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63次出手 超百亿资金 大厂们机器人赛道疯狂补短板

李彦 2025/08/20 11:22
李彦 2025/08/20 11:22

邦小白快读

大厂投资机器人赛道成为市场焦点,融资数据和实操案例揭示消费者实际变化。

重点信息:2025年上半年国内具身智能融资达144起,总额195亿元,平均单笔1.35亿元;京东、美团等头部平台主导投资,覆盖仓储配送、医疗等场景。

1.投资热度:京东今年6起投资最晚起步,阿里美团各13起领先;明星企业包括宇树科技(春晚曝光)、傅里叶智能(医院应用)、智元机器人(量产潜力)。

2.实操落地:京东在618期间机器人销售翻倍,消费者购买意愿提升;京东自营体系提供全链服务,降低使用门槛;美团机器人药房补货已试点100家门店;众擎机器人在复杂仓储执行拣选任务。

应用场景变化:机器人从小众产品变为电商常规品类,重塑本地生活效率;未来将深度影响电商、工业等领域。

机器人应用催生品牌营销与研发机会,消费趋势变化带来渠道和定价新路径。

消费趋势:京东平台机器人品牌入驻超30个,618销售额同比增长数倍,证明用户接受度提高;从仓储分拣到医疗补货,服务进入日常场景。

1.品牌合作:京东利用物流体系为厂商提供售前、维修支持,降低商业化风险;美团与银河通用合作药房机器人,提升用户体验,强化场景品牌粘性。

2.产品研发:大厂投资反哺技术革新,如帕西尼的6D霍尔传感灵巧手技术优化人形机器人;用户行为变化要求品牌注重实用性(如自动避障配送)。

渠道建设启示:与平台合作切入高频场景(如医药零售),利用数据反馈优化设计;价格竞争可参考京东模式提升性价比。

机器人投资驱动市场需求增长和政策资源,提供合作机会与可学习模式,同时提示竞争风险。

增长市场:2025年融资达195亿元,场景覆盖仓储、医疗、教育等;电商履约优化成关键需求,如京东物流分拣系统提升效率。

1.合作机会:京东百亿投入计划提供三年扶持,厂商可获优先合作权;腾讯Tairos开放平台支持SDK开发,第三方可参与生态建设。

2.可学习点:美团建立研究院推进多模态技术,高校联动加速创新;字节跳动硬件标准化加软件生态化模式降低开发门槛。

风险提示:大厂加速布局(阿里13笔投资领头)可能挤压小卖家空间;正面影响为技术落地(如仓储机器人)提升应对人力短缺能力。

机器人赛道催生产品设计和制造需求,数字化机遇推进生产变革与商机拓展。

生产设计需求:核心零部件成焦点,如灵巧手、传感器(帕西尼6D技术);京东投资帕西尼工厂强化数据采集能力,适合工厂端协作。

1.商业机会:成为大厂供应商,众擎机器人的柔性执行器广受欢迎;阿里投资源络科技等核心部件企业,工厂可对接上游环节。

2.数字化启示:仓储场景机器人应用(如千寻智能分拣系统)展示自动化优化路径;投资案例启发工厂布局智能生产线,提高效率。

电商启示:结合京东平台销售数据反馈优化产品设计;风险提示为技术迭代需快速适配。

行业趋势加速技术迭代,机器人应用暴露客户痛点并孕育创新解决方案。

行业趋势:投资热度推动机器人渗透仓储、医疗等场景;大模型整合(如自变量机器人)成新焦点,预计重塑服务业。

1.新技术:6D霍尔传感、多模态感知(美团研究院开发)提升机器人灵活性;百度一见大模型平台支持教育场景二次开发。

2.客户痛点与解决:传统人力效率低(如仓储拣选延迟),众擎机器人双臂方案优化任务执行;医药零售补货需求,银河通用机器人提供24小时服务。

解决方案案例:字节跳动API接口支持开发者生态;腾讯Tairos平台整合仿真工具,解决标准化问题。

平台策略聚焦资源投入和生态招商,最新做法应对市场需求并规避风险。

平台最新做法:京东百亿加速计划承诺三年推动百万场景落地;字节开放API和SDK接口,鼓励开发者参与;腾讯Tairos模块化平台实现机器人大脑功能。

1.招商与运营:京东为厂商提供仓内维修和安装支持,降低入驻门槛;美团龙珠资本投资算法企业,强化生态协同;阿里通过蚂蚁集团开放训练场吸引合作伙伴。

2.市场需求:商业对高效履约和成本控制需求强烈(如仓储机器人应用);平台需规避竞争风向,通过投资主导标准(如众擎机器人为优选伙伴)。

运营管理启示:跨场景整合(阿里延伸到家庭服务)提升粘性;风险提示为技术投入需匹配场景落地。

产业动向显示商业模式创新与潜在问题,政策启示驱动生态发展。

产业新动向:大厂投资格局分化(阿里13笔vs京东7笔);技术融合(如具身大脑与多模态控制)推动人形机器人演进。

1.新问题:投资过热可能加速竞争泡沫;商业化路径依赖场景验证(如京东仓储测试众擎机器人)。

2.商业模式启示:腾讯全产业链占位模型提供参考;字节跳动硬件加软件双轮驱动优化数据回流;阿里跨场景协同扩展应用边界。

政策启示:生态构建(如蚂蚁集团训练场)建议聚焦开放标准;研究案例如百度教育机器人支持科研二次开发。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你最近在看哪个机器人项目”

