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市场再度迎来里程碑时刻。9月23日,现货黄金价格持续走高,一举突破3740美元/盎司大关,最高触及3749.23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
金价高位运行的背景下,国内珠宝巨头周大生正通过一场战略级转型,在海外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01
周大生入局TikTok
近期,业内人士爆料,国内珠宝大卖周大生正在筹划布局TikTok,而且已经在准备招兵买马。雨果跨境查询BOSS招聘发现,周大生正在大肆招聘TikTok相关的岗位,从招聘信息可以看出,目前主要针对TikTok直播与TikTok店铺运营岗位的招聘,而且都要求把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薪资大概在6K-10K。
作为国内珠宝巨头,周大生迈出这一步无疑是看中了TikTok电商的潜力,同时,国内市场的流量红利见顶和竞争加剧,也迫使周大生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数据显示,2024年,周大生拿下138.91亿元的营收额,但是同比下降14.73%的比例揭开了国内珠宝市场的严峻现状。渠道结构的隐忧更为突出——周大生加盟渠道虽仍占营收的52.76%,但2024年净减少98家门店的现实,反映出传统加盟模式的增长瓶颈。
与之相对的是,线上渠道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2024年,周大生线上渠道实现27.94亿元营收,同比增长11.42%,成为业绩寒冬中的一抹亮色。
这种渠道分化在营销端表现得更为明显。周大生在抖音已构建起成熟的“内容 + 转化”体系:2024年12月任嘉伦专场直播中,荧光珐琅工艺生肖蛇新品、温变珐琅工艺旺仔联名福袋等创新产品拿下销量前三,单日GMV创下新高;2025年 6月与美的合作的XR虚拟场景直播,通过福袋赠送和线下预热获得超640万次曝光,成交金额突破360万元。
有了国内抖音电商的成功案例,再迈入海外线上电商市场一切也就有迹可循。2024年初,当投资者询问周大生是否计划进军国际市场时,周大生表示:“公司一直重视海外市场开拓并积极关注和研究海外开店机会。”仅仅一年多后,2025年9月,周大生与无忧传媒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明确提出“线上线下融合、境内境外联动”的战略布局。
合作内容显示,周大生将借助无忧传媒在内容创作和达人资源方面的优势,在多个维度展开出海探索:
·直播业务:周大生将开放店播矩阵授权,无忧构建“达人+供应链”生态,以专场直播与线下反哺模式提升效能。
·IP孵化:双方将联合培育珠宝垂类达人,打造行业标杆IP。
·供应链建设:双方将共建海南离岛免税供应链,协同跨境电商。
·TikTok布局:搭建TikTok珠宝电商平台,推广“国家宝藏”等周大生系列IP。
直播场景的创新则延续了国内的成功经验。周大生将抖音上验证有效的XR虚拟场景、艺人专场等形式复制到TikTok,同时根据东南亚用户偏好调整互动设计。这种基于数据沉淀的内容方法论,构成了其TikTok运营的核心竞争力。
在营销方面,周大生把其构建在“工艺可视化”的内容基石上。黄金珠宝的高价值属性决定了信任构建的重要性,因此其视频内容着重展示非遗工艺的制作过程,比如将 “国家宝藏联名青花瓷葫芦”等产品的创作灵感转化为故事化叙事。
不仅如此,节日营销也成为内容创作的重要锚点。借鉴国内“520心动挑战”等成功经验,周大生在TikTok针对当地重要节日推出限定款珠宝,将中国传统工艺与东南亚文化符号相结合。
周大生的TikTok出海之路,本质上是一场数字化能力的全球化输出。从国内渠道承压下的战略转向,到东南亚市场的文化适配,再到TikTok平台的精细化运营,这家传统珠宝企业正在用数字工具重构全球竞争力。
02
国内珠宝品牌扎堆出海
