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会员店模式在国内行不通?

江月 2025/08/19 11:29
江月 2025/08/19 11:29

邦小白快读

会员店行业正在经历洗牌与挑战,消费者可关注重点信息和实操要点。

1. 盒马X会员店已关闭多数门店如北京、苏州店,仅剩上海店也将于8月停业。2. 山姆中国因品控问题下架好丽友等商品,引发信任危机。

外资品牌展现韧性,扩张计划带来机会。

1. 山姆明年将进入郑州、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会员数达500万。2. M会员商店已开出7家门店,会员费收入同比增125%。

核心挑战在于平衡规模与细节。

1. 供应链差距导致品控问题如山姆食品安全事件。2. 消费者转向追求高质价比商品,山姆下调价格适应需求。

未来方向是回归零售本质。

1. 会员店需投入资源强化商品力、服务力和精细化运营。2. 盒马转型为硬折扣模式,强调优化流通成本。

品牌营销与渠道建设面临关键转型点,应关注商品开发逻辑和消费趋势变化。

1. 山姆标榜品牌信任,但品控下降引发消费者质疑影响口碑。2. 盒马商品与盒马鲜生同源、区隔性不强,品牌建设不足。

定价策略需响应市场动态。

1. 山姆从2023年起下调商品价格适应消费降级趋势。2. Costco部分商品依赖进口、承担额外关税,抬高成本致价格竞争力减弱。

产品研发启示来自供应链模式。

1. 山姆采用“商品开发官”直接对接厂家洞察需求,开发高质价比单品。2. Costco坚持研发型采购,推动战略供应商合作。

消费趋势显示用户行为转向性价比。

1. 中产消费者追求低价优质商品,倒逼品牌剥离溢价。2. 硬折扣超市兴起如盒马NB,提供7.5元低价牛奶对标会员店。

品牌管理需优化渠道布局。

1. 山姆进入县级市如张家港拓展下沉市场影响力。2. M会员商店明确只赚会员费策略以性价比换取忠诚度。

政策解读揭示行业洗牌,增长市场机会与风险并存。

1. 山姆计划扩张至新一线城市和富裕县级市,带来新门店合作机会。2. 外资品牌如Costco深圳店开业会员超14万显示潜力,但仅7家店提示供应链不足风险。

消费需求变化倒逼转型。

1. 消费降级趋势要求商家提供高质价比商品以吸引会员。2. 零售商开始学习胖东来模式追求极致的服务与运营细节。

事件应对措施可借鉴经验。

1. 山姆因品控问题下架商品快速响应但暴露扩张风险。2. 盒马关闭会员店后集中资源于盒马鲜生和盒马NB避免内部竞争。

可学习点聚焦供应链模式。

1. 山姆研发型采购与厂家战略合作推高单品销售值得效仿。2. M会员商店稳扎稳打利用物业优势开拓长三角市场。

风险提示与机会启示。

1. 品控失误可导致品牌信任崩坏,需加强品控管理。2. 新业态如硬折扣超市提供平替机会可探索合作模式。

商业模式变革已兴起。

1. 会员店模式回归商品和服务本质以差异化竞争。2. 盒马放弃会员店转向折扣模式优化自营比例。

产品生产需求强调高质价比开发,供应链合作带来直接商业机会。

1. 山姆采购团队与厂家直接对接开发会员定制商品需适应严格标准。2. Costco战略级供应商合作模式可提升订单规模推动单品增长。

商业机会来自扩张计划。

1. 山姆进入新城市和县级市带来新增门店供货需求。2. M会员商店稳健开店提供稳定的生产订单来源。

产品设计应满足零售趋势。

1. 洞察消费者需求开发独家商品如自营品牌以提升区隔性。2. 高质价比单品减少不必要功能回归实用价值。

推进数字化电商启示。

1. 供应链本地化不足问题如Costco进口商品占55%提示需加快在地合作优化物流成本。2. 学习全球供应链体系减少资源消耗。

行业发展趋势显示价值重塑,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应对核心痛点。

1. 会员店行业洗牌回归商品和服务本质,盒马X关店后转型折扣模式。2. 消费需求转向高质价比驱动零售业态多样化如硬折扣超市兴起。

客户痛点集中在运营效率。

1. 品控下降问题如山姆食品安全事件暴露供应链管理缺陷。2. 资源分散如盒马多重业态导致内部竞争消耗创新资源。

