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外资涨价、国货降价 今年双11李佳琦在美妆的统治力还有几何

李彦 2025/10/22 15:19
李彦 2025/10/22 15:19

邦小白快读

全文速览
EN

双11李佳琦直播间美妆价格新动向:外资微涨国货降,重点在于机制创新。

1.价格变化:外资如欧莱雅紫熨斗眼霜从299元涨到309元,通过附加赠品维持“划算感”;国货如欧诗漫小白管同价增支10支、韩束面霜加量20%制造实感让利;整体价差通过结构性调整达成。

2.折扣机制:从降价转向充值返额游戏,如珀莱雅推出九折礼物金,海蓝之谜坚持无折;外资礼物金普遍0.92-0.93折,国货多在0.95附近,通过期限锁定客单复购。

李佳琦统治力:核心转向国货支撑GMV高增长。

1.平台影响:首小时GMV同比增长,美妆类增长80%,品牌数1700家,4000商品中国货占比超60%;节目引入用户投票坑位。

2.品牌策略:外资如娇兰不来因全球价盘限制,国货如珀莱雅借直播建立价格秩序并热销;消费者反馈机制疲劳需惊喜创新。

双11美妆品牌营销核心:定价策略分化与渠道建设新法。

1.品牌定价与价格竞争:外资如欧莱雅、植村秀微涨至309元和990元,维护高端定位;国货如逐本降108元至98元、欧诗漫同价增量,通过机制游戏营造“未涨价但划算”感知。

