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烧钱越有钱 阿里巴巴现金为何不降反升?

范亮 2025/09/10 10:20
范亮 2025/09/10 10:20

邦小白快读

阿里巴巴现金增加的关键信息。

1.现金变化:2025年第二季度账面现金达1831亿元,环比增加376亿元,终止了连续五个季度的下滑趋势。

2.原因分析:主要源于减少股票回购(从去年同期427亿元降至58.4亿元,节省368.6亿元)和处置投资(短期投资减少371亿元,股权证券及其他投资减少约38亿元),套现约20-30亿元出售小鹏汽车、减持中金等资产。

战略决策的实操干货。

1.战略背景:阿里巴巴宣布未来三年3800亿元的AI资本开支计划,并投入即时零售(500亿元补贴),导致自由现金流净流出188亿元,为应对支出增加现金储备。

2.后续影响:公司组织架构简化至电商和云业务两大平台,聚焦主业以提升效率;估值有望提升,市盈率低于腾讯和海外巨头,暗示投资机会。

即时零售和消费趋势的核心启示。

1.品牌营销机遇:阿里巴巴投入500亿元即时零售补贴,反映消费者需求向快速交付和便捷购物转移,品牌可借机优化渠道建设并调整定价策略。

2.产品研发启发:AI驱动战略(3800亿元投入)推动技术应用,品牌可融入智能元素开发新产品;案例阿里战略收缩聚焦核心业务,启示高效资源配置。

用户行为和商业趋势的分析。

1.消费趋势观察:即时零售投资表明用户行为偏向线下融合和快速响应,品牌需关注此变化调整供应链;阿里行动显示大消费平台整合潜力。

2.数据支撑:阿里现金策略优化案例(如处置资产),提供风险管理参考;估值低水平(市盈率对比腾讯等)暗示市场潜力,品牌可从中学习。

政策解读和市场机会的总结。

1.增长市场机会:阿里巴巴加码即时零售(500亿元投入)和AI业务,为卖家创造合作空间,尤其在电商平台;消费需求变化带来新品增长机遇。

2.可学习点:公司通过减少回购和出售非核心资产(如减持小鹏股票)优化资金流,卖家可借鉴此事件应对措施提升现金流管理。

风险提示和扶持政策启示。

1.风险因素:即时零售和AI投入致自由现金流负值(188亿元净流出),可能带来短期利润压力;但股价上涨20%表示市场看好AI应用。

2.正面机会:平台招商机遇增强,阿里巴巴组织简化可能推出更优合作方式;估值提升信号(市盈率低)提示卖家加入平台以规避风险。

产品生产和数字化启示的核心干货。

1.商业机会:阿里巴巴即时零售投入500亿元补贴,推升快速交付需求,工厂需调整生产设计适应短周期供应链变化。

2.推进数字化启示:AI资本开支(3800亿元计划)强调云基础设施发展,工厂可借平台工具(如云计算)优化制造效率和电商融合。

设计需求和企业学习点。

1.产品设计需求:阿里聚焦主业案例显示对核心业务如AI和电商的支持,工厂应关注智能产品开发以匹配市场趋势。

2.案例参考:公司现金增加策略(处置投资回笼371亿元)提供资金管理启示;估值低水平(市盈率数据)警示避免分散资源。

行业趋势和技术发展的总结。

1.新技术动向:阿里巴巴AI芯片和云业务增长(营收增速提升),显示行业转向AI应用;3800亿元资本开支预示基础设施需求激增。

2.客户痛点:资金短缺案例(自由现金流负值)凸显企业流动性问题,服务商可提供解决方案如投资处置工具。

解决方案和趋势启示。

1.行业发展趋势:阿里战略聚焦AI+云和即时零售,反映行业整合;服务商可针对此推出优化服务。

2.案例分析:公司现金增加(处置短期投资371亿元)作为财务策略成功案例;估值对比(低于腾讯等)提供风险管理参考。

平台最新做法和运营管理的干货。

1.平台的最新做法:阿里巴巴简化组织架构到电商和云业务部门(如淘天集团),强化核心平台;即时零售投入500亿元补贴,增强招商吸引力。

2.运营管理启示:减少非核心投资(股权证券减38亿元)和回购(降至58.4亿元)优化资金,提升平台稳健性;案例显示风险管理重要性。

风向规避和合作机会。

1.平台招商机会:阿里加码AI和即时零售带来增长领域,平台商可学习其聚焦主业做法规避分散风险。

