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北京刚刚杀出一个IPO 国内最大农联网

赵晓晓 2025/08/20 09:52
赵晓晓 2025/08/20 09:52

邦小白快读

一亩田作为国内最大农业B2B平台成功登陆纳斯达克IPO,其核心解决农产品“卖货难”问题,为普通读者提供实操农业互联网经验。

1.上市详情:公司发行501万ADS,发行价每ADS 4.1美元,募资2054万美元,市值4.7亿美元;覆盖中国340多个城市和2800多个县,对接5600万B端用户。

2.业务模式干货:基础业务为一亩田App,提供信息撮合、精准营销等服务,靠广告费和会员费盈利;推出代卖、代采等衍生服务,帮农民对接大宗买家,如豆牛代卖平台整合线下档口。

关键发展启示:创始人邓锦宏经历从百度辞职创业,团队3人起步;历经高光后危机(2015年因刷单泡沫裁员至200人),但聚焦信息撮合后反弹,2017年用户数超432万;建议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优先验证模式,避免盲目扩张。

一亩田平台助力品牌商建设渠道和应对消费趋势,通过数字化连接优化农产品流通。

1.品牌营销机会:平台连接产地卖方与销地买家,如连锁商超、电商等,提供精准营销服务;案例包括帮助日本采购商采购土豆(年销量超1000吨),韩国采购娃娃菜,展示品牌国际化渠道扩展。

2.消费趋势观察:农业数字化大势,用户行为向线上转移,平台累计展示2100万个SKU;预制菜新机遇(一亩田成立产业联盟),反映生鲜消费升级,品牌可借鉴连接器模式开发新品。

产品研发启示:数字化基地(沃众田项目)引导新品种落地;分析农产品非标准化痛点(98%农户经营70%土地),品牌可研发标准化产品如土豆、苹果,通过经纪人实现规模生产。

一亩田上市为卖家提供增长市场机会和风险提示,尤其在消费需求变化中优化合作方式。

1.市场机会与需求变化:平台覆盖超65%批发市场,月活商家大增;国际化带来新增长,如东南亚榴莲销国内、中东合作洽谈,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额达3181亿美元,卖家可拓展出口。

2.风险应对与可学习点:公司曾因GMV刷单陷入舆论危机,但通过裁减7条业务线、聚焦撮合反弹,用户付费率从2023年14.0%降为2024年11.4%;卖家需规避类似虚假增长,强化真实用户运营。

合作方式提示:利用经纪人培育项目(沃来逍)提升卖货效率;“沃来采”代采服务已建100人团队,服务超10000家采购商,卖家可加入平台共享资源;政策方面无直接解读,但供应链风险(如国际局势)建议卖家多关注数据安全。

一亩田的数字化实践启发工厂产品生产和电商转型,瞄准农业商业机会。

1.生产设计需求:平台经纪角色连接小规模农户(占98%),应对产品非标问题;通过沃众田项目建数字种植基地,推动新技术落地如马铃薯品种优化,工厂可借鉴标准化生产。

2.电商启示:平台为工厂提供代采服务(沃来采),已建线下门店可复刻规模化模式;分析农民“卖货难”痛点,工厂可引入信息撮合技术提升流通效率。

商业机会拓展:结合预制菜赛道,工厂可研发新品如一亩田的产业联盟案例;数据驱动生产,如用户查询行情(白菜比价),工厂可利用App优化供应链设计。

一亩田展示农业服务趋势和新技术应用,解决客户痛点方案。

1.行业趋势:农业数字化加速,平台从O2O转型国际化;2024年流通总价值5.5万亿元,服务商可专注流通端解决方案如代卖代采。

2.技术进展:App提供行情查询、撮合服务;新技术落地如生物育种、基因编辑,以香港中心推动全球化;客户痛点“卖货难”应对方案包括经纪人网络和数字化基地。

解决方案提示:平台建100人产地团队,覆盖全品类(苹果、辣椒等);风险规避如亏损持续(年亏1.06亿减至0.349亿),服务商可开发盈利模型优化服务费结构。

一亩田的平台运营经验为平台商提供招商和风险规避参考。

1.平台需求与做法:用户对精准撮合需求高,平台上线行情查询、求购大厅;最新举措如“沃来逍”培育经纪人,“沃来采”代采建线下门店可复制;招商方面通过会员费、广告费模式吸引5600万用户。

