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她在小红书做1元课引流 纯自然流单月最高超5000线索

运营研究社 2025/08/28 11:32
运营研究社 2025/08/28 11:32

邦小白快读

小红书获客的核心策略和实操干货,单月最高线索超10000人。

1. 自然流路径:通过1元低价体验课(含3天录播和模板资料)引流,用户购买后自动发货;结合账号定位和借鉴跨行业爆款内容提升长效性。2. 付费流路径:精准投放定位人群免费送课,ROI保持在2.5-3,线索占比40%-50%;课程升级后策略调整为硬广引流和信任前置内容。

团队管理和内容创新实用方法。

1. 带零基础团队:与院校合作培训大学生,提供2-3节课程和SOP指导,专人审核确保内容质量;AI工具辅助账号搭建和内容生成。2. 前后端协同:亲自跑通内容到销售全流程,通过最小MVP证明新渠道可行性;控制线索质量,确保与画像匹配。

自动化链路提升效率亮点。

1. 使用小红书店铺自动发货工具,用户下单后短信发链接扫码加微信,减轻人工负担。2. 分类资料包和系统自动提醒机制优化用户体验。

小红书作为品牌渠道建设的创新实践,秋叶集团单月获客超10000线索。

1. 品牌营销策略:利用1元低价课作为入口产品,强化用户吸引力;课程升级后内容加入硬广和信任前置,应对价格竞争,保持ROI增长。2. 品牌渠道发展:2022年起深耕小红书,从0-1搭建矩阵;基于用户行为(教育类偏好微信沟通,商业服务类倾向私信询价)差异化设计获客路径。

消费趋势和产品研发洞察。

1. 用户行为观察:教育行业用户需在微信深入沟通,避免私信流失;课程升级反映市场需求变化,提升产品价值。2. 价格竞争启示:低价钩子结合免费领课模式精准定位,数据驱动策略调整,如自然流效率提升后线索量维持高位。

品牌代表企业和案例示范。

1. 秋叶集团通过课程+资料包整合服务;代表人物有姜姜经验共享。2. 高ROI案例证明渠道有效性,推动品牌资产积累。

小红书获客的实操机会和可学习点,秋叶集团单月线索8000-10000提供增长蓝本。

1. 最新商业模式:自然流+付费流双轨并行,低价1元课自动引流;课程升级后策略创新加入硬广,保持线索质量和ROI上升。2. 消费需求变化应对措施:涨价后调整内容避免用户流失;AI工具减轻团队压力解决忙不过来痛点。

合作方式和风险提示亮点。

1. 合作机会:与院校联合培养大学生兼职团队,SOP标准化快速出活;AI辅助内容生成提升效率。2. 风险控制:通过最小MVP测试新渠道可行性;专人跟进避免销售资源错配;精准投放确保线索画像匹配。

正面影响和扶持借鉴。

1. 可学习点:借鉴跨行业爆款内容保持创新,避免同质化竞争;自动化链路如自动发货工具优化效率。2. 案例数据:高峰期线索量证明机会;代表企业秋叶集团模式可复制。

小红书实践推进数字化和电商的启示,秋叶集团高效获客模型启发产品优化。

1. 数字化应用亮点:使用自动发货工具实现下单即提醒,减少人工干预;AI生成账号简介和内容提示提升新手效率。2. 电商整合启示:店铺资料包分类和低价钩子设计,标准化服务流程;数据驱动ROI监控,课程升级后策略迭代保持增长。

商业机会和设计需求相关干货。

1. 数字化趋势:AI在内容生成中的作用有限但提效可观,需标准化经验;自动化链路减轻团队负担。2. 代表案例:秋叶集团通过课程资料包整合产品,工厂可借鉴内容化产品设计。

电商实践风险规避点。

1. 机会提示:内容创作跨行业借鉴避免单一;前后端协同证明全流程重要性。2. 数据支撑:单月5000以上线索量展示规模潜力。

行业趋势新技术应用案例,小红书获客中的AI和自动化解决方案。

1. 新技术亮点:AI工具如写账号简介智能体辅助新手快速起号;提示词引导内容生成提升效果;销售端账号诊断智能体优化用户咨询。2. 客户痛点解决:团队忙不过来通过自动发货链路缓解;内容创意不足用跨行业借鉴对策破局。