2.用户行为与消费趋势:让利转向充值返额、赠品叠加和结构变化,如MAC更换赠品设计;观众投票程序提升互动,消费偏好影响坑位竞争。

产品研发与品牌渠道启示:国货借直播完成增长跃迁。

1.研发调整:外资专注价盘稳定,国货如韩束推出大规格产品或如自然堂重排套组,响应直播间灵活需求。

2.渠道建设:李佳琦重心转国货,带国货出海综艺提升曝光;品牌如珀莱雅通过连续直播热销建立价格模板。

双11卖家机会与风险:消费需求变化催生结构性调整策略。

1.增长市场:李佳琦直播间GMV首小时增80%,美妆细分高增长;国货如薇诺娜占比增显需求上升,外资减少。

2.事件应对措施:针对消费者反馈如机制套路化,品牌需创新如节目擂台战增强参与感;风险如外资退出娇兰、馥蕾诗带来渠道真空。

可学习点与商业模式:新合作方式支撑长线增长。

1.正面影响:国货通过结构性让利如韩束加量不涨价赢得流量;反面警示:外资决策链长致缺位,高复购品牌可减少直播依赖。

2.合作方式:李佳琦提供流量平台,国货如珀莱雅以规模成本对接;扶持政策如赠送翻倍机制提高顾客忠诚。

双11工厂启示:国货生产需求增强,电商化带来新商业机遇。

1.产品生产和设计需求:国货如韩束、自然堂通过加量或大规格产品响应销量,显示需求旺盛需产能调整;外资稳定价盘但生产压力小。

2.商业机会:国货品牌增长如珀莱雅热销推动产量;机会在灵活机制如结构性让利对应设计变更。

推进数字化和电商的启示:通过直播模型优化生产周期。

1.启示要点:直播电商如机制游戏需快速响应消费感知;案例如逐本降价提升销量,启示成本控制与电商融合。

双11美妆服务行业趋势:机制创新解决价格痛点。

1.行业发展趋势:直播电商强GMV增长80%;定价转向结构如礼物金和赠品游戏,外资0.92折稳健、国货0.95折象征性。

2.客户痛点与解决方案:品牌痛点如外资决策链长致缺席;李佳琦节目提供观众投票解决透明性;解决方案在结构性让利缓解成本压力。

技术新动向:通过互动模型优化体验应对疲劳反馈。

1.新做法:机制设计如充值返额锁定复购;服务启示在节目中擂台战避免套路化争议。

双11平台运营要点:招商多样化与机制创新应对风险。

1.平台招商和需求:品牌数1700家,国货占比60%成主力;外资减少如娇兰不来,平台需吸引新锐国货;李佳琦招商通过节目投票决策坑位。

2.平台最新做法与运营管理:引入用户投票坑位机制;重心移国货如综艺出海合作;运营模型通过机制游戏如礼物金提效管理。

风险规避与风向把控:平衡品牌组合以防流失。

1.风险管理:外资退出暴露客群依赖风险;应对策略如机制创新维持惊喜;风向如消费者争议新品牌不熟需内容调整。

双11美妆产业动向:国货崛起揭示商业模式转型。

1.产业新动向与新问题:外资影响力减弱如娇兰退出,因全球价盘和决策链长;新问题在机制游戏挑战传统定价;消费疲劳争议模式化。

2.商业模式:李佳琦与国货合作如珀莱雅借直播建立价格秩序;案例展示结构让利模式如韩束加量推广。

政策法规启示:直播生态推动新规范建议。

1.启示要点:节目投票机制提供公平议价范例;政策建议在加强直播监管以平衡品牌竞争;模式创新如国货出海提供出海策略参考。

返回默认

声明:快读内容全程由AI生成,请注意甄别信息。如您发现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run@ebrun.com 。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双11美妆价格的命脉,被李佳琦一手捏住。

过去几年,李佳琦都是美妆界双11价格的风向标,他拥有多个品牌“全网最低价”的权限。反之,若争取不到最优惠的机制,这些品牌也难以在李佳琦直播间拥有一个坑位。

即便如此,这里依然是双11最大的流量聚集地。2024年双11,近1700家品牌挤进他的直播间,4000多个商品链接中,国货占比超60%。今年双11,李佳琦直播间双11首小时加购GMV依然同比增长,美妆、母婴、时尚、食品等细分品类甚至增长近80%。

李佳琦如何谈“全网最低价”?每年临近双11,美ONE都会通过《所有女生的OFFER》这档综艺,展现主播与品牌双方“拉扯”的谈判画面。这同时是双11美妆竞争的前奏:品牌代表亲自上阵,为了拿到“黄金席位”争取折扣、赠品与曝光。

今年,节目更进一步——引入“擂台战”,把决定权彻底交给用户。观众投票,定品牌结果。

当然,通过这场秀,我们也可以捕捉到一些信息,比如面对李佳琦哪些品牌敢更强势,哪些品牌更弱势,而李佳琦到底在美妆领域的统治力还有多少。

1

外资涨价,薇诺娜、欧诗漫、逐本都在跌

在李佳琦的直播间,能涨价还被留下的品牌不多。

欧莱雅紫熨斗眼霜从299涨到309,植村秀卸妆油微升至990,修丽可AGE面霜则小幅提价至1770元。它们的共同点是:价格只动一点点,通过附加小样或规格调整维持“没少给”的观感。李佳琦动不了这些价格,更多是因为它们本身就代表着体系品牌的价格底线。

与之相对,主动降价的多是中腰部国货。欧诗漫小白管从“50支189”变为“60支189”,逐本卸妆膏从108元降至98元,玫可菲蜜粉从350元降至340元。它们靠“同价多给”来制造实感让利。另一类品牌则不降价,通过“量增”制造诚意:韩束X肽面霜依旧259元,总量增两成;自然堂精华露在原价下推出大瓶装,欧珀莱黑精灵面霜维持价盘不动,赠品却翻倍。

第三类品牌,价格没变,重排了产品套组结构。MAC卸妆油仍为400ml正装,但赠品改成两瓶100ml便携装;贝泰妮旗下瑷科缦克价下降近一半;资生堂悦薇把红腰子精华换成更具感知价值的面霜。它们的策略是“结构性让利”——不动价盘,却让消费者感到“值了”。

整体来看,被“放过”的是外资品牌,敢于让利的仍是国货。欧莱雅、修丽可、植村秀仍在微涨中稳坐中高端价位,而韩束、逐本、欧诗漫们则在层层促销机制中拼尽全力。

礼物金也是衡量各品牌双11折扣的另一标准。据壹览商业统计,今年天猫旗舰店的美妆礼物金折扣普遍集中在0.90—0.96区间。珀莱雅今年力度最大,打出九折礼物金;而海蓝之谜仍然“无折”,3500充3500,延续一贯的价格自信。

