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厌倦“白人饭”的欧洲中产 盯上杨国福

周月明 2025/09/12 10:20
周月明 2025/09/12 10:20

邦小白快读

杨国福麻辣烫在欧洲的发展与挑战干货总结

1.品牌策略:杨国福将欧洲作为出海桥头堡,定位于轻正餐,客单价20-25欧元,对标日本拉面品牌Takumi,目标是成为欧洲亚餐头部连锁品牌。通过重塑消费心智吸引本地客流(超60%),如欧洲人聚餐过生日,每餐消费200英镑,营造社交属性。

2.数据亮点:全球近200家门店,欧洲约50家(德国23家),普通门店月营收8-10万欧元(前期投资160-250万人民币),旗舰店月营收18-20万欧元(前期投资400万人民币);海外年营收过1亿元,欧洲整体营收2000-3000万元。

运营挑战总结

1.本土化难点:产品需调整应对过敏源、宗教习惯和素食主义,汤底配方迭代多次,欧洲食品安全标准严苛,如动物源成分限制。

2.其他问题:运营管理复杂,各国语言、政策、税务差异大(如德国认证在法国无效);拿店装修周期超半年,文化融合困难,存在宗教信仰和语言隔阂。

杨国福在欧洲的品牌定位与营销策略干货总结

1.品牌营销和定位:重塑麻辣烫为轻正餐,价格高于快餐(10欧)但低于传统正餐(40-50欧),模仿早期肯德基模式,创造社交属性,让欧洲人用于聚会或生日宴,如伦敦门店设live house空间融合音乐文化,提升品牌年轻化形象。

2.品牌渠道建设和定价:在欧洲对标文化属性强的日本拉面Takumi,定高价客单20-25欧元赚文化溢价,超过麦当劳价格,通过留学生口碑启动本地化,吸引中产人群如律师、医生。

产品研发与消费趋势总结

1.产品研发:针对欧洲市场多次迭代汤底配方,标识主要过敏源,应对素食主义趋势;强调标准化生产和自有供应链支持产品一致性。

2.消费趋势观察:用户行为从留学生转向本地年轻人主导(本地客流60-90%),增长点在于中产将麻辣烫从快餐变为社交餐,如德国人边喝啤酒边享用,反映出新鲜轻正餐的消费升级趋势。

杨国福在欧洲的餐饮加盟机会与风险管理干货总结

1.增长市场与政策解读:欧洲麻辣烫市场规模约600家店,年增速20-30%,源于标准化需求减少厨师依赖;作为低人工成本项目受华人老板青睐,适合副业创业,2023年新加盟量翻倍。

2.机会提示:加盟单店年贡献收入四五十万元,前期投资160-400万人民币;加盟模式通过服务费、装修和底料采购获收益,欧洲策略聚焦长期主义如15年租约。

风险提示与可学习点总结

1.正面影响:竞争力在于品牌文化(留学生口碑)、供应链自有工厂(计划欧洲前置仓降成本)、7人小团队高效覆盖11国;单城市选单加盟商避免内部恶性竞争。

2.负面影响:竞争激烈(如拒绝加盟者另开店),政策风险如各国认证不互认,运营挑战包括文化融合壁垒;应对措施包括迭代本地化产品强化核心护城河。

杨国福在欧洲的供应链优化与商业机会干货总结

1.产品生产和设计需求:针对欧洲市场进行多次汤底配方迭代,标识主要成分和过敏源,确保符合当地食品安全标准(如动物源限制);标准化生产通过自有工厂供应全球7000家门店减少厨师依赖。

2.商业机会:欧洲市场扩张(50家店),前期单店投入160-400万人民币,月营收8-20万欧元;推进数字化启示包括建前置仓(2024年计划)降物流成本,确保稳定供应避免劣质代用。

