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中秋白酒市场调查:旺季不旺、“玩法”改变 线上补贴和直营冲击传统批发市场

朱欣悦 2025/10/15 13:27
朱欣悦 2025/10/15 13:27

邦小白快读

全文速览
EN

中秋白酒市场旺季不旺,整体行情冷清。消费者需关注价格变动和渠道变化带来的风险与机遇,学习实操方法应对市场挑战。

1. 旺季周期缩短:往年中秋前一个月启动旺季,今年仅节前两周才现动销,白酒价格持续阴跌。例如,茅台批价从1830元跌至1800元左右,回暖有限。

2. 渠道冲击明显:传统批发市场如郑州百荣市场销售额下滑三成,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百亿补贴冲击价格,导致利润空间被压缩。

3. 应对建议实操:经销商应减少压货以避免亏损,主动拓展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新渠道,优化选品以降低库存风险。

品牌在白酒市场面临消费趋势变化和渠道重塑,焦点在优化产品设计和定价策略以应对品牌集中提升。

1. 消费趋势与用户行为:用户转向理性消费,比价需求增强,导致高端酒如茅台价格亲和力提高,挤压中端品牌如剑南春市场份额。消费节点延迟反映需求萎缩。

2. 品牌定价和竞争:名酒价格整体下移,品牌需严控成本,避免过度压货引发价格混乱,如部分酱酒品牌批价从850元跌至600元。

3. 产品研发与渠道建设:头部企业如五粮液推出29度低度产品适配健康趋势,茅台优化产品矩阵如100毫升装覆盖送礼场景,建议品牌减少依赖批发市场,加速直营化转型。

卖家需警惕价格风险和库存挑战,把握新渠道机遇以实现增长。政策松绑和市场变化提供破局路径。

1. 风险与负面影响:价格体系承压,如茅台批价持续下行引发节后下滑担忧;渠道库存高企加剧亏损,经销商不敢轻易拿货,导致补库疲软。

2. 机会与可学习点:即时零售兴起如美团布局前置仓,提供新增长点;头部企业应对如优化产品可借鉴,选品能力成生存关键。

3. 事件应对措施:面对电商补贴冲击,应拓展社区团购等新渠道;借鉴分析师建议建立合理返利机制缓解库存压力。

工厂需响应市场需求优化生产设计,把握电商转型带来的商业机遇。产品规格调整和细分市场为生产核心启示。

1. 产品生产和设计需求:市场呼吁多规格产品覆盖不同场景,如茅台开发375毫升等包装适配送礼、自饮;建议避免单一设计导致库存积压。

2. 商业机会:细分市场深耕可助区域品牌破局,如酱酒主销区河南品牌分化剧烈;电商渗透如即时零售启示供应链数字化优化。

3. 推进数字化启示:线上补贴冲击传统渠道,工厂需关注电商平台影响如价格透明性,推动成本控制以适应渠道效率提升。

服务商需解决客户痛点如库存积压,提供趋势驱动的解决方案。行业转型加速新技术的应用启示。

1. 行业发展趋势:消费理性化导致渠道产能过剩,白酒全行业库存高企,整体流动性停滞,如批发市场出货量锐减形成恶性循环。

2. 客户痛点:经销商面临价格混乱和信心缺失,例如过度压货引发集中抛货量增长30%-40%,政策补贴仍难缓解顾虑。

3. 新技术与解决方案:即时零售如美团前置仓渗透提供新渠道工具;分析师建议通过返利机制和政策松绑重建信心,优化服务匹配行业调整。

平台商面临商业需求和问题,需优化运营管理规避风险。平台最新做法如补贴策略直接影响市场格局。

1. 商业需求与问题:企业如酒企寻求绕开二批商直达终端,需求直供模式;但电商补贴如拼多多百亿补贴压缩批发利润,引发价格混乱风险。

2. 平台最新做法:京东等平台通过百亿补贴冲击传统市场,线上比价透明化加剧竞争;即时零售如美团在高桥市场布局前置仓扩展渠道。

3. 运营管理和风险规避:需监测库存高企问题,优化招商策略如扶持新渠道伙伴;面对行业调整周期,强化与头部企业合作如茅台产品矩阵推广。

研究者应分析产业新动向和结构性矛盾,政策启示指向商业模式重塑。库存高企和需求萎缩揭示深层问题。

1. 产业新动向:旺季不旺反映消费需求萎缩,品牌马太效应加剧,如茅系产品销量增30%而二线酱酒品牌下滑40%。新商业模式如酒企直营化加速渠道重塑。

2. 新问题:渠道结构性矛盾明显,全行业库存高企,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体系崩塌;分析师指出粗放式增长模式难以为继,需要政策调整。

3. 政策启示和建议:呼吁建立合理返利机制缓解库存压力,启示企业优化渠道效率,商业模式向理性回归重塑价值以适应两年以上调整期。

返回默认

声明:快读内容全程由AI生成,请注意甄别信息。如您发现问题,请发送邮件至 run@ebrun.com 。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2025年中秋白酒消费旺季的到来节奏,较往年明显放缓。多位白酒经销商向蓝鲸新闻记者反馈,往年中秋前一个月市场便会启动旺季行情,今年则直至节前两周才出现动销迹象,旺季周期显著缩短。

尽管终端市场已逐步进入消费节点,但名酒价格表现疲软。有经销商指出,自旺季启动以来,多数知名白酒价格持续处于阴跌状态,仅在最近两日略有回升,“但回暖幅度十分有限,整体价格仍未回到理想区间”。市场价格体系承压明显。