外资品牌整体更显“慷慨”:欧莱雅、理肤泉、OLAY、科颜氏普遍维持0.92—0.93折;国货如薇诺娜、夸迪、可复美、欧诗漫则多在0.95附近,仅象征性返现以示诚意。

品牌的让利逻辑,正在从“降价”转向“机制游戏”:充值返额、赠品叠加、小样延展。这种策略能营造“既没涨价、又很划算”的消费错觉,同时通过礼物金的使用门槛与期限,锁定客单价与复购。

2

娇兰、馥蕾诗不来了

壹览商业梳理《所有女生的OFFER》品牌名单发现,节目的参与品牌总体较为稳定,每年约更换30%的品牌,近三年,有31个品牌连续参与两次节目以上,李佳琦在美妆圈依然广受肯定。

有细微的变化是,外资品牌在减少。前两季亮相的娇韵诗、馥蕾诗,甚至去年在节目中收获大量流量的娇兰,今年都没有出现。

这背后有三层原因:首先,外资品牌仍在提价,全球价盘要保持连贯。李佳琦直播间强调“同档期对比里更划算”,但外资在中国区很难给出明显优于其它渠道的优惠。其次,对外资来说,决策链条更长:参与综艺的高管缺乏拍板权,面对李佳琦的强势谈判易“翻车”。最后,一线外资有稳固的专柜/会员/自营矩阵,客群黏性高、复购强,全年节奏靠新品节律和会员运营,对单场GMV依赖更低。

再看国货阵容。连续三年都出现在《所有女生的OFFER》中的国货美妆共有十余个,包括珀莱雅、薇诺娜、韩束、欧诗漫、优时颜、彩棠、自然堂、瑷尔博士等。

这些品牌有一个共通点——它们的核心增长周期几乎与李佳琦的直播体系同步。从早期的低价爆发,到如今通过结构让利来维稳价盘,它们都在直播电商生态中完成了品牌跃迁。以珀莱雅为例,其“红宝石面霜”连续三年在李佳琦直播间登上热销榜首,从大单品打爆,到品牌全年护盘,李佳琦不仅提供了曝光,更帮助它建立起“价格秩序”的模板。

薇诺娜、韩束、瑷尔博士等品牌也相似,它们在直播间积累了核心消费人群,形成稳定复购;而欧诗漫、优时颜、彩棠等新锐国货,李佳琦也对他们的增长有巨大的推动力。

3

李佳琦对外资的影响力变小,重心都给了国货

透过节目可以看到的是,李佳琦对外资品牌的影响力相对弱化,重心正渐渐向国货倾斜。

例如,今年能在李佳琦直播间涨价的欧莱雅、植村秀、芭比波朗,全是外资品牌。国货仅有瑗尔博士。

一方面,李佳琦需要留下部分外资品牌,保证消费者广度,维系长久的流量。另一方面,外资在中国的确不好过。根据CBNData报道,2024年约有41家外资品牌退出或调整在中国的渠道。此外,多家国际集团财报也透露:中国市场增长乏力、利润下滑。

与此同时,除了上文提到的本身他们对李佳琦的依赖就没有国货那么多,还有就是有竞争力的外资要考虑全球货盘,不肯让利给李佳琦,竞争力更小的品牌很多都退出中国市场了。

与此同时,李佳琦更多重心放在了国货品牌。比如今年李佳琦带了薇诺娜、自然堂、韩束、彩棠、可复美参加综艺《巴黎合伙人》里,主张“国货出海”。李佳琦提供流量、机制平台和选品话语权;国货则以灵活打法、规模成本、内容产生能力来对接他的体系。

但在综艺里,外资变少、新锐品牌更多也确实引起了争议。在小红书,一批消费者表示,期待的品牌没有来,一些来的品牌完全不认识,以及摆上来的产品都是套组,根本用不完,“表演都套路化了”。

节目办到第五季,想要再超越消费者预期,确实不容易。观众早已熟悉谈机制、抢席位的流程,品牌“卖惨”也开始显得模式化。对李佳琦来说,难点在于,在既定规则中继续制造惊喜,让观众相信这场关于“价格与诚意”的博弈,还有看头。

注:文/李彦,文章来源:壹览商业(公众号ID:yilanshangye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壹览商业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