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上网的朋友也许都刷到过这样的直播间:
灯火通明的房间内,妆容精致的男孩们面对镜头专注地舞蹈,整齐划一地配合运镜师快速做出新的动作,数控灯具时而用面光清晰打亮主播精致的面部轮廓和服饰纹理,时而又以逆光勾勒出潇洒的身形,屏幕上点赞和留言飞速滚动,观众们不遗余力为喜欢的主播打call,将这场视听盛宴推向高潮。
这种多人在同一直播间进行舞蹈、唱歌等才艺表演的演艺直播形式,被称为“团播”。它从2021年开始萌芽,以极强的互动性走红,2025年成功霸屏各大流量平台,关注度与日俱增。《2025中国网络表演行业团体直播业务现状与发展情况分析报告》显示,今年团播日均开播房间数约8000个,较去年同比增长超20%;团播市场规模持续扩容,预估今年营收将突破150亿元。
在卡思看来,直播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转型,团播正是这一转型的典型代表。从早期的草创萌芽、内容转型期,进入了当前的精品化、规模化发展阶段,成为线上文化演出的重要增长引擎。
从“粗放”到“专业” ,团播在进化
2021年-2022年,“团播”兴起之初,场景普遍呈现出一种探索期的朴素面貌,大多还只是纯色背景、固定灯光和单一机位,彼时卡思分析过风靡一时的团播直播间@美少女嗨购go。
随着内容和呈现方式的快速迭代,现在的团播不再是“多人直播”的简称,而是逐步向专业化、精品化升级。在抖音,团播的多元化赛道形成,已衍生出国风舞蹈、HIP-HOP、二次元、剧情演绎、乐器演奏、游戏主题等多个专业赛道,满足不同圈层用户的审美需求。
比如,@SLAY D以卫视综艺级标准,打造兼具品质与风格的舞台,成为行业风向标;@陕西省歌舞剧院 凭借国有院团积淀,将剧场级内容引入团播,为传统艺术数字化传播提供样本;@H131以高水准制作与精细化运营,连接时尚等领域,通过跨界创新合作成为赛道的标杆;@千娇·芳华 采用“线下实景+线上直播”模式,以湖光山色为天然舞台,树立了“团播+文旅”的新范式。
一些直播间会注重对传统文化(如非遗技艺、古典文学)的深度挖掘与意境营造,使直播不再是简单的才艺展示,更成为文化传播的移动课堂。@梦华录 团播厂牌凭借极致的舞美设计和专业的舞蹈表演,在抖音掀起国风浪潮。
部分团队会运用前沿技术让直播内容更具看点,比如探索XR(扩展现实)、虚拟直播等新技术,打造虚实结合的沉浸式视听体验。女团厂牌@2ND-009,通过将变装和XR技术结合,让主播无缝切换穿搭和背景,为观众打造沉浸式的感官体验。
如果要打造一个精品团播厂牌,对公会和团队的要求自然会不断升级。
首先是硬件设备升级。众多团播直播间采用与大型音综、卫视晚会同级别的灯光、音响和摄录设备,比如4K全画幅电影摄影机、飞猫轨道系统,单个直播间投入成本可达30万至百万元人民币。
卡思近期探访了一个初创的团播公会——长鲸传媒,直播间装置和后台配备均超出预期。长鲸传媒在重庆建设了多个类似小型演播厅的直播间,灯光、摄像、音响设备达到大型晚会的水平,单间配备200多台专业灯具(含面光灯、轮廓灯、染色灯、追光灯),并配有3台固定摄像机和1台专业摇臂,音响采用线阵列系统,通过高指向性声场实现远距离均匀覆盖。
其次是制作流程工业化、分工高度细化。由于团播具有专业化分工的特质,需要大量台前幕后、不同特长的工作人员,以一个5-9人的前台主播团队为例,他们需要搭配约1.5倍人数的幕后团队支持,包括运镜师、导播、灯光师、运营、编导、妆造师、服装管理等。
部分团播对标电视节目制作流程,会包含主题定位、内容策划、舞蹈编排、主播定妆、舞台设计等环节,精品团播的筹备周期可达15天,甚至3个月。
这些细分的就业岗位,让团播成为新型的“就业蓄水池”。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2025年,在抖音注册活跃的直播机构工作人员,由26万增长到35万。
在团播的产业链中,不乏高薪岗位,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以运镜师为例,其薪资结构多为“底薪+提成”模式。数据显示,初级运镜师月收入普遍在6000-10000元;中级运镜师可达12000-18000元;顶级运镜师月入可超过2万元。
当团播运镜师,考验的是对稳定器的快速驾驭、舞蹈动作的深刻理解以及对音乐节奏的精准把控。据媒体《潮新闻》报道,目前合格的团播运镜师仍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今年7月,四川女大学生舟舟在抖音走红,原因就是她“三天速成团播运镜师、月入两万元”的经历引起了众多网友好奇。她的运镜直播间最高同时在线观众超过5万人,流量是她拍摄团播舞台视频的20倍。
除了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团播也吸引了来自传统电视综艺、专业院团、影视制作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如导演、编舞、造型师),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职业发展路径。
