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销售模式中,漫长的沟通、无效的博弈往往让成交遥遥无期。当平均销售周期从8周骤减至18天,背后的核心密码并非技巧和打法的升级,而是销售逻辑的根本性重构——从“卖产品”到“卖成果”的转向。
要理解这一变革的力量,首先需要拆解传统销售的时间黑洞。
01
传统销售的巨大时间浪费:错配的沟通重心
“客户就是不认”,是传统销售最头疼的困境。究其根源,在于销售逻辑从起点就偏离了靶心——无论主打“功能卖点”还是“解决方案”,本质都是站在自身产品视角的推进,却忽略了最关键的问题:这些内容与客户何干?
以常见的技术产品销售为例,传统话术往往是:“我们的数据平台具备丰富的数据储备与强大的分析功能,能帮您构建更精准的分析模型,支撑财务、营销、运营等多领域的决策优化。接下来为您详解解决方案……”
随后,销售方启动“屡试不爽”的POC(概念验证)流程,与客户围绕功能细节反复讨论。但最终往往陷入被动:客户抛出“竞争对手功能更全、价格更低”的质疑,沟通就此停滞,成交自然不了了之。
你发现了吧?在这个过程中,大量时间被消耗在功能讲解、POC调试、竞品比价等无效环节。而问题的核心不在于产品不够好,而在于销售始终在“自说自话”,从未真正触达目标用户的核心诉求。
02
破局关键:成果销售(Outcome-Selling)的逻辑重构
与传统模式不同,成果销售的核心是彻底转向“客户视角”,以客户期望的“业务成果”为核心构建沟通与转化路径。
同样以数据平台销售为例,成果销售的打开方式截然不同:
当明确对接的关键决策人(KP)是企业CDO(首席数据官)时,销售首先会聚焦CDO的核心工作优先级——这些信息可通过岗位招聘要求、行业公开访谈等渠道轻松获取。
更重要的是,CDO的每一项优先级工作,都对应着具体的“业务成果”,而这些成果直接关系到CDO及其团队的职业升迁与绩效评估。
此时,最具说服力的不再是功能清单,而是“案例成果”:“某头部金融机构通过我们的CDP,搭建欺诈检测体系,每年直接减少XXX万元的资金损失,同时将检测响应速度提升X00%,助力其通过监管合规考核。”
对比两种销售逻辑可见,成果销售构建了清晰的“成果金字塔”——以客户关注的业务成果为顶端,向下延伸出明确的获益人(如CDO、业务部门)、可量化的财务/绩效指标(如成本降低、效率提升)。
这与传统功能销售形成本质区别:前者卖的是“客户能得到的结果”,后者卖的是“产品拥有的功能”。
03
效率跃迁:从POC到POV的销售流程革新
基于成果销售逻辑重构销售流程后,时间成本被大幅压缩,这正是销售周期从8周缩减至18天的核心原因。其效率提升源于三个关键改变:
快速对齐“成果”共识:以“业务成果”为沟通起点,客户会更主动地参与讨论——因为这些内容直接关联其工作目标与绩效,客户比销售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成果,无需在功能细节上反复拉扯,共识达成效率呈指数级提升。
简化证明路径:证明“能实现业务成果”远比证明“功能强大”更直接。通过同类案例的成果数据、可落地的极简验证方案(POV,价值验证),即可让客户感知价值,无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冗长的POC测试。
规避价格博弈:当客户认可“成果价值”时,产品便脱离了“功能比价”的低级竞争。客户会更关注成果落地的确定性,而非单纯计较价格高低,从而避免陷入无休止的砍价循环。
仅这三点改变,就能帮销售节省80%以上的无效时间。即便最终未能成交,也能快速判断双方需求不匹配,及时转向其他潜在客户,避免在单一客户身上“空耗资源”。
04
落地核心:重构销售体系,而非表层修补
需要明确的是,成果销售并非对传统销售模式的小修小补,而是需要从根本上重构销售体系与流程:
产品营销端:不再聚焦功能卖点提炼,而是深挖产品能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客户创造的具体成果,形成“成果案例库”与“价值量化手册”;
用户理解端:建立精准的决策人画像体系,明确不同KP的成果诉求与绩效关联点;
流程执行端:将“成果对齐-案例佐证-价值验证”纳入标准销售流程,替代传统的“功能介绍-POC测试-价格谈判”模式。
归根结底,成果销售的精髓在于“先找到客户想要的成果”——这不是简单在话术里添加“业务成果”四个字就行的,而是让“以客户成果为核心”贯穿销售全流程的思维革命。当销售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解决问题,缩短的不仅是销售周期,更是与客户之间的信任距离。
从8周到18天,还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数据。实际上,在我陪跑过的SaaS公司中,有的销售效率提升力度,远大于此。
注:文/戴珂,文章来源:tobesaas,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tobes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