形条件很好的,入行几个月就月入五万了”;在其他传统行业,这可能需要五六年甚至十年积累的时间。快速攒钱,锻炼销售能力,每天和公司的核心层打交道、学习,“之后你再去做其他事情,肯定事半功倍”。

李雯现在去了广州,给品牌方做店播策划。区别于李佳琦式、卖各品牌产品的达播,店播指品牌方自己开直播间,主播是工作人员,一天直播18小时是常态,有时直播间可能就十几个观众在。日成交额在10万左右,品牌方就觉得还不错。店播不像达播那样,要求每一场直播都精心准备、有漂亮的数据。“达人直播很重视场景,可能得花20万的成本去打造,但在广州,花20万成本根本不可能,你花个两万都要跟老板申请。”有时候,李雯也挺怀念在杭州时的直播氛围:促销机制搞得特别热闹,一个直播现场,十几号人因为成交额激动。

“你会觉得在杭州,你的天花板更高。”李雯说。

从7月到现在,丽丽在浙江乡下待了快半年。离开杭州的时候,她感到身边所有人眼里好像只有工作,没有生活。“辛辛苦苦上了十几年学,上完大学出来以后,发现努力也没有用,也没有机会。”她想要寻找一些不需要花钱就能拥有的快乐。

在那个小县城,丽丽租下两层小楼,一年租金3000元。她找了份工作,还是做品牌方商务,把县城老板的白牌产品送到直播间。工资五六千元,月休三天,没有五险一金。好处是工作压力不大,县城生活成本也低,没有了大城市的隐形消费后,她欲望减少,也不怎么花钱。

但她还是感到迷茫。“躺平一段时间可以,但我也知道不可能躺平一辈子。”当初,她执着于做品牌商务,也是因为这岗位有提成,能挣到钱,业绩做起来的话,工资会很高。她不甘心一辈子只拿死工资。只是现实让她屡屡受挫。

丽丽打算躺过马年春节再看看机会。但还要回到杭州和直播行业吗?她开始犹豫了。

注:文/王雯清,文章来源:凤凰网,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凤凰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