数字化和电商启示总结

1.数字化应用:供应链管控强调自有系统防无效代用(如其他底料);数智化建设支持全球运营,欧洲仅7人团队管理多国运营体现高效模式。

2.电商启示:本土化调整启示开发过敏友好产品;标准化流程可复制到其他区域,商业机会包括抢占欧洲亚餐空白(麻辣烫仅占0.5-1%份额)。

欧洲亚餐行业趋势与服务解决方案干货总结

1.行业发展趋势:欧洲整体餐饮规模8400亿美元,亚餐占2-3%,其中麻辣烫细分增速20-30%;杨国福定位对标日本拉面(占4-6%份额),推动轻正餐模式成新动向,代表企业如Takumi竞争。

2.新技术与客户痛点:客户痛点包括供应链不稳定(如加盟商用其他底料)、跨国家政策差异造成运营管理复杂;文化融合难题如宗教和语言障碍。

解决方案总结

1.技术应用:杨国福自有工厂和欧洲前置仓计划降物流成本,数智化系统支持供应链一致;标识过敏源技术应对安全标准。

2.服务建议:通过小团队模型(7人管11国)高效运营;融合音乐文化解决社交属性需求提升客户体验,示范如何应对本土化挑战。

杨国福海外餐饮加盟平台管理与需求干货总结

1.平台招商和运营管理:采用加盟模式主导(欧洲仅1家直营),加盟商单店年收入贡献四五十万元;运营策略包括单城市选单一加盟商避免内耗和恶性竞争,保护品牌价值;招商拒绝不合格申请(如被拒华人另开店)。

2.商业对平台需求:需求包括稳定供应链(自有工厂防代用)、标准化系统支持全球化(如口味迭代机制);政策规避如长租约(15年)确保长期稳定,降低短期风险。

平台最新做法和风向规避总结

1.平台做法:在欧洲建前置仓解决物流痛点,数智化建设支持跨国家管理;本地化团队招聘工作签留学生或华人家属提升效率。

2.风向规避:识别风险如文化融合壁垒,应对措施包括产品本土化和社交活动(如live house)吸引本地客流;政策差异规避通过专注核心市场如德国据点。

中国餐饮出海新模式与产业问题研究干货总结

1.产业新动向:杨国福选择欧洲作为文化高地出海的战略,区别于东南亚或美国模式,旨在赚文化溢价,推动麻辣烫占亚餐0.5-1%向头部连锁发展;新商业模式包括轻正餐定位和对标竞品Takumi。

2.新问题和政策法规启示:政策法规挑战如欧洲各国政策、税务差异(认证不互认),导致运营复杂化;文化融合问题突出,根深蒂固的饮食习惯和语言隔阂构成无形壁垒。

商业模式和政策建议总结

1.商业模式分析:加盟体系带来年收过1亿元,核心竞争力在品牌文化(留学生口碑)、供应链管控(自有工厂)和本地化团队;长期主义租约模式(5-15年)启示规划稳定性。

2.启示建议:政策上需迭代本地适配(如食品安全标准);研究应关注如何平衡本土化(过敏源调整)与品牌一致性,推广文化叙事方式如麻辣嘉年华活动以提升融合。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靠麻辣烫匆匆解决午餐的中国打工人,可能想象不到,欧洲人已经开始在麻辣烫店里聚餐过生日了。

伦敦中国城的杨国福,七八个欧洲年轻人围着几碗沸腾的麻辣烫喝啤酒吃蛋糕,一餐消费200镑,已是常见的场景。他们把快餐吃成派对的样子,也许让你想起小时候也在麦当劳过过生日。

杨国福也加入了轰轰烈烈的餐饮出海潮。2022年初至今,杨国福在全球已有近200家门店。

不过与许多出海企业的叙事不同,杨国福并非是在国内卷不下去出国找增量。2023年,杨国福的新增加盟量比上年翻了一倍,疫情放开后,许多年轻人想开一家麻辣烫店作为自己的副业是原因之一。

“杨国福出海实际是船长(杨兴宇)担任董事长后的重点战役。”杨国福欧洲市场负责人平俊杰告诉虎嗅。

2022年6月,杨兴宇(花名“船长”)出任杨国福集团CEO,负责杨国福集团的出海业务,杨兴宇的另一层身份是杨国福的儿子。杨国福在海外的品牌本土化升级、供应链和数智化系统的搭建等,都是杨兴宇主抓的业务。