解决方案需强化基础管理。

1. 投入资源于精细化运营如山姆提供免费验光等增值服务提升信任。2. 学习外资采购科学优化供应链本地化减少关税成本。

潜在服务机会。

1. 支持平台招商和运营管理规避扩张风险。2. 提供品控解决方案助力会员店稳定商品开发逻辑。

商业对平台需求和问题聚焦资源平衡,平台做法需稳健策略。

1. 山姆加速开店导致品控下降,揭示扩张与精细化运营的平衡挑战。2. 盒马资源分散于多个业态引起内部竞争,影响X会员店稳定性。

平台最新做法强调本质回归。

1. M会员商店利用高鑫零售物业优势稳扎稳打开店,明确只赚会员费策略。2. 盒马转型集中资源于盒马鲜生和折扣店优化流通成本。

招商与运营管理要点。

1. 山姆进入县级市拓展下沉市场需强化供应链本地化支撑。2. 成本控制如Costco门店筹备期超两年提示避免过度加速。

风险规避策略可借鉴。

1. 加强品控管理防止信任崩坏影响会员续卡率(山姆卓越会员续卡率92%)。2. 内部资源优化如避免业态冲突减少消耗。

风向提示行业变化。

1. 消费趋势转向性价比推动平台调整商品价位。2. 新业态如硬折扣超市竞争需平台深耕差异化竞争力。

产业新动向揭示深刻转型,新问题探索供应链和模式平衡。

1. 会员店行业洗牌中外资扩张本土地撤退,山姆计划年开8-10家新店而盒马关停X店。2. 消费需求变化推动零售业态多样化如硬折扣超市崛起。

商业模式变革提供启示。

1. 会员费模式需价值回归本质,山姆以全球供应链支撑商品竞争力。2. Costco研发型采购直接对接厂家提升单品销售可学习。

政策法规建议聚焦本地化。

1. 供应链在地化不足如Costco进口商品占55%需政策支持加快国内合作。2. 品控标准统一可减少食品安全风险提示监管强化。

核心启示源于行业本质。

1. 中产群体稳固(中国1.09亿中等收入人群)支撑会员店基础但消费降级考验模式适应性。2. 未来需在商品力和服务力上深耕实现差异化竞争。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中国的会员仓储店行业正经历新一轮洗牌。

进入7月,由于山姆中国引进了好丽友、盼盼、卫龙等品牌的零食,被消费者质疑“品控下降”、山姆中国也频上热搜。最新消息是,山姆中国的全渠道已经下架好丽友可可派、卫龙高纤牛肝菌魔芋爽等争议商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底以来,盒马陆续关停在北京、苏州、南京的最后一家X会员店,而仅剩的上海森兰店也将在8月31日停业。目前有媒体实探发现,盒马X会员店上海森兰店的货架已经空空如也。

除盒马X会员店外,2021年一度开出50家的永辉仓储超市,已经不再被提及;本土会员店fudi今年7月在北京开的一家新店并非仓储会员店,而是一家高端有机超市。

曾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会员店新品牌,终究抵不过中国零售市场的“水土不服”?

这样的说法或许太过绝对,因为除盒马X会员店之外,山姆中国在明年还将进入郑州、西安等新一线城市;fudi有望向华东、华南扩张;高鑫零售旗下M会员商店的签约门店总数也超过10家。

但短期内仓储会员店行业出现“异动”,在企业主动调整、收缩的原因之外,中国零售业态结构和消费需求的深刻转型,或许将为会员店在华发展带来新一轮的“价值重塑”。

曾几何时,盒马X会员店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2020年10月,全国第一家盒马X会员店在上海开业,时任盒马CEO侯毅放出豪言:要和Costco、山姆正面交锋;三年后,盒马X会员店已经开出十家店。

但在快速的规模扩张之下,盒马X会员店在商品、服务上的细节,与山姆、Costco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比如山姆会员商店会针对会员举办美食试吃、亲子烹饪活动,还提供免费验光、轮胎安装等一系列增值服务;相反,盒马的X会员自上线以来,相关权益屡屡调整,缺乏稳定性,也没有传递出足够强的品牌信任感。

