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影视飓风 悄悄过亿

卡思数据 2025/11/06 09:04
卡思数据 2025/11/06 09:04

邦小白快读

全文速览
EN

影视飓风的成功源于核心干货。

1.内容爆款逻辑:运用“HKRR”理论(快乐属性、知识属性、共鸣属性、节奏),如在太空相机视频中获得548万播放;荒岛直播累计1.69亿观看,通过趣味选题如与魔术对决提升流量。

2.电商实操秘诀:自有品牌短袖年销20万件,秘诀在于IP效应和高效获客;抖音直播单场GMV超千万,平播稳定25W~50W,通过短视频宣发预热新品。

3.矩阵运营方法:搭建账号矩阵如主账号@影视飓风、@亿点点不一样、@飓多多StormCrew,覆盖数码、健康、娱乐;B站课程播放过千万,课程榜第一,演示实用技能教学。

影视飓风的品牌实践提供营销启示。

1.品牌营销案例:自有品牌短袖年销20万件,Tim亲自担任模特,通过事件营销如荒岛直播销售50W;双11抖音直播GMV超千万,强化品牌曝光。

2.渠道建设和产品研发:电商矩阵扩展至抖音、小红书、天猫,利用多平台分发;产品包括3C数码联名品如储存卡、服饰类,基于用户弹幕需求开发短袖。

3.用户行为和趋势:粉丝互动数据驱动内容调整,如点映系统反馈视频节奏;消费趋势显示IP效应重要,娱乐化轻综艺如公司团建吸引8亿~10亿潜在观众。

影视飓风的增长模型蕴含多种机会。

1.消费需求变化和机会:爆款制造逻辑可应用于新领域,如短袖需求弹幕触发;内容矩阵如@飓多多StormCrew团建视频播放2200万,展示轻量化娱乐流量机会。

2.合作方式与商业模式:商业合作如与OPPO手机空拍案获600万播放,提供互惠模式;TVC广告降为营收10%,电商占比最高,多平台联动拓展销售网。

3.风险提示与可学习点:挑战包括IP依赖和评测内容舆论;通过账号矩阵分散风险;机会在于爆款产品打造,如直播事件带动销售额,实操时注意库存管理防歇业风波。

影视飓风的电商业务启示产品设计机会。

1.产品生产和设计需求:自有品牌服饰如短袖年销20万件,源自用户弹幕反馈,需优化供应链应对销量激增;数码产品如三脚架基于内容需求开发,体现高效设计响应。

2.商业机会与启示:作为代工机会对象,可参与联名品生产;电商平台如天猫、抖音入驻,展示分销潜力和规模效应。

3.数字化电商推进:直播带货模式提升效率,如获客效率为同类15倍;仓储运营挑战如半歇业调整,说明需强化数字化管理。

行业趋势和痛点提供解决方案视角。

1.行业发展趋势:内容商业化崛起,自媒体IP如影视飓风年营收超1亿;矩阵账号分发多平台,强化流量互通趋势。

2.新技术应用:点映系统即时收集反馈优化视频节奏;多平台技术如B站、抖音分发增强用户触达效率。

3.客户痛点与解决方案:产能不足痛点曾限频内容产出;通过团队扩至100人,年产130条视频;规模化困难解于自有品牌电商,缩短获客路径应对依赖IP挑战。

平台合作需求揭示运营优化点。

1.商业需求与平台做法:内容多样化需求如B站对轻综艺如@飓多多团建支持千万播放;平台招商通过账号矩阵强化入驻,如多平台分发流量增长。

2.运营管理策略:推荐系统利用点映反馈提升留存;风险规避如主账号停更期间,矩阵账号维持权重,需优化算法确保连续性。

3.平台最新动作:如B站课程榜第一显示教育整合;抖音直播GMV数据指导平台流量分配,实际运行中监测库存波动。

产业新动向探究模式创新与问题。

1.产业新动向:内容商业化标杆年营收超1亿,从数码评测扩展到电商;新问题如评测内容舆论“不兼容”性能与体验用户。

2.商业模式启示:多业务模式融合商业合作、TVC、电商;潜在“出海”策略对标何同学海外100万粉丝,显示订阅目标10亿规模。

3.政策法规建议:扶持政策可借鉴爆款视频逻辑;启示如数字化电商推进中应对供应链法律风险。

返回默认

声明:快读内容全程由AI生成,请注意甄别信息。如您发现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run@ebrun.com 。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Quick Summary
EN

FilmStorm's success stems from its core value-driven content.

