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餐饮“四大金刚” 挤满全国商场

李金枝 2025/09/09 09:49
李金枝 2025/09/09 09:49

邦小白快读

餐饮‘四大金刚’——茶咖、烘焙、小火锅、面馆在商场中迅速扩张,成为消费热点。

1. 现象概况:高端商场如深圳iN城市广场和社区商场如上海美罗城均出现大量餐饮店取代服饰美妆品牌,茶咖店密集开设20多家。

2. 数据支撑:2025年二季度高档商场餐饮新开店占比达30%,开关店比1.51;全国茶咖门店近90万家,烘焙门店33.8万家,瑞幸门店达2.6万家。

3. 原因分析:商场空置率上升(全国14.2%,三线城市22%),急需强带客能力业态填充空铺。

4. 实操意义:普通人可享受更多餐饮选择;创业者受益于低门槛,年换手率超30%,不断有新品牌涌现。

品牌商可借商场渠道提升营销和扩张效率。

1. 品牌营销:霸王茶姬、阿嬷手作等品牌在商场首层黄金铺位开店(如上海中环内商场一楼),通过高曝光树立形象,霸王茶姬80%商场店位于首层。

2. 品牌渠道建设:利用商场标准化点位快速全国化,如石头先生的烤炉从区域走向全国;下沉市场如山东东营万达广场聚集12家茶咖品牌,复制标准化。

3. 消费趋势匹配:餐饮体验属性强,聚客效果显著;用户行为显示高客流需求,如烘焙店和面馆(本帮面等)细分品类涌现。

4. 产品研发启示:简化后厨(设备化茶咖烘焙、无明火小火锅面馆),匹配商场快速招商需求。

卖家面临商场开店增长机会与风险,需积极应对。

1. 增长市场:茶咖赛道扩张快,上半年头部咖啡品牌门店增长21.64%,下沉市场如河南平顶山中骏世界城聚集24家四大金刚品牌,提供开店和加盟机会。

2. 消费需求变化:空置率高(警戒线6%)导致商场急需填充,品牌换手率高,需应对竞争;机会在选址黄金铺位,如好利来首进广州开在一楼。

3. 可学习点:效仿成功品牌如霸王茶姬的商场策略(30%门店设商场);事件应对如高换手率保持新鲜感,年换手率超30%,新品牌不断进场。

4. 风险提示:空置风险可能引发租金波动;机会在合作方式,如加盟要求本地商场点位资源(如小火锅品牌)。

工厂可关注标准化产品需求带来的商业机遇。

1. 产品生产需求:设备化操作(如茶咖烘焙设备)和简单后厨设计(小火锅面馆无需复杂灶台),减少制造复杂度。

2. 商业机会:品牌扩张驱动供应链增长,如为瑞幸、呷哺呷哺提供原材料;案例显示门店数暴增(烘焙33.8万家),市场容量大。

3. 推进数字化启示:基于开店门槛低,开发智能化设备支持快速部署(如标准化厨房);电商结合可助线上对接商场需求。

4. 落地机会:匹配商场招商速度,供应高效、低成本产品帮助品牌规模化。

服务商可应对行业趋势解决客户痛点。

1. 行业发展趋势:餐饮主导商场业态,茶咖门店近90万家、高速扩张,下沉市场如山东东营成焦点,首店数量创新高。

2. 新技术应用:设备化模式和标准化运营(无明火后厨)简化技术需求;客户痛点如商场空置(空铺率14.2%)和品牌快速复制难题。

3. 解决方案:提供开店服务支持品牌下沉(如加盟管理);匹配标准化要求,开发供应链整合方案(如为新派面馆提供资源)。

4. 新机会领域:高换手率(超30%)带来持续服务需求,如为霸王茶姬等提升商场点位效率。

平台商需优化招商应对商业需求和风险。

1. 商业对平台需求:商场空置率高(超警戒线6%),急需强带客能力业态,如餐饮聚客效应显著。

2. 平台最新做法:优选承租能力强品牌(如霸王茶姬入驻首层),上海核心商圈租金达1877元/月/平米;招商聚焦茶咖烘焙等,如北京超级合生汇集齐多品牌。

3. 运营管理策略:允许高换手率(年超30%)保持新鲜度;风向规避如选择标准化品牌(小火锅面馆易落地)。

4. 平台招商启示:加速填充空铺(如深圳iN城市广场招商餐饮),优先金主品牌确保稳定收入。

研究者可分析产业新动向和商业模式启示。

1. 产业新动向:茶咖、烘焙等四大业态取代奢侈品成为商场主角,数据支持扩张(茶咖90万家),下沉市场如低线城市商场成为新热点。

2. 新问题发现:空置率攀升(全国14.2%,三线城市22%)对运营带来挑战;政策法规启示需优化招商扶持创业(如高换手率30%)。

3. 商业模式分析:双赢模式——商场得客流和租金收入,品牌获势能(如霸王茶姬借商场广告位);趋势显示标准化高品牌(设备化操作)更适应需求。

4. 发展启示:品牌区域化走向全国策略(如石头先生的烤炉)提供连锁化案例;风险在竞争加剧需政策支持。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曾占据上海浦东嘉里城两层店面的H&M撤场后,取而代之的是现制汉堡品牌——SHAKE SHACK。