在最关键的商品环节,有媒体指出,盒马X会员店的MAX自营品牌虽然有一些特色商品,但大多和盒马鲜生同源同厂,品牌区隔性不强,尤其盒马X会员店的商品开发逻辑往往是追逐趋势,而不是真正洞察并满足新的需求。

相比之下,山姆会员店的采购人员习惯称呼自己为“商品开发官”,其自营品牌开发是通过试吃等环节深入洞察会员需求,直接与厂家对接开发合作,并且以全球供应链体系数百家战略级供应商作为支撑。

单纯从商品环节来看,更“年轻”的盒马X会员店主要依靠经验来开发商品,而山姆会员店已经沉淀了一套“采购科学”。

“山姆、Costco有着五六十年历史,我们跟他们比,还是小学生阶段。”原盒马CEO侯毅如是说。

这背后反映的不仅是供应链差距,更是外资品牌没有更多的组织架构与管理的包袱,在华管理体系也可以效仿在全球其他市场的成功经验。比如自2021年至今,山姆中国的首席采购官一直都是张青,采购团队也相对稳定。

反观盒马,X会员店本质上是盒马旗下的一个创新业态,盒马也因为探索了多个业态而分散了创新资源,但主线业务一直是盒马鲜生大店,因此X会员店也势必会遇到与主业务的内部竞争、新老融合,乃至存在一定的资源消耗。

管理架构与利益博弈的问题,或许也是每家本土会员店在“水面之下“会遇到的问题。

再回顾2021年开始的本土会员店热潮,在盒马、永辉之外,反倒是2022年年初启动项目、2023年才开出第一家店的M会员商店,目前在江苏、浙江等地有7家在营业的门店

相比于盒马,M会员商店借助高鑫零售过去沉淀的物业优势,以及供应链、门店管理和运营方面的软性经验,主要围绕长三角市场扩张,在开店上稳扎稳打;同时明确“长久只赚会员费”,要用商品的致性价比换取会员忠诚度。

或许也是因为M会员店的稳健进击,2025财年,高鑫零售在实现净利润3.86亿元的同时,会员费收入同比增长125%。

归根到底,部分本土派会员店品牌的撤退不能代表全貌,所谓会员店模式“水土不服”的问题,终究是需要会员店本身回归商品、服务和品牌信任等零售业最本质的环节。

被一众本土商超奉为“老师”的山姆、Costco,其立足于中国市场的关键,还是更为成熟的供应链基础和开发高质价比商品的能力。

再次引用侯毅对山姆、Costco能力的总结:一是基于全球供应链一体化的商品差异化竞争力、二是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构建起来的极致商品价格竞争力。

过去,传统商超往往是“看品采购”,供应商带着样品主动拜访零售商请求合作,但山姆、Costco坚持“研发型采购”的模式,主动选择业内的优质供应商,依托前端的销售规模优势,直接与厂家进行战略级合作,推动单品销售额持续增长。

从全球供应链基础到研发型采购模式,这值得中国商超去深度学习,也让山姆、Costco被中国消费者追捧。

2024年1月,Costco深圳首店开业,截止当天会员开卡人数超14万,位列全球第一。

同样地,来自2025年沃尔玛投资大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中国山姆的有效会员数突破500万,年费收入超过13亿元;其中卓越会员(680元/年)的续卡率达到92%,且贡献了60%的营收占比。

不过,山姆和Costco部分本土派会员店类似,也遇到了不同的挑战。

2019年入华的Costco,目前的供应链在地化依然不够深入,部分品类还做不到和山姆一样与国内供应商合作;有数据显示,Costco在华55%的食品为海外商品、本土商品仅占32%。

由于部分品类高度依赖进口,Costco不得不承担多余的关税成本,再加上单店开业超过两年以上的筹备期,这也进一步增加门店成本,而其有限的门店规模又不足以支撑自建物流体系,Cotsco的开店速度也不得不放缓。

截至目前,Costco在华营业的门店数仅为7家,而山姆中国的门店数已经是Costco的近八倍,已经有约54家门店。

比Costco早了近二十年入华的山姆会员店,现在正进入新一轮的扩张周期,计划是从2025年以后开始年均开店8-10家,进一步拓展北方市场,覆盖新一线城市和富裕县级市。

