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买单出口”模式终结!10月1日起未合规申报将补缴25%企业所得税

缪悦 2025/08/22 14:37
缪悦 2025/08/22 14:37

邦小白快读

国家税务总局新规终结买单出口模式,带来重大变化。

1.新规要求10月1日起出口企业同步报送委托方信息,否则补缴25%企业所得税。

2.风险包括骗税操作和高额处罚,如上海公司被罚600万元。

3.实操建议短期清理存量业务,长期转型市场采购贸易主体。

企业需快速应对以避免合规问题。

1.关注数据如退税1130万元案例。

2.模式转变可提升经营安全性。

政策对品牌出口渠道带来合规挑战和机会。

1.品牌营销可能受影响,无资质企业需找合规代理。

2.消费趋势指向透明出口,如转型市场采购主体。

商业机会出现。

1.代表企业案例(上海公司被罚)显示风险。

2.数据表明25%税率需预算调整。

新规解读揭示增长风险和机遇。

1.政策要求信息报送避免25%补税。

2.消费需求变化体现合规需求上升。

风险提示和机会明确。

1.事件风险如历史操作可能罚600万元。

2.增长市场包括转向市场采购贸易主体。

3.可学习点:完善进项发票管理。

最新商业模式:无票免税自主结汇。

产品生产和设计需求与出口风险挂钩。

1.工厂需合规出口避免25%税负。

2.电商启示在推进数字化操作。

商业机会涌现。

1.市场采购贸易主体作为新渠道。

2.数据案例警示骗税风险。

行业趋势转向合规和新技术应用。

1.发展趋势包括金税四期监控。

2.新技术如区块链助力数据验证。

客户痛点和解决方案。

1.痛点包括虚开发票风险。

2.方案:转型市场采购主体完善管理。

商业对平台的需求聚焦风险和合规支持。

1.平台招商需匹配新规避免25%税。

2.平台做法如提供数据报送服务。

运营管理风险规避关键。

1.风险如历史违规被罚案例。

2.建议清理存量业务规避集中稽查。

产业新动向体现在政策根本变化。

1.新问题如骗税和监管升级。

2.政策法规建议启示合规转型。

商业模式革新明显。

1.市场采购主体作为代表模式。

2.数据案例1130万元退税案提供实证。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亿邦原创】2025年7月7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17号),明确自今年10月1日起,出口企业预缴申报需同步报送实际委托出口方信息。这一变化被业内视为对长期存在的“买单出口”模式的根本性终结,外贸行业合规转型迫在眉睫。

所谓“买单出口”,是指无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借助其他具备资质企业的名义办理出口。新规第七条明确规定,以代理方式(含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等)出口的企业,在预缴申报时必须同步报送实际委托方基础信息及出口金额。若未准确报送,该类出口将被视同自营业务,由代理企业承担相应的企业所得税缴纳义务,税率为25%。

尽管“买单出口”本身不完全等同于骗税,但其操作过程中常伴随“配票退税”、虚开发票等行为,极易演变为骗取出口退税的违法行为。近年来,税务与海关部门通过“金税四期”和“单一窗口+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出口数据的交叉验证与联动监控,高频出口、零申报企业、高退税额企业及频繁进行买单操作的企业已被列入重点监管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追溯风险已经显现。以上海静安区检察院2025年宣判的一起案件为例,某公司通过“买单配票”虚开发票,骗取出口退税1130万元,最终公司被处以600万元罚金,主犯获刑14年。此外,华南地区已出现多家贸易公司因历史违规行为被处罚的案例。

新规对企业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合规成本显著上升,违规企业可能补缴企业所得税及增值税;二是操作模式面临转型,无资质企业需转向合规渠道出口;三是历史业务风险可能集中暴露。

有业内人士建议企业从三方面应对:短期内应在10月1日前清理存量买单业务,避免集中稽查;长期需转型注册市场采购贸易主体,实现无票免税与自主结汇;同时应完善进项发票管理,避免因成本票据缺失导致税负上升。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