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月饼 卷得比奶茶还狠

Sage 2025/09/29 09:22
Sage 2025/09/29 09:22

邦小白快读

月饼市场创新带来丰富选择和实用购买建议。

1.健康化选项显著:广州酒家推出全国首家低GI月饼,甘油二酯含量40%,升糖指数≤55%;低卡博士推出单枚75大卡全麦月饼,适合控糖需求;专家建议成人日食量不超50g,糖尿病人不超30g。

2.口味多样化突出:新口味如榴莲芝士、冷萃咖啡、开心果流心、青稞墩墩、芝士抹茶等,打破传统局限;跨界融合如泡泡玛特朗姆坚果口味、杏花楼奶油椰蓉等。

3.形状和包装实用信息:美心首次推出3D兔子造型月饼;稻香村玩梗推出大闸蟹、青蛙和桃子形状月饼;购买时可关注IP联名产品如米哈游猫猫糕、英雄联盟联名,增强节日乐趣。

市场热点提示可借机行动。

1.医院IP成为热点:贵州省医月饼油纸包装限购十斤成顶流;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推出情绪主题月饼,一盒二级市场达1000元。

2.设计颜值重要性上升:胖东来自营月饼包装拉动式设计热销断货;知味观琉璃珐琅饼皮通透,色彩典雅。

3.原材料产地讲求:选宣威火腿或江南特色食材;购买中留意产地故事。

品牌营销和产品研发创新助力市场竞争力提升。

1.产品研发趋势显著:低GI技术应用(广州酒家、信合味达合作医院推出低GI月饼);口味融合如新茶饮风格;原材料强化原产地如云南宣威火腿。

2.品牌营销策略多元:跨界IP合作如美心兔子造型瞄准年轻群体;杏花楼联名英雄联盟手游;胖东来投入372万元设计包装提升颜值;渠道建设多线并行(知味观线上粉丝超百万,线下经销商协同)。

3.消费趋势洞察关键:京东报告56%消费者关注原料健康;知味观调研显示95后偏好个性化、好吃好看;用户行为:年轻人追求社交种草和颜值经济,品牌如榴芒一刻强调口味边界拓宽。

