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阿里向美团到店业务正式进攻 支付宝首页上线高德团购爆品

李彦 2025/10/21 16:12
李彦 2025/10/21 16:12

邦小白快读

文章核心介绍阿里通过支付宝上线高德团购业务,正式挑战美团到店服务,提供实操性强的团购干货。

1. 重点操作信息:支付宝首页新增“高德团购爆品”入口,点击后进入口碑团购页面,一级频道包括超值团购、附近好店、玩乐、丽人、医美医疗等,还设有结婚摄影、教育培训、宠物等分区,部分连锁餐饮品牌已入驻,方便用户一键访问各类到店服务。

2. 实操指南:用户可直接在支付宝APP进入团购,浏览并购买团购券;同时,了解高德团购与大众点评的区别,如高德采用货架式电商界面,信息更简洁,而大众点评依赖用户评价和达人内容,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更经济渠道。

阿里新推的高德团购业务为品牌商提供了新的营销渠道和用户行为洞察。

1. 品牌渠道建设:品牌可通过口碑系统入驻高德团购平台,展示产品和服务,利用支付宝和高德的用户入口增加曝光;与美团相比,高德团购入驻费更低(如餐饮类3300元),抽佣比例(正餐6%、轻餐8%)竞争力强,可降低品牌成本。

2. 消费趋势与用户行为:文章强调消费趋势受位置数据驱动,高德地图日活过亿用户的位置数据有助于品牌精准定位到店用户,分析用户偏好;用户行为观察显示,多端联动(支付宝、高德、淘宝)能覆盖更广触点,但需关注核销规则不一致风险。

3. 品牌定价策略:品牌可参考大众点评(入驻费约6800元,抽佣6%)等竞争对手,优化自身定价以吸引更多用户;同时,阿里本地生活重组高德和口碑分工,前端由高德激活需求,后台口碑处理交易,品牌需利用此架构提升产品研发响应速度。

卖家可通过阿里高德团购业务抓住市场机会,但也需留意潜在风险。

1. 增长市场与机会提示:高德团购作为新平台提供低进入成本(入驻费3300元),抽佣比例6-8%低于竞争对手,是新一线城市(如杭州、南京)的增长热点;阿里多端联动策略(支付宝首页上线、淘宝闪购试点)带来协同效应,卖家可借此拓展到店服务需求。

2. 风险与应对措施:事件暴露早期问题如销量数据不透明(商家后台显示半年38单,前台显示50单)和核销规则不一致(部分商家不支持高德核销),卖家需提前验证数据准确性;针对美团的高粘性生态,阿里模式更复杂,卖家应评估合作方式并关注扶持政策,避免业务中断。

3. 最新商业模式:文章分析美团一体化生态对比阿里多入口布局,卖家可学习利用会员体系打通全域经营;同时,口碑后台支持交易结算,提供可靠基础,卖家可积极参与招商以共享扶持。

工厂能从阿里高德团购业务中发现商业机会和数字化启示。

1. 商业机会:工厂可针对入驻品牌(如连锁餐饮)需求,开发生产相关产品(例如食品包装或设备),利用高德团购的低成本平台(入驻费3300元)测试新市场;数据显示行业初期增长潜力大,工厂可合作开发区域特定产品以应对消费趋势变化。

2. 数字化和电商启示:文章强调阿里通过高德地图位置数据驱动到店路径,工厂应整合电商能力,如使用数据优化生产设计;口碑后台基础设施支持交易核销,提供可靠支撑,工厂可借此推进数字化转型。

服务商需关注阿里本地生活业务的行业趋势和客户痛点解决方案。

1. 行业发展趋势:文章揭示多端联动(支付宝、高德、淘宝)成为主流趋势,阿里以高德位置数据激活需求,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新技术应用包括口碑支付和核销系统,服务商可据此开发一站式解决方案。

2. 客户痛点与解决方案:痛点如核销规则不一致(部分商家无法买单)和数据不透明问题(销量与实际出入),服务商可提供标准化核销工具;口碑作为基础设施,支持交易履约,服务商应针对商户痛点优化数字化服务,避免早期磨合障碍。

平台商需洞察阿里平台做法和管理启示。

1. 平台最新做法:阿里在支付宝首页上线高德团购爆品入口,高德负责流量拉动,口碑处理交易核销,构建“到家”和“到店”协同体系;招商方面,设置入驻费(如3300元)和抽佣比例(6-8%),吸引商户入驻,并试点城市(上海、深圳)。

2. 运营管理与风向规避:平台当前面临问题如数据不一致(销量前端误差)和核销规则问题,需加强运营标准化;风险规避包括避免供给体系未打通导致用户流失,平台可参考美团模型优化管理模式。

