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Zara们卖不动后 美妆香水究竟是“底裤”还是“底牌”?| 超品洞察

张从容 2025/09/26 20:54
张从容 2025/09/26 20:54

邦小白快读

2025年,多家国际时尚巨头如Gap、Zara、H&M正大规模进军美妆行业,因服饰主业增长乏力,试图通过新品类寻求突破,但效果尚不明朗。

1. Gap计划在旗下老海军(Old Navy)门店设美妆店中店,包括顾问服务;Zara推出首个护发系列;H&M在印度推美妆产品线,覆盖彩妆和工具等。

2. 销售数据反映问题:Gap销售额增长仅0.13%,Zara增速0.9%为五年最低,H&M净利润同比下跌8.82%,美妆成为应对下滑的策略。

3. 尽管投资火热,但案例如LVMH的美妆业务虽有稳定性(利润率仅降0.4个百分点),净销售额却降1.31%,整体能否救市存疑,需持续观察实际成效。

美妆领域成为品牌拓展的核心焦点,涉及营销创新、渠道建设和产品研发,回应消费个性化趋势。

1. 品牌营销与定位:LVMH定位“奢侈品级彩妆”,以55色号口红(对应LV罗马数字)吸引高端消费者;露华浓与说唱歌手Ice Spice合作,针对Z世代女性群体,增强用户粘性。

2. 品牌渠道建设:Gap在150家门店设美妆店中店和美容顾问,提升实体体验;LVMH利用快闪店和线上预售(中国首发),强化渠道覆盖;H&M通过印度市场试点推广美妆线,适应区域需求。

3. 产品研发与价格竞争:Zara推护发新品类(洗发水、护发素等),探索从彩妆到洗护的全系列覆盖;授权模式如Palm Angels与露华浓合作,让专业公司负责研发生产,降低创新风险;奢侈品定价参考(如LVMH产品160-250美元),影响市场定位。

美妆热潮带来增长机会,但也伴随经济风险,卖家可借鉴合作模式应对消费需求变化。

1. 增长市场与消费机会:针对Z世代用户,露华浓与Ice Spice合作瞄准新群体;印度美妆市场潜力,H&M推出产品线抓住区域需求;授权协议(如Palm Angels与露华浓)降低入门门槛,快速切入新领域。

2.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期美妆不一定稳赚,LVMH净销售额跌4.48%,Christian Louboutin彩妆依赖中国市场导致2024年销售额降1.79%;H&M整体销售下跌,门店减少180家,警示美妆可能无助于逆转颓势。

3. 可学习点与合作方式:学习授权模式如蔻驰与Interparfums续约至2031年,减少自身运营压力;事件应对如Gap任命美妆专家Deb Redmond(Nordstrom经验),加强内部准备;商业模式如“店中店”形式,增强顾客互动,提升单点产出。

美妆拓展创造产品设计和生产机会,同时启示供应链数字化,工厂可借势转型。

1. 产品生产和设计需求:护发类产品(如Zara推洗发水、护发素)需求增长,工厂可承接新品类制造;高端香水研发(如Jil Sander推6款香水),要求精细化设计和材料匹配,响应品牌定制化需求。

2. 商业机会:授权合作带来订单量,如科蒂集团为agnès b.生产香水;Frasers集团对Revolution Beauty收购意向,显示投资热潮,工厂可寻求新客户;经济不景气下美妆作为潜在增长点,增加稳定供应合作。

3. 推进数字化启示:LVMH线上预售模式推广电商渠道,启示工厂需整合电商流程;Zara等品牌推全球产品,工厂需优化数字化生产链以适应快速响应;授权生产中(如Puig管理Christian Louboutin彩妆),体现外包模式可降低自营风险。

行业跨界趋势明显,服务商可针对销售瓶颈痛点提供解决方案,依托技术和数据分析支持。

1. 行业发展趋势:2025年至少23个时装品牌涉足美妆,潮流由服饰向生活方式品牌扩展;香水授权模式兴起(如Prada与欧莱雅合作),显示专业外包需求旺盛。

2. 新技术与客户痛点:客户面临增长乏力痛点,如Gap销售下降至2019年水平的6.78%,需服务商提供数据驱动解决方案;案例中露华浓利用授权减少研发风险,服务商可开发咨询模型解决品牌运营难点。