品牌定价和价格竞争需适应创新。

1.健康新品支撑溢价:低糖粗粮月饼(山姆宣传高频)和药膳月饼吸引特定人群;米哈游游戏IP产品价格偏高仍热销。

2.事件应对灵活:借“苏超”热度推创意礼盒(稻香村玩梗礼盒);限量发售策略(泡泡玛特星夜奇境礼盒区域限购)。

3.代表企业成功点:广州酒家获认证强化品牌;知味观通过AI技术提升自动化效率。

消费需求变化带来显著增长机会和可学习模式。

1.需求层面机会:健康化趋势下,低GI低卡月饼增长空间大(如京东报告56%关注健康);IP结合需求强(米哈游猫猫糕、医院月饼热销);短周期内新鲜感是关键。

2.最新商业模式可借鉴:跨界合作如医院、游戏公司入局;限量发售模式(贵州省医限购、胖东来断货)提升紧迫感;线上+线下协作(知味观旗舰店和大客户体系)。

3.风险提示:正面影响在IP热度(如600号月饼炒高价格),负面影响为高设计成本(胖东来372万元投入);政策法规启示,专家建议适量食用避免健康争议。

事件应对和可学习点实用。

1.机会提示:借季节性热点如“苏超”推主题礼盒(稻香村13太保设计);材料优化机会(云南鸡枞入馅)。

2.代表企业案例:榴芒十年创新从冰皮开创到细分成熟;知味观一年规划执行延长销售;销售高峰期聚焦中秋前30天。

3.扶持政策启示:数字化技术如AI点胶提升效率,支持创新。

产品生产和设计需求聚焦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启示。

1.生产创新关键:新技术应用如知味观AI智能点胶流水线提升品质;3D打印模具(天泰昌)制作历史文化元素饼形;原材料优化要求特定产地如云南宣威火腿(省医月饼)。

2.商业机会明确:健康食品需求增长(低GI、低卡月饼);电商推进启示从线上渠道爆发(知味观旗舰店粉丝超百万);跨界机会如医院合作模式(康宁医院药食同源月饼)。

3.数字化启示显著:自动化提升效率(知味观减少人为影响);材料创新如全麦粉代面粉(酮友世家);设计需求增加(胖东来包装设计投资)。

推进电商的启示从市场变化来。

1.代表企业经验:知味观提前1年规划销售执行;产地精准定位推动故事(日食记黑松露酱用云南酱)。

2.产品设计多元化:形状突破(兔子、青蛙等异形);轻量化材料如糯米复配(五芳斋)。

行业发展趋势指向健康化和技术创新焦点。

1.行业变化:口味细分从传统到创新(榴芒一刻拓宽边界);健康需求上升(低GI技术,京东报告56%关注);数字化连锁率增(艾媒咨询2023年29.6%)。

2.新技术应用突破:低GI技术(大连医科介绍升糖指数≤50);AI点胶自动化(知味观);3D打印模具(天泰昌)用于文创产品。

3.客户痛点和解决方案:痛点如短周期效率(榴芒一刻仅90天);解决方案在预售规划和O2O协作;代表企业如知味观用技术创新解决品质不稳。

发展趋势对服务策略的启示。

1.数据支撑:艾媒咨询烘焙行业连锁化加速;观点专家吴佳建议消费健康化。

2.解决方案多样:针对电商推进提供全渠道支持(知味观案例);IP整合方案(游戏公司结合周边)。

商业对平台需求和问题聚焦线上运营和招商机会。

1.市场需求:消费者追求新鲜感(健康、新口味);IP和热点结合需求强(米哈游游戏月饼);线上渠道重要性增(知味观线上销量爆发)。

2.平台最新做法:招商策略多品牌跨界(医院、游戏入驻);运营管理需支持短周期(中秋前90天规划);线上旗舰店活动促销量(知味观粉丝百万)。

3.风险规避关键:市场风险如设计高成本(胖东来372万元投入);风向管理通过限量发售防滞销;代表企业如榴芒一刻高峰期前30天管理。

平台做法和机遇分析。

1.数据案例:京东报告健康趋势;观点消费者转向文化内涵。

2.招商机会:跨界品牌如博物馆月饼;数字化技术需求(AI支持)。

产业新动向凸显跨界融合和商业模式创新。

1.新动向:跨界趋势明显(医院、游戏公司如米哈游入局);健康化创新(低GI技术获认证);数字化提升(连锁率29.6%)。

2.新问题和政策启示:法规建议如升糖指数标准(大连医科介绍);去节庆化问题(品牌试图变流心酥);商业模式研究从IP融合(泡泡玛特)到渠道优化(线上+线下)。

3.数据支撑产业:艾媒咨询烘焙行业增长;京东报告56%健康关注;观点专家强调健康消费趋势。

商业模式和政策法规启示。

1.代表案例:榴芒十年从创新到细分成熟;知味观老字号焕新策略;省医食堂成老字号背書。

2.政策法规建议:专家吴佳限量食用标准;合作模式启示(医院研发)。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榴莲芝士、冷萃咖啡、青稞墩墩、伯牙绝弦、开心果流心、斑斓椰丝……这些不是各大新茶饮品牌推出的新品口味,而是月饼的新口味。

曾经莲蓉、豆沙、五仁就能撑起大半个中秋节的月饼“江湖”,但如今,它们早就成了众多SKU里的一员。

中秋节,就是月饼的集中新品发布会,“月饼新势力”等待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出选票,再从他们的购买反馈中,摸出这个传统品类“进化”方向。

从低GI、低糖到全麦、药食同源,健康化成了大趋势;口味上,从冷萃咖啡到芝士抹茶,月饼越来越像新茶饮;甚至连象征团圆的圆形也不再是唯一选择,兔子、桃子、青蛙……异形月饼不断刷新想象力。