3. 商业需求响应:高德位置数据重建曝光机制,解决商户曝光问题;但多入口布局复杂,平台需简化招商和运维以减少风险。

研究者可分析文章揭示的产业新动向和商业模式问题。

1. 产业新动向与问题:阿里重组本地生活业务,将口碑并入高德,形成位置数据驱动的新模式,但暴露新问题如核销规则不一致和数据透明度不足;对比美团一体化生态,阿里多端联动(支付宝、高德)模式更碎片化,研究者应评估其长期可行性。

2. 政策法规建议:基于问题,建议加强数据监管以提高透明度;同时,阿里模式依托口碑基础设施,研究者可探讨其对数字化政策的影响,并呼吁商户入驻标准统一。

3. 商业模式启示:文章对比大众点评社交属性与高德货架式电商特征,研究者需分析不同商业化路径(入驻费、抽佣)的市场效率;阿里本地生活分工(到家-淘宝闪购、到店-高德)提供新框架,可用于评估行业重构。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在发布高德扫街榜一个月后,阿里终于还是开始向美团到店业务发起正式冲锋了。

近日,壹览商业发现,支付宝APP首页新增按钮“高德团购爆品”。

点击该入口后,页面显示为“口碑团购”,一级频道包括“超值团购”“附近好店”“玩乐”“丽人”“医美医疗”,主页还设置了“结婚摄影”“教育培训”“宠物”“运动健身”“洗衣家政”等分区。

据悉,目前已有部分连锁餐饮品牌完成入驻。

1

口碑深度参与

此前,《晚点LatePost》报道,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将上线团购业务,并将在淘宝、支付宝、高德三端同步上线,首批试点城市为上海、深圳、嘉兴。

而壹览商业发现,目前,高德团购爆品仅在支付宝主页显示,淘宝并未上线这一入口,高德则需要搜索具体入驻商家,才能购买团购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德上线团购的首月,高德在各接口显示的名称还是“美食团购”,媒体报道也称“新的到店业务,和口碑已无关”。但目前来看,口碑仍是阿里到店业务的主要载体。

口碑早期曾是阿里本地生活的核心品牌,承接吃喝玩乐等到店消费场景;但在美团、抖音等平台的强攻下,流量和品牌势能迅速被稀释。2023年3月,阿里正式将口碑的到店业务并入高德。彼时,高德开始接管口碑的前端入口与线下场景,而口碑则退居后台,成为供给和交易系统的基础设施。

这次整合的逻辑很清晰。高德拥有日活过亿的地图用户与位置数据,是天然的“到目的地”入口;而口碑的商户体系、支付与核销能力,是阿里到店商业化的底层支撑。也就是说,高德以内容与数据激活用户需求,口碑则在后台承接交易与履约。

阿里本地生活的新版图,正在形成“到家”“到店”两条主线的分工协同,来与美团正面对垒。

线上由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以即时零售和外卖网络激活“到家”场景,让用户在淘宝即可完成一小时送达;线下则由高德地图主导,通过“扫街榜”和“团购爆品”等内容产品重塑“到店”路径,用真实人流和位置数据重构线下商户的曝光机制。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口碑负责承接商户入驻、交易结算、核销与售后,高德负责拉动流量,淘宝闪购负责触达需求,而最终的交易与变现,仍需口碑体系去落地。

2

与大众点评有何区别?

从界面看,高德团购与大众点评在一级类目上有高度重合,都有美食、休闲娱乐、丽人美发等大类,但高德团购的页面延续了淘天传统的货架电商特性,团购券也已货架的形式展现。

大众点评因为依靠海量的用户评价、商户评分和达人探店内容构建消费决策链,形成了强社交属性的团购生态。页面也有一半的图文内容。

高德团购和大众点评都是通过入驻费、抽佣和广告来实现商业化。壹览商业了解到,以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为例,高德团购的餐饮类目入驻费为3300元,正餐抽佣比例6%,轻餐8%。相比之下,大众点评的入驻费用约为6800元,抽佣约6%。

壹览商业走访多位入驻商户了解到,高德团购项目虽已推进多年,但在实际运营中仍处于初期阶段。

例如,消费者端看到的销量数据并没有披露时间维度,而从商家端看,这一数据又会与实际数据产生出入。一位商户提供的后台数据显示,其半年销量为38单,但在高德团购前台页面中,系统显示“已售50单”。

此外,存在部分商家并不支持高德渠道的到店核销,却依然上架的情况。该情况主要发生于个人商家。该商家对壹览商业表示:高德渠道已经无法买单,可以去大众点评进行团购。

数据显示不透明、核销规则不一致,是此类新业务早期普遍存在的磨合现象。在供给体系与核销体系的打通上,高德团购仍有待完善。

与美团依靠两大App聚合吃喝玩乐与到店到家,形成一体化生态不同;作为后来者的阿里以多端联动的方式重构体系,试图通过会员体系和算法打通实现全域经营。这种多入口布局意在以更广的触点和更深的用户沉淀对抗美团的高粘性生态,但路径确实也更复杂了。

注:文/李彦,文章来源:壹览商业(公众号ID:yilanshangye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壹览商业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