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从6家店到千亿营收 山姆中国前总裁谈成功秘诀

松柏 2025/09/03 08:30
松柏 2025/09/03 08:30

邦小白快读

山姆会员商店从6家门店发展为年营收超1000亿的关键成功经验。

1.坚持会员制收费模式,初期面临市场抵触和教育挑战,通过稳定价值提供会员续费动力。

2.专注核心客群35-45岁中产妈妈,打造“别处买不到”的独特商品组合。

商品精选策略提升消费体验。

1.削减SKU数量从约1万个至3500个,采购员逐类甄选最优质产品。

2.实施“天天低价”政策,确保会员长期价值感。

全渠道布局增强购物便利。

1.联合京东推出前置仓(云仓)模式,聚焦高频需求,一小时内送达1000个热门SKU。

2.线上销售占比达52%-53%,提高购物频次带动额外消费。

山姆的品牌战略聚焦差异化和目标消费者洞察。

1.品牌营销瞄准35-45岁中产妈妈,打造“优质商品+寻宝体验”吸引追求高生活品质的群体。

2.品牌渠道建设整合线上线下,云仓布局覆盖社区提升便利性。

消费趋势揭示用户行为变化。

1.产品研发注重有限SKU和高价值/低毛利原则,响应用户对优质和独特性的需求。

2.品牌定价采取“天天低价”策略,确保稳定价值以维持用户忠诚。

用户行为观察显示,核心客群的教育背景和高消费能力驱动信任关系构建。

山姆的增长市场机会和政策应对值得卖家借鉴。

1.政策解读显示电商冲击下坚持大店模式(1.8万平方米)和会员制,获得双位数增长。

2.消费需求变化体现在中产阶层服务空白,聚焦35-45岁妈妈群体开发高价值商品。

可学习点和最新商业模式。

1.正面影响通过商品精选(SKU削减至3500个)提升销售额;机会提示在复制前置仓模式拓展即时零售。

2.风险提示如争议事件(如低糖好丽友派)可能导致信任问题;应对措施强调自律专注业务。

合作方式包括深化京东合作,通过扶持政策如团队指导和内部沟通体系推动创新。

山姆的商品策略为工厂提供生产优化启示。

1.产品生产和设计需求基于逐类甄选优质产品,减少SKU至3500个以聚焦高效。

2.商业机会来自核心客群(中产妈妈)偏好,开发差异化商品如特供零食提升竞争力。

推进数字化和电商的实践启示。

1.电商启示体现在全渠道模式:前置仓部署500个网点,提升销售效率。

2.商业机会通过“天天低价”和低毛利策略,启示工厂优化成本结构响应市场。

山姆案例揭示零售行业新趋势和解决方案。

1.行业发展趋势显示全渠道整合成主流,线上占比超50%。

2.新技术应用如前置仓(云仓)模式,聚焦1000个SKU实现一小时内送达解决配送痛点。

客户痛点和有效应对方案。

1.痛点包括实体零售受线上侵蚀;解决方案是先巩固线下基础,再创新如数字渠道布局。

2.痛点如会员增长瓶颈;方案通过商品精选和高效履约扩大市场。

基于文安德观点,强调团队沟通和内部管理体系作为根基。

山姆平台化管理实践提供运营参考。

1.平台的最新做法如前置仓模式落地,聚焦核心客群需求提升交易量。

2.平台招商通过京东合作拓展覆盖,吸引更多会员。

运营管理和风险规避。

1.运营纪律强调有限SKU、高价值/低毛利原则;内部沟通确保团队协同。

2.风向规避教训:争议事件提醒信任脆弱,需平衡扩张与价值承诺;通过专注业务策略维持稳定性。

商业需求中,全渠道创新如云仓解决用户对即时配送的需求问题。

山姆发展揭示产业新动向和模式启示。

1.产业新动向如会员制零售在中国的崛起,从争议走向双位数增长。

2.新问题包括如何在扩张中平衡价值与妥协;启示强调耐心教育和信任构建的重要性。

商业模式和政策法规启示。

1.商业模式核心是有限SKU、商品差异化和全渠道整合(线上占比52%-53%)。

2.政策法规建议体现于战略定力:教育市场而非急功近利,如文安德所说“专注自身业务耐心沟通”。

观点和案例:数据如年营收千亿和云仓网点500个;代表人物文安德分享从0到56家店的过程及教训。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前段时间,一块“低糖好丽友派”将山姆会员商店推上风口浪尖。