2.运营管理启示:核心指标曾设GMV但泡沫危机,后调整为用户增长、付费率(年收入1.61亿);香港国际中心启动全球化招商。

风险规避:刷单事件导致裁员,平台商需强化数据审核;付费用户占比下降(14.0%至11.4%),建议优化服务粘性;风向规避如国际局势下加强供应链管理。

一亩田商业模式为研究者提供产业动向和新问题分析,包括政策启示。

1.产业新动向:农业全产业链互联网化,平台从撮合衍生国际化、预制菜;商业模式演化——初靠信息比价盈利,后危机聚焦撮合,反弹后估值调降但持续亏损,2025年用户超5600万。

2.新问题研究:小农户生产分散导致标准化难,问题可通过经纪人连接解决;政策建议如邓锦宏指出流通端五年机会大,但现有技术(如机器人)未击中最痛点。

法规启示:上市案例揭示资本市场监管适应(NASDAQ);研究代表企业如红杉持股15.05%,分析投资模式(周亚辉330万美元案例);建议探索贸易法规对国际化影响(如130国采购商交易)。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北京时间8月19日晚,一亩田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首个登陆资本市场的农业全产业链互联网企业。

一亩田此次上市共发售501万ADS(美国存托凭证),发行价格为每ADS 4.1美元,募资2054万美元,发行市值4.7亿美元。

一亩田2011年在北京成立,基础业务是一亩田App数字平台,对接产地农产品经纪人、种植大户等卖方,和销地批发商、商超、电商等各类大宗农产品买家,为双方提供信息撮合、精准营销、在线交易、行情查询等综合服务,收取一定的广告费和服务费。这个平台解决的是农民“卖货难”的问题。

此后,公司又发展出智能代卖、原产地代采等服务,并与地方合作建立数字化规模种植示范基地,引导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新渠道的落地。

现年40岁的创始人邓锦宏是最早入局农业互联网的创业者,他本人并不是农业专业出身,兴趣和灵感来自他的经历。邓锦宏在百度工作期间负责了一个乡村信息化的项目,看到农村几十年没有变化,农民交易很难、很被动,2011年邓锦宏从百度辞职,成立了一亩田。

14年间,一亩田有过高光时刻,机构抢着投资,估值一月一涨,2015年前后一度超十亿美金。但随后陷入持续很长时间的舆论风波。

根据招股书,过去两年,公司收入分别为1.88亿、1.61亿元人民币,相应的净亏损分别为1.06亿、0.349亿元人民币,收窄近66%。

以营收和月活跃商家数量计算,一亩田是中国最大的农业B2B平台。截至2025年3月31日,一亩田已覆盖中国大陆340多个城市和2,800多个县,占中国大陆一级和二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超65%。

绝地求生

邓锦宏是广东湛江人,大学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大学毕业后,邓锦宏先成为创业者,两次创业,后来加入百度,先后担任产品经理和市场部战略合作负责人。

2009年,邓锦宏在百度接过来一个乡村信息化的项目,两年期间,他多次下到农村,看到农村里严重的空巢现象。年轻劳动力的流失,几十年没有变化的商品流通环节,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农民很难把农产品以合适的价格卖出去,采购商则面临找货难的困境。

2011年,邓锦宏离开百度成立了一亩田,当时,他只有26岁。

创业初期,团队只有3个人,他们尝试了六个方向,帮农民团购饲料、鼓励农民填写养殖档案、帮农民卖东西给批发商、做农村社区、帮批发商把农产品卖给饭店后厨等,但这五个方向都失败了。