1. Viral content formula: The "HKRR" theory (Happiness, Knowledge, Resonance, Rhythm) underpins hits like the space camera video (5.48M views) and desert island livestream (169M cumulative views), with engaging topics like magic showdowns boosting traffic.

2. E-commerce playbook: Its self-branded T-shirts sell 200K units annually, leveraging IP appeal and efficient customer acquisition; TikTok livestreams exceed 10M RMB GMV per session, with regular broadcasts stabilizing at 250K–500K RMB, using short videos to pre-launch products.

3. Matrix operations: Account matrix (e.g., main account @FilmStorm, @Yidiandian, @StormCrew) covers tech, wellness, and entertainment; Bilibili courses surpass 10M plays (ranked #1), demonstrating practical skill tutorials.

FilmStorm's brand strategy offers marketing insights.

1. Brand marketing cases: Self-branded T-shirts sell 200K units/year, with founder Tim as model; event marketing like desert island livestream moves 500K units; Double 11 TikTok livestreams exceed 10M RMB GMV, amplifying brand exposure.

2. Channel expansion & product R&D: E-commerce matrix spans Douyin, Xiaohongshu, Tmall for multi-platform distribution; products include 3C collaborations (e.g., memory cards) and apparel developed from user comment demands.

3. User behavior trends: Fan interaction data informs content tweaks (e.g., preview system feedback on pacing); IP-driven entertainment (e.g., team-building videos) attracts 800M–1B potential viewers, highlighting light variety appeal.

FilmStorm's growth model reveals opportunities.

1. Demand shifts & opportunities: Viral logic applies to new niches (e.g., T-shirt demand sparked by comments); light entertainment like @StormCrew’s team-building videos (22M plays) show traffic potential.

2. Collaboration models: Partnerships (e.g., OPPO aerial case with 6M views) offer mutual benefits; TVC ads drop to 10% of revenue as e-commerce dominates, with cross-platform sales networks.

3. Risks & learnings: Challenges include IP dependency and review content backlash; account matrix mitigates risks; opportunities lie in hit products (e.g., livestream events driving sales), with inventory management critical to avoid operational halts.

FilmStorm's e-commerce reveals product design opportunities.

1. Production & design needs: Self-branded apparel (200K T-shirts/year) stems from user feedback, requiring agile supply chains for demand spikes; tech gear like tripods reflects content-driven R&D efficiency.

2. Business opportunities: OEM potential for co-branded goods; platform entry (Tmall, Douyin) showcases distribution scale.

3. Digital commerce advancement: Livestreaming boosts efficiency (15x higher customer acquisition); warehouse challenges (e.g., partial shutdowns) underscore need for digital management.

Industry trends highlight solution angles.

1. Trends: Content commercialization rises (FilmStorm’s revenue exceeds 100M RMB/year); multi-platform matrix amplifies traffic synergy.

2. Tech applications: Preview systems optimize content pacing; cross-platform tech (Bilibili, Douyin) enhances user reach.

3. Client pain points: Past output limits from capacity issues; solved by scaling to 100 staff (130 videos/year); self-branded e-commerce shortens customer acquisition, addressing IP reliance.

Platform collaboration needs reveal optimizations.

1. Platform strategies: Demand for diversity (e.g., Bilibili supporting light variety like @StormCrew’s 10M-play videos); merchant recruitment via account matrices boosts cross-platform growth.

2. Operations: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 use preview feedback to retain users; risk mitigation (e.g., matrix accounts maintaining reach during main account pauses) requires continuity-focused algorithms.

3. Platform moves: Bilibili’s #1 course ranking shows education integration; Douyin’s GMV data guides traffic allocation, with inventory monitoring in practice.

Industry shifts reveal model innovation and challenges.

1. Trends: Content commercialization benchmark (100M+ RMB revenue), expanding from tech reviews to e-commerce; issues like review content struggling to balance performance vs. user experience.

2. Business model insights: Hybrid revenue (partnerships, TVC, e-commerce); potential globalization (e.g.,对标He同学’s 1M overseas fans) targets 1B-subscriber scale.