快时尚服装店的“黯然失色”,与频繁出现的餐饮店门头,形成了鲜明对比。

毫不夸张地说,不止服装店,哪怕是奢侈品与美妆柜台,都不再是商场绝对的“门面担当”。

无论是高端购物中心还是社区型商场,餐饮业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

其中,茶咖、烘焙、小火锅、面馆这四大业态,正在成为商场新一轮调改的重要角色。

“四大金刚”在商场贴身肉搏

4月,深圳iN城市广场重新开业,它的前身是深圳首个高端购物中心——中信城市广场,在这里,不少人首次接触到了LV、卡地亚、Fendi、巴宝莉等国际奢侈品牌。

改造后的深圳iN城市广场“亲民”了不少,不见国际大牌的身影,反而是蜜雪冰城、瑞幸咖啡、星巴克、呷哺呷哺等餐饮商铺占据了半壁江山。

事实上,商场里的餐饮店越开越多,虽然并非新鲜事,但情况正在愈演愈烈。

据赢商网统计,今年二季度,各档次商场都趋于收缩零售品类、加码餐饮,尤其是高档商场加大餐饮调入力度,餐饮新开店占比达30%、开关店比1.51。

红餐网则观察到,扎堆开到商场的餐饮店中,茶咖、烘焙、小火锅、面馆成为了“四大金刚”。换言之,它们才是商场开店的主力餐饮选手。

贴脸开的茶咖、烘焙店自不必说。

上海徐家汇美罗城就挤了20多家茶咖店,从一层临街的喜茶进入商场,迎面就是一家柠檬向右,旁边则贴着开了一家K22酸奶草莓,同一层还驻扎了爷爷不泡茶、霸王茶姬、MStand等9家茶咖品牌。

烘焙店的密集程度也不遑多让。2023年,曾因为“汇聚了20多家烘焙店”而登上热搜的上海长宁龙之梦商场,依然受到烘焙品牌的追捧。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商场内的烘焙店有增无减,只不过换了几幅新面孔:比如热氣饼店、望丘山、沪食光老羌饼等。

小火锅、面馆也越来越多开进了商场。

去年“翻红”的小火锅,热度有增无减,同样也成为了商场的“常客”:农小锅、龍歌自助小火锅、一围肥牛小火锅、围辣小火锅等,随机进入一家商场,总能找到它们的身影。以北京为例,超级合生汇、西单大悦城、海淀大悦城、凯德MALL等人气颇高的商场,已经“集齐”了呷哺呷哺、农小锅、一围肥牛小火锅。

面馆赛道,在商场不仅能看到和府捞面、陈香贵、张拉拉等“老面孔”,还涌现出了本帮面馆、杭州拌川等特色细分品类,诸如王繁星面馆、福和面馆、椿芽·鲜牛肉杭州拌川等,开始越来越多出现在商场中。

不仅如此,餐饮“四大金刚”还热衷于商场首层黄金铺位。

上海中环内的长宁来福士、荟聚中心、美罗城、环球港等多家商场,霸王茶姬和阿嬷手作两个新茶饮品牌频频在一楼C位出道。

今年首进广州的好利来,同样将门店开在了广州塔广场、百信广场和新塘永旺梦乐城一楼。

在低线城市,餐饮“四大金刚”也在复制同样的叙事。

比如,约220万人口的山东东营,当地最大的商业综合体万达广场内,挤满了星巴克、库迪、喜茶、奈雪的茶等12家茶咖品牌门店,还盘踞着龍歌自助小火锅、东更道点心等品牌。

河南平顶山的中骏世界城,星巴克、LINLEE林里、麒麟大口茶等连锁品牌争相入驻。据大众点评,目前中骏世界城茶咖、烘焙、小火锅、面馆四大品类门店高达24家。

空铺压力下

商场的“救命稻草”

餐饮“四大金刚”扎堆开到商场背后,越来越多的商场陷入招商难、客流少的困境。

这两年,服饰、美妆护理等品类成商场关店“重灾区”。

以服饰为例,曾风靡一时的快时尚品牌Zara,在中国内地的店铺数量从2018年的183家到如今不足80家。而像GAP、C&A、H&M等品牌也屡屡被曝关店,MJstyle更是已经申请破产清算。

随着上一轮商场开店“主力军”的撤退,眼下,商场的空铺压力愈发凸显。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2025年上半年,27%的购物中心项目空铺率上升。

