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提前六年抢跑!潮阔科技如何靠“全球最快”在20倍爆发的行业改写规则丨EBRUN全球好物

何欣欣 2025/08/21 18:58
何欣欣 2025/08/21 18:58

邦小白快读

潮阔科技的战略转型和技术创新驱动行业爆发。

1.2017年砍掉80%传统业务,专注研发高速三角洲结构3D打印机,领先行业6年奠定优势。

2.自研高速算法重构技术,打印速度从80mm/s跃升至1200mm/s,获得全球最快消费级FDM3D打印机认证。

3.行业高速革命提升投资回报率(ROI)7倍,中国市场从2023年3000-5000万元增长到2024年10亿元规模20倍增长。

4.实操建议:选用高速机如FLSUN S1 Pro,回本周期缩至3-4个月;对比市场主流机型,速度领先可大幅提升生产效率避免瓶颈。

潮阔科技的创新策略强化品牌全球影响力。

1.品牌营销:以“全球最快”为定位,通过商界世界纪录认证提升专业形象,利用高速优势确立行业标杆。

2.品牌渠道建设:采用独立站、经销商和亚马逊等多渠道销售,覆盖北美、欧洲和中国等市场,并拓展至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新兴区域。

3.品牌定价和竞争:海外高速机平均售价上涨2-3倍,抢占中高端份额;国内避免无序价格竞争,通过差异化产品维持利润。

4.产品研发:专注三角洲结构实现高速打印,解决传统开模难题,满足定制化需求如灯具行业。

5.消费趋势和用户行为:用户从发烧友转向“农场主”,产品属性从玩具转向生产工具,场景规模化推动ROI提升;捕捉全球柔性生产潮流,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3D打印行业市场增长和转型带来丰厚机遇。

1.增长市场:国内市场规模从2022年三五千万元暴增至2024年10亿元20倍增长,预计2025年达25亿元;海外年增长30%,产能增长率超过新能源汽车等。

2.消费需求变化和机会:用户转向“农场主”模式规模化集群生产,ROI提升7倍使投资快速回本;高速机如FLSUN V500可缩短回本周期至3-4月,适合入门创业。

3.事件应对措施和风险提示:国内价格竞争无序风险增加,建议转向玩具建模等高附加值领域规避;转型期间资金短缺问题可通过全员底薪坚持解决。

4.机会提示和可学习点:潮阔舍弃短期盈利成功案例启示及时把握技术创新,借鉴农场主模式批量生产批发;最新商业模式如欧洲1000台设备灯具制造案例值得效仿。

5.合作方式:利用经销商网络扩展销售,平台如亚马逊提供渠道支持以应对市场需求变化。

潮阔科技的数字化生产经验提供行业启示。

1.产品生产和设计需求:研发高速三角洲结构3D打印机满足效率需求,自研高速算法解决精度问题,适用于批量化生产如灯具、玩具部件。

2.商业机会:加入3D打印“农场主”模式实现规模化集群运作,利用柔性化生产特性提升利润空间,如国内厂房集中生产设备可达数千台。

3.推进数字化和电商启示:自研技术重构底层软硬件推动数字转型;电商渠道如独立站销售助力全球布局,启示工厂加强研发投资提升ROI避免低价竞争。

3D打印行业的高速技术趋势揭示服务潜力。

1.行业发展趋势:用户从个人发烧友转向专业农场主,场景规模化推动市场爆发20倍增长,生态丰富模型创作者和批发商扩展商业版图。

2.新技术:潮阔自研高速算法和三角洲结构实现1200mm/s速度突破,解决传统效率瓶颈;该技术对比I3和Corexy结构性能更优,推动下一代提速。

3.客户痛点:旧机型耗时久ROI低无法满足量产需求;解决方案提供高效设备提升效率,支持个性化定制如复杂灯具造型以填补行业空白。

4.生态服务:协助模型设计分销、渠道管理,促进农场主模式从作坊式向工厂化转型应对市场需求扩张。

平台在3D打印规模化中需优化策略。

1.商业对平台的需求和问题:平台如亚马逊需接入高效设备支持农场主集群生产;需求包括快速招商创新厂商以覆盖全球市场,避免无序价格竞争扰乱生态。

2.平台的最新做法:推广潮阔等品牌通过经销商渠道入驻,利用独立站和平台销售扩展覆盖率;最新做法如支持高速机上市提升ROI吸引用户。

3.平台招商和运营管理:吸纳高速技术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如南美;运营中鼓励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平衡效率提升与成本缩减需求以维护生态繁荣。

