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香港拟上市公司研究系列之中式快餐:老乡鸡

专注消费研究的 2025/08/05 14:40
专注消费研究的 2025/08/05 14:40

邦小白快读

总:文章核心在餐饮投资需关注门店规模和同店增长红利期,此阶段是投资黄金窗口。

1. 门店规模扩张如老乡鸡门店总数从2022年911直营+118加盟增到2025年911直营+653加盟,数据证明增长动能强劲。

2. 同店增长敏感影响估值,老乡鸡同店率从2023年16.0%降至2025年2.4%,显示行业通缩环境中增长窗口珍贵。

3. 行业实操:中式快餐在技术推动下(如炒菜机器人)标准化提升,现处拐点,头部企业如老乡鸡破百亿收入概率大。

4. 具体干货:老乡鸡2024年收入62.88亿元增11.3%,门店日均销售额稳中微增,翻座率4.8显示运营稳健。

总:品牌建设需结合渠道拓展和消费趋势,老乡鸡案例提供借鉴。

1. 品牌营销:老乡鸡2012年更名强化形象,从区域品牌拓展全国市场。

2. 品牌渠道建设:门店网络持续扩大,2025年1564家店直营加盟并行,覆盖不同消费场景。

3. 产品研发和定价:聚焦鸡汤核心菜单(如肥西老母鸡汤),售价5-20元亲民定位家庭厨房。

4. 消费趋势和用户行为:中式快餐偏刚需fashion risk小,受经济影响小,生命周期长;当前菜品设置全国化,口味限制减弱利于品牌扩张。

总:增长市场机会与风险并存,老乡鸡数据提供策略参考。

1. 增长市场:下沉社区店可倍数提升区域密度,老乡鸡开店策略从白领向社区拓展扩大空间。

2. 消费需求变化:同店率从16.0%降至2.4%提示警惕趋势,但客单价28-29元稳中略降显示市场承压。

3. 风险和机会提示:合规成本高是瓶颈,加盟模式通过税务套利(企业25%所得税vs个体5%)解决风险;机会在加盟扩张快,门店从118家增至653家数据证明。

4. 可学习商业模式:直营利润率10%-13%,加盟模式通过供应链控管实现门店UE改善,翻座率3.6提升体现可复制性。

总:生产和设计优化需结合数字化和低投资启示。

1. 产品生产和设计需求:老乡鸡聚焦鸡汤为核心菜单,需标准化食材供应和菜品研发(如毛豆烧土鸡)。

2. 商业机会:门店投资强度低仅80-100万元、面积150-200㎡,易扩展支持生产合作。

3. 推进数字化和电商启示:中央厨房和炒菜机器人技术应用提升标准化效率,减少对厨师依赖;供应链建设强化提供工厂参与机会。

总:行业痛点可通过新技术和解决方案缓解。

1. 行业发展趋势:中式快餐向西式标准化靠拢拐点出现,投资机遇多头部企业破百亿。

2. 新技术:炒菜机器人、中央厨房助力标准化和效率提升。

3. 客户痛点:标准化难度高、口味区域性强、厨师依赖高阻碍扩张。

4. 解决方案:供应链严格控管(加盟商禁止外部采购)保障一致性;技术应用提升门店运营如翻座率3.6优化。

总:招商和管理策略可学老乡鸡运营数据。

1. 商业对平台的需求:开店快速(加盟店年增数百家)需平台招商支持。

2. 平台的最新做法:严控供应链并督导加盟商亲自管理门店,确保标准化。

3. 平台招商和运营管理:直营店翻座率4.8、加盟店3.6数据稳中有升提供参考;门店日均销售额1.24万元加盟店数据展示运营效果。

4. 风向规避:合规成本套利模型(企业vs个体税差异)提示平台需强化风险管理。

总:产业新动向揭示商业模式和政策启示。

1. 产业新动向:中式快餐拐点中(技术推动向西式靠拢),头部企业如老乡鸡收入62.88亿元增长显趋势。

2. 新问题:合规成本高影响连锁化率提升(企业合规成本高vs夫妻店低成本)。

3. 政策法规建议和启示:税制差异(企业所得税25% vs 小微企业5%)暴露监管漏洞需要政策调整。

4. 商业模式:加盟模式实现税务套利,品牌通过供应链盈利(加盟收入+食材毛利)创新连锁扩张。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餐饮其实就是投增长,因为单一品牌、单个门店的流水终究会下滑,餐饮企业似乎是不能按照DCF思维去分析的,因此投餐饮的本质就是投门店规模的增长,尤其是门店和同店双双增长的红利期,一旦渡过这个红利期,企业的投资前景就会大大下降。其中同店增长数据对于二级市场估值判断会更加敏感。

复盘海外的连锁、餐饮上市公司,同店的长期增长多要有温和的通胀环境或海外扩张来支持,而在一个类通缩环境中发展的餐饮企业,其同店增长的窗口期就显得更加珍贵,在这个阶段企业讲述的开店故事可能就更令人信服一些。

对于中式快餐行业而言,坦白讲我们认为这不是一个特别性感的消费赛道,因为和西式快餐相比,中式快餐的标准化难度更高、对厨师的依赖度更高、口味的区域性更强、品牌的竞争格局更分散、单品牌的开店天花板更低、门店层面的经营利润水平更低、管理难度更大,真正实现异地扩张、且经营持续向上的企业就只有两家头部企业,而他们恰好都在过去递交过港股的招股书。

