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玩转老美代步工具后 康迪科技这次要抢硅谷的生意了

郭梦仪 2025/08/21 08:30
郭梦仪 2025/08/21 08:30

邦小白快读

康迪科技的转型与核心数据。

1.财务表现: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滑39.3%,但营业亏损收窄55.6%至190万美元,毛利率提升至45.2%,现金储备达2.57亿美元,体现财务韧性。

2.新业务进展:布局“一体两翼”战略,与云深处合作开发机器狗(安防巡检和高尔夫球童),与宁德时代合作重卡换电设备,瞄准北美市场痛点。

3.核心产品:纯锂电池高尔夫球车售价约1万美元,成为北美短途代步时尚工具,2022年量产受市场欢迎。

转型历程与市场机遇。

1.历史转型:2020年从纯电公路车转向纯电非公路车,利用电动化技术快速切入北美市场。

2.核心竞争力:深耕北美销售渠道,产品入驻1050家零售商超门店,经销商比例提升至2:8。

3.风险提示:虽营收下滑,但研发投入增长48.5%(250.4万美元),聚焦电池研发,支撑新业务落地。

品牌营销与消费趋势洞察。

1.品牌建设:康迪科技以自有品牌直接出海北美市场,跳过代工阶段,产品符合国际标准,高尔夫球车演变为时尚生活方式。

2.用户行为:北美消费者将高尔夫球车用于超市采购、社区串门,较高消费能力群体推动售价1万美元产品的需求。

3.代表案例:合作云深处推出机器狗,针对“AI+工业”和“AI+体育”市场,反映消费电子化趋势。

产品研发与渠道策略。

1.消费趋势:电动非公路车增长机遇,2022年首辆量产高尔夫球车受美国市场欢迎,体现休闲文化驱动需求。

2.品牌渠道:强化与Lowe’s等零售商合作,销售网络覆盖1050家门店,探索高毛利电商渠道优化利润结构。

3.企业案例:云深处科技作为合作伙伴,融合运动控制算法,打造智能球童机器人满足高端用户需求。

增长市场与合作机会提示。

1.北美市场机会:康迪科技聚焦美国市场,电动非公路车销量稳定,新业务如机器狗和换电设备瞄准劳动力成本痛点(时薪超30美元)。

2.合作模式:与云深处科技联合开发机器狗,为北美场景落地提供方案;与宁德时代合作重卡换电设备,作为供应商进入全球体系。

3.销售渠道:经销商网络稳步增长,门店覆盖1050家,零售比例优化至2:8,支持高毛利自主销售探索。

风险与学习点分析。

1.风险提示:海外业务成本挤压利润致去年业绩阵痛,但2025年上半年亏损收窄55.6%,现金储备充足缓冲风险。

2.事件应对:营收下滑39.3%下,研发投入增长48.5%聚焦电池技术,实现技术复用提升竞争力。

3.政策启示:北美市场准入相对严格,但康迪直接以自有品牌出海模式可作为学习点,无需代工积累阶段。

产品设计与生产需求。

1.产品细节:核心产品纯锂电池高尔夫球车售价约1万美元,覆盖50多个品种,包括沙滩车、农夫车等非公路电动车系列。

2.生产转型:2020年从公路车转向非公路车生产,“降维打击”应用电动技术,2022年实现量产并优化成本。

数字化和商业机会启示。

1.技术应用:研发投入增长48.5%投向电池项目,如高容量电池和快充技术,可复用至重卡换电和高尔夫球车生产。

2.数字化启示:推动“云-边-端”智算系统开发,赋能机器狗自主导航;与宁德时代合作优化电池供应链降成本。

3.代表企业案例:中换电公司专注换电设备研发,提供硬件支持,体现工厂转向智能装备制造的机遇。

新技术与行业痛点解决方案。

1.技术趋势:具身智能应用如机器狗(安防巡检、高尔夫球童),融合运动控制算法和自主导航;重卡换电技术解决便捷补能痛点。