2.最新动态:公司现金储备增加为资本支出(3800亿元)保障;估值低水平(市盈率数据)暗示市场提升潜能,平台运营需调整以应对。

产业新动向和商业模式的分析。

1.产业新动向:阿里巴巴从多元化转向聚焦AI和云业务,出售非核心资产(减持中金等);即时零售投入500亿元显示消费模式变革。

2.政策启示:公司自由现金流负值(188亿元)暴露问题,需政策支持资本开支;AI驱动战略提供法规建议灵感。

商业模式和估值理论。

1.商业模式演变:阿里精简业务提升估值(市盈率低于同行),战略如3800亿元投入重塑效率;案例对比海外巨头(如谷歌)显示市场偏好应用爆发。

2.新问题探讨:组织架构调整启示资源集中问题;现金策略(增加1831亿元)为财务模型参考,提供理论启示。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阿里巴巴25Q2财报发布后,经营利润下滑幅度低于预期、云业务营收增速提升,以及其在AI芯片的最新动向引燃了资本市场预期,财报发布后至今阿里巴巴港股股价上涨超20%。

种种利好的背后,阿里巴巴这份财报还传达出一个不易察觉但关键的变化:公司账面现金在经历连续5个季度的下滑后,首次出现反弹。

2025年二季度财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账面现金约1831亿元,较第一季度环比增加376亿元,这也是该指标在连续五个季度下跌后首次实现回升。

那么,在阿里同时加码AI与即时零售的大背景下,其账面现金为何会不降反升?对阿里而言,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图:阿里巴巴账面现金变化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减少回购、处置投资

2024年时,阿里巴巴对账面现金的态度还是“控制规模”。当年公司累计回购及分红金额达到1629亿元,同时还购买了约1100-1200亿元的长期理财,一系列动作使得阿里巴巴账面现金下降超900亿元。

但情况从2025年起发生变化。阿里巴巴在2025年2月份宣布未来3年3800亿元的AI和云资本开支计划,2025年二季度,又将即时零售确立为另一大核心发力方向。两方面战略动向导致阿里巴巴对流动资金的需求激增。

特别是在2025年二季度,阿里巴巴披露其单季度自由现金流为净流出188亿元,是近三年来首次转负。因此,这促使阿里巴巴增加流动性最强的账面现金,以应对未来的潜在支出。

具体来看,阿里巴巴主要通过回笼投资资金、减少股票回购、加大融资力度等路径来实现账面现金的增加。

回购方面,2024年二季度,阿里巴巴的回购金额约为427亿人民币,而2025年二季度公司回购金额约58.4亿,较去年同期减少约368.6亿元,回购力度明显减弱。

图:阿里巴巴季度回购金额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融资方面,阿里巴巴在2025年二季度并无新增债务融资,但在7月份,公司公告拟发行本金总额约为120亿港元、2032年到期的零息可交换债券,用于包括投资以支持云基础设施和国际商业业务的发展,预计在后续财报的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

动作最频繁的投资方面,阿里巴巴的资金主要投向两大类资产:短期投资、股权证券及其他投资。

短期投资主要包括期限在3个月到1年的定存,以及将要在一年内赎回的理财。2025年二季度,阿里巴巴短期投资1917.37亿元,较上一季度减少371亿元,减少部分自然转化为账面现金。

股权证券及其他投资,主要包括上市公司股票、非上市公司股权、债券投资、其他理财投资(主要为一年以上定存、大额存单等)。2025年二季度,阿里巴巴的股权证券及其他投资金额合计为4068亿元,环比减少约38亿元。

因大部分投资期限较长,阿里选择优先处置流动性更强的上市公司股票。2025年二季度,阿里巴巴出售美股小鹏汽车、减持港股中金公司,并在A股减持圆通、清仓丽人丽妆等,合计套现约20-30亿元(其中圆通在报表中按权益法核算,不包含在股权证券及其他投资)。