3. 解决方案:针对渠道痛点,服务商借鉴Gap“美妆店中店”方案,提供实体+顾问一体化服务;针对中国依赖问题(Christian Louboutin案例),建议多元化市场策略;合作模式如Interparfums处理珑骧香水,可推广一站式授权服务包。

美妆拓展对平台提出招商和运营需求,平台需管理渠道创新并规避经济风险。

1. 平台最新做法与招商:线上平台如LVMH全球预售吸引入驻;实体平台如Old Navy门店设美妆区,增加招商机会;合作招商如露华浓与Palm Angels签约,平台可通过类似伙伴关系吸引新品牌。

2. 运营管理:需优化店中店模式(Gap案例),加强顾问服务和库存管理;LVMH快闪店实践展示体验式营销,平台可引入互动元素提升客户粘性;线上渠道整合(如预售系统),强化数字化运营效率。

3. 风向规避:经济风险下美妆波动,如H&M净利润跌8.82%,平台需监控数据(如LVMH利润率降至10.4%)避免过度依赖;政策上无直接法规,但可参考整体环境提示保守策略;机会如针对Z世代(Ice Spice合作),平台推出专属推广活动规避饱和风险。

美妆进军揭示产业新动向与新问题,研究者可分析商业模式和政策启示,关注授权与盈利能力冲突。

1. 产业新动向:设计师品牌扎堆推香水(如agnès b.重返香水市场),采用授权模式减少自身负担;趋势由服饰扩展至洗护(Zara Hair系列),显示品类多元化加速。

2. 新问题与政策启示:跨界后盈利能力存疑,开云集团美妆业务亏损0.6亿欧元,LVMH美妆销售降1.31%,问题根源在经济下行或定位失误;授权虽成熟(蔻驰续约案例),但政策启示如中国市场依赖导致波动,建议政策支持区域风险分散。

3. 商业模式:授权模式(如露华浓与品牌合作)具长期价值,可减少运营成本;自创模式如LVMH推同名品牌探索利润提升,但营业利润率仅10.4%,远低集团均值,启示需平衡创新与效益;经济影响分析显示整体成功率低,研究未来策略优化。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时尚大牌,扎堆“押注”美妆。

文丨张从容

编辑丨董金鹏

【亿邦原创】9月,三大国际快时尚服饰集团都在美妆行业有大动作:

· Gap集团官宣,将于今年秋季在旗下品牌老海军(Old Navy,大众休闲服饰,2020年宣布退出中国市场)的150家门店,推出美妆产品;其中一些门店,将设立美妆店中店,配备美妆顾问。

· Zara推出首个护发系列产品,包括洗发水、护发素、发膜等。这是在香水和彩妆后,正式进军洗护领域。

· H&M集团旗下品牌COS,今年3月推出首个香氛系列,9月又宣布在印度推出美妆线H&M Beauty,包括彩妆、香水、美容工具等产品。

在此之前,LVMH集团也推出同名美妆品牌,定位“奢侈品级彩妆”,55个色号的口红,对应LV的罗马数字。不仅如此,LVMH大手一挥,将快闪店开在纽约苏豪区王子街的闹市,展示全部美妆产品。

时装企业进军美妆,正在形成一股潮流,来势汹汹。根据亿邦动力的统计,2025年至今,至少有23个时装品牌或进入美妆行业,或开拓新的美妆个护品类。

新潮流到底是行业发展的新故事,还是经济下行期的无奈之举?不同品牌的路径,又有何种差异?时装品牌跨界做美妆,能救时尚于水火吗?

01

快消服饰做美妆

因为衣服卖不动了?

