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南,你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人口大省。但就是这个“山河四省”中高考极其内卷的省份,撑起了新消费的半边天。
当红的新消费品牌,蜜雪冰城、泡泡玛特、胖东来,都起家于河南。而在吃这方面,“豫”制菜,也几乎包揽了中国人的餐桌。
双汇的火腿肠,白象的方便面,思念的汤圆,三全的水饺,锅圈食汇的火锅食材......这些超市货架上的家常速食,也都是从河南诞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的食品巨头。
就算以上这些品牌你都没买过,只要你吃过西贝、肯德基,海底捞,杨国福,老乡鸡,魏家凉皮……那么你大概率也吃到过来自河南的预制菜。这些连锁餐饮的黄米凉糕、蛋挞皮、大油条、包子和各种“碳水炸弹”,都是2012年,思念食品最初为肯德基服务而设立的子部门,后来从集团单独剥离出来的上市企业“千味央厨”供应的。
虽然论综合实力,广东的预制菜企业最强;单看上市企业数量,山东最多;但要论产业集中度,预制菜的快乐大本营,那还得是河南。
根据爱企查数据,河南“预制菜”相关的存续企业有4000多家,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结合河南的原料供应优势,这个数据就有了合理解释:一组常常被河南政府单位引用的数据是,
河南生产了中国1/4的馒头,1/3的方便面、1/2的火腿肠、3/5的汤圆……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有“天下粮仓”的美名,2024年河南的粮食总产量仅次于黑龙江;小麦产量则是常年全国第一。
卫龙辣条的创始人刘卫平是湖南人,当年选择到河南漯河创业,就是看中了河南粮多、产业链完备的优势。
而除了盛产面食,河南也是畜牧业大省。2024年,河南的肉蛋奶总产量1337万吨、位居全国第三;全国第一的养猪大户,正是来自南阳的牧原集团。
面粉、猪肉、蔬菜等本土原料市场,提供了优质、低价、易得的原材料,食品工业几十年发展积累下来的工艺和配套,则让河南拥有了一套完善的食品生产和管理体系。
从速冻速食,转型做起预制菜,自然是得心应手。比如双汇集团,2021年以筷乐星厨品牌切入预制菜赛道,推出了小酥肉、椒盐排骨、水煮肉片等多种产品。在鸡肉和鸭肉类预制菜品,河南也有自己的非上市企业代表(金品达/华英)。
人口大省,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再加上河南位于九州腹地、十省通衢,铁路公路发达,冷链运输水平高,对于食品行业来说,形成了天然的区位优势。集齐了这些天时地利人和,河南一步步发展为预制菜时代的“中国厨房”,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
河南人对土地的感情复杂又深厚,人口多、农业重、底子薄的河南,曾是整个乡土中国的缩影。
河南的孩子,从小就听的最多的就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面朝黄土背朝天,但百般强调乡土情结、故土难离的,也是河南人。
也只有当河南不仅是把粮食输出到全国各地的“中央厨房”,土地也能带来人才和经济的盆满钵满,河南的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注:文/谢红婷,文章来源:36氪,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