和“造车新势力”不同,近几年崛起的这股“月饼新势力”,并不是单指个别品牌的突围和创新,这是整个品类的集体进化。老字号主动求变,各种口味和营销玩法;新玩家借中秋这个契机,将健康、颜值、联名做成了月饼的基础认知。月饼,这个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品类,正在以一年一次的速度,在限定销售周期中,“卷”出更多新花样。

一年一“卷”,月饼拼起了“新鲜感”

月饼“卷”得非常直观。

要健康,要亮眼,要新意,在较短的周期内,月饼得拼尽全力。这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谁能在同一个窗口期里创造出更多的新鲜感,让消费者觉得“今年的月饼,就买它了”。

(1)可药食同源,也可低GI,月饼打出“健康牌”

2022年,广州酒家就发布了低GI月饼,广州酒家官网介绍称,这是“全国首家获GGU低GI食品认证月饼。甘油二酯含量达40%,升糖指数≤55%,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无独有偶,专注低糖低GI健康食品生产的信合味达,今年和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合作,推出了低GI“友好型”订制月饼。温州康宁医院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款月饼采用药食同源原料,主打低GI低热量高膳食纤维,组合号称“肠道健康伴侣”的益生菌,对孩子、老年人和糖尿病人等群体十分友好。[1]

京东发布的月饼趋势报告显示,56%的受访者关注月饼原料的健康化。据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绍,低GI月饼和无糖月饼一样不额外添加蔗糖,通常在馅料里添加一些抗性淀粉和膳食纤维,使餐后升血糖速度减缓。一般每100g月饼含膳食纤维10-15g,升糖指数一般不超过50,即便是糖尿病人群也可以适量吃。[2]

今年,多地中医院也纷纷推出特色药膳月饼。这些月饼多以茯苓、莲子、薏仁等药食同源材料为原料。

浙江省中医院推出的“五行月饼”;扬州市中医院针对中秋节气,推出12款月饼产品;[3]重医附属儿童医院的文创月饼,则主打低糖低盐低脂。

(2)低糖、低卡,月饼变“轻”

低糖配方、粗粮轻养,这是山姆推出的低糖杂粮月饼礼盒的宣传语。而低糖、粗粮,已是今年月饼宣传时的高频词。

杭州百年餐饮品牌知味观,以轻糖低负担为念,推出了低糖/无蔗糖系列的低糖豆沙陈皮普洱茶广式月饼、木糖醇金腿苏式月饼等。知味观还推出红枣燕麦核桃、椰蓉芝士、乳酸菌草莓等口味的米月饼。

五芳斋以大米与糯米复配,打造了“轻甜米月系列”的米月饼,同时采用了黑米、阿胶、黑芝麻等药食同源食材入馅,品牌宣传也在强调软糯、轻甜。

新品牌为抓住机会,在低糖、低卡上做了不少尝试。

低卡博士全麦蛋月烧宝宝月饼:包装标注“一枚75大卡”,用全麦粉做饼皮、不添蔗糖,减少热量,单枚月饼75卡,适配控热量、控糖的节庆尝鲜需求。

酮友世家生酮月饼则主打“0蔗糖、0面粉”,用低碳水粉类代面粉,代糖调味,适配糖尿病患者、生酮饮食者的特殊需求。

“传统月饼属于‘高油、高糖、高脂肪’的‘三高’食品,但一年只有一次中秋节,人们并不把月饼作为日常大量摄入的食物,因此中秋节可以适当吃点月饼,不必过于纠结。”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吴佳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建议,成年人一天食用月饼尽量不超过50克,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超过30克。[4]

今天,月饼品牌们也开始改变传统月饼,用低GI、全麦、无糖、0面粉、新材料做出“健康牌”月饼。

(3)月饼不只是圆的,可兔可大闸蟹还可透明

月饼的“内卷”还延伸到了形状创新上。以往,月饼因形似圆月象征团圆,圆形是其经典造型,现在,为了吸引消费者目光,各大品牌在饼形上不断突破。

游戏公司米哈游跨界做了一些新尝试,其推出的2025中秋系列纪念礼盒,将月饼做成了旗下IP《星穹铁道》中猫猫糕的形状,月饼和游戏IP结合更紧密。

月饼界的“顶流”美心,也在传统造型之外,推出了兔子形状的月饼。这样的兔子形状,既和节庆日有了新关联,也在饼形上有了新变化——有别于传统的饼模,这款月饼是3D的兔子形状。在美心的抖音直播间,主播介绍这是美心第一次为年轻消费者做的兔子造型月饼。