3. Policy implications: Support policies could adopt viral video logic; digital commerce must address legal risks in supply chains.

Disclaimer: The "Quick Summary" content is entirely generated by AI. Please exercise discretion when interpreting the information. For issues or corrections, please email run@ebrun.com .

I am a Brand Seller Factory Service Provider Marketplace Seller Researcher Read it again.

今年8月中旬,@影视飓风 创始人Tim完成了一场100小时的荒岛直播,旗下账号@飓多多StormCrew 分别在B站与抖音开播,无间断地记录下这一生存挑战。据B站数据,这场直播累计观看次数高达1.69亿次,期间4150万B站用户涌入直播间观看。

这场互联网狂欢中,可能少有人注意到,Tim身上穿的短袖——来自@影视飓风 自有品牌,在今年已经爆卖超20万件。双11期间,@影视飓风 在抖音则拿下了单场GMV超千万的成绩;平播期间,这一直播间也有着稳定的25W~50W的单场GMV。

过去一年,无论是内容还是商业化,@影视飓风 都在以惊人的速度狂飙突进。荒岛直播后,Tim转而奔赴苹果发布会,采访了CEO库克,跑去挪威拍VLOG,还与“新晋”UP主罗永浩完成了一场将近3个小时的对谈。而在商业侧,不久之前,@影视飓风 正式宣布入驻天猫,迎来了生涯中第一个“双11”,与此同时,Tim的摄影课也在B站上线,截至目前,这套售价49B币的课程总计播放量已过千万,登上全站课程榜第一。

时至今日,已经很难用“一家影视内容公司”来简单定义影视飓风。这一创立于2015年的频道,正逐步突破内容商业化的边界,在数码评测、电商领域强势打出自己的招牌。去年,影视飓风的营业额就超过了1亿,而在今年,这一数字仍在快速增长。

可以说,从内容到电商,@影视飓风 正在稳步构建一个完整的商业版图。

从数码评测到千万爆款制造机

2024年的一次商务合作视频中,Tim回到英国,追溯了自己从高中到大学的留学时光。这里处处都留有他拍摄视频的印记:寄宿的孔阿姨家里拍过星空视频和“枪战”;因为买的三脚架不能伸长,他有时需要跪在矮凳上进行录制;学校的草地上,他邀请校长拍摄下自己的第一条略显青涩的特效视频。

相隔十年,2025年的@影视飓风 已在全网坐拥超3000W粉丝,而在2015年,“影视飓风”这一频道才刚刚开始更新。同一年3月,Tim坐在空间有限的宿舍里,面向镜头讲述自己通过气球将相机送上太空的想法,“难度非常大,目前也没有明确的计划。”“不过,会成功的。”

这句结束语成为了新的起点。2020年是B站的“破圈”之年,自媒体的时代红利开始涌现,@影视飓风 也迎来了第一支超级爆款——在中科院的帮助下,将相机送上三万米的高空。这支视频最终获得了超548万次、6.8万条弹幕互动,成功推动账号出圈。也正是在2020年,影视飓风拿下了第一个“百大UP主”荣誉称号。

回望@影视飓风 的内容历程,“爆款”或许是个中关键词。2019年,他的首支爆款视频《20万粉丝能赚多少》,创下了200万的播放量,使得账号粉丝量几乎翻了一倍——此前,@影视飓风 主要分享一些特效视频、数码评测以及AE教程,由于数码赛道相对窄小,在做视频的前四年,账号仅积累下20万粉丝。这让Tim意识到,想要涨粉要做的不仅是常规更新,而是要做单一的、有超高播放量的爆款视频。

此后,@影视飓风 一面坚持着数码评测,一面将人文与影像相结合,成了千万播放爆款的制造机。比如与影石合作,买下一颗国产卫星并将它发射到太空,让每一位观众都可以拍下独一无二的卫星照片;探访刘谦,进行魔术与超高速摄像机的对决;一位高位截肢的粉丝私信他,希望看到自己奔跑的样子,最终团队用特效的方式帮助他完成了梦想。