这并非孤例,此前山姆引入卫龙、盼盼、溜溜梅等特供零食的举措就引发争议。尽管会员支付了260元乃至680元的年费,却对这些“大众品牌”并不买账。这种反差最终催生了“山姆割韭菜”的质疑。

但争议并未挡住山姆的脚步。沃尔玛最新财报显示,二季度中国区净销售额达58亿美元(约合416.38亿人民币),同比大增30.1%。其中,山姆过去12个月新开8家门店,总数升至56家,交易量依然保持双位数增长。

要解读这种“争议与增长并存”的商业悖论,或许需要回到一切的起点。

在不久前举行的2025年美国零售联合会亚太峰会上,山姆中国前总裁文安德(Andrew Miles)的分享恰好提供了答案。他系统回顾了山姆转型初期的困顿、商业模式的艰难磨合,以及前置仓模式从构想至落地的全过程。

01

逆势而行的战略定力

文安德是一位资历深厚的“零售老兵”。

他出身伦敦,17岁便加入英国超市巨头Sainsbury’s担任管培生。1988年,他加入香港屈臣氏集团,从管理岗一路晋升至亚洲区CEO。在他的领导下,屈臣氏在11个国家扩展至超过1500家门店,其中400多家位于中国。2008年,他又前往中东执掌跨行业集团业务。数十年的磨砺,使他对于零售的本质与消费者心理拥有了极为敏锐的洞察。

4年后,他重返亚洲市场。2012年7月,文安德来到沃尔玛中国一个不起眼的部门——山姆会员商店,仅有6家门店,盈利微薄。

彼时,在电商突进、传统大卖场纷纷缩减面积以求自保的背景下,山姆中国陷入了战略迷惘:是随波逐流,还是坚持自我?在这样的环境下,文安德和团队做出了一个看似“逆潮流”的决策:继续建设约1.8万平方米的大店,并坚持会员制收费模式。

这一模式在初期推广极为困难,文安德坦言:“没人愿意办会员卡。没人能理解为什么要付费才能购物。市场上普遍存在对会员制的抵触心理。突破这一认知障碍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除此以外,对于当时缺乏本土成功案例的山姆而言,亟需一套经过验证的方法论作为指引。文安德透露,为此他深入研究成熟市场模式,向美国Costco(开市客)和Sam's Club(山姆)取经,最终提炼出三大核心原则:有限SKU、高价值/低毛利商品以及严格的运营纪律。

而针对线上零售商的价格竞争策略,文安德当时为山姆制定了“天天低价”政策,宗旨是为会员提供持续稳定的价值。他回忆道:“我们定下的目标,是让会员在一年后看到价值,并愿意主动续费。”

食品杂货分销协会(IGD)零售总监尼克·迈尔斯(Nick Miles)认为,这种做法不仅是营销策略,更是战略耐心的体现:先教育市场,再验证模式,而不是急于求成。

02

聚焦核心客群和商品力

面对山姆中国的转型困境,文安德提及了另一位重要人物——瓦莱丽·德·夏雷特(Valerie de Charette)。瓦莱丽于2009年加入沃尔玛,负责财务与战略工作。其后,她先是领导美国山姆的财务团队,随后调任中国,担任战略转型负责人。

当时,瓦莱丽抛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谁来为这波中产消费群体服务?”对此,文安德回忆道:“我和团队的成员都陷入了思考。谁来服务这些人?怎么服务?这些人有消费能力,受过良好教育,视野广阔,他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