中秋前后,不缺关注关注度的月饼,也可以能用来“追热点”。

今年夏天,“苏超”的热度持续高涨。于是,老字号与新品牌纷纷“搭车”,推出了一系列创意十足的“苏超”主题月饼礼盒。

比如,稻香村推出了“散装江苏十三太保”礼盒,其中有14枚月饼,分别代表着13座参赛城市及1款“友谊第十四”。月饼造型和口味都在玩梗,大闸蟹造型的“苏得起”、青蛙造型的“常垫底”、桃子造型的“无所谓”……

知味观则在月饼外观上做了新尝试,做出了琉璃珐琅月饼。

知味观食品营销管理中心负责人唐增禄对FBIF表示:“(琉璃月饼)在外观上,饼皮如琉璃般通透,似浪漫“万花筒”或古典花窗;色彩采用孔雀蓝、芽绿、嫣红等典雅色调;造型为椭圆、菱形等非传统形状;在工艺上,成功打造自动化点胶裱花流水线。”

知味观唐增禄介绍,原先琉璃月饼人工点胶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品质不稳定,用上AI智能点胶等技术后,产品精致度和生产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4)有品牌为“颜值”花百万

就连月饼“颜值”,也成了品牌“卷”起来的战场。

今年,胖东来自营月饼包装盒,由中国香港陈幼坚团队设计。其中一款赏月礼盒系列的包装盒,只要拉动礼盒,盒子上的兔子图案就可以“动起来”,目前,这款自营月饼已全面断货。

据蓝鲸新闻报道,有网友爆料胖东来今年自营月饼礼盒,包装设计花费了上千万元。胖东来对此回应称,2025年中秋月饼礼盒9款设计费用372万元,散饼包装21款设计费用42万元。[5]

(5)茶、酒、奶、水果,统统加入月饼大家族

口味创新更是月饼“内卷”重头戏。茶、酒、奶、水果等各类食材纷纷融入月饼,打破了传统口味的局限。

杏花楼和英雄联盟手游联名的月饼有一款奶油椰蓉口味;泡泡玛特月饼礼盒的5个味道都有创新:生巧流心、朗姆坚果、荔枝玫瑰、黑糖藜麦、奶黄芝士;餐饮品牌扬子江的杨枝甘露月饼、生椰拿铁月饼,让人分不清是在吃甜品,还是在喝咖啡;好利来Chiikawa系列糕点礼盒,也有米香红豆青稞芝士、米香金橘芝士、米香菠萝芝士口味、米香芋泥芝士口味、米香红茶奇亚籽芝士口味;霸王茶姬月饼礼盒,口味也和其“主业”新茶饮密切相关,如桂花乌龙麻薯茶、武夷大红袍麻薯茶、茉莉雪芽麻薯茶……

(6)原材料产地,精准定位到“村口”

如今,月饼的原材料产地愈发讲究特色,甚至精准到“村口”。这与新茶饮强调原料的原产地和高质量的思路相似,许多地方已经成为优质食材的代名词。

以知味观为例,品牌在食材运用上会特别甄选江南地标性食材,力求呈现地域风味。

贵州省医月饼则是另一个典型案例——今年在贵州一家大型超市的销售榜上位居第一。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每年都会前往云南宣威挑选火腿,用当地宣威火腿制作月饼。[6]

其他品牌也在原料上深挖产地故事。日食记的黑松露云腿酥皮月饼,采用云南黑松露酱和发酵18个月以上的宣威老火腿;玫瑰云腿酥皮月饼则在火腿外加入云南安宁的重瓣玫瑰。云南知名烘焙品牌嘉华,今年推出的云腿鸡枞月饼,则选用了宣威火腿搭配大理鸡枞,将云南山野的鲜香带入中秋餐桌。