在欧洲对标日本拉面

但中国餐饮品牌出海的第一站,往往会选择文化属性和地理位置都相近的东南亚,或是消费水平更高的美国。

而欧洲整体8400亿美元的餐饮规模中,亚餐占比只在2%-3%(168-252亿美元),且据杨国福团队测算,此前麻辣烫只占亚餐市场的0.5%-1%。

但杨国福仍将欧洲市场作为出海的桥头堡。

“从美国走向全球,是从经济维度上从高到低。但从欧洲走向全球,是先征服文化高地,这可以完成品牌价值的高维认证,从而赚文化溢价的钱。“平俊杰解释道。

杨国福在欧洲的定位也不再是低价品牌。

在欧洲亚餐的四大门类(日餐、韩餐、东南亚菜系、中餐)里,他们选择对标这其中文化属性最强、定价最高、门店数最多的日本拉面(日本拉面是日餐里最大品类、且同样是汤汤水水)。

据杨国福测算,日本拉面规模大概占欧洲亚餐的4%-6%左右,约5-8亿美元,在欧洲的门店总数在3000家左右。

鉴于此逻辑,杨国福的竞品也不是麻辣烫品牌,而是一家叫做Takumi的日本拉面品牌。这个品牌均价在21-25欧,目前已覆盖欧洲8个国家,有约60多家门店。

在欧洲,杨国福的平均客单价也定在20-25欧元(约180-200元人民币),而麦当劳/肯德基一个套餐大概只在10欧。

“我们的门店评分已超过Takumi,今明两年的目标分别是在门店数量、门店单产营业额上赶超,成为欧洲亚餐的头部连锁品牌。”平俊杰称。

欧洲麻辣烫也卷了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杨国福入场后,欧洲麻辣烫市场也日趋激烈。

据杨国福团队测算,目前欧洲的麻辣烫店约在600家左右,行业营收增速在20%-30%。

麻辣烫店增多的一个原因,与欧洲中餐市场目前的发展节点有关。

麻辣烫是一个不需要大厨的品类,一家店6-7个员工就已足够。

而中餐馆多为老华侨创立,他们靠餐饮立足后并不希望二代继续从事如此辛苦的行业。能做中餐的大厨越来越少,人工越来越昂贵。华人餐饮老板急需寻找一个标准化且人工成本低的项目。

“2024年5-8月,单在柏林就冒出四五家麻辣烫店。近一两年欧洲多了几十家。”平俊杰说。这其中,还有不少是想加盟杨国福但被拒绝的华人老板。

杨国福自身的开店速度也在加快。其在欧洲的门店约50家(含签约装修中门店),其中德国为最大阵地,约23家(11家已开业),与国内类似,这些店基本都是加盟店,欧洲直营店只有1家。

据杨国福透露,欧洲120-150平米的普通门店单店月营收约8-10万欧元(前期投入160-250万人民币,含加盟费、装修、首批底料等);旗舰店(如杜塞尔多夫店)单店月营收约18-20万欧元(前期投入约400万人民币)。

而杨国福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加盟商的加盟费、服务费与杨国福文化相关的装修物料、以及采购的底料等。

“欧洲单个加盟店贡献收入每年约四五十万元,欧洲整体营收约2000-3000万元(含直营店),整个海外年营收已过1亿元。”平俊杰告诉虎嗅。

杨国福在欧洲具体还有哪些策略,遇到了什么挑战?以下为虎嗅与杨国福欧洲负责人平俊杰的对话实录:

虎嗅:在欧洲,杨国福的目标客群是谁?

平俊杰:杨国福在欧洲的客群经历了从留学生到本地人的转变。

早期依靠留学生群体启动,但如今门店的本地客流占比已超60%,部分门店甚至达到80-90%。消费主力主要是年轻人,包括各国学生和办公室白领,其中不乏律师、医生等中产人群。

虎嗅:杨国福在欧洲的心智定位与用餐场景是什么?怎么吸引这些本土顾客的?