最终,文安德和团队决定,专注服务的核心客户是35-45岁的中产妈妈群体,目标是打造“别处买不到的商品组合”,让顾客在山姆感受独一无二的消费体验。

对此,山姆采取了商品精选与差异化策略。文安德和团队逐步精简了线上线下的商品种类,将门店SKU数量从约1万个削减至3500个。他补充道“我们的采购员需要逐一品类、逐一SKU地评估每件商品,致力于在各品类中甄选出最优质的产品。”

据他回忆,这一优化过程需要反复试错和调整,“管理层提供了大量自上而下的指导和决策支持,推动团队完成这一转型。每一次调整SKU、每一次新品尝试,都是基于对客群需求的深入洞察和对价值承诺的坚持。”

在2025年沃尔玛投资大会上,沃尔玛中国区总裁兼CEO朱晓静也深入剖析了山姆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密码,归纳为三大核心优势:“优质商品+寻宝体验”的双重价值;全渠道的便利性;与会员之间建立的深厚信任关系。

时间最终证明了山姆模式的成功。2024年,山姆中国的会员数量已超过860万,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仅会员费一项,收入就高达22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和上海的首批门店,成为了全球范围内营业额最高、盈利能力最强的山姆门店。

文安德坦言:“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最终结果不错,但一路走来确实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时刻。运气和时机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不过,在面临各种干扰和冲击时,要保持足够的自律,专注于自身业务,耐心沟通,这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很好的经验教训。”

03

夯实基础,打通全渠道

近年来,“电商”几乎成了实体零售绕不过去的命题。

街边小店、连锁商超、百货购物中心,无一不感受到线上业务的“侵蚀”。虽然不少零售商尝试提前布局,但往往步履蹒跚,收效甚微,有些甚至拖累了线下销售,使得其“即时零售”业务呈现出一种略显畸形、缺乏内核支撑的状态。

山姆的线上业务可追溯至2010年。但在2017年迎来重大转折点,文安德在这一年升任山姆中国区业务总裁。 在他领导下,山姆与京东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并于同年12月开始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推出“云仓(前置仓)”模式,正式开启全渠道创新之路。

文安德回忆道:“从第一天起我们就意识到,面对即将到来的会员增长浪潮,仅仅依靠实体门店是远远不够的。但我们的策略是先做强根本:建立核心业务,巩固线下主营业务,在组织内部建立起关键的管理体系。只有打牢了这个基础,才能在此之上进行创新发展。”

最初,山姆前置仓只提供1000个最畅销的SKU,布局于社区周边,并承诺一小时内送达。这一模式精准聚焦城市核心家庭的日常高频需求,通过极致精选与高效履约,成功将门店的存量商品转化为即时配送的增量市场。

文安德表示:“线上渠道提高了购物频次。购物频次带来额外消费。额外消费意味着当我(消费者)在年底问自己‘我要续费吗?’时,答案是‘是的,我看到了价值’。”

如今,山姆在中国拥有超过500个云仓网点,线上销售占比达到52%-53%。他预估,今年山姆中国仍有一批门店年营收将突破5亿美元(约合35.7亿人民币)。

文安德进一步解释说:“在中国这样的市场,你不可能仅凭‘一招一式’就建成最大的全渠道零售业务。这需要一整套零售方法论:首先要明确服务对象;确保团队内部沟通顺畅;通过指导和示范来带领团队;始终保持信心和目标的清晰度;用团队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案例来证明我们的理念,展示这些理念是如何落地的,以及我们的团队每天是如何将其付诸实践的。”

他强调:“在我看来,这就是构建山姆会员店这样企业的根基,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写在最后

从6家门店到56家,从盈利微薄到年营收破千亿,山姆用了13年。但“低糖好丽友派”的争议也提醒着山姆,信任这东西建立起来要十年,却可能在一夜间被动摇。

自文安德今年年初离任后,山姆依然在扩张。第二季度又新开了2家门店,线上销售占比过半,数字很亮眼,但问题也很现实:当你试图让更多中国消费者接受会员制时,究竟该坚持什么,又该妥协什么?

注:文/松柏,文章来源:新零售(公众号ID:ixinlingshou),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新零售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