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雪王大战东方明珠 AI版“魔都怪谈”如何引发全网刷屏?

晓雅 2025/08/07 08:30
晓雅 2025/08/07 08:30

邦小白快读

该事件展示了AI内容如何成为网络热点,并提供实操干货。

1.重点信息:AI生成的上海规则怪谈视频走红,描述喝蜜雪冰城被东方明珠激光攻击的情景,视频在抖音获赞65.8万、转发98.8万,B站视频播放量385万,引发全网二创。

2.实操干货:AI视频生成方法包括用Deepseek生成脚本、豆包等软件生成图文视频,耗时一天半、成本100元,需反复调整画面;平台如剪映提供模板,用户可以轻松创建类似内容。

影响分析:内容无厘头风格戳中情绪,推动蜜雪冰城和东方明珠官方加入营销,还扩展到广州塔攻击等地标规则。

该事件揭示了AI营销的潜力和消费趋势,品牌可从中汲取借势经验。

1.品牌营销机会:蜜雪冰城官方账号“雪王日记”借势发布反撃视频获赞184万,东方明珠发视频强化文明出行主题,两者都提升了品牌曝光度和互动性,展示了与用户共创的营销模式。

2.消费趋势洞察:AI内容放大地域梗如上海精英感与蜜雪冰城平价的冲突,体现用户行为偏向抽象幽默;蜜雪冰城案例显示低价产品在高端场景的反差营销成功,可应用于产品研发。

3.用户行为观察:网友热衷二创如B站鬼畜视频,代表企业通过AI融合迷因元素增强粘性,消费需求偏向轻松娱乐化内容。

该事件提供了AI内容市场的增长机会和风险应对策略。

1.增长市场机会:AI生成视频在抖音、B站播放量超百万,话题如“上海防御塔”登上微博热搜,显示高互动率;UP主如“狗子快乐屋”用AI制作大电影预告播放385万,机会点在于进入AI内容创作领域。

2.事件应对措施:蜜雪冰城和东方明珠官方积极回应,蜜雪冰城借势反击,东方明珠推广文明主题,正面提升品牌形象;风险提示如AI偏见可能放大地域歧视,需过滤敏感内容。

3.可学习点与商业模式:学习AI视频生成成本控制(100元),合作方式如利用平台模板;最新模式如AI作为“抽象翻译官”,推动梗的破圈,可应用于电商营销。

该事件启示工厂推进数字化和电商整合的路径,挖掘产品设计灵感。

1.产品设计需求:蜜雪冰城低价产品引发地域梗冲突,工厂可参考反差营销设计定制产品如地域限定款;案例中小男孩相信AI视频被吓哭,显示情感化设计需求,产品生产可融入故事性。

2.商业机会点:AI内容火爆带动蜜雪冰城曝光,工厂借势拓展电商渠道;蜜雪冰城代表企业案例证明低价产品在大数据时代的竞争力,可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

3.数字化启示:AI生成视频使用豆包等软件,工厂可数字化应用AI于产品可视化宣传;推进电商启示在B站、抖音高流量平台投放内容。

该事件凸显AI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客户痛点解决方案。

1.行业发展趋势:AI视频生成引发全网刷屏,技术如Deepseek生成脚本、豆包制造画面成主流,趋势指向AI作为内容创作工具崛起,数据支持抖音、B站高互动量。

2.新技术应用:使用豆包、即梦等软件生成视频,技术需反复调整画面;客户痛点如AI放大地域偏见,如生成上海人西装革履、其他省朴素形象,需要解决方案。

3.解决方案:AI平台如豆包改进算法拒绝生成歧视内容;案例中AI成为“抽象翻译官”,解决内容传递问题,服务商可开发过滤偏见的工具。

该事件揭示平台管理内容的需求和运营优化点。

1.平台最新做法:抖音和B站成为主要传播渠道,B站UP主“狗子快乐屋”视频登必看榜,平台做法包括模板提供(如剪映)支持内容生成,吸引用户参与二创。

2.商业需求与招商:平台对AI内容需求增长,如播放量385万视频;招商机会在AI工具合作,例如推广豆包等软件;风险规避如AI地域歧视内容发酵(如微博热搜),平台需管理内容质量。

3.运营管理建议:监控用户互动数据(抖音转发98.8万),优化算法防止偏见放大;合作方式如支持蜜雪冰城等品牌借势活动。

该事件引发对AI产业的新动向和问题研究。

1.产业新动向:AI视频如蜜雪冰城大战东方明珠刷屏,代表新形式内容传播,数据支持B站播放385万;商业模式如AI作为“抽象翻译官”推动梗破圈,显示了文化融合的商业价值。

2.新问题分析:AI放大地域歧视,源于数据偏见(如豆包生成上海人精英形象),问题包括算法缺乏道德判断;案例中AI改善后拒绝生成不当内容,启示需政策法规强化数据审核。

