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2015年视为中国SaaS的元年,到今年正好十年。
在一个行业连续不断地干了十多年,任何人都不可能没有一点儿想法,甚至还可能是思绪万千。
当Salesforce在云端绘出企业服务的全新版图,当Shopify用订阅模式点亮千万商户的数字化之路,SaaS,这一带着“颠覆基因”的模式,曾让中国创业者们热血沸腾。
他们身披“云端华裳”,喊着“打破传统软件垄断”的口号,誓要打破传统企业软件的数字化垄断,在企业服务领域开辟一条新的赛道。
可如今再看,不少SaaS公司却悄然褪去了那层象征创新的华服,一步步退回传统企业软件的旧窠臼,终活成了自己当初最不屑的软件模样。
这场荒诞的“返祖”大戏,藏着中国SaaS行业难以言说的困境。
我与无数的SaaS创业者交流过,按他们自己的说法,要活下来,只能“向现实妥协”。
的确,任何创业都必须先想办法活下来,SaaS创业当然也是。
不过,在我看来,“活下来”很难说不是个借口,背后似乎是想掩盖一些东西。
要知道,想当年的SaaS市场,资本极度充裕,你不想活都难。至少在行业开始阶段,“活下来”根本不是创业者要考虑的问题,而如何迅速做大才是。
实际上,从SaaS创业的原点起,那条路的方向就选错了。因为,沿着那条路,最终又绕回到传统软件。
所以,中国SaaS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与其说是迫不得已,不如说在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返祖”软件的回头路。
然而,这条路却比软件和SaaS都难走。
因为除了软件固有的“老坑”,又给自己多挖了几个SaaS的“新坑”。比如,认为最值钱的,是做了多少大单,而不是拥有多少优质客户;把订阅搞成“多年”订阅;将产品的敏捷迭代,搞成按需定制。
特别是客户成功的消亡,导致最后的坍塌。
可以说,每个新坑都是进去容易、出来难。很多SaaS公司就是在这些坑里面折腾,直到耗尽所有老本。
仔细想想,国内SaaS在四不像(SaaS公司、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外包公司)中最像的,其实还是软件。
问题是,作为SaaS祖先的传统软件,也正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所以,如果一家SaaS公司越来越像软件公司的话,那离着崩盘也就不远了。
实际上,在数据和AI时代,SaaS的祖先已经不是软件了。
因为SaaS的新定义是:发现潜在客户的业务痛点,并将其转化为可持续服务合约。所以你看,这里根本就没提软件的事。
这场SaaS的“返祖”记,不仅是少数SaaS公司的遗憾,更是整个行业需要反思的命题。
毕竟,真正能创造价值的SaaS,从来都不是换个壳的传统软件,而是能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的长期伙伴。
注:文/戴珂,文章来源:tobesaas,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tobesa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