平俊杰:杨国福想在欧洲重塑“麻辣烫”的消费心智,欧洲人并不把它当作纯快餐。

它的心智定位更像是“轻正餐”:价格高于快餐(约10欧),但低于传统正餐(40-50欧),类似于30年前进入中国时的肯德基、麦当劳,我们想营造一种“体面”的社交属性和新鲜感。

比如欧洲人会来杨国福过生日或聚餐,待几个小时一餐200磅以上,西班牙或德国人喜欢边喝啤酒边吃麻辣烫,国内基本很少这种情况。

虎嗅:具体怎么营造社交属性和新鲜感呢?

平俊杰: 杨国福想做“生活方式”品牌。

欧洲人喜欢将餐饮与社交、娱乐结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在伦敦的旗舰店,负一楼改成了live house空间,有些音乐演出或脱口秀。另一家由银行旧址改造的门店,还把原先的地下金库改成了KTV包房。

总之,想通过融合音乐、文化,让杨国福变得更酷、更年轻化一些,也能开辟一些其他收入。

虎嗅:欧洲的供应链是如何管控的?

平俊杰:杨国福有自有工厂,可以规模化生产,给全球约7000家门店供给。今年下半年欧洲会建好前置仓,部分货品从当地直接集采,物流成本也降低了。

海外的供应链管控是个大问题。某些品牌因缺乏海外团队和稳定供应,加盟商甚至用其他火锅品牌的底料做麻辣烫,这种管控是失效的。

虎嗅:在欧洲,你们在口味上有较大调整吗?

平俊杰:实际上,产品本土化是我们最直接的挑战。

欧洲人过敏源非常多,店员会专门解释这些问题,还会把主要成分标识挂在店里。

此外,欧洲宗教习惯多样、素食主义也很流行,且欧洲的食物安全标准非常严苛(比如限制某些动物源成本),我们的汤底配方前后迭代了很多次。

虎嗅:除了产品本土化的挑战,你们还在欧洲遇到了哪些挑战?

平俊杰:首先是运营管理的复杂性。

大家一聊到欧洲会觉得这里是个很乱的地方。40多个国家,语言、政策、税务系统各不相同。比如德国的认证在法国就不一定能用。复杂的政策给团队管理带来很大挑战。

此外,在欧洲拿店和装修周期会很长。一家杨国福门店从选址到开业耗时半年以上是常态,对资金和运营节奏的把控要求极高。

而在所有挑战中,最深刻、最根本的是文化融合的难度之高。

欧洲复杂的宗教信仰、根深蒂固的饮食习惯、不同国家间的语言隔阂(比如法国人、德国人不喜欢说英语),都是文化渗透中需要面对的无形壁垒。有时感觉不仅仅是卖一碗麻辣烫,更像是两种文明的对话。

虎嗅:如何看待麻辣烫赛道愈发激烈的竞争?

平俊杰:在加盟商的选择上,我们一个城市尽量选择一个加盟商,去避免一些恶性竞争,也避免内部消耗和品牌价值受损。这也导致我们拒绝了许多想加盟的华人商家,他们之中有些另起炉灶,开了其他麻辣烫店,也间接给我们带来竞争。

构建护城河在竞争中当然很重要。我认为杨国福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三点:

首先是品牌与文化。

杨国福刚出海时,因为在国内已有品牌知名度,所以一开始在留学生群体中就有了天然的口碑传播。深入欧洲后,我们也不想仅仅是卖产品,也注重文化叙事,比如举办麻辣嘉年华、推出结合各国历史的“香料故事”视频等,这些都是想让欧洲人听懂中国的故事。

此外刚才提到的供应链管控也是核心竞争力。

再然后就是本地化团队,我们在欧洲团队仅有7人,但负责欧洲11个国家的运营。我们的招聘对象多是有工作签的留学生或家庭在此的华人,比较高效。

虎嗅:未来在欧洲的目标是什么?

平俊杰:首先是想成为欧洲亚餐的头部连锁品牌,超过Takumi。

此外,我们在欧洲的策略也是长期主义的。欧洲市场的租约通常是5-10年,甚至更长,杨国福伦敦中国城店就签了15年。这也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长期经营的能力和规划,而不是抱着赚快钱的心态。

注:文/周月明,文章来源:虎嗅APP(公众号ID:huxiu_com),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虎嗅APP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