公开信息显示,前爱奇艺高级副总裁、综艺制作人陈伟离职创业进入团播赛道,做出过《这!就是灌篮》《我和我的经纪人》等爆款综艺节目的日月星光传媒,制作了《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的鱼子酱文化,参与《歌手》《创造101》等大型节目的七维动力,都在团播领域有所布局。
打破边界,团播的商业化宇宙
从草根表演到专业院团和制作机构入局,团播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变现方式也在“多点开花”。
在团播的商业化宇宙之中,礼物收入是最基础的版本。除此之外,不少团播厂牌将商业触角拓展至品牌直播、线下商演、达人直播、文旅行业等,形成了“团播+”的生态。
比如:“团播+品牌直播”已成为品牌营销的常规操作。今年无忧传媒、OST等公会旗下的团播厂牌,密集跨界麻辣王子、卫龙、绝味鸭脖等品牌,在抖音制造了多个热榜;“团播+达人”,是一种内容创作者之间相互加成的合作模式。带货达人@广东夫妇 和@宇宙009、@宇宙R.E.D两个男团合作才艺直播,在线人数峰值达到31.1万人,累计观看人次高达2429万。
“团播+文旅”,可结合城市地标、风景名胜,有效助力区域文旅品牌的传播,实现从线上流量到线下消费的有效转化。
今年8月,吉林省歌舞团与长春文旅达人@雪饼猴合作,在抖音上演了一场“大圣舞千年,踏歌新国潮”的团播,70分钟的演出,吸引了超65万人次观看,峰值在线人数突破1万。
10月底,"无忧之夜2025"年度盛典在三亚举行,设置“团播、音乐、舞蹈、助农电商”四组PK对决,将音乐表演与城市文旅宣传结合。数据显示,活动期间,三亚全市19家景区客流量同比上升123.92%,拉动当地旅游综合消费高达2亿元。
总结来说,团播不仅是一种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载体,更在创造就业、传承文化、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想象空间。
规范化:平台、公会与主播的共赢
伴随着团播市场持续壮大,平台也在不断建立与完善规则,为这一快速发展的赛道铺设稳固的轨道。规范化,不仅是平台、公会与主播实现共赢的基石,更是整个行业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自2023年起,抖音平台陆续发布并升级《抖音直播团播内容管理规范》和《抖音直播团播机构管理规范》,从画风呈现、内容玩法、机构经营等角度设定明确标准,实施“健康分”制度,将主播直播行为与公会管理责任绑定,对违规行为(如低俗内容、侵犯权益等)进行严格处罚,包括限制功能、清退账号和机构,为优质内容成长营造健康环境。近一年来,平台已处置1200多个违规账号,清退12家违规机构。
直播机构纷纷响应平台倡导。今年8月,帅库网络、喜予文化、OST传媒、永浪文化、七维动力、海川星辰等机构代表联合发起倡议,合法合规经营、抵制不良内容、保障从业者权益、推动团播行业高质量发展。
直播机构承诺:将规范签约、如实履约,保障主播合法权益;杜绝炒作高额打赏、欺诈诱导消费、低俗恶俗直播等不当行为;履行未成年人保护义务;履行机构管理责任,对旗下主播违规行为担责。目前,行业机构纷纷建立了严格的自律准则,例如禁止主播加粉丝私人微信、禁止暧昧互动、规范招募与培训流程等,推动行业从依赖“暧昧经济”转向依靠内容创新和价值创造。
机构和主播之间,在尝试探索新的合作模式。部分专业团播机构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了明确的晋升机制,让做团播成为“成长型”事业。公开报道显示,OST传媒组建了专门的研发部门,并搭建了完整的创意提报链路。OST传媒通过每月的创意奖评选、每季度的考评升职等方式,激励团队创新。
为了鼓励优质团播的产出和持续运营,平台也投入了真金白银。
9月26日,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司指导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携手抖音直播发起“优质团播计划”,旨在通过流量扶持、收益奖励、专业培训等系统举措,致力于在2025年底前培育超过100个符合行业标准的优质团播,发挥标杆引领作用。
据介绍,这一计划有四大扶持方向,一是精品舞台,提升灯光、舞美、运镜及内容编排等环节的专业化,打造沉浸感与艺术性兼具的“精品舞台”体验;二是内容创新,鼓励综艺互动、主题剧情、戏剧歌曲等多元内容形态,并支持虚拟直播、XR等前沿技术的应用;三是文化传承,将曲艺、非遗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团播,推动专业院团进行文艺鉴赏与再创作;四是文旅推广,打造“团播+文旅”融合模式,结合城市地标、节庆民俗等资源,提升地方文化品牌传播力度。
可以预见的是,团播业态的未来发展将更加依赖于内容创新、技术应用与规范运营的三方合力。抖音团播的精品化与规范化,不仅提升了内容品质和用户体验,更通过创造就业、传承文化、带动线下文旅产业发展,展现出它的多元化价值。从这一点上看,团播正在迈向一个更健康、可持续的未来。
注:文/卡思数据,文章来源:卡思数据(公众号ID:caasdata6),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