事实上,除了周大生此次通过TikTok进行出海尝试之外,国内已有不少珠宝品牌摩拳擦掌,在海外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老铺黄金被誉为国内“第一个奢侈品品牌”,其出海策略依旧延续了品牌在国内“紧贴奢侈品”的选址逻辑,其首家海外门店选择在新加坡滨海湾金沙购物中心,这是新加坡最大的豪华购物中心之一,聚集了大量国际的奢侈品牌,已于今年6月21日正式开业,开业首日即大排长龙。未来两年,它计划在东南亚开出至少五家门店——先稳住华人圈,再逐步触达非华人高净值人群,打的正是“东方奢侈”这张牌。
周大福的动作同样不小。到2025年3月底,其海外门店已经达到63家。不过,其野心远不止于此,它计划在2027年前在东南亚、中东兴建五家智能精炼厂,目标是到2026年让海外黄金销售占比提升到25%。这不只是卖首饰,而是向产业链上游扎根。
潮宏基则以“非遗花丝+现代设计”的组合拳叩开东南亚大门。2024年在马来西亚、泰国开出首批海外门店的同时,还搭建起一套海外进销存与作价系统,为未来的港股上市夯实资本与管理基础。
六福集团截至2024年9月,已在东南亚、北美和澳洲共开设23家海外门店,并计划在本财年再新增约15家,同时把下一阶段的拓展重心锁定在北美和澳洲市场。
老牌的老凤祥同样有着世界野心:它已在海外拥有十几家境外银楼,2024年境外营收达5.76亿元。更值得玩味的是,它借助巴黎时装周、国际首饰文化节等舞台,联手迈巴赫做跨界合作,在高端市场强化“东方工艺+国际时尚”的符号。
背靠央企的中国黄金,则以香港为前哨,利用海南自贸港政策探索跨境电商和免税渠道,在东盟与中东之间寻找新的增量空间。
根据这些老牌珠宝品牌的海外布局来看,他们中的大部分不约而同都将东南亚视为海外市场拓展的“首选跳板”,既是地缘的便利,也是市场的吸引力。
首先,这里黄金饰品消费基础雄厚——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国的婚嫁、宗教习俗对黄金需求旺盛。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东南亚黄金首饰需求年增约7%,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新加坡一季度黄金需求更创近年新高。其次,东南亚中产阶级迅速壮大,六国核心市场40岁以下人口占比接近六成,年轻消费者对设计感、品牌故事的接受度高,也推动了线上渠道的爆发。
对中国品牌而言,这片市场不仅与本土文化有天然亲近感,华人社群的购买力为早期门店提供稳定客群,更重要的是,开店成本、运营门槛相比欧美中东更可控,能以相对低风险验证产品与品牌力。再加上跨境电商与TikTok、Shopee等平台的普及,使品牌可以同时布局线下高端商场和线上直播带货,实现快速触达。
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出海二部曲”远不止于开店——真正的看点在于如何用本地化的手法与全球消费者“调频”。
03
中国珠宝品牌的本土化策略
无论是周大福、老凤祥,还是番禺的珠宝工厂,它们都在用“文化共创+市场适配”的方式撬开海外消费者的心智。
比如,在设计上,它们摒弃一味输出中国传统符号的做法,而是将中国工艺与当地元素融合:周大福在东南亚将花丝工艺与蜡染纹样结合,推出“一带一路”系列,让马来西亚市场年销激增;老凤祥则邀请阿拉伯设计师,将几何纹与阿拉伯书法融入22K金首饰,精准满足中东消费者对大克重金饰的偏好。
材料策略同样因地制宜——中东主打22K金,欧美强调可持续,东南亚偏爱金镶宝石,各品牌都针对不同市场调整黄金纯度或加入可追溯体系,甚至在印尼推出红蓝宝限定款。
营销层面,这些品牌更懂得借力本地流量,从中东斋月的黄金手链限量,到请迪拜王室成员站台,再到印尼婚庆博主带货,都能精准触达目标客群。
渠道布局也因市场而异:中东高端商场是必争之地,东南亚则依托电商平台如Lazada,番禺工厂更是以“7天快速出货”在国际展会上批量揽客。
与此同时,它们对文化禁忌保持高度敏感,避免宗教和文化符号的雷区。可以说,这些中国珠宝品牌正以“审美共创+运营精细化”的双重策略,把“中国制造”悄然转化为“全球好牌”,实现从产品输出到文化共鸣的跃升。
注:文/雨果网,文章来源:雨果跨境,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雨果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