行业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洞察。

1. 趋势分析:自然流长效性与付费流精准投放并行;教育类用户微信沟通偏好启示服务设计。2. 解决方案实践:低价1元课自动化引流减轻服务负担;代表企业秋叶集团模式展示ROI优化经验。

技术应用局限启示。

1. AI工具优势与限制:对新手提效显著,但对熟手内容创作有限需经验注入;SOP标准化后AI价值更明显。2. 案例数据:线索高峰期8000-10000验证可行性。

商业对小红书平台的需求和运营管理启示,秋叶集团实操经验提供参考。

1. 平台需求洞察:企业偏好自动发货工具简化引流,如资料包分类加短信自动提醒;私信功能用于商业服务类用户询价,教育类偏向微信加深沟通。2. 平台最新做法借鉴:内容创作跨行业创新避免同质化,提升平台活跃;低价钩子策略增强用户粘性。

运营管理和风向规避要点。

1. 招商策略:通过矩阵账号和SOP带零基础团队扩张;AI辅助降低入门门槛。2. 风险提示:企业建议专人跟进新渠道,避免流量质量失衡;最小MVP证明可行性控制风险。

平台代表企业案例。

1. 秋叶集团在平台上获客模型示范;数据如单月线索量10000验证效益。2. 内容优化点:借鉴爆款保持领先,结合课程升级调整提升平台价值。

产业新动向和商业模式创新,小红书获客模型的新启示。

1. 新商业模式:自然流+付费流双轨并行,低价引流+课程升级策略驱动ROI增长;团队管理创新,如大学生兼职SOP培训快速上手。2. 产业新问题协同方案:流量销售冲突通过亲自跑全流程打样解决;建议新渠道最小MVP测试和专人跟进机制。

政策法规和商业启示。

1. 创新点:内容创作跨行业借鉴打破同质化,推动产业竞争力;AI应用在内容生成中的标准化经验启示。2. 代表案例研究:秋叶集团数据支撑模型,如线索量峰值和ROI提升。

学术价值要点。

1. 数据驱动策略:课程升级后价格上升但策略优化维持增长;自动化链路效率提升观察。2. 风险规避启示:控制线索质量画像匹配,避免资源浪费。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在小红书做获客,她能够带着一群零基础小白,把自然流和付费流玩成了标准化流水线,单月最高获客超10000人!

她就是秋叶集团小红书百万矩阵操盘手——有姜姜。如果你在小红书关注PPT、Excel,你多半都有看过她带团队制作的内容。秋叶大叔最开始是在公众号起家的,12年来在全网积累了超4000万的粉丝矩阵,但小红书算是2022年开始的新渠道。

有姜姜先是从0-1搭建了秋叶集团的小红书矩阵,后打通自然流和投放获客,路径跑通后,后期产品升级,价格上升后,通过调整,投放ROI仍旧上升。

最近,我们和有姜姜聊了聊她的小红书获客实战经验:自然流、付费流获客具体怎么做?如何带零基础团队快速上手?流量团队怎么跟销售团队沟通?以下是经过整理的对话实录。

01

自然流+付费流双轨并行

单月最高获客10000+人

运营操盘手俱乐部:你在小红书的获客路径是怎样的?

有姜姜:我们分为自然流和付费流。自然流是卖体验课(课程+资料),会放在笔记评论区、群聊还有店铺主页,有需要的就会买。付费投流是直接定位精准人群,免费领取课程+资料。用户进微信私域之后,后端都是推荐相同的课程产品。

运营操盘手俱乐部:自然流和付费流哪个占比更高?

有姜姜:我们在小红书的线索,高峰期差不多一个月在8000-10000个。付费流流量大一些,占比40%-50%,因为投放人群可以更精准,ROI长期都能做到2.5以上,接近3。自然流胜在「长效」,我们店铺卖体验课,靠AI客服+系统自动发货后,效率提升很多,用户购买后马上就会收到提醒。

运营操盘手俱乐部:课程升级后,价格上涨了,获客策略是不是得大改?

有姜姜:完全是两种逻辑。之前,我们内容偏干货软广,有些预算低的用户也会报名。但升级后,发现部分用户报名有挺大压力,只能调整内容策略:一方面是加入一些硬广,直接引流到3 天课;另一方面是把信任前置,之前信任是加到微信之后再做,现在会在笔记端就放一些搭建信任的内容。

运营操盘手俱乐部:自然流靠店铺获客,具体怎么操作?