4.风险规避:监督产品定价合理防止低价战,参考潮阔经验规避转型期亏损风险,通过规范合作模式确保可持续发展。

潮阔科技案例反映产业深层变革。

1.产业新动向:高速革命推动行业结构性转型,用户从发烧友向农场主转化,产品工具化使2024年中国市场达10亿元规模20倍增长,2025年预期25亿元。

2.新问题:速度瓶颈接近技术极限需突破;三角洲结构作为关键解法有待深化研发;国内工厂思维与海外高附加值模式分化引发竞争问题。

3.商业模式:海内外差异化增长逻辑显著,国内依托低价和高效回本周期,海外注重自主设计和个性化应用如风力扇叶配件;农场主模式逐步扩展至工业级补充塑料加工。

4.政策法规建议和启示:国家支持加速产能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突出),建议规范无序竞争维护生态;技术研发应侧重知识产权保护以抢占全球90%份额趋势。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栏目介绍】“EBRUN全球好物”是亿邦动力为发掘中国出海好产品而策划的系列内容,面向各行各业征集那些受到用户认可的产品及品牌,通过讲述他们的产品如何诞生、如何响应用户需求、如何挖掘差异化价值等,让更多人看到成为全球化新品牌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亿邦动力还发起每年一次的“EBRUN全球好物”评选活动,联合专家评委从众多参选企业中选出最终获奖者。

文丨何欣欣

编辑丨何洋

设计丨杜杜

品牌名称:

潮阔科技

创立时间:2015年10月

核心产品:高速三角洲结构3D打印机

销售渠道:独立站、经销商、亚马逊等平台主要市场:北美、欧洲、中国等

全球最快的3D打印机,来自河南郑州。

8月8日,郑州潮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凭借产品FLSUN S1 Pro,斩获商界世界纪录委员会颁发的“全球最快消费级FDM 3D打印机”认证,将打印极限速度锁定在1200mm/s,速度领先行业第二名一倍以上。这标志着消费级FDM3D打印从最早的绿皮火车时代、动车时代,迈入了高铁时代。

“最快”,起源于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2017年,潮阔科技决定砍掉营收占比80%的传统业务,全力研发三角洲结构高速3D打印机。这一战略判断,比整个行业超前6年,也奠定了其在消费级3D打印机生产工具属性产品的行业地位。

如今,3D打印行业正经历结构性变革:用户从发烧友转向“农场主”,产品从“玩具”变为生产工具,场景从单机运作走向规模化集群。“高速革命”正是这场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推动行业投资回报率(ROI)提升7倍,使国内3D打印市场从2023年的3000-5000万元规模,增长到了2024年的10亿元规模。而以潮阔科技为代表的中国3D打印企业,也正在海内外市场全面开花。

日前,在FLSUN V500这一“全国首款500尺寸超高速三角洲打印机”发布之际,亿邦动力与潮阔科技创始人申康进行了一次深入交流,了解潮阔科技如何成为“高速3D打印机第一”,以及“高速革命”究竟为3D打印机行业带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

01

舍弃短期盈利

抢先布局“高速打印”赛道

潮阔科技于2015年10月启动运营;2016年公司抓住行业“套件”机遇,销售额达2000万元左右;2017年时,团队不足十人,但已实现了数百万元的利润。

2017年后,经过半年的内部研讨甚至争辩,潮阔科技做了一个“破釜沉舟”的决定——研发以三角洲结构为基础、高速为核心的3D打印机。这使得潮阔日后成了一家以技术为壁垒的公司,逐步建立其在高速3D打印机界的领先地位。在其之后,直到2022至2023年间,整个行业才开始集中布局高速3D打印机。

申康表示,选择研发高速3D打印机,核心逻辑在于“3D打印机不应只是玩具,而应是工具”。彼时,3D打印机的主流购买群体是海外极客发烧友,他们将其视为爱好或玩具,需自行组装、调试配件,改装后在社交媒体展示以获取成就感。但申康认为,这种形态下,3D打印机的价值有些局限。3D打印机的本质是一种生产工具,而要成为真正的生产工具,首要解决的便是打印效率问题。比如,当时打印一个十几厘米高的埃菲尔铁塔模型,需耗时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小时,这样的速度效率太低,无法满足生产工具的需求,更满足不了工业量产的需求。

研发高速3D打印机的最大挑战在于技术重构,必须从底层开展研发。此前,行业内多数企业采用开源软硬件,只需搭配配件、设计结构,属于浅层次技术创新;而高速3D打印机需重构整个技术,潮阔科技数百名工程师在此深耕数年才得以突破。“不过这一过程也让产品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申康谈道。