《2025中国商业地产白皮书》则显示,截至2025年,全国重点城市购物中心空置率已攀升至14.2%,三线城市部分项目空置率突破22%。

业内一般认为,6%是商场空置率的警戒线,高于这个标准将对商业购物中心运营带来一定影响。

“高空置率被视为商场经营不善的信号,消费者因为店铺少不想来,优质品牌也不愿意入驻。”在上海做商场招商的温乔(化名)表示,大量空铺不仅造成商场资源浪费,更会直接拉低资产价值。

另一方面,商场还在越开越多。

据赢商大数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6月,全国开业集中式商业项目(购物中心+独立百货)超120个,商业体量约900万㎡。而截至2025年5月,全国3万方以上已开业零售商业项目总数超6700个。这就造成了“存量空铺未填、增量持续涌入”的局面。

一边是存量商场的空置率高,一边是新商场不断入市加剧“僧多粥少”的竞争,双重压力下,商场招商就更愁了,能快速填补空铺的业态成了“救命稻草”。

“商场需要的是强带客、强经营能力的业态。”在成都深耕商业地产6年的叶梓(化名)直言,当前仍处于上行周期的餐饮、潮玩、户外运动等品类,是商场填补空铺、盘活空间的首选。

其中,餐饮是线下消费中体验属性最强、线上替代性最弱的业态之一,天然具有聚客效应。

再加上,餐饮行业开店门槛相对更低,每年涌进几百万创业者,是创业热门赛道,这也对应着巨大的新增门店数量和极高的换手率。

尤其是“四大金刚”,门店基数大、开店速度快。据《中国餐饮发展报告2025》数据,截至2025年5月,全国茶咖门店数近90万家,烘焙门店数达到33.8万家……

比如咖啡赛道,依然保持着高速扩张的节奏。据壹览商业报道,今年上半年,头部27家连锁咖啡品牌门店存量达6.6万家,较2024年底增长了21.64%,像瑞幸总门店数已经达到了2.6万家。

同时,高换手率的餐饮业态,也让商场能始终保持新鲜感,持续吸引客流。叶梓透露,其所在商场的餐饮业态年换手率已超过30%,“四大金刚”不断有新品牌进场。

《2025中国购物中心年度发展报告》也显示,2024年,全国74城超7000家新首店亮相,餐饮首店数量及占比创新高,尤其是饮品、烘焙甜品首店占比持续上升。

更实际的问题是,“四大金刚”是为数不多具有较高的承租能力,能够为商场带来稳定的租金收入的“金主”。

以上海为例,据戴德梁行统计,2025年二季度,上海核心商圈平均租金为1877元/月/平米。而霸王茶姬、阿嬷手作等品牌仍积极进驻商场一层点位。

“四大金刚” 借商场加速扩张

不止商场需要餐饮“四大金刚”,充满活力、仍处于规模扩张阶段的茶咖、烘焙、面馆、小火锅赛道,品牌们也需要靠购物中心来开疆拓土。

无论是新品牌破土而出、区域品牌走向全国,还是头部品牌深化连锁化进程,商场提供了一个“势能打造、规模落地”的机会。

“点位即品牌势能”,高势能的商场也是广告宣传位。

以霸王茶姬为例,赢商大数据显示,其有3成门店开在商场,而其位于一楼的门店要占到商场店的近8成。再加上霸王茶姬有辨识度的新中式门店风格、营销玩法等,实际上是通过在核心商圈的选址全方面增加有效曝光、树立品牌形象。

再如烘焙赛道,这两年涌现出了一批从区域走向全国的精品烘焙品牌,诸如UH佑禾、石头先生的烤炉等无一例外都会选择在高势能的核心商场去开店;此前红餐网报道过的一批新派本帮面馆,比如王繁星面馆、阿大排档、福和面馆等品牌,也将门店开进了商场。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借力商场去提升品牌势能、知名度。

不仅如此,品牌要实现规模化,商场的标准化点位资源更是不可替代。相比街铺的“良莠不齐”,商场能让品牌快速复制成熟运营模式。

通过商场点位快速下沉,也成为这几年大量茶咖、烘焙品牌的策略。

随着一二线城市市场饱和,品牌涌入低线乃至县城开店,几乎都会首选入驻当地商场,甚至有加盟品牌要求合作伙伴有当地的商场点位资源,以便迅速铺开市场。

当然,相比正餐业态,“四大金刚”标准化程度相对更高,也让它们更适应商场的运营要求。

比如,茶咖、烘焙门店以设备化操作为主,无需复杂的明火灶台;小火锅、面馆的后厨配置都不复杂,相对“易落地”,这些特质也匹配了商场希望快速招商、品牌更新的需求。

注:文/李金枝,文章来源:红餐网(公众号ID:hongcan18),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红餐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