这类视频收获喜爱的原因,除了内容够“硬核”外,还在于兼具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气质,符合大众口味的同时,也帮助账号进一步扩圈。在不断的内容尝试中,作为创作者的Tim也总结出一套爆款视频的产出逻辑,他将其形容为“HKRR”理论——快乐属性、知识属性、共鸣属性,以及节奏。回看影视飓风的作品,几乎每一支都能精准踩中这些关键词。

为了让内容更具吸引力,@影视飓风 还将内容置于多维度进行审视:比如设计了一套点映系统,观看者在看视频时可以通过“点赞”“点踩”对视频进行即时反馈,以此更好地把控节奏,减少跳出率;对视频播后的各项数据进行复盘,实现内容可量化等。在内容产出模式上,@影视飓风 已渐臻成熟。

此后,@影视飓风 也在尝试突破内容的边界,比如进行为期100小时的荒岛直播、对话野兽先生,以及和更多UP主联动——和Links爬雪山、与食贫道团队一同前往泰国、去@逗比的雀巢 公司玩“躲猫猫”等,实现了流量的互通。

而在主账号粉丝量日渐庞大后,@影视飓风 开始了内容矩阵的搭建。由于主账号承载的内容形式过多过杂,无法平衡新老观众需求,影视飓风决定将偏趣味和探索性的内容拆分到新账号中,2021年,@亿点点不一样 这一新账号在B站上线,主打趣味性选题以及极致的视觉体验。“爆款-涨粉”这一模式同样适用于新账号——《海底世界》一期,播放量568万,涨粉超过25万;《药丸之美》则以1536万次播放,收获了37万涨粉。

2023年,@影视飓风增设了新的娱乐类账号@飓多多StormCrew。初期这一账号设想的内容为幕后花絮、开箱,但在一场千万播放的“团建整活”后,这一账号开始向团建综艺、奢华体验方向狂飙突进,数据最高的一支“破产团建”视频,播放量甚至高达2200万,豪华旅游系列平均点赞数达到86万,峰值则高达110万。

最近几年,由UP主主导的“轻综艺”在B站快速崛起,典型代表如@宝剑嫂等UP主合作的“青春旅行团”、@力元君等的“下一个是谁”等。相比之下,@影视飓风将综艺局限在“公司团建”领域,这种强娱乐性、轻量化的更新在收揽大量流量、扩充用户上限的同时,既降低了内容对Tim本人的依赖,也解决了影视飓风主账号停更期间平台推荐权重降低的问题。据Tim测算,中国约有8亿~10亿人对这一内容有兴趣。

截至目前,@影视飓风 已在B站搭建了一套完整的内容矩阵:主账号主攻数码及人文、@亿点点不一样 主打健康,@飓多多StormCrew 则补齐娱乐综艺。此外,还有电商端的@飓风商店MediaStore,围绕自有品牌的产品进行上新宣发,以及专门拍摄短片的@一步一部Rolling。

2024年,@影视飓风 及矩阵号总计更新了150期内容,其中,主阵地@影视飓风 更新115期,@亿点点不一样 更新有20期,@飓多多StormCrew 更新有26期,这类内容同时分发到抖音、小红书等多个平台,强化着“影视飓风”这一已然商业化的IP。

内容商业化的标杆

在内容商业化领域,@影视飓风无疑是一个新的标杆。

不久之前,LKS对Tim进行了一场名为“十年之约”的深度对话。视频中,Tim展示出他的日历——几乎每一天都被各种各样的行程填满,而在一天之内,他的时间以小时为单位被切割成碎片,用以处理繁杂的内容、商业事务。

对外界来说,@影视飓风 所呈现出的形象已不再是单纯的内容创作者,而是已高度商业化。在各类访谈中,商业也成为了对话的核心,Tim本人也有意加深这样的印象,通过《一个UP主的创业故事》等视频传达@影视飓风 的商业状态。荒岛直播期间,@影视飓风 还顺带卖了50W,直播结束后,Tim特意拍了一支短视频介绍他所穿的“凉伴”短袖——过去一年,这件单品销量超过20万。

目前,@影视飓风 的盈利模式包括频道内商业合作、TVC广告拍摄、电商销售三大业务。2019年工作室初创时,TVC拍摄占主要营收的50%,其余两大业务均占比25%。