这是近半年来,投资人见面常用的寒暄语句。

今年以来,机器人赛道迅速升温。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具身智能产业链上下游总计发生144次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达到195亿元,平均单笔融资规模达到1.35亿元。

当资本热度与产业布局同时升温,互联网大厂在具身智能行业的存在感正快速放大。

过去3个月,京东接连完成6起具身智能关联投资,覆盖传感器、灵巧手、人形机器人等多个环节。

就在刚结束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还以“独家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身份携多家机器人企业集中登场,并发布“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承诺三年内投入超百亿资源,推动机器人产品进入百万终端场景。

不仅京东如此,阿里、美团、腾讯、字节、百度等大厂都在迅速在相关领域出手。

那么,传统的互联网大厂们都押注了哪些标的了?

1

原来京东在补短板

乍一看,京东今年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声势不小,但放到整个互联网大厂来对比,京东其实是“起步最晚”的那一个。

壹览商业统计发现,阿里、美团在具身智能产业链上至少已经发起了13笔投资,腾讯、字节跳动系资本也投出了至少11笔,百度累计8笔——京东的7笔是这些大厂里最少的。

从时间维度看,这种差距更明显:阿里早在2018年就投资了智能洗车机器人企业驿公里智能,美团则在2020年出手普渡科技,腾讯更是早年就押注了如今已上市的优必选。

也正因如此,在京东今年发起的具身智能相关投资中,多笔是战略领投,比如最近的帕西尼A轮融资——这家公司以6D霍尔阵列传感技术为核心,已经推出灵巧手DexH1、人形机器人TORA-ONE,并建成具备海量数据采集能力的工厂。

通过领投,京东可以用大额出资换取项目的话语权和优先合作权,直接嵌入企业的产品路线和商业化规划,从而确保关键技术和产能优先落地到自己的物流、零售等应用场景中。

这意味着,京东如今的高频动作,更像是在加快追赶的步伐,试图在产业格局逐渐成型前抢到一席之地。

再看投资标的,大厂们的布局已经催生出一批被公认为赛道“明星”的公司。

比如,已经登上春晚的宇树科技,是国内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四足机器人公司之一,美团、阿里、腾讯、字节都抢到了该企业C轮的筹码;

美团早期押注的傅里叶智能,在外骨骼机器人与康复机器人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其产品已进入数百家医院和康复机构,并在国际市场打响知名度;

京东、腾讯在今年投资的智元机器人,凭借全栈自研能力和对产业链的整合,被外界视为国内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大规模量产的公司之一;

逐际动力在仿生双足机器人赛道高速迭代,其产品在灵活性、稳定性上接近国际顶尖水平,吸引了多家一线资本和战略投资方;众擎机器人则凭借柔性执行器和全向移动底盘的核心优势,成为物流、制造等多个行业客户的首选合作伙伴。

那么,一系列投资背后,机器人究竟会给互联网大厂带来哪些变化?

2

电商大厂的“新劳力”

具身智能的加速演进,首先触及的是离我们最近的消费场景——电商和本地生活服务。无论是仓储分拣、末端配送,还是门店运营,这些原本依赖大量人力的环节,正在成为机器人技术率先落地的试验田。

在这一波投资热潮中,京东、美团、阿里三家头部平台,分别基于自身业务结构和战略目标,选择了不同的切入口,但共同指向了一个目标:用具身智能重塑履约效率和用户体验。

京东的切入口是它在数码3C品类上的长期心智优势。过去一年,京东吸引了包括教育、陪伴型机器人以及工业级配送与分拣机器人在内的30多个品牌入驻,让机器人从小众消费品变成平台常规品类。618期间,机器人品类销售额同比增长数倍,说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正在快速形成。

在售后环节,京东利用自营体系为机器人厂商补上“维修网点不足”的短板,覆盖售前咨询、配送安装、仓内维修到售后客服的全链路支持,不仅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也为厂商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了安全网。

京东还通过投资将场景优势反哺产品迭代,例如众擎机器人的双臂人形产品可在复杂仓储环境执行拣选任务,千寻智能的3D视觉分拣系统则能识别多形态包裹。这些项目直接在京东自有仓储和物流网络中进行训练,实现“边用边训”。