2.客户痛点:北美劳动力成本高昂(时薪超30美元),安防巡检机器狗提供复杂环境解决方案;电动车充电难,换电模式实现90秒高效补能。

3.企业案例:云深处科技合作开发场景化产品,宁德时代合作提供电池资源支持换电站标准化。

行业发展趋势启示。

1.市场增长:中国新能源重卡销量增长186%,渗透率超22%,换电网络成为关键,康迪布局重卡换电进军千亿级市场。

2.服务方向:聚焦“AI+工业”和“AI+体育”装备,技术复用形成“研发-多业务”良性循环,启示服务商拓展交叉领域。

平台需求和运营管理要点。

1.招商与合作:康迪科技合作大型零售商如Lowe’s,门店覆盖1050家,经销商网络稳步增长提供招商机会。

2.运营优化:销售结构从1:9提升至2:8,评估高毛利渠道如电商平台和核心经销商体系优化长期利润。

3.代表案例:中换电公司作为宁德时代供应商,提供换电设备硬件支持平台建设。

风险规避与平台问题。

1.风险提示:营收下滑但现金储备充足(2.57亿美元),流动负债降至8739.5万美元,降低财务风险。

2.平台需求:聚焦北美市场对本土化要求高,康迪成熟销售体系可作为平台学习点;换电设备标准化启示平台技术整合。

3.商业启示:探索自主销售渠道减少对传统零售依赖,数据化运营提升毛利率至45.2%。

商业模式新动向与产业启示。

1.商业模式:康迪科技非典型出海路径,直接以自有品牌进入美国市场,聚焦北美,快速从公路车转型至一体两翼战略(具身智能+换电装备)。

2.产业转型:2025年布局重卡换电和智能机器人,反映电动车与AI交叉趋势,提供政策建议如解决便捷补能问题。

3.代表企业:与云深处科技合作推动中国技术出海,作为“中国技术出海的摆渡人”启示生态协同模式。

政策法规建议与增长数据。

1.数据支撑:中国新能源重卡销量增长186%,市场渗透率超22%;康迪毛利率提升13.5个百分点至45.2%体现精细化运营成效。

2.法规启示:北美市场准入和认证标准重要性,康迪模式跳代工积累,建议政策支持直接品牌出海;换电技术解决法规障碍如补能效率。

3.观点分析:董学勤董事长视机器狗合作为战略关键,体现从制造向智造升级的产业新动向。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能源汽车出海已经掀起磅礴的时代大幕,但我们今天想讲的,是一个非典型新能源车出海的故事。

高尔夫球车,被老美们玩出新花样。很多人开它去超市采购、在社区串门,甚至演变成老美们时尚的生活方式。

而康迪科技就是其中最早切入这类非公路电动车赛道的玩家。靠着老美的短途代步工具,康迪科技经历了一次估值腾飞。

今年,康迪科技似乎又打算重新出发,开始抢硅谷的生意了。

美国时间8月19日盘前,康迪科技发布了半年报业绩,当天公司股价拉升了13.29%,收盘每股报价1.62美元。

比起往年,这次财报也备受投资人的关注——虽然营收净利润下滑,但公司账上近3亿美元现金储备,研发投入增长了近50%。

同时,具身智能、重卡换电业务的新进展,让康迪科技“一体两翼”的战略逐渐成型,更是让康迪科技被对冲基金评为“最值得买入的低价企业价值股”之一。

康迪科技在新能源与AI的交叉路口,正在改写自己的生存剧本。

01

时代交替,康迪转型中

康迪科技是一家成立超20年的企业,逐渐发展为全球最大全地形车的生产厂家之一,有电动车、卡丁车、沙滩车、三轮车、农夫车等多个系列的五十多个产品。其中,纯锂电池驱动的高尔夫球车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面向美国较高消费能力的群体,售价在1万美元左右。

