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对话酒仙董事长郝鸿峰:经销商最困难时期已过 白酒业告别高毛利时代

朱欣悦 2025/10/15 13:59
朱欣悦 2025/10/15 13:59

邦小白快读

文章分析了白酒行业调整期,经销商最困难时期已过,酒仙集团稳健增长并实施双轨战略破局。

1.酒仙集团第二季度实现10%增长,预计第三季度增幅超10%,显示行业韧性增强。

2.集团推出酒仙超级店计划,以“名酒只加10元”定价策略快速扩张,未来三年目标1万家门店;同时发力自有品牌如容大酱酒,上半年销售增长70%。

3.行业整体转折显现,终端萎缩缓解,消费回归理性;未来酒类销量可能下降但金额上升,因“少喝酒、喝好酒”理念普及。

4.酒仙向上游延伸,收购法国酒庄、在核心产区建酒厂,提升品质控制,如金汾河酒厂目标抢占清香型第二市场。

文章突出品牌建设和消费趋势变化,酒仙集团成功转型为品牌运营商。

1.品牌营销上,集团打造自有产品如容大酱酒,占比30%-40%,制定5-10年目标销售额100亿,主打200-300元高性价比盒装酒市场,以“一样的品质,三折的价格”策略强化价格竞争力。

2.品牌渠道建设:推出酒仙超级店升级线下,门店覆盖全国90%地级市,瞄准三四线城市布局,并分区域选品(一、二线主攻500元以上高端酒,三、四线侧重100-200元主流价位)。

3.产品研发注重创新,建设高端酒庄(如银川贺兰山茉莉花酒庄)和布局高端精酿啤酒新产品,预计明年上市,适应健康饮酒趋势。

4.消费趋势显示用户行为向“喝好酒”转移,品牌商需聚焦品质提升和核心产区优势。

文章解读行业调整中机遇与风险,酒仙集团的商业模式提供可借鉴方案。

1.增长市场和机会:三四线城市成为线下渠道重点区域,消费信任感强;酒仙超级店计划提供扩张机会,单店投资80-100万元,聚焦低成本地区;容大酱酒新增400多代理商,显示代理合作潜力。

2.事件应对措施:酒仙通过向上延伸(建酒厂)解决酒企压货风险,向下深耕(门店建设)提升终端动销;同时注重稳健资金链管理,规避短期压货影响。

3.风险提示:行业存在库存压力(终端萎缩导致全链流通停滞)和专业度问题,建议卖家提升服务水准;商业机会集中在高性价比模式和集中化趋势(大型连锁取代中小烟酒店)。

4.最新商业模式:双轨战略(渠道+品牌双线),如酒仙“名酒只加10元”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可应用于其他领域创新。

文章聚焦生产需求和商业启示,酒仙集团的上游延伸策略值得工厂参考。

1.产品生产设计需求:在核心产区(银川贺兰山、山西汾阳杏花村)建设高端酒庄和酒厂,如金汾河酒厂占地1000亩,目标是提升清香型白酒产能和品质控制,打破中间商被动局面。

2.商业机会:清香型白酒市场集中度低,存在空白机遇(成为第二即百亿品牌);同时拓展高端葡萄酒(收购法国酒庄)和啤酒产品线(明年推自有精酿),显示多品类研发潜力。

3.推进数字化和电商启示:酒仙线下门店覆盖广泛(包括偏远地区),门店扩张计划推动渠道集中化,工厂可借助大型连锁提升产品分销效率。

4.投资启示:酒庄和酒厂属于长期重资产项目,需科学布局平衡短期收益,如酒仙稳健管理资金链避免过度扩张。

文章揭示行业痛点及解决方案,酒仙集团的转型对服务商有启示。

1.客户痛点:终端萎缩导致恶性循环(烟酒店消失、拿货锐减)、经销商专业度和服务水平不足;库存压力是普遍问题(二批商周转放缓、厂家积压)。

2.解决方案:酒仙集团双轨战略(上游建厂掌控品质、下游门店提升动销)缓解痛点;如超级店“名酒只加10元”策略强化渠道掌控,针对三四线城市布局。

3.行业发展趋势:白酒业走向成熟期,理性发展取代高毛利模式;线下高度集中化趋势(全国连锁取代中小店)将为服务商提供新业务场景。

4.新技术应用较少,但渠道升级(酒仙超级店计划)暗示服务商需推动数字化管理工具优化库存和配送。

文章分析平台策略和风控,酒仙集团的零售平台提供管理经验。

1.平台的最新做法:酒仙超级店作为线下平台,单店投资80-100万元、面积300平方米,分区域选品(一、二线高端酒、三、四线中端),未来三年目标1万家门店,打造最大零售集团。