但行业好的一面是,对于中式快餐行业而言,行业的空间是很大的,肯定远大于火锅等细分赛道,因此中式快餐能够容纳的头部企业收入规模、门店规模也是非常大的。但过去由于火锅的标准化程度远高于其他中餐赛道,所以火锅连锁率先跑了出来,随后很多单品类的餐饮企业也跑了出来,而站在当下这个时间点,弘章研究团队感受到中式快餐也似乎到了这一拐点。

随着近年来行业的各种变化,比如中央厨房/炒菜机器人/供应链端等等的不断发展、头部企业品牌力的不断提升、企业自身标准化能力的持续提升等等,我们看到了行业很多积极的变化,从连锁的角度上看,中式快餐正在逐步向西式快餐靠拢、接近,这就酝酿出了很多投资机遇,尤其是对于头部品牌们而言。我们认为头部中式快餐企业在中长期收入破百亿元、利润破10亿元是大概率事件。

而且中式快餐更偏刚需,fashion risk要明显小于休闲餐饮,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也更小,企业的生命周期会更长。同时,弘章研究团队认为口味已经不再是困扰中式快餐企业走出区域的限制因素,因为当前各企业的菜品设置本身就是相对全国化的选择。此外,中式快餐品牌的门店投资强度比较低,往往门店面积在150-200㎡,投资金额在80万-100万元,这都是对于行业发展、门店规模扩张非常有利的因素。

比较有趣的是,行业内两家头部企业似乎走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一个坚持厨师现炒、坚持直营、坚持强调食材新鲜,而另一个则更强调品牌宣传、更强调供应链、更强调标准化,于是前者至今依然是全直营模式,甚至公司把所有中央厨房都关掉了,而后者则不断深化供应链建设,并在过去几年开放了加盟,根据招股书,老乡鸡的加盟门店规模从2022年的118家,提升到了2024年的565家,并在截至2025年4月进一步提升到了653家。

在过去弘章研究团队曾经非常疑惑于老乡鸡凭什么能够做到开放加盟?因为从门店UE的角度看,直营门店的门店利润率就在10%-13%左右,很难想象还有什么空间让利给加盟商从而让加盟商赚钱,尤其考虑到公司每年还要向加盟商收取各项费用,并赚取供应链食材的毛利。

类似的连锁品牌本质上是在进行加盟和直营经营之间的套利。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餐饮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其实不是其他连锁品牌,而是不用完全合规经营的夫妻老婆店,合规的成本对于餐饮门店而言是很高的,这是中国餐饮行业连锁化率提升速度较慢的核心原因之一。

但连锁品牌把直营店转给加盟商以后,由于加盟商属于小微企业/个体户,所以增值税可以抵扣、员工可以不足额缴纳社保、企业所得税只有5%、房租可以不开发票等等,而连锁品牌作为规模企业,必须足额缴纳社保、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所以公司把直营转成加盟以后,相当于把合规的成本变成了自身的加盟收入和供应链利润,这似乎在商业逻辑上就成立了。

而且往往品牌的加盟商不是纯财务投资人,公司会要求加盟商亲自管理门店,甚至很多加盟店的投资人就是以前的店长,同时品牌方严控供应链,不允许加盟商进行食材采购,这表面上是控制了品牌的标准化,但背后离不开公司持续多年的供应链建设。

讨论餐饮企业的投资价值自然离不开对于开店天花板的测算,而对于中式快餐企业而言,弘章研究团队认为能不能通过区域深耕和品牌力的提升,并将门店从写字楼拓展至社区店是胜负手。真正能够下沉到社区店的品牌,其在区域内的开店密度是只做白领生意的好几倍,这对于企业投资价值、想象空间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回到拟上市公司老乡鸡,公司创立于2003年,首家门店“肥西老母鸡”开设于安徽合肥,门店网络持续扩大,2009年设立首个中央厨房,2012年更名为“老乡鸡”并拓展安徽省外市场。公司聚焦打造以鸡汤及鸡类产品为核心的家常菜单,招牌产品包括肥西老母鸡汤、毛豆烧土鸡、凤爪蒸豆米等,菜品售价为5-20元区间,致力成为家庭厨房。

根据公司的招股书,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门店规模达1564家,其中直营店911家,加盟店653家。2023年、2024年、2025年前四个月的同店分别为16.0%、2.6%、2.4%,这个同店表现在过去几年餐饮行业中十分难得。

根据公司的招股书,2022年-2024年及2025年前4个月,公司直营店单店日均销售额分别为1.28/1.54/1.60/1.60万元;加盟店单店日均销售额分别为1.08/1.21/1.24/1.24万元,单店日均销售稳中有升。2022年-2024年及2025年前4个月直营店翻座率分别为3.8/4.7/4.8/4.8;加盟店翻座率为2.9/3.5/3.6/3.3,翻台率同比持续提升。客单价来看,2025年前4个月直营店/加盟店单客消费分别为28.0/29.2元,较2024年同期的28.1/29.5元略有下降。

财务数据方面,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62.88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净利润4.09亿元,同比增长约8.9%。2025年前4个月公司实现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9.9%;实现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约7.3%。

根据和相关券商的沟通交流,目前该公司基石锚定的需求旺盛,二级市场投资人对未来的增长逻辑有较好的共识。如果公司在2025年底发行,我们认为市值在100亿元以上是大概率,如果市场情绪更好的环境,短期市值达到150亿元也是很有可能的。

注:文/专注消费研究的,文章来源:弘章消费研习社,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弘章消费研习社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