去年,因为研发投入及海外业务成本挤压利润,康迪科技经历了业绩阵痛。

但商业数据派梳理公司2025上半年业绩发现,虽然康迪科技营收下滑,但从资金流和研发投入来看,康迪科技目前的转型步伐比较稳健,亏损也有所收窄。

具体数据方面,公司上半年总收入同比下降39.3%,核心业务越野车及相关零部件收入同比下滑37%。营业亏损同比收窄了55.6%,从440万美元降至190万美元。毛利率因为康迪科技的精细化运营,同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达到了45.2%。

上半年,康迪科技的财务结构也更趋健康,为后续业务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缓冲。

数据显示,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定期存单合计达2.57亿美元,营运资本为2.378亿美元,且流动负债从1.204亿美元降至8639.5万美元,负债总额从1.273亿美元降至8739.5万美元。

有了更健康的资金池作为“底气”,康迪科技没有因为短期的经营调整而缩减投入,而是继续在研发上发力。

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达250.4万美元,同比增长48.5%,主要投向电池产品研发项目,与公司此前布局能源换电装备、智能机器人等新业务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也为后续新业务落地(如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换电站项目、与云深处科技的机器人合作)积累技术储备。

02

具身智能的“场景革命”从传统制造企业向以智能装备制造为核心的控股型平台公司的战略转型,是康迪科技今年的主旋律。

其中,和“杭州六小龙”云深处科技的合作,则被康迪科技董事长董学勤认为是公司“一体两翼”战略中,转型成“智造公司”的关键。

两个月之前,康迪科技宣布和云深处科技达成机器狗方面的合作,一项合作关于高尔夫球童机器狗,另一项是安防巡检机器狗。在云深处科技与康迪科技的合作中,康迪科技负责将这些能力在北美的场景中落地。

北美市场休闲文化成熟、消费力强、劳动力昂贵,康迪科技这次和云深处合作的两款机器狗,就是瞄准北美市场的“场景革命”,发力“AI+工业”和“AI+体育”两大智能装备市场。

梳理康迪科技的历史能看到,这家公司每一步战略转移都能踩中“风口”。

最近的一次是在2020年。彼时,康迪科技正从“微型纯电公路车”向“电动非公路车”转型的关键前夕,公路车K11和K12等车型还颇具市场影响力,可合资业务的微型纯电公路车赛道颓势已显现,新的核心业务尚未完全确立。

董学勤曾回忆道:“我们在国内有生产基地,也是美股上市公司,在美国有成熟的销售体系和本土团队,并且美国是非公路车的最大市场。所以几次会议后,我们就决定转型做纯电的非公路车,目标是北美市场。”

从纯电公路车转向纯电非公路车,可谓是“降维打击”,康迪科技将电动化的技术和经验迅速应用其中。2022年,第一辆纯电的高尔夫球车驶下产线,而后高尔夫球车和农夫车被快速量产,通过海运运至美国市场,受到美国市场欢迎。

可以看出,康迪科技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深耕的北美销售渠道和对北美市场机遇的把控。

安防巡检机器狗是针对北美人力成本痛点(时薪超30美元),推出适应复杂环境的四足机器人,产品将深度融合康迪科技自主研发的“云-边-端”智算系统,精准满足场景化市场需求;

智能高尔夫球童机器人则是融合云深处的运动控制算法与康迪科技在高尔夫球车领域的技术积累以及市场洞察,实现自主导航、避障,自主跟随用户,成为“专属球童”。

有了产品,销售对康迪科技来说不是问题。

截至目前,康迪科技不仅巩固与Lowe’s等大型零售商超的合作,还进一步扩大经销商网络,目前产品已入驻1050家零售商超门店,且经销商网络呈稳步增长态势。经过新销售团队的努力,截止6月底,经销商与零售商的销售结构从此前的1:9拉升至2:8。

除了传统销售渠外,公司也在积极探索高毛利自主销售渠道、电商平台以及核心经销商体系等,评估和优化大客户合作的长期利润结构。

03

重卡换电或成新能源新故事

在康迪科技“科技觉醒”的路径中,除了具身智能之外,千亿级市场的能源换电装备,也是推动康迪科技中长期的产业升级的又一引擎。

这次,康迪科技看中的是重卡换电,成为了宁德时代的供应商。

8月18日,康迪科技及旗下全资子公司中换电(浙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换电”)宣布,作为宁德时代的换电站供应商,公司成功获得首个重卡商用车换电站设备订单。