3.政策法规启示:研究如何避免AI偏见放大,提出算法过滤机制建议;商业模式启示在AI生成内容成本收益分析(100元投资)。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上海喝一口蜜雪冰城,会被东方明珠追着射击——网友对上海的刻板印象越来越邪门了。

原本这只是众多“魔都怪谈”中的一条,但这段时间,在AI的加持下,一切都变得具象化了。

比如在7月发布的一条AI视频中,画面中“真”有一位白衣小哥举着自拍杆边跑边喊:“听说来上海不能喝蜜雪冰城,我洗了十次胃还是有一滴蜜雪冰城,现在东方明珠追着我射。”

只见白衣小哥身后的东方明珠,直接化身防御塔对着他发射激光,势要消灭每个沾染上蜜雪冰城的人。

更魔幻的是,视频结尾竟然还有反转,白衣小哥手拿雪王玩偶高呼:“我喝了10年蜜雪冰城,我要召唤雪人反击!”随后,雪王原地开大手撕东方明珠。

截至目前,这条发布于“阿哲Ai小剧场”的视频在抖音获赞65.8万,转发98.8万,评论区的网友也在玩梗晒出自己用AI生成的图片,有人拿起井盖反击东方明珠的攻击,有人让雪王“倒拔东方明珠”。

在铺天盖地的AI梗图下,东方明珠和蜜雪冰城的赛博大战正式打响。

连蜜雪冰城和东方明珠官号“本尊”都加入了这场“混战”。

7月22日,蜜雪冰城的官方账号“雪王日记”发布了一条视频,雪王带着“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的BGM杀到了东方明珠脚下,在抖音获赞184万。

随后的7月28日,“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则发视频表示“不装了,我确实是防御塔”,扫射在公共场合抽烟、高声喧哗的人,借势宣传一波文明出行。

不只是蜜雪冰城大战东方明珠,网上流传的上海规则怪谈越来越多,包括但不限于:拼多多到上海自动被卸载、安卓机到上海自动爆炸、遇到危险喊“help me”求助等等。

与此同时,这类规则怪谈蔓延到了全国各地,多个城市的地标都化身防御塔出动了,比如广州塔会攻击在肠粉里加可乐的人、广西会展中心会攻击吃螺蛳粉冰淇淋的人等。

显然,互联网乐子人们已经沉浸在自己的艺术里,不知天地为何物了。

那么,一杯蜜雪冰城是如何引发全网二创狂欢的?这类AI视频是如何生成的?下面展开讲讲。

多条视频播放量超百万,一杯蜜雪冰城引发的二创狂欢

要论玩梗的热闹程度,恐怕没有哪个平台能比得过B站。

这不,上海防御塔的梗一经走红,全B站的剪辑手都吻了上来,势要让这个梗传遍B站。

在B站搜索“上海防御塔”,既能看到考研英语的晓艳老师激情劝学:“来上海你喝不喝蜜雪冰城?你死都得喝!”

又能看到薛之谦高唱:“安卓手机~低声下气~被东方明珠标记锁定提醒我iphone要随时待命~”

还能看到许久未见的马保国出面分享:“他啪一下就把蜜雪冰城喝起来了,很快昂,东方明珠上来就是一个火控锁定,一个激光照射,一个集中轰炸,我就开始叫help了。”

在上海不能喝蜜雪冰城的规则怪谈已经成为了新的meme(迷因)元素,丝滑融入到了各类鬼畜视频中,简直可以称为“全明星阵容”。

不仅如此,一些UP主已经不满足于在现有的鬼畜阵容中添加东方明珠和蜜雪冰城的元素,直接上手将东方明珠与蜜雪冰城的大战剪成了大电影

7月19日,UP主“狗子快乐屋”发布了一条《电影预告:蜜雪防御战》的视频,画面中东方明珠为了抵御雪王的出现,开启了自动防御模式,贴着星巴克logo的机器人把蜜雪冰城柠檬水踩在脚下,并向雪王发起攻击。

虽然UP主声明了这条视频由AI制作,但逼真程度堪比科幻大片,被网友评价为“新版《上海堡垒》”。

截至目前,这条视频在B站的播放量达到了385万,点赞量达27.6万,登上了B站的每周必看榜。

而在抖音,网友们则人均“战地记者”,端着一杯蜜雪冰城到东方明珠下细细品味,最后被东方明珠防御塔发射的激光扫射,只残留几缕青烟。

当然,这类视频基本都由AI特效生成,在剪映便有此类上海防御塔的AI视频模版。

很快,这类AI视频的第一批受害者出现了。

一位小男孩真的相信了“喝蜜雪冰城会被东方明珠攻击”的笑谈,他在视频中很大声地哭着说“呜呜呜我都不敢喝蜜雪冰城了”,尽管小男孩的妈妈告诉他视频是由AI生成的,但他依旧十分抗拒大哭“我怕我怕”。

话题#喝蜜雪冰城会被攻击的受害者出现了 还因此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新榜旗下跨平台社媒传播监测平台“声量通”显示,从7月17日开始,“上海防御塔”的热度持续上升,其中B站和抖音的互动量最高,网友的热议方向大多集中在“上海”“防御”“怪谈”“蜜雪冰城”等方面。

从上海防御塔到各地规则怪谈,AI也懂地域歧视?