至少Gap集团和Zara是这样想的。

Gap集团Q2(5-7月)的净销售额,经历连续三年下降后,终于在2024年迎来同比4.85%的增长。2025财年Q2,该数据仅同比增长0.13%至37.25亿美元,净利润增长更是大幅放缓,同比增速由前一年的76.07%降至4.85%。

如果拉长时间线,看2025年2-7月的数据,Gap集团净销售额与去年同期持平,为71.88亿美元,但增速有所放缓,从4.16%放缓至1.13%。

无论是二季度还是上半年,Gap集团的净销售额数据,仍未恢复到2019年水平。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5年2-7月Gap集团的净销售额下降6.78%,而5-7月净销售额下降6.99%。

增长乏力,于是挖掘潜力。9月初,Gap集团宣布将拓展美妆产品及配饰品类,旨在“借助其稳健的财务状况与文化影响力,挖掘增长潜力”。此消息一出,Gap集团股价上涨近6%,说明投资者很看好该时尚集团的拓新之举。

老海军(Old Navy)始终是Gap集团净销售额的中流砥柱,2025财年Q2净销售额同比微增1.27%至21.5亿美元,占总净销售额的57.72%。截至2025年8月2日,老海军品牌在北美共有1240家门店,较2025年2月减少9家。

9月初,Gap任命德布·雷蒙德(Deb Redmond,在Nordstrom任职二十年,拥有丰富的美妆行业经验)为美妆业务总经理,同时计划在150家老海军门店率先推出美妆产品,并在部分门店设置“美妆店中店”,配备美容顾问。同时,集团计划于2026年推出美妆产品。

同样增长乏力的还有Zara。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销售额增长1.6%,达到184亿欧元,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5个基点至58.3%,归母净利润同比微增0.8%至28亿欧元。

Zara作为集团旗下净销售额最高的品牌,2025年上半年迎来近五年最慢增速:净销售额同比增长0.9%,至131.5亿欧元。增速下降以后,Zara也在加紧向美妆进军。

9月,Zara推出首个护发系列产品,包括洗发水、护发素、发膜等,主要功效涵盖清洁、保湿和护理。目前,Zara Hair系列旗下共有约33款产品。虽然这一数量远远小于Zara旗下其他品类的产品,但这却是品牌从彩妆香水向洗护探索的第一步。

如果说Gap和Zara仅仅是增长乏力,那么H&M就是进入了下行周期。根据2024年12月至2025年8月,H&M净销售额1690.64亿瑞典克朗,同比下跌1.87%;更不乐观的是净利润,此前两年恢复增长后不久,2025年同比下跌8.82%至77.53亿瑞典克朗。

同时,H&M集团门店总数也一路走低。截至2025年8月,门店总数为4118家,对比去年同期减少180家。对比去年同期,除了ARKET之外,H&M集团旗下其余品牌的门店数量均在下降,其主品牌H&M更是连续5年下降。

02

设计师扎堆做香水

时尚品牌踏出舒适圈第一步?

今年2月,设计师弗朗切斯科·拉加齐将自己创办的街头时尚品牌Palm Angels卖给品牌管理公司Bluestar Alliance。米兰时装周期间,弗朗切斯科·拉加齐宣布进军高端香水行业,将品牌命名为Réservation。

巧合的是,3个月后,2025年5月,Palm Angels与露华浓(Revlon,百年国际美妆品牌)签署长期香水授权协议,官宣品牌首个香水系列预计2027年问世。

设计师品牌,无论有没有设计师,似乎都盯上了香水和彩妆赛道。2025年,设计师品牌推出香水和彩妆的套路符合这样一个模式:将设计、研发、生产和分销等环节全权交给香水或彩妆巨头后,品牌负责提供设计灵感和品牌调性。比如:

1月

时尚品牌Jil Sander(德国设计师Heidemarie Jiline Sander创办,2023年与科蒂集团续签10年的全球香水与美妆许可协议),推出6款高端香水,正式进军高端香水领域。

2月

时尚品牌agnès b.(法国设计师Agnès Troublé创办)官宣与Extend Beauty达成香氛授权协议,重返香水市场,并计划于2025年秋季推出两款新香水。

