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原创】
编者按——
增长陷入停滞?战略方向模糊?
《马蹄社导师荐书》邀请来自一线的商业实战者,为你指出那些真正值得花时间吸收的思维模型。
我们不转述导师的个人经历,而是围绕他们推荐的书籍,为你提炼出当下最核心、最可行的战略洞察。
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提供高质量的解题思路。
本期荐书导师:
MTC Global 联合创始人 Yong
Yong是跨境电商领域的资深实践者与思想领袖,拥有20余年跨国团队管理经验,他深度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品牌价值化转型,被《福布斯》评为“2024年亚洲零售创新人物”。
推荐书籍:
《品类创新》 张云 著
推荐理由:
“如果你已经疲于在同质化竞争和价格内卷中找不到新的解法,《品类创新》这本书会让你回归产品和用户心智本身去重新探索破局思路,把“卖产品”思路升级为“开创一个品类”的战略。”
——MTC Global 联合创始人 Yong
文/马蹄社
先来看一个所有公司都绕不开的问题。
你的产品在迭代、性能在提升,团队也比过去更强了,但增长曲线却越来越平,利润越来越薄,所有人都很努力,但公司就是无法摆脱重力。曾经那套通过优化实现增长的剧本,似乎不灵了。
问题不在于执行,而在于战略前提可能已经失效。
张云的《品类创新》,讲的正是这件事。这本书的核心价值,不是提供了一套营销技巧,而是给出了一个在当前环境下,关于“增长从何而来”的根本性解释。
对于创始人、CMO和所有为增长负责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身业务的坐标系。
第一,重新定义战场:预算应该花在哪?
我们通常认为,竞争发生在市场上。但这本书的第一个重要观点是:市场竞争的结果,由心智竞争决定。
用户的心智空间极其有限,为了简化决策,它会自动给所有东西归类。这个“类”,就是品类。
一个直接的推论是:用户以品类思考,用品牌选择。 想喝提神的饮料,这是品类思考;在“咖啡”和“功能饮料”两个品类里,再选择“星巴克”或“红牛”,这是品牌选择。
这个顺序颠扑不破。这意味着,如果你的品牌不能代表一个清晰的品类,或者在一个品类里占据前两名的位置,你在用户心智里存在的概率就很低。
这对战略和预算分配有直接影响。如果心智是终极战场,那么公司投入巨额研发做出的那10%的“性能更好”,如果不能转化为用户心智中“不同”的认知,这笔投入的有效性就要打个问号。你的产品优势,必须能够穿越噪音,在用户心智中占据一个明确的词,否则就是自嗨。
第二,增长的来源:寻找分化机会
在存量市场里,增长变得非常昂贵。这本书的核心论点是,可持续的、高效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分化”,而非“优化”。
商业演进和物种进化类似,一个主干会不断分化出新物种。汽车分化出SUV;手机分化出智能手机;方便面分化出自热火锅。每一个新品类的诞生,都释放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这意味着,寻找增长机会,视角要从内部的产品参数,转向外部的市场结构。书中提供了几个可供检视的路径——
技术变革: 新技术是否足以重塑一个旧品类的价值构成?新能源+智能化对汽车的改造,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它没有让燃油车“更好”,而是创造了“智能电动车”这个新品类。
供应链变化: 柔性供应链、预制菜技术的发展,是否能让原本复杂、昂贵的服务或产品,以一个新品类的形态进入大众市场?
用户认知分化: 用户对健康、对效率、对审美的需求是否出现了新的分支?“0糖0卡”饮料的崛起,本质上是在传统饮料之外,分化出了一个“健康饮料”的新品类。
对于决策者而言,这意味着要周期性地审视市场,判断是否存在结构性的分化机会,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竞品做攻防。
第三,行动路线图:从概念到护城河
从发现机会到建立壁垒,这本书提供了一套逻辑清晰的行动框架。
1.定义战略资产:命名。
一个新品类的名字,不是营销包装,而是核心的战略资产。一个好的名字——比如“扫地机器人”——自带解释功能,能极大降低市场教育成本。而一个模糊、拗口的名字,会让后续所有的投入事倍功半。
2.滩头阵地策略:聚焦启动。
新品类启动期,资源永远是稀缺的。最忌讳的就是全线出击。必须集中全部火力,打穿一个极小的点。这个点,就是核心产品、核心人群、核心场景的交集。王老吉死磕“吃火锅”这个场景,就是典型的滩头阵地策略。先在一个场景里成为绝对的“标配”,再向其他场景辐射。这对初创公司如何高效利用有限资源,极具参考价值。
3.终局思维:成为标准。
品类开创者的终局,不是持续领先,而是成为标准。当你的品牌成为品类的代名词时——提到安全就想到沃尔沃——你就拥有了最深的护城河:心智产权。这比技术专利和渠道壁垒都更持久。成为标准后,企业的角色就从“竞争者”变成了“引领者”。你的责任是做大整个品类的蛋糕,因为你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最后的几句话
这本书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它提出的很多观点,挑战的是企业已经习以为常的增长路径。
而且,开创新品类是一项高风险的战略动作,它要求极强的战略定力、雄厚的资源和对时机的精准判断。对于大部分公司而言,贸然尝试可能是危险的。
但它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面镜子,让你看清自己业务的真实处境。读完它,至少可以带着这几个问题,重新审视你的公司战略:
我们当前的研发和营销预算,主要是在防守一个旧品类,还是在建设一个新品类?
我们向市场讲述的核心故事,是我们比对手更好,还是我们是一个全新的选择?这两种故事的成本和回报,我们算清楚了吗?
如果我们要开创或主导一个新品类,那个能被我们注册在用户心智里的“关键词”,到底是什么?我们整个组织,是否都对这个词有共识?
把这几个问题想清楚,比参加任何一场谈论增长的行业大会,可能都更有价值。
扫码阅读《品类创新》
文章来源:马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