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在刚刚闭幕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有一新提法引发了广泛关注,那就是公报明确提出的“融合化”。公报中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三大方向中,融合化作为首次在如此高规格文件中系统阐述的新概念,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数据要素融入实体经济实现创新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融合化”是与智能化、绿色化协同的创新方式
融合化在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中首次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方向的高度,它与智能化、绿色化共同构成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大路径。其中,融合化的本质就是打破产业界限、区域壁垒和要素束缚,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耦合。
有关专家指出,全会强调的四大战略叠加效应,正是应对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变化而提出的新提法。这种叠加不是简单的策略叠加,而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化学反应。
也有专家认为,公报更加强调区域之间的协调联动,各个地区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主体功能。在区域联动中,产业链接、科创转化、要素流动、设施联通等方面形成互动合作的整体。
在笔者看来,将数据要素融入生产力发展的方方面面,同样是融合化的重要实现。而这种实现,具有倍增效应,且创新的风险也是最低的。
总的来看,产业融合将从"补链强链"向"建链融链"升级,构建跨行业生态圈;区域融合将进一步消除行政壁垒,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要素融合随着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成熟,数据要素价值将充分释放;治理融合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实现跨域协同的精准化和智能化。
数据要素融入实体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方式
从参与"数据要素×"大赛的丰富案例实践中可以看出,数据要素融入实体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已是正在发生的产业现实。它通过变革创新模式、重构产业生态、优化要素配置、催生新业态这四种相互关联的路径,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其一,在变革创新模式方面。在工业制造等传统领域,数据要素正在将经验驱动的创新转变为数据驱动的智能化创新。譬如,AI赋能石化行业——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通过"AI+可信范式"项目,激活长期积累的工业数据价值,赋能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这改变了传统依赖老师傅经验的做法,通过对生产、设备、能耗等数据的综合分析,实现工艺优化、故障预测和安全预警。
其二,重构产业生态。数据要素的流通与应用,正在打破企业边界,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高效协同、价值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譬如,数据驱动钢铁产业链协同——南京鑫智链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打造了"基于数据要素驱动钢铁产业链可信数据空间"。通过构建可信数据空间,实现了钢厂、加工企业、贸易商和终端用户之间的数据安全共享与业务协同,提升了全链条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抗风险能力。
其三,优化要素配置。数据要素通过与算力、资本、技术等其他要素的深度融合,并提升传统要素的使用效率,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譬如,数据融合提升金融风控——南京银行的"融合公共数据打造金融—通信跨界欺诈风险治理服务体系"项目,通过融合公共数据与银行自身数据,构建了更精准的风控模型,有效识别跨界欺诈行为,优化了金融资源的配置,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
其四,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不仅仅体现在优化存量上,更体现在通过激活公共数据资源、促进跨界融合,开辟前所未有的经济新空间。譬如,公共数据赋能城市治理与乡村建设——广州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广州‘人户房地’一体化数智路径"项目,通过融合农村土地、房屋、人员等异构数据,构建了"人户房地"相互关联的乡村时空数据体系。这为宅基地管理、乡村治理和服务提供了全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催生了乡村数字治理的新模式。。
数据要素融入实体经济各环节,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是“融合化”发展理念最生动的体现。其关键在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打通",这需要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亿邦智库将持续关注数据产业创新发展与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报道企业创新案例和试验区发展的新成果。
联系邮箱为:huangbin@ebrun.com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