正如一位经销商所言,以前的玩法不行了。

旺季不旺

传统批发市场的门庭冷落,叠加名酒价格的持续阴跌,勾勒出2025年中秋白酒略显冷清的市场图景,旺季不旺成为本年度最显著的特征。

作为国内酒类流通领域的“晴雨表”,郑州百荣市场的表现最具代表性。“往年进入9月旺季,高端名酒价格都会有所上扬,但今年从茅台到各价位段产品,价格都在缓步下行。”一位百荣批发商向蓝鲸新闻记者坦言,“虽然出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但整体销售额预计下滑约三成。”

往日常规的中秋前高端酒涨价行情,在今年彻底缺席。9月以来,飞天茅台的批价从1830元/瓶,月末虽小幅反弹至1800元左右,但下行趋势依然明显。“以往中秋前夕茅台、五粮液价格稳中有升,今年却一反常态,价格上涨阻力较大,方向性变化值得关注。”上述批发商补充道。

某券商分析师向蓝鲸财经记者指出,“从历史规律看,飞天茅台批价若在节前未能走强,节后通常面临更大下行压力。”这一预期加剧了渠道商的忧虑情绪,在尚未探明价格底部的情况下,业界普遍担忧节后批价可能下滑。

高端酒价格的整体下移,对中端市场形成强烈挤压。有经销商反映,作为次高端代表的剑南春“明显不及往年”,其市场份额正被不断下探的高端核心单品持续蚕食。“当茅台、五粮液价格更具亲和力时,消费者自然不愿为中端产品支付相近的价格,原有的价差优势正在消失。”一位经销商道出了终端市场的普遍困境。

对于酒企而言,今年的中秋市场呈现明显的马太效应,品牌集中度较往年显著提升。

在酱酒主销区的河南,品牌分化尤为剧烈。除茅系产品实现30%的销量增长外,多数酱酒品牌遭遇滑铁卢,某二线酱酒品牌销量同比下滑40%,另一家二线酱酒的主力品牌批价从年初的850元一路跌至600元区间,且仍未见底。

也有经销商透露,部分品牌为完成厂家设定的高额任务,上半年过度压货导致渠道库存高企,8-9月集中抛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0%-40%,进一步加剧了价格体系的混乱。

这也导致了渠道信心不足,“现在谁都不敢抄底,价格走势不明。”这种观望情绪导致市场补库需求持续疲软,即便厂家出台补贴政策,经销商仍顾虑重重,不敢轻易拿货。有商户直言“今年越是勤奋补货,亏得越多,不如少拿点货,少亏一点是一点。”

“玩法变了”

白酒行业的渠道寒冬,在传统批发市场的境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位山东高桥市场的酒商对蓝鲸新闻记者直言,下游烟酒行“消失了很多, 以往每月要拿货四五次的老客户,如今半年都难觅踪迹。以前靠烟能保住成本,现在烟也没利润,酒的销量又上不去,小店根本撑不下去。”

这种终端萎缩正形成恶性循环,终端拿货量锐减导致二批商货物周转放缓,库存积压;二批商无力接货又直接加剧厂家库存压力,从终端到厂家的全渠道流动性陷入停滞,整个流通链条的运转效率大幅下滑。

传统酒类批发市场更面临前所未有的双重冲击。一方面,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的“百亿补贴”直接冲击批发行情,“线上价格太透明,消费者随手就能比价,我们的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几乎没有。”另一方面,酒企直营化趋势加速,从厂家直达终端的直供模式绕过批发市场,进一步挤压二批商的生存空间。

即时零售的兴起,也对传统酒商造成极大的影响。据上述酒商透露,美团曾试图在高桥市场布局前置仓,虽未形成规模效应,也反映出即时零售对传统酒类渠道的渗透野心。“现在不管是线上还是厂家,都在想怎么绕开二批,我们夹在中间最难做。”

对于行业调整周期,多数从业者给出了“至少两年”的预判。

面对行业变局,头部企业已率先布局应对,五粮液、国窖推出29度等低度产品,适配健康消费趋势;茅台则优化产品矩阵,通过100毫升、375毫升、公斤装等多规格产品,覆盖送礼、自饮、宴请等不同场景。但这些调整的效果尚需时间检验,短期内难以扭转行业下行趋势。

行业洗牌加速的背景下,不同市场参与者面临差异化挑战,也需寻找适配的破局路径。

白酒行业分析师蔡学飞对蓝鲸新闻记者表示,过度压货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 当务之急是建立合理的返利机制,通过政策松绑缓解经销商的库存压力,重建渠道信心。对经销商而言,选品能力成为生存关键,同时,必须主动拓展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新渠道,降低对传统批发市场的依赖,这已成为转型的核心方向。对区域品牌而言,细分市场深耕是破局关键。

2025年中秋旺季,白酒行业用一场旺季不旺的现实,正式宣告高速增长时代的终结。名酒价格崩塌的背后,是消费需求萎缩与渠道产能过剩的双重压力,全行业库存高企的现状,更折射出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即便头部品牌凭借强大的品牌力维持了销量,但利润下滑与信心缺失,已成为全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正如经销商所言,不是行业不行了,是以前的玩法不行了。在这次的行业调整周期中,那些能顺应消费理性化趋势、优化渠道运转效率、严控成本损耗的企业,终将在洗牌中存活下来。而对于整个白酒行业而言,这场阵痛或许正是摆脱泡沫、回归理性、重塑价值的必经之路。

注:文/朱欣悦,文章来源:蓝鲸新闻,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蓝鲸新闻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