这阵围绕“上海规则怪谈”的二创热潮并非偶然,实际上,它是网友玩梗上海的一次集中爆发。

在一些网友的印象中,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上海天然自带小资情调,在上海,个体经营户要称“主理人”、小饭馆叫“bistro”,网友在社交平台刷到某些精致物品,会齐齐刷屏“高价卖给上海人”。

在这种刻板印象下,蜜雪冰城“平民低价”的形象与上海的精英感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于是有了“在上海喝蜜雪冰城会被东方明珠扫射”的规则怪谈。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规则”被创作出来,比如不能用安卓手机,否则会“自动爆炸”;共享单车骑不了,因为 “结界” 限制……这些规则看似无厘头,却又充满趣味性,不断丰富着“上海规则怪谈”的内涵。

不只是上海,全国各地的地域梗都被网友用AI可视化了。

比如在广州餐厅,千万不要让老板做辣子鸡,否则“广州塔会变成防御塔攻击你”;在重庆不能点鸳鸯锅,不然会“被抓走问话”;在福州不能说这里不如厦门,否则会“被鱼丸攻击”。

一时间,AI生成的各地规则怪谈成为流量密码,在B站多条视频播放量超百万,在抖音相关视频的点赞量也能轻松破十万。

这类AI视频看似十分猎奇抽象,但其实生成过程不算复杂,他们都有几个固定的套路:夸张的地域梗(比如上海拼多多禁令)、标志建筑武器化(广州塔变防御塔)、方言梗(上海必须说英文)和本地生活细节(广东肠粉配酸奶)。

近期,我们也用AI制作了一期题为《北京规则怪谈》的视频,描绘了在北京不能做的各种“禁忌”,比如在北京禁止驾驶SUV,因为北京只有AUV;吃火锅时不能蘸油碟,否则会被太监拖出去。截至目前,这条视频仅在快手就有33.9万播放。

以这条视频为例,下面介绍下这类视频到底是怎么做的:

具体操作上,可以先给Deepseek一段提示词,让它生成“融入北京本地梗的规则怪谈短视频文案”,调整成合适的视频脚本后再利用豆包、即梦、可灵等AI软件生成图文和视频。

不过,想要得到满意的视觉效果,期间需要不断的抽卡调整画面。比如这条30秒左右的AI《北京规则怪谈》视频前后花费了一天半时间,斥资100元才制作完成。

过程中我们发现,AI经常能够准确捕捉到网友常调侃的地域梗,甚至似乎比人类更懂“地域歧视”。

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前段时间有网友让豆包生成上海人和其他省份人的合照时,上海人基本都是西装革履,而其他省份的人则清一色衣着朴素,配上一曲“老~农~民~”BGM,很难说AI不是故意在玩地域梗。

B站UP主“精致男孩富贵”在视频《AI也有地域歧视,上海人西装革履,山河四省是农民》中分析了这一现象,他强调AI的偏见本质是人类社会的镜像,就像微博“评论罗伯特”学习了大量微博用户的语言风格,点评风格也随之变得犀利。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AI产生地域歧视,本质上与人类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AI的“认知”源于人类投喂的数据,当这些数据中存在一些包含地域偏见的内容,或是训练算法未能有效过滤、纠正这些偏见时,AI就可能在生成内容时输出带有地域歧视倾向的言论。

此外,AI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观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无法自主识别内容中的歧视性问题,这使得其更容易成为人类社会中偏见的“放大器”。

当舆论发酵后,AI产品也在有意改善这一情况,近期我们再让豆包生成“上海人/河南人喝蜜雪冰城”的图片时,发现画风已经发生了变化。

而我们再输入提示词打算生成网友热议的“上海人和山河四省人吃饭”的图片时,得到的回复是:涉及不恰当的地域相关内容,无法生成。

目前来看,网友更多是以戏谑的态度来看待AI玩地域梗这件事,尤其当AI以夸张的表现形式将地域玩笑抽象成为喜感符号,最终呈现出的魔幻效果,也被一些网友评价是“AI成精”。

这种“无厘头”的呈现形式,恰恰戳中了抽象内容的核心:不需要过于严肃的叙事,而是用一种打破常规的方式传递情绪。AI就像一个尽职的“抽象翻译官”,把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天马行空的想法,转化成能被大众直观感知的内容,由此推动了一个又一个梗的破圈。

注:文/晓雅,文章来源:AI新榜,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AI新榜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