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快手于8月27日上线首批商品测试“明日达/隔日达”业务后,近日,快手电商对其“明日达”业务的配送履约及售后处理规则作出明确规范。新规则对商家的发货时效、物流揽收及最终送达时间提出严格要求,并配套设立了相应的违约处罚机制,旨在提升平台物流体验与消费者信任度。
“明日达”订单在快手被定义为:在商家设置的截单时间前支付的订单,需在次日23:59:59前完成签收。该模式区分了“商家自履约”与“商家签约平台合作快递”两种情形,分别明确了发货与物流揽收的具体时间节点。例如自履约商家需在次日00:59:59前发货,并在09:59:59前完成揽收。规则强调,在“明日达”场景中,晚发立赔、店铺体验分-物流分场景中的发货、揽收等环节仍需遵循平台常规发货时效考核。
在违规处理方面,平台推出了阶梯式处罚制度。一旦出现“明日达未履约”行为,即未能在规定时间内送达,商家不仅需支付订单实付金额5%的违约金(单笔最低3元,最高50元),还可能因情节严重程度面临不同力度的处理:从情节轻微的警告,到关闭相关线路或商品的“明日达”权限,并处以400元至1000元不等的违约金。平台明确,处罚执行同时,商家保证金账户可能被限制提现,直至所有订单处理完毕。
此外,规则进一步强化了售后处理时效。要求商家在发货前订单退款申请须在1小时内处理,逾期将自动退款;发货后的仅退款申请处理时限为18小时,申请退货退款的也需在同等时限内响应,超时则将自动通过退款。
平台在责任认定上以快递公司回传数据为主要依据,并提醒商家若因选用物流方导致数据未回传引发判罚,责任将由商家自行承担。规则多次强调,平台做出处罚并不免除商家实际发货的义务,商家需继续完成履约。该规则已于9月2日正式生效。
至此,包括抖音、拼多多等在内的主流电商平台均已实现“次日达”或“隔日达”配送能力。快手与其他平台的竞争也将进入“时效”深水区。此次对“明日达”服务标准推出严格考核,反映出电商平台在竞争下半场对物流体验与履约能力的重视。通过细化时效要求、明确惩罚与权限管控措施,平台不仅意在督促商家提升运营效率,更旨在构建一个更具确定性的购物环境,从而巩固用户信任、增强复购意愿。
从商家角度看,新规或带来更严格的运营压力,也敦促其优化选品、仓储及物流合作策略,长远看有助于提升整体服务品质。总之,面对竞争压力与用户需求的双重驱动,快手理应顺应新趋势,扩充新业务,与此同时,提升其物流履约的能力已刻不容缓。
亿邦持续追踪报道该情报,如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信息,请扫码关注作者微信。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