但开店大提速却让山姆中国暴露了更多的问题,而且是山姆过去最引以为傲的品控及供应链问题,比如在2024年9月的十天内,山姆就被连续曝出5起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南京店果汁饮料漂浮异物、常州店鲜肉月饼吃出牙齿等。

正如近期针对山姆品控下降的质疑讨论中,上架国货品牌并非问题的症结,支付年费后进店的消费者希望买到更独特、更有质价比的商品,这也是山姆中国所标榜的招牌,而所谓的“品控下降”伤害了会员的感情,一定程度上也消耗了消费者对山姆的品牌信任。

可见,Costco因为供应链在地化不够深入而没有加速扩张,山姆中国因为扩张提速而导致商品品控和开发等核心环节备受质疑,在规模扩张与精细化运营的平衡问题上,外资派会员店也有自己的烦恼。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本土派与外资派会员店能否继续适应急剧变化的零售消费市场。

自山姆入华的1996年算起,中国的仓储会员店行业经历了从沉寂到爆发,这背后也是本土的中产家庭数量在稳步增长。

2016年,《经济学人》发表的文章显示,中国的中产群体已经达到2.25亿;当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国内人均GDP已经达到5.38万元,私家车数量达到1.65亿辆。

一个国家的人均GDP水平和中产消费者数量,也是衡量当地是否适合发展会员店模式的关键指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营销系教授李飞就曾表示,在国外,会员制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后产生的。

中国已经具备大举发展仓储会员店的消费土壤,但另一方面,消费降级已经成为零售市场的一门“显学”。

在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中,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价格和品质的“双保险”,在持续关注商品质量的同时,更期望买到低价优质的商品,这形成了一股强有力的性价比消费趋势,倒逼零售业态去自我改变,也让商品本身逐步剥离品牌溢价、更加回归商品的实用价值。

当所有零售业态都感知到消费趋势变化之时,仓储会员店模式也不再是唯一的解法,硬折扣社区超市、民生定价的精品超市等各类新业态轮番登上舞台中央。

全面关闭会员店的盒马,未来发力的两大核心业态将是盒马鲜生与盒马NB,后者是以硬折扣模式为核心,优化不必要的流通成本、增加自营商品比例,满足消费者对超高性价比的需求。

比如盒马NB近期正在换新自营品牌和门店招牌,即将升级为“超盒算NB”,其中一款与新希望乳业合作的950ml低温鲜牛奶,售价仅有7.5元,几乎做到超市货架同类商品的最低价。

不仅是社区小店,传统的综合商超也在转型,尤其是向胖东来等优秀商超学习,比如河南开封的鲜风生活、河北唐山的郑兆丰、陕西西安的成山农场等,这些区域商超虽然规模体量不大,但他们也在追求优质商品、细致服务与极致的运营细节,本质上就是夯实质价比的消费心智。

竞争者林立,会员店也不得不求变。

以山姆中国为例,从2023年起,山姆就开始陆续下调部分商品的价格;同时山姆也逐步进入福建晋江、江苏张家港等富裕县级市,提升自身在下沉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但山姆、Costco和M会员商店等所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在消费者普遍追求高质价比的趋势下,会员店的整体规模和消费场景都相对有限,而不断出新的零售业态也可能成为不同层次消费场景下的“会员店平替”。

当然,中国的中产群体依旧稳固,2025年中国社科院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人口已达1.09亿,他们依然是会员店最坚实的消费者。

正如盒马X会员店原总经理蔡荣鸿曾提到的一个对比:“消费者明明可以在家里等着30分钟送货上门,为什么要开车半个多小时,(店内)走上一万步,到店里把商品自己扛回家?”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才是体现会员店的真正价值所在。

接下来,在更激烈的零售业态竞争之下,会员店必须投入更大资源向商品力、服务力和精细化运营去深耕,在更高品质和商品价位上做到价值最优、更有差异化竞争力,实现一次会员店模式向零售本质的价值回归。

注:文/江月,文章来源:商业评论(公众号ID:shangyepinglun),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商业评论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