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位于北京海淀区的麦德龙四季青店在完成调改后正式恢复营业,这也是麦德龙在全国落地的首家向胖东来学习的自主调改门店。
麦德龙“胖改”店有何不同?在商品、服务与消费体验等方面有哪些提升?带着这些疑问,联商网近日对麦德龙北京四季青店进行了实地探访。
01
轻装修重运营
从门店外部的调改公告可以看到,麦德龙四季青店从7月21日起局部施工调改,8月11日-14日进行短时间闭店施工,8月15日恢复营业。
空间改造方面,与其他“胖改”店不同,麦德龙四季青店保留了原有主体装修风格以降低改造成本,核心调整聚焦于商品区域的功能优化。
二楼通过品类重组实现陈列逻辑升级,将关联性商品集中规划,如调味品区与粮油区形成烹饪供应链闭环,母婴用品区整合洗护、喂养等细分品类,提升消费者购物效率。
门店专门规划了胖东来自有品牌专区,引进了多款胖东来核心自有品牌商品,涵盖休闲食品、调味品及家居清洁类等多个细分品类,均为胖东来高复购单品。
一楼则扩大了现制加工区面积,通过档口前移、明厨亮灶等设计,强化“即食即购”的场景体验,契合当下消费需求的增长趋势。
联商网注意到,该店设置了活鲜区域,这对长期以冻品、冰鲜为主要供应形式的麦德龙而言,无疑是一次颇具突破性的尝试。
此外,门店也对非会员顾客开放,部分商品有会员价和非会员价,而包括生鲜、熟食等在内的多款产品不做会员价与非会员价等区别,消费者只需简单注册为免费会员即可结账。
02
烘焙、熟食品类增加近6倍
联商网现场探访发现,麦德龙四季青店的调改并非表层形式变动,而是围绕商品品质、食品安全与服务体验等核心维度的系统性升级,其以“宽类窄品”为策略重构消费场景,处处透着对零售本质的回归。
调改后的门店,最直观的变化是多了几分“烟火气”,民生商品的占比明显提升,从日常所需的米面粮油到高频消费的肉蛋蔬果,品类更贴合大众日常采购需求。
商品结构优化是调改的核心,麦德龙四季青店不仅针对性引进了胖东来的优质商品及同源款,还对整体商品矩阵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商品数量精简至约8000支,全场商品汰换率达到55%,涵盖烘焙、熟食、水产、个人洗护、潮玩等多个品类。
与此同时,麦德龙门店的进口商品占比在25%左右。除了商品淘汰焕新以外,麦德龙的自有品牌、独家和进口商品占比在40%以上,保留了麦德龙在进口商品与自有品牌上的传统优势。
据麦德龙调改项目组负责人介绍,公司对于自有品牌的开发策略是根据消费趋势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来做研发的应对。麦德龙自有品牌每年会有200款至300款新品上线。
值得注意的是,在精简SKU的同时,门店对重点品类进行了“扩容”,其中烘焙、熟食类商品数量较调改前增加近6倍,现制现售的新鲜食品占比显著提升,更贴合当下消费者对“即食便利”的需求。
食品安全方面,门店贯彻麦德龙全国统一的品控体系,深度融合HACCP国际认证标准与麦咨达全程可追溯系统,并特别设立食品安全检测室,对商品进行严格自检。此外,针对生鲜商品,门店将当日销售,当日清理,确保消费者买到新鲜可靠的蔬果、肉类商品。
除了商品本身,麦德龙四季青店在消费体验与服务细节上的升级同样可圈可点。现场随处可见试吃体验台,消费者能直观感受商品口感后再决定购买;“免打扰购物服务”成为常态,员工不再主动推销商品、会员卡或购物卡,让消费者能沉浸式选购心仪好物。
此外,在肉品区备好“头牌菜”菜谱,为消费者提供烹饪参考;冷冻区放置防冻手套,方便顾客取拿低温商品;茶叶区则设有喝茶小贴士,细致标注冲泡建议。这些设计从消费场景出发,让购物体验更显贴心;熟食区试吃备有纸巾、湿纸巾、牙签等。
水产区新增30余种活鲜贝类,还提供海鲜当场加工服务,免费提供刨鱼、切段、切片、清洗服务;新鲜食材也可直接处理成餐,满足即时享用需求。
水果区还提供免费水果切块、榴莲剥壳等服务;果切商品实行4小时8折,6小时6折,8小时后下架报损制度,将商品的“新鲜度”与服务的“便捷性”深度绑定。
此外,门店还新增了诸多便民服务,提供免费茶饮、宠物寄存、轮椅租借等20余项增值服务,配备血压仪、急救箱等设施,并设置了顾客休息区,于细微处传递服务温度。