3D打印机可以被视为“下身固定的智能硬件机器人”,运动控制是其核心,要精密把控吐料的位置与定位精度。为了达到高速目标,潮阔排除了速度最慢的I3结构与性能居中的Corexy结构,最终选定三角洲结构——运动部件载重轻,符合惯性与质量相关的基础物理原理,从技术基因上更利于实现高速打印。

图:三角洲结构高速3D打印机

软件研发层面,核心是自研高速算法,让3D打印机在保障打印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打印速度的显著提升。

决定向“高速”转型时,申康提出砍掉公司80%的产品SKU,以为新产品腾出精力——这意味着将舍弃80%至90%的营收来源。

当时公司在售产品包含I3结构、Corexy结构、三角洲结构等数十款,其中Corexy结构的F 机器销量最佳,若沿原有路线推进,预期次年即可轻松翻倍至1000多万元净利润,后续净利润还可能持续增长,累计有望实现2000万至3000万元的净利润。但申康认为,如果死磕原有路线不变通,公司在行业内的发展将陷入困局,他更希望打造一家能长远发展、真正为行业与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

砍掉原来的业务后,潮阔科技随即陷入亏损。团队曾提出“上班推进新方向、加班处理老业务”的折中方案,但被否决了。“几十款产品的每个SKU都需优化,会严重占用研发与工程人员精力,新方向的推进必然需要取舍。”申康指出。初期,公司用前两年利润支撑转型,后续资金不足时,因团队对战略方向的信任,全员选择只拿底薪,这种状态持续了近七八个月。随着转型推进,团队逐渐看到希望,也更坚定了对新方向的认可。

转型期间,高速技术的可行性也成为大家担忧的因素——当时欧美企业如美国Stratasys、Ultimaker及欧洲的Prusa Research等,深耕行业十余年,却均未涉足高速领域,那潮阔科技的技术实力能否突破呢?

2018至2019年,转机出现:潮阔科技公司内部的提速实验取得了进展,团队的信心因此建立起来。此后,潮阔科技不断迭代产品,每一代产品的打印速度都比上一代提升一个水平,从80mm/s到100mm/s、600mm/s,又攀登至1200mm/s,逐步实现了高速打印领域的领先。

图:潮阔科技历代3D打印机产品的速度数据,几乎每隔两年速度就翻一倍

02

3D打印行业天翻地覆:

“高速革命”是关键转折点

步入2024年,消费级3D打印行业展现出结构性变革,多维度的转变重塑着行业格局。

从用户结构来看,消费级3D打印的使用群体正加速从发烧友、爱好者向以生产为导向的“农场主”过渡。国内涌现出诸多小型生产主体,他们管理着百台乃至上万台3D打印设备,以小工厂模式运作,批量生产各类产品后批发至下游商户,往后有望出现十万台设备同时运行的场景;海外市场也呈现出相似趋势,从业者利用3D打印设备构建起规模化生产单元,3D打印开始从个人兴趣把玩迈向专业生产领域。

产品属性层面,消费级3D打印机正褪去娱乐“玩具”的标签,转型为实用生产工具。越来越多用户将其视为稳定加工设备,融入日常生产环节,而非单纯用于个人兴趣探索或试验。这种属性转变拓宽了3D打印在制造业、文创等多行业的应用边界,为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奠定基础。

消费级3D打印机的使用场景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3D打印机常单机置于卧室、客厅或阳台;如今,多机联用成为常态,3-5台设备协同作业屡见不鲜。“农场主”们从小作坊起步,逐步发展到租用厂房,形成数十台至数千台设备集中生产的规模,场景的工业化、规模化转型趋势明显。

回溯变革源头,申康认为,2022年掀起的“高速革命”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直接驱动投资回报率(ROI)大幅攀升。他指出,2022年前,市场主流机型打印速度还很迟缓;2023年下半年,各家企业陆续将高速技术成果推向市场,市场全面爆发。

“从研发启动到市场爆发只用了一年多,这在整个行业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申康谈道。历经两年技术沉淀,2024年消费级FDM3D打印机的投资回报率(ROI)较之前提升了7倍左右,24年年初入局者购置价值30万元的设备,若运营顺利,甚至可以在两周之内收回成本。

3D打印生态体系的丰富和完善也为行业的转型添砖加瓦。近年来,海内外模型创作者们设计出各类工具、玩具模型流入市场,带动了产品销售。国内,“农场主”模式逐渐演变为工厂化运作,生产的3D打印产品经大批发商,通过多级代理分销至便利店、超市及景区。自去年下半年起,3D打印的中国龙、儿童玩具、摆件工艺品等已广泛覆盖国内4A、5A级景区,生态的繁荣拓展了行业商业版图。