3月

美式时尚品牌Nautica(由华裔设计师朱钦骐创办),推出2款女士香水,宣告进军女香。该品牌香水由科蒂集团的美容部门运营。

4月

中下旬

Vera Wang(华裔设计师王薇薇的个人品牌)推出全新香水Vera Wang Love,该品牌首次拓展至高端香水领域,研发、生产和分销由科蒂集团负责。

上半年

高端家居时尚品牌Fortuny官宣将与香水集团Mavive合作,2025年底推出三款香水,由Mavive旗下品牌The Merchant of Venice负责。

7月

ABG(时尚品牌Juicy Couture的母公司)与生活方式品牌管理公司Centric Brands达成授权合作,让Centric Brands负责Juicy Couture的美妆个护系列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分销,包括护发、沐浴、美甲、美妆等。

9月

轻奢女鞋品牌Sam Edelman与美国香水设计分销公司Parlux合作,推出首款香水Duet。

“该品牌已建立起高粘性的粉丝群体,我们期待通过这项里程碑式的合作进一步服务这些消费者。”这是露华浓CEO米歇尔·佩鲁索,在与Palm Angels达成合作时说的话,体现了大香水集团与这些高端时尚品牌合作的目的。

换言之,设计师想把服装品牌转型为涵盖多品类的生活方式品牌,香水集团则盯上了设计师品牌小众、高端且忠实的稳定客群,以及它所在的市场。

这些香水巨头不止盯上设计师,还盯上明星。今年5月,露华浓不仅和Palm Angels达成合作,还与知名说唱歌手Ice Spice达成香水授权协议,产品预计2026年上市。

这位说唱歌手曾演唱电影《芭比》的OST,核心粉丝群体以Z世代女性为主。米歇尔·佩鲁索称,此次合作“不仅能丰富产品矩阵,更能触达全新消费群体”。换言之,露华浓与明星合作,图的是“新消费群体”。

时装品牌跨界美妆的授权生意,始终是门诱人的好买卖。早在10年前,蔻驰将香水业务交予Interparfums运营。5年前,Prada将美妆香水业务交给欧莱雅集团。

如今,这两项合作已步入成熟阶段。2025年,蔻驰与Interparfums将合约延续至2031年,而欧莱雅则为普拉达集团旗下Miu Miu成功推出首款香水。这再次印证了授权模式的长期价值。

无独有偶,2025年法国皮具Longchamp(珑骧)也迈出关键一步,与Interparfums签署香水授权协议,计划2027年推出首款香氛产品。这一布局,与蔻驰、普拉达的选择如出一辙:同样是皮具品牌,同样依托专业香水制造商的设计、生产与渠道能力。

时隔多年,时尚品牌踏出舒适圈的第一步,还是香水。

03

做美妆,能救时尚于水火吗?

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2018年,高奢高跟鞋品牌Christian Louboutin与西班牙美妆集团Puig签署全球授权协议,由Puig负责其美妆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分销。今年9月,Christian Louboutin在纽约苏豪区核心地带打造沉浸式快闪店,专门展示香水产品。

实际上,Christian Louboutin的香水由Puig的香水与时尚(Fragrances & Fashion)部门管理,包括经典“萝卜丁”口红在内的美妆,则由彩妆(Makeup)部门管理。

然而,2025年上半年,彩妆却是Puig增速最慢的部门,仅同比增长1.41%至3.39亿欧元,而香水与时尚同比增长5.39%至16.85亿欧元,护肤同比增长8.04%至2.76亿欧元。

2024年上半年,Christian Louboutin的彩妆线还出现过品牌危机。当时品牌彩妆业务所在的Puig彩妆部门净销售额同比下降1.79%至3.34亿欧元,而其他两个部门分别同比增长10.72%和24.69%。当时,Puig便把彩妆下降的原因之一归咎于“Christian Louboutin对中国市场依赖度较高,2024年上半年表现受到负面影响”。2025年,财报干脆不再提及该品牌对营收的影响。