榴芒一刻总经理郑木章向FBIF表示,做月饼近10年,榴芒一刻也看到了消费习惯带来的行业变化:“首先口味从传统走向细分创新,如榴莲、芝士、地方特产口味等,小众口味不断创新,月饼口味的边界被不断拓宽;同时年轻消费者更强调健康减糖和零食日常化,除了送礼,月饼还要做到健康又好吃;营销从则送礼转向社交种草与颜值经济。”

知味观唐增禄则对FBIF表示,它们发现近几年月饼市场正在从过去注重节日仪式感和豪华包装,转向更加关注产品本身的健康属性、口味创新和文化内涵。“这一系列变化的核心,是品牌方们更加关注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无论是出于健康考虑,还是追求个性与新意,都能在当前的市场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

医院、游戏公司、潮玩品牌都来做月饼

月饼,从一款节令食品,变成了一个承载品牌创意的容器。

艾媒咨询的《2024-2025年中国月饼消费市场大盘点及趋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在2019年至2023年,中国烘焙食品行业门店连锁率逐年上涨,到2023年已达到29.6%。[4]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烘焙食品行业的品牌化和连锁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在月饼销售旺季,连锁店的规模效应能够显著提升月饼品牌的销量和市场份额。美心、华美、稻香村、广州酒家、锦华、五芳斋,都是中国月饼行业的典型企业。[4]

据FBIF不完全统计,烘焙品牌外,有数十个品牌均跨界推出了月饼产品,甚至包括医院和文博文旅机构。

(1)医院、博物馆也能成老字号,好吃是核心竞争力

在一众做联动、做包装的跨界月饼中,贵州省医月饼几乎是“反其道而行”。

这款出自贵州省人民医院食堂的月饼,没有IP联名,也没有百万设计预算。油纸一包、红章一盖,就是全部包装。但就是这样“朴素”的月饼,在贵阳成了顶流,甚至开启了限购——每人限购十斤。[6]

这是一个从医院食堂杀出来的老字号——2023年,省医月饼品牌盛意被评为“贵州老字号品牌”。武汉商学院熊文杰教授表示,医院背景让消费者对食品卫生更加安心,能够带来品牌背书。[6]

中秋前,要是能拿到位于宛平南路600号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推月饼,也是值得好好发个朋友圈的事。

宛平南路600号,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所在地。每年中秋节前后,“600号月饼”都能成为热搜话题,甚至一盒“600号月饼”在二级市场能够卖出1000元。2023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甚至用6个口味,反映了6种不同的心理情绪,实现了一边卖月饼,一边做科普。

(2)老字号、游戏公司、潮玩公司,都能在月饼里找到流量

不是所有月饼品牌方,都有一个名声在外的医院食堂,但每一个做月饼的品牌,都能在IP市场中,找到适配的IP。

一旦与热门IP挂钩,月饼就能变成“自带热度”的内容。

潮玩品牌泡泡玛特今年将品牌IP融入月饼产品,其中IP“星星人”与中秋圆月符号适配度高。其推出的星夜奇境礼盒采用限定区域售卖模式,但即便有区域购买限制,仍吸引了众多狂热消费者。

游戏公司米哈游则把旗下游戏《崩坏:星穹铁道》中的“猫猫糕”元素融入月饼设计,同时采用月饼与周边产品一体化的搭配形式。尽管不少玩家吐槽产品价格偏高,但仍忍不住入手。

除此,老字号也学会了“蹭”一波年轻人的流量。

杏花楼携手《英雄联盟》手游推出联名款中秋月饼礼盒;文化品牌吴山有美则选择和海绵宝宝合作,推出中秋限定礼盒;金添动漫带来小马宝莉联名月饼,精准击中目标用户;百年品牌新雅则在吃豆人45周年的节点,推出“新雅X吃豆人45周年欢度中秋联名款月饼礼盒”。