只有第六个方向——农产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儿”模式对了,通过整合涉农官网、论坛供需信息,提供农产品比价服务,比如用户搜索白菜价格,就能看到买卖双方发布的白菜价格信息。平台靠会员费和广告费赚钱。

这种模式,让一亩田成立不到两年就实现了盈利。在那时,“互联网+”是一个很热的投资风口,没被技术革新过的农业,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能有很大作为的市场。联想2010年进军农业投资领域,并把现代农业定为五大核心业务之一。互联网大厂更是热闹,丁磊开了养猪厂,柳传志去种猕猴桃,潘石屹卖苹果……

2013年,一亩田完成一笔1500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是红杉中国。据邓锦宏早年采访里的分享,当时有很多投资公司在抢,打钱最快的是红杉资本,连协议都没签,就打过去几百万美元。一年后的B轮,红杉中国继续跟投。

昆仑万维周亚辉在源码资本的一场活动上认识了邓锦宏,简单聊过后,周亚辉就决定以个人名义投3000万美元,估值抬到3亿美元,让邓锦宏再开一轮B+轮。周亚辉后来分享说,“这个事业太大了,如果真能实现,会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根据周亚辉的投资笔记,这笔投资被云锋基金以4.5亿美元投前估值、2500万美元投资撬了单。周亚辉最后按之前谈好的3亿美元投前估值,只投了330万美元,占1个点。

2014年,一亩田上线手机版App,开始转型做农业交易,试图打通线上线下,形成O2O交易闭环,再去拓展金融物流业务。甚至,为了跟当时做C端的美菜网竞争,一亩田还专门抽调队伍做了大厨网,连接餐馆与中间商。

之后一年,公司融的钱都花在了这里,找人、补贴。不到一年,公司从200人快速膨胀到3000多人,并把GMV作为核心指标之一。为了完成指标,部分员工开始刷单,GMV数据出现大泡沫,一亩田陷入舆论争议中,这是邓锦宏创业以来压力最大的一次,原本谈好的C轮融资也被搁置。

快速膨胀后是快速收缩。邓锦宏重整了核心团队,先后解散了金融、物流等7条业务线,一个3000人的团队在两个月内锐减到200人,核心业务重新聚焦信息撮合业务。此后一年,公司方向集中在如何帮助用户更有效找到买卖机会,包括全国行情、店铺、求购大厅、SKU梳理、线上撮合的流程服务等。

调整仅一年,公司核心指标、收入、用户数、付费用户等同比增长了几十倍。到2017年3月底,一亩田总用户数超过432万,并保持着日均8000-10000的增长,这个数字是当时农业电商领域最大的用户规模。

这期间,一亩田完成了那笔迟到的C轮融资,不过估值和金额都下调了不少。

从信息撮合衍生的新业务

重新聚焦信息撮合业务后,经纪人成为一亩田主要的服务群体,这也是一亩田最基础的业务。中国农业以小规模家庭农场为主,98%以上的农户经营着全国70%以上的土地,人均耕地仅0.5英亩,导致生产分散、产品非标准化。经纪人的作用是,连接农户与买家,扮演“找货”“卖货”的服务角色。

一亩田为这些经纪人提供广告、认证等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帮助他们对接农产品采购商,这也是一亩田主要的营收来源。根据招股书,去年公司录得收入1.6亿元。

有了稳定的运营模型后,沿着农产品买卖双方的需求外溢,一亩田开始推出新业务。

2018年公司推出豆牛代卖平台,整合线下批发档口,帮产地合作社、经纪人等货主把货卖到市场。

2021年,预制菜火了之后,一亩田又进入预制菜赛道。创业邦两年前接触过一亩田市场部负责人,他分享说,一亩田是农产品买卖双方的连接器,做预制菜有优势,在预制菜赛道上也能做一个连接器。当时一亩田还联合几个政府部门成立了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