此次合作标志着,中换电正式进入宁德时代全球供应商体系,并将为其提供硬件支持,共同推动换电站标准化建设。

康迪很早以前就开始涉足换电领域。

彼时,康迪科技与吉利汽车合资投身微型纯电公路车领域,当年汽车销量更是达到28055辆,位列全球电动车企业第七位。

然而,随着业务推进,纯电动汽车的固有难题逐渐凸显。当年担任董事长的胡晓明指出,纯电动汽车的充电模式难以短期内突破技术瓶颈,换电模式成为康迪科技眼中破解“便捷补能”的关键路径。

2015年,康迪科技成立了智能换电科技公司,专注于换电系统研发,其智能换电系统包含电池更换、车辆定位、电控管理等9大模块,具备一键换电、90秒高效换电、自动计费等核心功能。

而与宁德时代合作的子公司中换电成立于2020年,专注于换电站设备研发,并拥有“硬件+软件+运营”全栈能力。

而这次布局重卡换电,康迪科技看中的就是国内的强势增长。

2025年上半年,在电动重卡的强势带动下,我国新能源重卡继续高歌猛进,累计销量约8万台,同比增长186%,市场渗透率超过22%,标志着行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拐点。

实现这一转折的关键,就在于电动重卡能否顺利突破长途干线运输场景。在其中,补能网络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而重卡换电业务聚焦的电池技术(如电池包设计、换电效率优化),与康迪科技现有业务存在高度协同性:

一方面,公司上半年研发重点投入的就是电池产品研发,重卡换电业务的技术投入可直接反哺电动非公路车业务——例如将高容量电池、快充/换电技术应用于高尔夫球车、农夫车,提升产品续航与补能效率,增强传统产品在北美市场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可帮助康迪科技获取更优质的电池供应链资源,不仅降低重卡换电业务的成本,还能优化传统非公路车的电池采购成本与品质,形成“技术研发-多业务复用”的良性循环。

04

能否王者归来?

专注北美市场的康迪科技,一直是中国出海企业中的特殊存在。

在全球化商业浪潮中,中国企业出海模式丰富多样,康迪科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径,堪称非典型出海的中国公司。

多数传统制造业企业出海初期,常凭借成本优势以代工模式切入国际市场,逐步积累经验、技术与资金后,再向自主品牌打造与自主研发转型。

例如部分消费电子制造企业,早年为国际品牌贴牌生产,历经多年才推出自有品牌产品。

而康迪科技自2007年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便以自有品牌开启海外征程。

彼时,它已身为全球最大全地形车生产厂家之一,产品涵盖多系列五十多个品种,直接凭借自身研发制造实力,携符合国际认证标准的产品叩响欧美市场大门,跳过漫长代工积累阶段。

从市场聚焦维度看,众多中国企业出海倾向于先深耕周边文化相近、市场准入相对容易的区域,如东南亚,随后向欧美等发达市场拓展。而康迪科技创立超20年来,尽管业务曾涉足全球多地,但长期将核心市场锚定北美,尤其是美国。

在业务拓展路径上,康迪科技的转型跨度大且迅速。2022年,第一辆纯电高尔夫球车下线,很快实现量产并打开美国市场。到2025年,康迪科技又快速布局“一体两翼”战略,进军智能机器人和能源换电装备领域,在新业务拓展上节奏紧凑且大胆。

一旦“一体两翼”战略成功,康迪科技可以复刻自身此前的高增长轨迹,并持续自己在北美市场的辉煌。

董学勤也曾说过,转型后的康迪科技,征途不仅在新能源领域,还会深耕智能机器人领域,同时发挥生态协同作用,依托成熟的全球化供应链,助力中国技术出海,成为“中国技术出海的摆渡人”。

注:文/郭梦仪,文章来源:商业数据派(公众号ID:business-data),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商业数据派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