值得一提的是,门店对员工的关怀也同步升级,缩短工作时长,改善工作环境,让员工更好地兼顾工作和生活,其营业时间从原来的8:00-22:00调整为9:00-21:30,新增了员工休息室、淋浴房与餐厅,员工还可享受最低10天的带薪年假。
有分析指出,此次麦德龙四季青店从商品精选、服务升级到员工关怀的多维度焕新,背后是其进一步加码to C业务、深化本地化运营的尝试。这场以“向胖东来学习”为方向的调改,既是对零售服务本质的再探索,也为传统商超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考样本。
03
探索差异化破局
中国仓储会员超市行业正站在机遇与挑战的十字路口,受益于经济增长、消费升级,仓储会员超市以高供应效率和高质价比产品吸引了大量消费群体,市场规模稳步扩张。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仓储会员超市市场规模已从2012年的216.3亿元增长至387.8亿元,彰显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未来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持续升级,行业成长空间广阔。
但与此同时,行业竞争已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博弈”,国际巨头、本土连锁及区域玩家多维布局,正在推动业态进入差异化竞争周期。
作为沃尔玛旗下核心业态,山姆凭借精准选品+全渠道履约的模式持续领跑。2025年沃尔玛投资大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中国山姆的有效会员数突破500万,年费收入超过13亿元,其中卓越会员(680元/年)的续卡率达到92%。据联商网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经开业的山姆达56家,至2026年年底,至少还有20家山姆待开业。
Costco作为全球会员制零售标杆,在华采取谨慎扩张+单店深耕策略。尽管当前在华门店数量有限,6年仅开了7家店,但依托全球供应链协同能力,单店盈利能力突出。2024-2025年,其在深圳、南京等地的拓店计划及中国总部大楼的建设,显示出对本土市场的长期布局。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玩家,麦德龙近年来持续以业态创新与本土化适配为核心,探索转型突破路径。这一进程中,麦德龙四季青店的焕新具有标志性意义,其不仅是单店层面的体验升级,更是麦德龙在华首次自主借鉴胖东来服务理念,并将其与自身供应链、品控等传统优势深度融合的战略尝试。同时,在即时零售赛道,麦德龙也在加速布局,形成线上线下协同的发展格局。
8月23日,麦德龙长沙首家前置仓——雨花仓正式开启,周边5公里的市民可线上下单购买1500种优选商品,享受最快1小时达的极速配送服务。该仓面积约300平方米,包含零食、清洁用品、粮油副食等日常商品,以及冷饮冰品、鲜奶、速冻食品等,配置十余名工作人员,负责拣货、打包。
当前,仓储会员超市的竞争已从单一价格维度升级为“商品力+服务力+供应链效率”的综合较量,消费者对健康、有机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增长,推动企业优化选品策略。企业需通过深度洞察消费者需求,打造差异化商品矩阵与服务体系,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有分析指出,未来仓储会员超市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区域化深耕,企业将根据不同城市群的消费特征调整商品结构;二是全渠道深化,前置仓、云仓等模式将成为线下门店的重要补充,推动“到店+到家”一体化履约;三是会员价值分层,通过差异化会员权益提升用户付费意愿。
对于行业参与者而言,如何在保持精选+性价比的同时,实现本土化需求与自身资源的深度匹配,将是决胜未来的关键。
注:文/梦萦,文章来源:新零售(公众号ID:ixinlingshou),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