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9月11日,2025电子商务大会——跨境电商专场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王健,作为嘉宾出席活动并发表了题为《全球贸易格局重构下跨境电商的机遇与挑战》的分享。
他指出,在全球贸易领域,数字化进程所带来的“效能”变革,不能简单地视为“单向替代”,而是跨境电商与传统贸易相互融合、共同演进,催生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崛起。
在此背景下,以平台为枢纽、带动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生态结构,为跨境电商带来了新生态、新平台、新主体和新选择。
此外,在变局之下,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战略要点涌现而出:中国制造的产品创新、AI技术的精细化赋能、全球合规与税务监管日趋严格,都让出海商家在直面挑战的同时,也看到新的机遇。
(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在不影响原意的基础上,由亿邦动力编辑整理。)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能和大家分享近年来我们对跨境电商发展的一些观察与思考。我汇报的题目是《全球贸易格局重构背景下跨境电商的机遇与挑战》。
大家应该已经注意到,我们正处在一个全球变革的新时代,正如常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那样——这种变革对我们整体外贸和跨境电商的影响非常显著,尤其体现在全球制度环境的剧烈动荡。
例如,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不仅针对中国,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波澜,同时WTO全球贸易治理体系也面临严峻挑战。此外,国际上一些局部冲突也正在加剧不确定性,在此就不一一展开。
一.理解全球市场深刻变化,数字化如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那么,我们应如何理解当前全球市场的深刻变化?
我认为,无论是战争还是贸易摩擦,其背后反映的都是全球市场结构的根本性变动。贸易、投资、经济结构乃至社会结构都在发生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外贸也在持续调整和升级。从数据上看,我国进出口保持稳步增长,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服务贸易近年的增速已经超过货物贸易,成为全球贸易的一个突出特征。因此,像北京服贸会这样的平台,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未来的创新很可能体现在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深度融合上。
另外我们也关注到,当前全球市场和跨国投资整体呈下降态势。
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但归根结底,可归结为自上世纪末以来互联网数字化进程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塑造。数字化转型不仅改变了企业出海的方式,也推动了全球市场的整体升级。除此之外,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也是全球转型的另一重要方向。
聚焦于数字化转型——这是今天我们讨论跨境电商时不可忽视的重要背景。
我们常常听到一系列技术术语——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还包括当前热门的AI。这些词汇其实都是从技术视角来描述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变革。
虽然这类变革最早可追溯至六十年前,但真正在全球市场、外贸以及跨境电商领域催生出“数字贸易”的,还要从上世纪90年代算起,至今大约二十五年。正是这二十多年,推动了一场全球市场的深刻变革。其核心,正是贸易数字化的进程。
那么,数字化究竟带来了哪些变化?又为何会产生这些变化?
英文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叫efficiency(效率),一个叫effectiveness(效能)。
我们通常倾向于从“替代”的角度理解技术变革——比如用数字化手段替代传统业务流程或产品。这种基于经济学效率、强调替代的理解,更多对应的是efficiency。但effectiveness所代表的,是这场变革更深层次的意义:它意味着,市场和贸易的转型绝非一种贸易方式简单替代另一种。
事实上,跨境电商并非站在传统贸易的对立面,也不是要完全取代它,而是二者正在相互融合、共同演进。这场转型深刻改变了贸易的方式、流程、结构、关系,甚至是我们对贸易的认知观念——这也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贸易新业态与新模式”的兴起。
什么是比较典型的贸易新业态与新模式?答案正逐渐在全球市场显现——一种由各类平台与中小微企业共同构建的新型生态体系。
无论我们关注的是智能、效率、智慧、绿色,还是其他维度,其本质都围绕着一个核心:即这种以平台为枢纽、带动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及其生态。
二.数字经济重塑跨境电商:新生态、新平台、新主体、新选择
这一生态体系也深刻反映了数字经济的本质。
人们在谈论数字经济时,往往聚焦于数据要素、网络基础设施或人工智能等具体技术,但其根本,却在于市场结构的转型。正是这种结构性的变革,催生了多领域、多层次的平台及依托其成长的中小微企业,它们共同塑造了当前我们所说的数字经济形态。
可以说,没有这些平台,数字经济就失去了根基,经济运行模式也将仍停留在传统工业时代。因此,希望大家深刻认识到这一新型市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在这样一种新的市场生态环境下,我们再来审视跨境电商的发展变化。我将全球市场转型趋势下的中国跨境电商创新发展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由于时间有限,在此仅简要介绍:
服务新生态。数字化手段与各类贸易业态深度融合,催生了众多新的服务生态。
跨境新平台。今天上午我们听到阿里巴巴这样的头部企业介绍,未来在全球市场上还会不断涌现新的平台,这类模式创新实际上反映了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未来趋势。
市场新主体。在这一生态中,不断有新的市场主体诞生。任何在市场生态中发生的创新,都可能孕育新的主体。比如年轻人创业,甚至一个人的公司借助AI也能实现规模化服务,年经营额可达千万甚至上亿,成为不可忽视的新力量。
企业新选择。对企业而言,如今有了更多发展路径。跨境电商与产业带的结合,为品牌出海提供了新机遇。传统企业既可以选择沿原有路径继续发展壮大,也可以积极融入跨境电商浪潮。年轻人则更具灵活性,没有历史包袱,可在互联网平台上自主创业,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三.变局之下的战略要点:产品创新、AI赋能、全面合规
我认为,2025年跨境电商最值得关注的三个领域:
第一,中国制造的产品创新,是支撑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上半年调研中我们发现,除了传统的卖家和工厂,跨境电商领域还涌现出一批创新企业,通过赋能产业带,丰富了整个商业生态。
例如,在广东、深圳等地,有一些企业专注于产品研发,敏锐捕捉全球市场的空白点、痛点与需求,并快速将其转化为产品设计和服务方案,进而交付制造企业生产。这种方式使工厂能够直接采用成熟方案,省去自主研发环节,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产品的创新和迭代速度。
那么,这种快速迭代是否仍依赖于工厂自主研发?事实上,研发并非完全由工厂承担,跨境电商的运营也未必由工厂直接开展,而是逐步形成了更加精细的专业化分工。特别是在产品创新环节,涌现出众多专业公司。
据了解,仅广东一带就有一百多家此类企业,专注将市场概念和需求迅速转化为可生产的产品,并延伸出配套服务与商业模式。很多情况下,产品本身不一定盈利,但依托后续服务实现了商业价值。这种创新模式,正是当前乃至未来中国跨境电商持续增长的关键动力。这是第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
第二,AI赋能。当前,人工智能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我们团队也正在开展专项调研,深入分析AI在跨境电商中的具体赋能方式及其价值实现环节。
在我国从信息化迈向智能化的进程中,依托坚实的制造业基础以及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创新,我们能够更充分地挖掘和利用长期积累的大数据资源,结合AI技术突破,推动跨境电商从初期的“野蛮生长”迈向高质量的“精耕细作”。
在各个细分领域,众多专业服务商不断涌现,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可以说,这些进步显著降低了从事外贸和跨境电商的门槛和操作难度,使其变得更加便捷、高效。
第三,全球合规与税务监管日趋严格。这一变化标志着跨境电商行业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
例如,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进口免税政策,欧洲加强对跨境电商平台的监管与审查等,都在不断推动全球贸易走向更加合规。尽管目前这些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尚未完全显现,但长期来看,合规必将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同时,国内在税收、海关等多方面的监管也在不断加强,企业必须积极应对,尽快建立健全合规体系,以适应新的全球贸易环境。
最后,基于前面所讲的全球跨境电商市场变局,我简单总结几点看法:
对企业而言,要重新思考自己在这场变革中的定位——是选择平台创新,还是成为生态中的服务商或卖家?必须明确自身的角色选择。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方向是支持平台企业做大做强。我们此前曾在发改委网站发表相关文章,明确提出这一主张。
只有平台强起来,才能带动大量中小微企业融入全球生态,形成合力,在国际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
对传统企业来说,必须转变思维,从过去单打独斗的模式转向构建生态化竞争优势,重新整合资源、拓展合作,这场转型挑战不小。
同时,要积极应对AI发展趋势。中国制造正在走向“中国智造”,数字经济迅速崛起,平台治理也在逐步形成规则与共识,这些都是避免行业内卷的关键。目前跨境电商平台之间的内卷,很大程度上与平台治理机制不完善有关,这方面我们正在开展专题研究。
政府层面也在持续推出政策,简化监管流程、提升贸易便利化,不断优化跨境电商发展的制度环境。此外,我们鼓励企业走出去,布局全球市场,构建基于生态链的竞争力——这与过去依赖供应链优势的思路不同,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北京作为集聚大量头部企业和创新型服务机构的城市,正迎来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分享这些。期待下次再与大家交流,谢谢!
关于本次会议:
据悉,电子商务大会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十五届,跨境电商专场以“数智出海新机遇”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术界以及企业界的众多精英,围绕跨境电商领域的前沿趋势、创新实践与发展策略展开深入探讨,为推动跨境电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与智慧支撑。
亿邦持续追踪报道该情报,如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信息,请扫码关注作者微信。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