知味观唐增禄告诉FBIF,知味观不断在月饼上较劲创新的目标,就是老字号“焕新”,“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知味观产品相结合,不断焕发老字号产品的新活力与差异化。”他们通过市场调研发现,现代消费者不仅要产品“好吃”,还讲究“好看”。“尤其是95后和00后年轻消费者,对传统糕点的个性化需求和审美标准显著提高,她们是新中式糕点的主要消费力量。”唐增禄补充表示。

这些月饼的吸引力不再局限于味道,话题+周边+包装,对不少IP的受众来说,都有着吸引力。而限量礼盒、定制饼模、周边玩偶、联名周边兑换码……每一个细节都能成为晒单的动力。

一年一“卷”的月饼,集中创新

哪怕售卖周期较短,也挡不住大家在月饼上的奇思妙想。

如上文提到的琉璃珐琅饼,甚至用上了AI技术。山西太原餐饮品牌天泰昌,则开始用数字建模、3D打印制作的模具,制作具有当地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元素的文创月饼。

月饼,可能成为文创雪糕之后的又一个文创打卡产品。

十年前,榴芒一刻的冰皮月饼风靡一时——2015年,榴芒一刻推出了榴莲冰皮月饼;2017年,榴芒一刻用户量就突破百万大关;CIC灼识对中国榴莲冰皮月饼的行业研究显示,榴芒一刻的榴莲冰皮月饼,取得了2022年-2024年间销量第一的成绩。

十年后,从“开创性创新”的角度看,榴莲冰皮月饼已经从一个“创新产品”变成了一个成熟的细分品类。“新奇特”常常是创新的最初吸睛点,但随着市场的沉淀,这些“新奇特”中某个点逐渐与这个品类融合。

月饼背后承载的是中秋的文化符号。

消费者买月饼,大多是为了节庆礼赠需求,这让月饼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消费场景需求。同时,月饼本身高糖高脂的印象深入人心,原有的传统口味也容易让消费者有腻味、不宜多吃的印象。今年,有诸多品牌用低GI、轻卡、全麦的旗号,对月饼进行轻量化改造,但想要月饼突破90天的销售周期,可能还需要做到“去节庆化”。

榴芒一刻郑木章对FBIF表示,榴芒一刻每年冰皮月饼的销售周期为中秋前90天,销售高峰期则是中秋前30天。

知味观唐增禄则对FBIF表示,品牌会提前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战略规划中秋月饼季的各类执行计划。在唐增禄看来:“做月饼不难。难的是要做市面上没有的月饼。”

唐增禄介绍,目前品牌分线上、线下两条线走。在线上,各类旗舰店铺拥有超百万的粉丝量,中秋节前一个月持续的平台活动,会促使销量爆发;线下经销商体系、大客户体系及新零售体系则会相互协作,突破销售目标。

为了让月饼拥有更长的周期,品牌或许需要将月饼的节庆属性进一步弱化,在名字上做些变化,例如流心月饼可以变为流心酥点,将冰皮月饼也可以叫冰皮甜品。当“月饼”能够以常规烘焙单品的形态进入便利店,甜品、新茶饮融合的新“月饼”,或许能成为消费者的日常选择。

参考来源:

[1]黄佳,医企联合研发 温州康宁万余份低GI月饼送健康,2025年9月5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

[2]糖尿病患者能吃月饼吗?可以!但要牢记这几点....,2024年9月14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3]王美华,药膳月饼走俏,要不要尝鲜?(微言),2025年9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4]王美华,月饼怎么吃才健康,2022年9月9日,人民日报

[5]胖东来否认月饼礼盒设计费一千万,界面新闻

[6]方凤娇,“省医月饼”成超市销冠有何启示,2025年9月25日,华夏时报

[7]艾媒咨询 |2024-2025年中国月饼消费市场大盘点及趋势分析报告,2024年10月29日,艾媒咨询

注:文/Sage,文章来源:FBIF食品饮料创新(公众号ID:FoodInnovatio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FBIF食品饮料创新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