2023年,一亩田先后启动了“沃众田”项目和“沃来逍”农产品经纪人培育项目,前者是建设数字规模化种植基地,后者以全渠道卖货赋能经纪人。

农产品经纪这个领域的业务价值和空间还能被进一步挖掘。2024年,一亩田上线“沃来采”,为商超、连锁餐饮、市场批发等B端采购商提供农产品原产地代采服务。截止2025年5月,已经建立起超100人的产地经纪人队伍,可代采苹果、梨、辣椒等全品类农产品,服务采购商超10000家。

目前一亩田已经发展了几十家“沃来采”线下门店,从单个门店的交易规模和营收情况来看,这个模式是被验证的可规模化复制的模式。

根据招股书,到2024年年底,一亩田App的采供B端用户累计超过5600万,平台上商家展示约2100万个SKU。

要成为全球性农业科技公司

一亩田也在走向国际化。

定位上,一亩田是全国最大的农产品B2B数字化服务平台,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的农产品品类供应,服务链条也足够长,很多海外采购商来中国采购农产品,大多会先从一亩田上找业务。

创业邦了解到,最早韩国农产品采购商来中国购买娃娃菜,并没有先找到一亩田,是通过数据研判锁定了湖南产区,一亩田是这个产区最大的服务平台,逐渐对接上后,半年内产生两笔大额交易。

日本市场也有代表性,他们对食品质量要求高,几轮监测都过关后最终达成交易,日本农产品采购商主要采购土豆,已经连续两年销往日本,其中今年销量超1000吨。

一亩田的国际化是一次顺势而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很多农产品品类产量在全球排第一,比如西瓜、杨梅、苹果、蓝莓、土豆、洋葱、柑橘等,蒜品类占全球2/3份额。

过去20年,中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总额持续扩大,从514亿美元增长到3181亿美元,即便面临国际局势变化、疫情等因素,依然实现连年增长。

根据邓锦宏此前的分享,2023年,有来自泰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30多个国家的数万名采购商在一亩田上达成交易。

一亩田在国际化上的动作主要是海外种植、国际贸易、对外投资作为三大方向。海外种植方面,公司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拓展种植基地,发展热带经济作物。

国际贸易方面,公司已经形成国内外双向流通格局,旗下“沃众田”万亩数字基地的马铃薯销往日本,“沃来采”业务已经在大蒜、西兰花、娃娃菜等多个品类上为韩国、日本等采购商提供供应链服务。与此同时,东南亚的榴莲、芒果等代表性水果销往国内。创业邦了解到,公司已经在和中东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洽谈合作,有望进一步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对外投资上,一亩田主要是技术输出,把生物育种、基因编辑等科技领域,以直接投资、技术落地等方式合作。

两周前,一亩田在香港成立了国际业务运营中心,拉开全球化发展序幕。“香港将会是一亩田集团参与全球农业发展的战略支点。”邓锦宏说。往远了看,一亩田的目标是成为一家全球性的农业科技公司。

市场向好的同时,一亩田也有很多风险要扛。根据招股书,年度付费商户占比从2023年的14.0%略微下降到2024年的11.4%。且自成立以来,公司还一直在亏损,如何继续保持增长,是一亩田未来要长期面临的问题。

在2022年,邓锦宏提到,农业下一个五年最大的机会还是在流通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4年,中国初级农产品流通总价值达到5.5万亿元人民币。“卖货难”是农业领域最大的痛点之一。现在很多农业领域的创业,比如农业机器人的“降本增效”、生鲜电商的“及时达”,都没有击中农业领域的最大痛点。

上市是个新开始,也是邓锦宏在农业赛道创业14年对市场的一个回馈。上市后,邓锦宏邓锦宏持股17.77%,有74.91%投票权,红杉中国持股为15.05%,有4.59%的投票权,是占股最多的投资方。

在目前的美国资本市场上,来自中国的农业上市企业以传统的农资、养殖企业为主,一亩田是唯一一个覆盖中国农业全产业链的农业互联网企业。

注:文/赵晓晓,文章来源:创业邦(公众号ID:ichuangyebang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创业邦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