时尚品牌跨界转型成为生活方式品牌,是否能取得营收上的成功,或许应参考跨界多年“前辈”们的经验。

将“奢侈”从箱包皮具拓展为一种生活方式,最成功的或许就是LVMH。2025年,LVMH对美妆业务寄予厚望。今年3月,LVMH官宣于秋季进军美妆,由英国彩妆师帕特·麦格拉斯(Pat McGrath)担任品牌彩妆创意总监,品牌与集团同名。美妆系列于8月20日在中国首发,8月25日开启全球线上预售。

首个系列产品为唇部产品和眼部彩妆,口红共55个色号,且有10款润唇膏、8款眼影。LVMH集团表示,产品售价在160-250美元不等。之所以有55个色号,是因为LV在罗马数字里是55。

然而,美妆似乎难以挽救LVMH的颓势。2025年上半年,LVMH集团的净销售额和净利润均迎来近五年最大跌幅:净销售额同比微降4.48%至398.1亿欧元,净利润同比骤降21.59%至56.98亿欧元。

其中,占比最高的时装与皮具业务,净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均迎来近五年最大跌幅:净销售额同比下跌7.97%至191.15亿欧元,营业利润则暴跌17.65%至66.36亿欧元。占比第二的腕表与珠宝业务,净销售额同比微降1.17%至50.9亿欧元,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3.11%至7.62亿欧元。

同样暴跌的,还有葡萄酒与烈酒业务,不仅净销售额同比下跌7.80%至25.88亿欧元,营业利润更是暴跌32.56%至5.24亿欧元,同样迎来近5年最大跌幅。

相比之下,香水与化妆品业务作为LVMH集团最稳定的业务之一,营业利润同比仅下降4.49%至4.25亿欧元,净销售额也同比下降1.31%至40.82亿欧元。

从整体来看,LVMH的经常性营业利润率已降至近5年最低值22.64%。在葡萄酒与烈酒营业利润率骤降7.4个百分点、时装与皮具降低4.1个百分点、腕表与珠宝下降2个百分点时,香水与化妆品仅下降0.4个百分点。

LVMH旗下美妆品牌,大多数并非自创,而是通过收购或投资并入集团版图。长期以来,收购一直是LVMH构建美妆业务的主要路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其所有业务板块中,香水与化妆品部门的营业利润率始终处于较低水平——2025年上半年为10.4%,远不及集团整体均值,2025年上半年为22.64%。

若此次通过自创美妆品牌实现该业务盈利能力的提升,或将为集团业绩注入新的增长希望。

和LVMH一样,有独立运营美妆品牌且公布相关数据的,还有爱马仕集团和开云集团。2025年上半年,爱马仕集团净销售额同比增长7.06%至80.34亿欧元,然而净利润同比下降5.15%至22.46亿欧元。

其中,香水美妆业务销售额2.48亿欧元,同比微降4.25%,和腕表业务成为唯二销售额下降的业务。这是近5年来香水美妆业务首次下降,且其增速也从2022年的25%逐步放缓。

2022年,开云集团将其香水与化妆品业务转为自行运营,2025年该业务净销售额1.5亿欧元,同比增长8.7%。尽管如此,该业务的经常性营业利润仍然为负。2025年上半年亏损0.6亿欧元,对比2024年同期亏损0.95亿欧元有所收窄。

实际上,纵观20多个从时尚向美妆拓展的品牌和公司,除了LVMH之外,几乎少有品牌再通过收购的方式拓展自己的美妆版图。

2025年至今,唯一一个还在通过收购扩张美妆版图的时尚集团,似乎只有Frasers集团。Frasers是一家专注于体育时尚的零售商,2022年收购快时尚品牌Missguided后,于2025年5月又对美妆表现出兴趣,表达对美妆公司Revolution Beauty的收购意向,并进行尽职调查。

不过,6月,该公司又发布声明称,现阶段不提出收购要约。开拓产品线,或者收购成熟品牌,打造生活方式品牌,这是许多品牌想要做的。但如今,在经济并不景气的大背景下,集体杀入美妆,真的会如这些品牌所愿吗?对此,我们将持续关注。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