2.平台招商:容大酱酒新增400多代理商,目标全年超1000个;门店扩张计划吸引合作商入驻三四线城市,利用消费信任优势。

3.商业对平台需求和问题:高度集中化趋势下,平台需解决终端萎缩和库存周转问题;酒仙的“名酒只加10元”策略针对价格竞争压力,优化客户体验。

4.风险规避:秉持稳健原则,区分项目轻重缓急,确保资金链安全;作为平台,运营管理强调核心产区优势(如杏花村酒厂)和自有品牌建设降低风险。

文章探讨产业新动向和商业模式,酒仙集团案例提供研究启示。

1.产业新动向:酒业调整期结束,经销商最困难时期已过,行业转向理性发展;数据如酒仙二季度增长10%显示拐点;未来销量下降但金额上升,反映“少喝酒、喝好酒”消费趋势普及。

2.新问题:中国酒行业经营质量问题突出(经销商专业度不足),需提升服务水准;同时,中间商生存空间缩小,引发全链流动性停滞风险。

3.商业模式启示:双轨战略(向上建厂、向下开超级店)构建竞争壁垒,如酒仙从渠道商转型品牌运营商;容大酱酒目标百亿销售显示高性价比模式可持续性。

4.政策法规建议:从行业趋势看,需政策推动理性发展(避免盲目压货),并聚焦三四线城市实体信任优势;但文章未直接提及具体政策,可从优化流通效率角度引申。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市场格局重塑之际,酒业大商也迎来机遇与挑战交织的微妙时刻。

在此行业转折期,蓝鲸新闻专访了酒业头部大商酒仙集团董事长郝鸿峰。他表示,历经此前市场波动,经销商最困难的时期已正式过去,“即便行业仍处调整阶段,酒仙集团整体经营依旧稳健,第二季度实现10%增长,预计第三季度增幅将突破10%”。

为在行业变局中占据主动,酒仙集团已祭出向上延伸产业链、向下深耕渠道端的双轨破局战略,上游端,通过收购法国龙马骑士酒庄等海外优质产能、在银川贺兰山、山西汾阳杏花村等核心产区建设高端酒庄与酒厂,从传统渠道中间商向品牌运营商转型,实现对产品产能与品质的直接掌控。

下游端,一方面升级线下渠道,推出酒仙超级店并以“名酒只加10元”策略快速扩张,另一方面发力自有品牌建设,容大酱酒等产品表现亮眼,通过渠道+品牌双线布局,构建起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酒类行业调整期转折显现

在当前酒类行业调整的大背景下,渠道大商酒仙集团已深切感受到市场的寒意。这种寒意不仅笼罩着头部企业,更渗透到了产业链的末端。

一位山东高桥市场的酒商对蓝鲸新闻记者直言,下游烟酒行“消失了很多, 以往每月要拿货四五次的老客户,如今半年都难觅踪迹。以前靠烟能保住成本,现在烟也没利润,酒的销量又上不去,小店根本撑不下去。”

这种终端萎缩正形成恶性循环,终端拿货量锐减导致二批商货物周转放缓,库存积压;二批商无力接货又直接加剧厂家库存压力,从终端到厂家的全渠道流动性陷入停滞,整个流通链条的运转效率大幅下滑。

不过,在行业整体面临调整的当下,酒仙集团却展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酒仙集团董事长郝鸿峰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尽管行业处于调整期,但酒仙集团整体经营保持稳健,第二季度实现了10%的增长,预计第三季度增幅将超过10%,为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回顾今年的市场波动,郝鸿峰指出,行业最焦虑的时刻出现在6、7月份。“白酒销售一度近乎停滞,而酒企为冲刺半年报仍向经销商压货,使经销商陷入两难境地。但随着时间推移,正常消费正在缓慢回归,终端动销有了明显回升。”

郝鸿峰进一步分析道,经过几个月的市场博弈,酒企也开始回归理性,不再盲目向经销商压货。消费回归与酒企理性操作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使得经销商最危险、最焦虑的时期已经过去。虽然外部市场环境正朝着利好方向发展,但中国酒行业长期存在的经营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尤其是经销商的专业度和服务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行业未来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