有姜姜:核心是「低价钩子+自动化链路」。我们上架1 元课(3天录播和模板资料等),用小红书店铺的“资料包分类”,配合自动短信发货工具:用户下单后,短信自动发收货链接,点击卡片可以扫码加微信。

运营操盘手俱乐部:自然流获客中,有没有什么亮点可以分享?

有姜姜:账号定位和选题内容上我们做得还不错。如果只提一点的话,我们在“抄”爆款上,不会只借鉴同行业的账号。如果你也在小红书做内容,你可能会观察到有的同行一直有新素材新创意,如果你一直去“抄”他的,你在你这个行业一直就是慢人一步,跟其他同行比拼的就是“抄”的速度。所以我们会去借鉴其他行业的优秀内容,这样就把主动权抓在手里,像我们在教培知识赛道就可以先人一步。

运营操盘手俱乐部:现在有把前端初步沟通放到小红书私信的趋势,你们有过尝试和探索吗?

有姜姜:我们比较倾向于让用户先加到微信上,因为教育行业的用户一般更愿意在微信上进行深入沟通。但这也分行业类目,比如我们的另一块业务定制服务,偏商业服务类,用户就更愿意在私信上先了解一下大概的价格再加微信。

回到我们教育类目的产品,我们会给到录制课、资料包,其实就是直接加销售,我们的线索量也不算小,一天大几十个,运营既要做承接又要做日常工作,就会忙不过来,聊两句让用户走了就得不偿失。所以我们会优先让用户加到微信上,让销售承接。

02

带零基础团队:

大学生兼职快速上手

运营操盘手俱乐部:听说你带过40个大学生兼职做内容,怎么让小白快速出活?

有姜姜:我们之前跟一个职业院校合作,暑期带那里的学生。会先给他们上2-3节课,用我们的sop给他们做一个基础的培训,然后开始让他们做内容,会有我们账号运营的专人来审核,审核完之后会发到我们的账号上。对我们的全职运营来说,他暑期可以囤一批稿子,可以释放他的精力去想一些新的创意。对这个同学来说可以拿到好的数据,未来求职有帮助。

这里有同学如果表现优异,对我们公司也忍了,后续就可以来实习或者是毕业后来入职。其实武汉招新媒体也比较难,有的时候有经验的人,他也不一定能跟你的类目匹配上,不得不要从0-1去培养人才。

运营操盘手俱乐部:AI工具在团队里用得多吗?

有姜姜:AI好用,但也没想象的那么好用。对于新手来说,像我们的写账号简介智能体,能够帮助小白快速把账号搭建起来。内容上我们会给小白一些提示词,这样生成出来效果会好一些。我们在有的产品线也会销售一个账号诊断的智能体,在用户咨询的环节蛮好用的。

对于熟手来讲,一方面,建立sop之后在发起号流程和内容上可能需要改的东西并不多,另一方面,内容经验比如起标题经验也比较丰富,会比AI做得更好。不过把这个经验标准化给AI之后,AI的提效还是可观的。

03

前后端协同:流量和销售别打架

全链路跑通才是关键

运营操盘手俱乐部:很多团队会遇到「流量说线索精准,销售说转化不动」,你怎么解决?

有姜姜:我当时是自己亲身跟着从内容、客服、销售都跑了一遍,并且对接各个岗位的负责人,把各个环节重点梳理出来,同时基于其中的一条业务线导流,我这边做流量,我自己销讲,和交付,对情况有了解,打样数据再要求其他业务线,也会更合理,相对来说会比较有说服力一些。

如果一个公司要开辟一个新流量渠道,我的建议是:

1. 先与公司领导层达成共识,明确新渠道的重要性。

2. 跑最小的MVP(最小可行性产品),证明这个渠道是可行的,能够带来客资。

如果公司规模较小,需要先控制线索质量,保证与公司反馈的基础要求画像匹配,然后再分析为什么不成交。

如果公司规模较大,已经有稳定的流量和销售团队,那新渠道最好是要专人跟进。因为像我们的情况,原来的流量渠道更好转化,如果一个销售同时接新老流量,肯定会主要做老流量。当跟领导沟通好,并且确认新渠道流量大,那就不得不会有专人来做这个事情。

总之,你在做之前,肯定要先证明这个渠道是ok的,才会有后续步骤。

注:文/运营研究社,文章来源:运营研究社(公众号ID:U_qua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运营研究社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