美团的布局更具场景导向,集中在本地生活的高频履约环节。

在医药零售场景,美团与银河通用合作打造“人形机器人智慧药房”,Galbot机器人已在北京两家药店上岗,完成24小时补货与取药,计划年底前扩展至100家门店;在餐饮高峰期,美团引入普渡科技的送餐机器人,实现自动避障和多桌配送,缓解人工压力。

美团同时成立机器人研究院,联合高校推进多模态感知与控制技术,旗下龙珠资本也投资了具身智能大模型企业自变量机器人,在算法、硬件与场景之间构建闭环。

阿里则更强调生态与跨场景协同。蚂蚁集团旗下的灵波科技在浦东打造人形机器人开放训练场,引入上游零部件与大模型企业,形成感知、决策、操控、安全的完整技术链,并延伸到家庭、养老、医疗等服务场景。

在关键零部件领域,灵巧手厂商灵心巧手获得包含蚂蚁集团在内的多个机构融资;除此之外,阿里及蚂蚁集团还早早参与星海图、星尘智能、源络科技、逐际动力等厂商A轮融资,覆盖机器人本体、大模型与核心部件多个环节。

这意味着阿里并不局限于履约场景,而是希望通过生态与平台能力,让机器人既能服务仓储和商用,又能进入家庭和个人生活。

3

其他大厂如何布局?

再看看看其他大厂是怎么布局机器人的。

百度最早在2018年投资关注机器人的自媒体“机器人之心”,此后逐步加快节奏,出手对象涵盖工业机器人(星海图)、人形机器人(智元机器人)、具身大脑(有鹿机器人)、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键嘉机器人)等。百度不仅投资本体制造商,还积极投向上游算法和操作系统公司。

比如,百度智能云与智元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依托“一见视觉大模型平台”“EdgeBoard边缘计算开发板卡”等软硬件能力,联合推出“远征”系列数据采集机器人、交互服务型机器人以及“灵犀X1”开源人形机器人,推动教育科研场景内二次开发与训练场景落地。基于这些技术,学生可以在AI实训实验室中自主训练机器人完成分拣或巡检等任务。

字节跳动的具身智能布局更偏向“软硬结合、生态先行”。一方面,它投资覆盖硬件全链条,从本体到核心零部件都有涉猎;另一方面,它依托平台流量和开放接口,试图打造具身智能的开发者生态。

从时间线上看,字节已累计出手11次,节奏稳健。其投资对象包括物流搬运(炬星科技)、工业制造(松智智能)、移动机器人(迎智科技)、人形机器人(星尘智能)、消费级机器人(乐享智能)等。在零部件端,投资盈合机器人、因克斯等企业,确保掌握底层标准和供应能力。

字节的优势在于其数据和内容分发体系——公司内部已搭建通用机器人模型API、硬件SDK等接口,鼓励第三方开发者基于字节生态做应用开发。它希望通过投资布局硬件标的,形成“硬件标准化+软件生态化”的双轮驱动模式,让机器人厂商成为平台能力的使用者和数据贡献者,从而反向巩固自己的AI算力和分发优势。

腾讯的具身智能投资路径更接近于“全产业链占位”,覆盖从底层零部件到本体再到生态标准的全方位布局。

早在2017年,腾讯就投资了类人形机器人公司乐聚机器人,以及商用服务机器人公司云迹科技。此后,其投资对象包括优必选(人形机器人龙头)、高仙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普渡科技(智能配送机器人)、CMR Surgical(智能手术机器人)等,总数已达11家。这样的组合几乎涵盖了商用、工业、医疗等全场景。

就在一周前的WAIC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上,腾讯发布了首个模块化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钛螺丝”),这是一个集多模态感知模型、任务规划模型与动作模型为一体,并提供仿真工具、SDK与数据服务的“机器人大脑”平台。现场展示中,搭载Tairos的宇树G1担任机器人导览员,小五能听懂语言并与观众互动。

此外,Tairos平台合作伙伴包括越疆科技、乐聚机器人、众擎机器人、宇树科技等,为行业标准和生态联动划出框架。

从零售仓储到外卖配送,从课堂实验到工业巡检,具身智能正快速穿透我们最熟悉的生活与生产场景。京东、美团、阿里等业务导向型巨头,正在用真实的商业需求反哺技术落地;百度、字节、腾讯等平台型大厂,则在硬件、模型、生态多线布局,试图构筑未来竞争的“技术护城河”。

可以预见,当这批巨头的多元路径在现实世界交汇时,我们熟悉的电商、本地生活、教育、工业等行业,将迎来一次深度重塑。

注:文/李彦,文章来源:壹览商业(公众号ID:yilanshangye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壹览商业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