对于酒类行业未来3~5年的发展趋势,郝鸿峰有着清晰的判断。他认为,白酒行业将逐步进入成熟期,过去那种野蛮增长、高毛利、高泡沫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理性发展将成为行业的主流方向。从市场结构来看,未来酒类的销量可能会有所下降,但销售金额将缓慢上升,这背后是“少喝酒、喝好酒”的健康饮酒理念逐渐普及,消费者更愿意为高品质的酒类产品买单。

“与此同时,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将发生变化,中间商的生存空间会不断缩小,高性价比将成为行业永恒的主题。从销售渠道来看,未来线下市场仍将占据50%左右的份额,但会呈现高度集中化的趋势,全国性大型酒类连锁企业将逐步取代分散的中小型烟酒店。值得注意的是,三、四线城市由于消费者对实体企业的信任感更强,将成为线下渠道布局的重点区域,这也为大型连锁企业的下沉提供了机遇。”郝鸿峰补充道。

从中间商到品牌商

凭借对于行业的深刻理解,当酒类行业从高速增长期迈入深度调整期,酒仙集团选择以向上延伸产业链、向下深耕渠道端的双轨战略破局。

在传统酒类行业链条中,渠道商长期处于上游依赖产能、下游依赖终端的被动地位,既受酒企压货、提价的制约,又面临终端动销不畅的风险。因此,酒仙集团选择向上游产业链延伸,进行从渠道中间商向品牌商转型,通过掌控上游产能与品质,打破被动局面,构建竞争壁垒。

事实上,酒仙集团的上游布局早有规划。2017年收购法国龙马骑士酒庄,卡位高端葡萄酒消费市场;2024年,在银川贺兰山脚下建设对标拉菲的高端茉莉花酒庄,打造集葡萄酒酿造与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体酒庄项目。

在白酒这一核心赛道,酒仙集团同样有所动作。正如郝鸿峰所言:“酱香与浓香领域已形成多寡头格局,而清香型白酒仅有山西汾酒一家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低,存在巨大的市场空白。能成为清香型第二,谁就是下一个百亿品牌。”为此,酒仙在山西汾阳杏花村正在建设一个占地1000亩的金汾河酒厂,建成后将成为仅次于汾酒的当地第二大清香型酒厂。

郝鸿峰表示,金汾河建成后,将以产能规模与核心产区优势,快速抢占清香型第二的市场地位,在蓝海市场中建立先发优势。

在向上延伸产业链的同时,酒仙集团也在持续扩容下游渠道,强化终端掌控力。酒仙集团自2017年起拓展线下门店,目前已拥有1000多家门店,覆盖全国90%以上的地级市,甚至包括新疆、西藏等偏远地区。

今年8月,酒仙集团进一步升级渠道战略,正式推出“酒仙超级店”计划,并喊出“名酒只加10元”的定价策略,计划未来三年开出1万家线下门店,打造中国最大的酒类零售集团。

据郝鸿峰介绍,酒仙超级店单店投资约80万-100万元,要求门店面积300平方米左右,主要聚焦于四五线城市,以降低房租与运营成本。在选品策略上,酒仙会根据不同区域消费水平调整,一、二线城市以500元以上高端酒为主,三、四线城市则侧重100-200元主流消费价位段产品。

自有品牌建设是酒仙集团提升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举措。目前,集团自有产品在条码数量上占比已达30%~40%,其中容大酱酒表现亮眼,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70%,新增400多个代理商。

酒仙集团为容大酱酒制定了长远规划,目标未来5-10年将其打造为年销售额突破100亿的酱酒品牌,以“一样的品质,三折的价格”打造高性价比优势,主攻200-300元价位段盒装酒市场。此外,集团还在布局高端精酿啤酒市场,计划明年推出自有高端精酿啤酒产品。

据郝鸿峰介绍,酒仙集团将继续聚焦国内市场,凭借国内市场的发展潜力与自身优势,深耕广东、山东、山西等重点消费区域。集团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实现线下门店数量突破1万家,同时推动容大酱酒代理商数量全年超1000个,持续提升自有品牌影响力。

“在资金与风险管控方面,集团秉持稳健发展原则,对上下游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分清轻重缓急,确保资金链安全。尽管酒庄建设、酒厂收购等项目属于长期重资产投资,但集团通过科学布局,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为企业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郝鸿峰表示。

注:文/朱欣悦,文章来源:蓝鲸新闻,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蓝鲸新闻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