图:阿里巴巴减持情况 资料来源:雪球、公司公告、36氪整理

实际上,阿里出售资产的动作从2023年起就已经开始,包括陆续清仓商汤科技、哔哩哔哩股票,出售银泰百货、高鑫零售股权等。同时,阿里巴巴减持目前依然在继续,如近期就宣布拟减持A股上市公司翱捷科技不超过3%的股份。因此,阿里巴巴2025年以来的一系列股权减持动作也是其原有战略决策的延续,并非单纯为了补充现金。

综合来看,处置短期投资回笼大量资金、降低回购金额减少支出压力是阿里巴巴账面现金增加的主要原因。

传递战略决心

一般而言,企业在短期内显著增加现金资产,通常有两类动机:一是为大规模资本或运营支出做准备;二是出于财务稳健考虑,提升现金占比。

对阿里巴巴来说,其对账面现金态度的转变始于2025年,这与公司宣布未来三年3800亿元的云资本开支,以及进军即时零售的战略时间节点高度契合。从资金消耗节奏看,淘宝闪购预计将在12个月内投入500亿元补贴,资本开支方面单年平均1266亿元的资本开支,两者合计1766亿元。

因此,阿里巴巴增加现金规模主要是为高强度资本支出和即时零售投入提供保障。同时,也对外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即对云业务扩张和即时零售投入的决心。

另外,阿里巴巴2025年以来的一系列股权减持动作,并非单纯为了补充现金,而是其原有战略决策的延续,即收缩战线,聚焦主业。

2023年9月份阿里巴巴新管理团队上任后,迅速宣布集团确立“用户为先、AI驱动”两大战略重心,并明确将资源集中于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在最新的财报业绩会上,阿里巴巴的战略方向更加明晰,即打造以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

与资产出售相配合的还有组织架构的调整。在2025年二季度财报中,阿里巴巴分部报告结构简化为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淘天集团、饿了么与飞猪)、阿里国际数字电商集团、云智能集团以及所有其他,与打造“大消费”“AI+云”两大平台的战略方向也更加匹配。

综上所述,阿里巴巴自2025年以来增加现金储备、出售非核心资产及调整组织架构,并非孤立的财务或业务动作,而是一整套紧密联动的战略部署。其核心目的在于向市场传递集中资源,全力投入“AI+云”与“大消费”两大平台建设的决心。

重塑估值

市场通常会对业务复杂的公司给予估值折价,担心其资源配置效率和管理分散。因此,许多公司存在“整体价值小于部分之和”的问题。

阿里巴巴精简主业,将原本用于边缘业务的资金投向即时零售,以及估值更高的AI云业务,告别“大而全”,回归“强而精”的做法,无疑是在从战略层面提升公司的估值水平,而非像从前单纯地依靠回购、分红等财务措施。

当然,同时加码AI和即时零售,将不可避免地给公司短期的利润和自由现金流带来压力。因此,对于偏好稳定收益的投资者,当前的阿里可能并非首选。

然而,从科技成长股的视角看,阿里仍有潜力。海外科技巨头(如微软、谷歌等)近年来也在持续加大AI资本开支,尽管自由现金流也被大幅压缩,但却被市场视为利好。这是因为,市场在押注AI应用的爆发。资本开支和云收入的增长被看作AI景气度的信号,从而推高股价。

阿里正复刻这一路径:随着国内市场关注点从AI硬件转向应用,其在AI上的大力投入有望获得更高的估值。唯一不同的是,海外巨头的净利润在投资AI的同时仍在稳健增长,而阿里因同时发力即时零售,短期利润波动或会干扰市场判断。尽管如此,从估值层面看,阿里的吸引力依然突出。

与国内外同样具备云+AI业务的互联网巨头横向对比,阿里巴巴的市盈率不仅明显低于腾讯控股,也与海外巨头谷歌、亚马逊等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因此,在持续加大AI资本开支、聚焦主业的背景下,阿里巴巴估值有望向国内外云+AI业务龙头看齐,当下的阿里依然被低估。

图:阿里巴巴估值对比 资料来源:Wind、36氪整理

注:文/范亮,文章来源:36氪,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36氪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