在商单合作上,影视飓风无疑是“内容即商业”的代表。比如一期“空对空”拍摄飞机的视频中,Tim手持OPPO的一款手机,清晰地拍下来正在飞行的吉祥航空,优秀的影像直接展现了OPPO的摄影素质;再如巡礼英国生活的那期视频,同样是与智能汽车的合作商单。目前,这条视频收获了超600万次播放,收录进B站的第281期每周必看。

TVC内容则是与品牌定制的广告短片。影视飓风几乎服务过市面上的大部分相机厂商,此外主要客源还有手机、汽车、游戏等厂商。比如,B站手游《三国 谋定天下》上线前,便与影视飓风合作定制了一条TVC短片,讲述一名乞丐小兵的运粮故事。后来,影视飓风还将这次合作经历制作成一支“与甲方合作”的教程视频,同样收获了超200万播放。

早期,困扰团队的是产能不足的问题。2021年,@影视飓风 年净利润只有一两百万。到2023年,团队扩大至100人,产能已经由曾经的“二十天一个视频”变成了“三十多个项目并行”,平均一年可以产出130条视频。还开始尝试新的变现方式,用爆款视频打造爆款产品。

对这一时期的@影视飓风 来说,商业化的痛点变成了“内容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为厂家想创意是非常累的事情。如何达成规模化效应?其解决方案是做自有品牌。

事实上,2020年,@影视飓风 已初步试水直播电商。彼时由于疫情,公司现金流遇到危机,Tim不得不开启了直播带货“自救”。但真正转型做自有品牌,契机则是一支教程视频中,模特的黑色短袖被“求链接”的弹幕刷屏。

目前,在@影视飓风 的官方旗舰店,一部分商品是与3C数码高度相关的产品,如储存卡、联名款收纳包、三脚架等,也有团队独立开发的产品;另一部分则是服饰类商品,如卫衣、短袖、冲锋衣等,贡献了大部分销量。这类产品以Tim担当电商模特,充分释放IP效应。产品上新时,@影视飓风 也会拍摄相关短视频进行宣发、预热。

在一期与罗永浩对话的视频中,Tim表示,“电商最重要的是获客、退货、纠错”“我们的投流获客效率是同类电商的十五倍。”双11期间,@影视飓风 在抖音最突出的一场直播GMV超千万,平播期间则稳定在25W左右。不仅是抖音,影视飓风的官方店铺还入驻了小红书,不久之前,Tim还发布了一支动态视频,宣布正式入驻天猫。

在流量优势和粉丝信任的双重加持下,电商的规模效应正在逐步释放。在LKS的采访中,Tim表示,电商已变成了影视飓风营收占比最高的业务,与此同时,TVC广告占比降到了10%左右。

不久之前,由于飓风商店销量的急剧增长,@影视飓风 还一度发布通知,表示为保障发货时效,将陆续调整为半歇业状态,仅保留少量商品维持正常开放,几天之后才恢复正常售卖状态。

对于“无限进步”的影视飓风,Tim仍在焦虑。

尽管有着成熟的内容生产模式,但内容分化的阵痛也开始显现。今年上半年,@影视飓风 也遭遇了一波关于评测类内容的舆论,Tim专门制作了一期视频,回应账号遇到的难题。比如能评测的东西越来越少、合作关系导致的评测内容拧巴、没有将内容进一步切割,导致性能用户和体验用户的“不兼容”等。

此外,无论是内容还是商业化,过度依赖Tim本人IP也是影视飓风面临的问题之一。尽管团队在不断扩张,但创始人Tim的精力也来到了极限。对此,他的策略是,每年亲自经手3~4个百分百爆款的项目,其他内容则在稳定的产出下,能够保证广告的消化、观众的观感。

对于未来,@影视飓风 还有很多梦想,比如拿奥斯卡——过去一段时间,影视飓风产出的短片有11部进了奥斯卡电影节的预算赛;或是去火星,或是希望“出海”——在这一方面,B站另一位标杆@老师好我叫何同学,海外账号一年内揽下百万粉丝,累计播放量超过1.78亿。

目前,@影视飓风 的海外观众约有100万,Tim的目标则更为庞大:“五年内有十亿个人看过我们的内容。”也就是说,五年内达成10亿的订阅量。

“有点太勇了,但我试试吧。”面对镜头,他平静地说。

注:文/卡思数据,文章来源:卡思数据(公众号ID:caasdata6),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卡思数据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