申康认为,3D打印制造的终极形态,应是深度融合更多有个性化需求的领域,成为传统塑料加工制造的有力补充,凭借柔性化、定制化、数字化生产优势,为相关行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比如灯具行业,消费者有着强烈的个性化需求,传统开模生产的灯具虽然价格亲民,但造型千篇一律;而造型独特的灯具,往往开模成本高昂,不易畅销。3D打印不仅能在前期支持多种造型试错,还能实现传统工艺难以达成的复杂造型。”他解释道。

目前,欧洲已有一家企业利用1000多台3D打印机投身灯具制造,美国一家专注3D打印鞋子的公司也成功完成近1000万美元融资。“只要3D打印机在投资回报率(ROI)和效率上超越传统的生产方式,就具备在对应行业替代传统生产方式的潜力。”

提到3D打印未来的发展方向,申康指出,经过近两三年的技术攻坚,行业在提速方面成果斐然,但目前的速度水平已接近瓶颈。他认为,三角洲结构机型将是关键突破口。“当前的主流高速机型号,如Corexy、I3等,受结构与载重限制,速度难以进一步突破;而三角洲结构凭借自身特性,有望承载行业下一阶段的提速变革,推动3D打印行业迈向新高度。“

03

工厂思维VS高附加值:

海内外市场的差异化增长逻辑

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里,3D打印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外向型“特征。多数厂商将业务重心放在海外市场,国内市场规模占比较小。直到2022年,国内3D打印市场规模仅为三五千万元。而到了2024年,这一数字跃升至10亿元,增长了20倍左右,并且预计在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至25亿元。同期,海外市场的年增长幅度约在30%。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3D打印设备的产能增长率表现突出,甚至超过了新能源汽车与工业机器人的产能增长水平,凸显了3D打印市场的强劲发展势头。

申康认为,国内3D打印农场(指通过集中部署多台3D打印机实现规模化、高效率生产的制造模式)市场的爆发,与国内独特的“工厂思维”紧密相关。从业者敏锐地察觉到该领域具备柔性化生产的特性,且利润空间可观,于是纷纷投身其中。

而由于大量从业者的涌入,市场竞争逐渐加剧,产品价格也随之下降。目前,选择主流机型运营3D打印农场,回本周期大约在7至8个月。潮阔科技的产品,由于打印速度比市场上同类产品快一倍,回本周期可大幅缩短至3至4个月。

当前,国内3D打印农场主存在两种不同的经营形态。一方面,部分农场主秉持着“通过低价占领市场”的经营理念,申康认为这种经营模式如果持续下去,可能会导致行业陷入无序竞争的困境。另一方面,一些从业者将目光聚焦在玩具建模开发等新应用场景上,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成功规避了低价竞争的风险,成为推动行业生态繁荣的重要力量。

相比之下,海外3D打印市场同样以工具化应用为主,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欧美,从业者更注重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且多数“农场主”具备自主设计能力。申康提到,他的一个美国客户自己设计并制作3D打印的小型风力发电扇叶配件,十几台设备每月即可实现约5万美元的营收。“海外3D打印的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多样,非常强调个性化。”

在国内,从业者对10%的效率提升已较为满意,30%的提升则被视为具有碾压式优势;而在海外,中小农场主更关注产品开发周期与交付时效,不过效率的提升对其成本缩减仍具有显著作用。然而,拥有100台以上机器的海外大型农场主,与国内同类从业者一样,会将重点放在生产效率的提升上。

申康指出,中国厂商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消费级3D打印市场份额,同时掌握核心技术,这一差距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目前,除欧美市场外,潮阔科技已在墨西哥、阿根廷、巴西等国家布局经销商渠道,将领先的技术和产品铺往新兴市场。

“2023-2024年间,中国出口海外的3D打印机(尤其是高速机)平均售价上涨了两到三倍。”申康提到。此前中国厂商在市场上占据的份额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受到“低价低质”的市场印象困扰。而“高速革命”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厂商凭借技术创新成功切入中高端市场,逐步抢占了老牌欧美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从早期押注高速技术的孤注一掷,到如今以1200mm/s速度定义行业标准,潮阔科技的转型路径,也折射出中国3D打印行业从跟随到引领的变迁。未来,随着三角洲结构的深化应用与海内外市场的持续渗透,行业或将在效率与生态的平衡中,找到更扎实的发展节奏。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