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见实在会员群里随口一问:“今年双11,你们的重点是什么?”
结果答案出奇一致——加粉。
有品牌直接把大促KPI从“销售第一”改成“加粉第一”,认为只要池子扩得足够大,销售自然能跟上。有品牌补充,他们的导粉链路早就跑顺了,核心压力还在获量和稳定承接。
还有品牌商家更直白:“流量池是基本盘,谁丢了基本盘,就是往死路上狂飙。”
可以说,今年的双11不是简单的“卖一把”,而是一场持久战:先把人拉进来,再慢慢转化。
01
变化一:加粉第一
今年双11,商家们的KPI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我这次大促的核心目标,也从‘销售第一’改成了‘加粉第一’。因为只要用户池子一直在扩大,销售就是自然增长的。销售不愁,加粉才是重点。”有见实会员这样表示,并称他们私域变现链路已经跑通,因此这次大促聚焦在加粉,而之前变现模型没明确时,重点在大促销售额。
另一会员则透露:“我们之前很大一部分精力在导粉上,导进来转化的策略是稳定有效运转的。因此怎么获量比较重要,然后是养号、导流效率、降低首日删除......之前每天进量高的时候10万+,这一块压力也不小,要保障小程序不崩,保障如好友接口的并发,延迟问题,技术团队也得一直盯着。”
不仅商家的KPI发生了变化,来自电商平台的信号也很明确:加粉与用户资产沉淀成为了重点。
淘宝直播运营总经理梦心在此前公布的双11核心策略中,提到一个底层逻辑:“让每一次大促的爆发,都成为商家沉淀用户资产、构建长期竞争力的起点。我们希望这30亿的投入,把‘流量爆发’真正转化为‘用户资产爆发’,让‘长久生意’水到渠成。”
可见,在电商大促常态化的今天(一年到头都是大促活动日),一两天的GMV冲刺根本留不住人,利润也不稳,而且投放越来越贵,如果不沉淀用户,就只能年年重复“花钱买流量”的循环。
用户流量池即是生意基本盘,今年双11谁能把‘加粉—承接—留存’做扎实,谁就能把大促变成全年增长的起点。
一句话:今年比拼的不再是谁卖得快,而是谁能把人留得住。
02
变化二:时间越来越早
9月中旬时,就有见实会员在群里感叹:
“抖音的双11报名都已经报上了,该准备的也基本提前两周都把策略定完了。”
可见,今年双11战线被彻底拉长,真的是“史上最长”!节奏就是:谁早开跑,谁先锁预算。
抖音电商把“中秋&双11”直接连卖,9月16日开跑,直到11月11日收官。这一消息也让很多品牌直呼“措手不及”。
快手电商则从10月7日起预售,配合“开门红、爆发日、宠粉专场”等多段拉升,先用补贴和流量把氛围做足。
京东预计10月9日20:00起跑,节奏切成“抢先购—预热—开门红—专场—高潮—返场”。
小红书则在10月11日开启现货开售,较去年提前了1天,玩法改为“立减15%及以上”,把“算术题”变成“看得见的降价”。
天猫双11在10月15日晚8点开启预售,整体活动周期延长至11月14日结束,分为预售和现货两个阶段,核心玩法为官方立减。
可见,今年双11是真正的“时间战”。对平台来说,谁更早引爆,谁就更容易先锁住消费者的“钱包”。
03
变化三:平台“全域联动”更紧密
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在本次双11得到了延续,尤其是社交平台与电商平台之间的联动。
如在9月初时,小红书就宣布“种草直达”商业产品已全面向全行业开放:用户在广告笔记中可一键跳转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下单,帮助品牌商家实现从“种草”到“购买”的完整闭环。
此前,小红书已通过“红猫计划”(淘宝天猫)与“红京计划”(京东)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拼多多也被纳入合作序列后,“种草直达”正式覆盖三大主流电商,完成了跨平台的商业闭环。
另外,见实留意到今年双11,京东与微信的联动玩法也不少。
如在前几天京东超市举办的2025年双11商家大会上,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双11在与微信域的联动上,平台设置了微信Bigday搭子日活动。
具体来讲,京东超市规划了7个搭子主题惊喜日,基于微信社交属性,引导用户分享福利和商品给自己的搭子,打造“购物好搭子”,以帮助实现转化。
另外,微信和京东超市还共同出资加码了裂变玩法“万人团”,“这个可以理解为微信平台掏钱帮你拉新的一种特色玩法。”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域联动的更加紧密,使商家后续的投放不再孤立,而是要考虑跨域协同,组织上也要多端同频。投放预算也不能只算单平台ROI,还要算跨平台用户路径的整体ROI。
而用户也不是只在货架买,而是在内容场被种草、在社交场被触发。因此商家承接链路必须打通,用户可能在小红书种草、在淘宝下单,又被加到微信私域。如果没有承接能力,用户会在链路里“流失”。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很多商家喊:加粉第一。
04
变化四:即时零售成“最大变量”
如果说全域联动是把“路”打通,即时零售就是把“距离”抹平。
最典型的案例:
前几天iPhone 17系列新品首销:仅开卖4小时,全国超3万人签收。不同城市、不同场景下,用户几乎同时拿到新机,距离被京东的供应链和即时履约彻底拉平。
今年双11最大的不同之一,就在于即时零售全面入局,今年即时零售的战场也早就开打:
天猫一直就没闲着,前几天还宣布“闪购”业务全面开放,品牌门店接入后,不仅能在淘宝App主搜和闪购频道展示,还能同步进驻饿了么、支付宝、高德等场景,实现“一店多端”。阿里电商CEO蒋凡预计,未来三年即时零售将带来1万亿新增成交。(延展阅读:天猫闪购再开放)
抖音也在跟进:前段时间下调闪购门槛,只要稳定经营60天就能开通,让更多中小商家能玩即时零售。
一句话总结:即时零售是今年双11的终极变量。今年双11,离用户更近的那个商家更有胜算,谁能把“到手确定性”做到极致,谁就能赢得这场战役。
综上,对品牌来说,今年双11怎么打?见实总结了四个小抄,帮你稳利润、拿增量:
1. 先人后货:如果私域变现链路已跑通,可以把加粉/导粉设为核心KPI,预算从“冲一把”转到“进人+承接”上;
2. 近场优先:能接即时零售的尽快接,门店入网、同仓管理,把“到手确定性”做满;
3. 全域编排:社交(微信裂变)×内容(小红书/抖音)×货架(天猫/京东)同频推进,统一价格口径与节奏;
4. 技术兜底:高并发预案提前上墙——小程序稳定性、导粉风控、自动化欢迎与分流,避免“爆量时系统趴窝”。
你学到了吗?你们今年双11的重点是什么?你们重点放在哪些平台?欢迎评论区一起留言交流。
注:文/见实,文章来源:见实(公众号ID:jianshishijie),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