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上半年 哪些消费投资人赚到大钱?

沥金 2025/08/01 10:18
沥金 2025/08/01 10:18

邦小白快读

2025年上半年消费品投资退出情况复杂,既有高额回报也有严重亏损。文章通过数据和案例揭示了关键信息和实操干货。

投资退出加速。

1. A股IPO申报增加,三大交易所受理11家(科创板2家、深主板1家、北交所8家),但IPO退出仅10起,更多企业因流动性枯竭退出困难。

2. 退出细节包括国资接盘比例攀升(如山东财金、浙江国资承接股权占比超30%)和非头部企业转向老股转让(67起事件中52%为区域型消费企业)。

品牌IPO回报两极分化。

1. 成功案例如蜜雪冰城港股上市市值超2000亿、沪上阿姨回报9.14倍、古茗年化收益率35.8%。

2. 亏损案例如江苏宏信港股IPO破发导致IRR负值10.6%。

茶饮赛道成退出热点。

1. 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集体IPO退出,年化收益率分别达35.8%、40.5%、137.1%,受益于高频刚需和标准化运营。

2. 赛道渗透见顶,全国现制茶饮门店近40万家,饱和信号明显。

风险与机会。

1. 资本撤离非头部项目(如上海耐动体育被回购)、传统零售亏损退出高发(受社区团购冲击)。

2. 机会在于并购整合(如孩子王16.5亿元全资收购丝域实业)、健康消费技术突围(如太力科技航天材料转化)。

核心启示。

1. 极致效率是护城河,茶饮成功靠门店覆盖和冷链配送。

2. 未来投资破局需深耕产业链,避免网红模式。

消费趋势和品牌发展关键点展现于退出事件中,影响品牌营销、渠道建设和产品研发。

市场趋势变化。

1. Z世代消费占比增加导致传统产品需求转移,如茶饮渗透见顶。

2. 消费下行周期强化效率重要性,蜜雪冰城2.3万家门店覆盖县城、古茗区域冷链配送保证鲜果供应。

品牌机会与挑战。

1. 茶饮品牌集体IPO成功(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证明标准化运营和高频刚需的市场价值。

2. 个护美妆困境暴露问题:配方同质化和依赖代工使品牌陷入僵局,如丝域实业被并购但无其他头部退出。

用户行为观察。

1. 实体零售受即时零售和电商冲击明显,社区团购导致亏损退出(如江苏宏信)。

2. 健康消费技术突围(太力科技家用真空收纳、C技源微胶囊技术解决益生菌失活)创造产品溢价。

价格竞争启示。

1. 溢价源于专利技术而非营销,提示研发核心性。

2. 政策红利结束(政府基金撤退如山东财金从地方品牌撤资),品牌需建立市场竞争力应对定价压力。

政策解读、市场机会和风险从退出事件中提炼,为卖家提供应对措施参考。

政策环境变化。

1. 国资接盘和撤退现象(如山东财金、浙江国资占比超30%),反映政府基金战术撤退,政策红利终结,需直面市场竞争。

2. 传统零售受社区团购冲击,提示规避政策依赖风险。

增长市场机会。

1. 消费需求层面变化:Z世代占比增,茶饮需求稳定但渗透饱和,可利用并购整合机会(如孩子王收购丝域实业)。

2. 最新商业模式如老股转让变现金额(区域型消费企业占比52%),或提供二手资产收购机会。

正面负面影响。

1. 正面案例:茶饮IPO高回报(古茗IRR35.8%、蜜雪冰城40.5%)显示可学习点,如高频刚需效率。

2. 负面影响:IPO破发和亏损退出高发(如江苏宏信IRR负值),风险提示流动性枯竭。

事件应对措施。

1. 机会提示技术突围(太力科技、C技源)解决流量成本飙升痛点。

2. 可合作方式:产业资本加速并购(高丝收购Foxtale),或参与生态布局。

文章蕴含商业机会和数字化启示,对工厂产品生产设计和电商推进有指导意义。

产品生产设计需求。

1. 个护美妆品牌困境(依赖代工、配方同质化)提示避免同质化,学习健康消费技术突围(太力科技航天材料转化、C技源微胶囊技术)。

2. 茶饮成功靠标准化运营(蜜雪冰城门店覆盖、古茗冷链配送),要求高效率生产设计。

商业机会挖掘。

1. 并购整合案例(如丝域实业被孩子王收购)表明已验证商业模式的细分赛道机会,可聚焦个护、美妆。

2. 老股转让事件(67起中52%区域企业)或提供低价资产收购机会。

推进数字化和电商启示。

1. 实体消费受线上冲击(即时零售和电商),工厂需加强数字化渠道建设应对市场需求变化。

2. 技术创造不可替代性(如专利技术产品溢价),启示研发投入和产业链深耕。

行业发展趋势、技术亮点和客户痛点清晰呈现,服务于解决方案开发。

行业整体趋势。

1. 资本撤离非头部项目(如上海耐动体育回购),消费基金存续期限制促退出;线上冲击实体导致传统零售亏损退出高发。

2. 港股成IPO香饽饽(蜜雪冰城市值超2000亿),显示新兴平台机会。

新技术洞察。

1. 健康消费技术突围案例:太力科技将航天材料转化为家用真空收纳、C技源用微胶囊技术解决益生菌失活,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

2. 茶饮效率模式(蜜雪冰城门店标准化)可作为服务优化参考。

客户痛点和解决方案。

1. 痛点如流量成本飙升后个护美妆陷入僵局,依赖代工品牌退出困难。

2. 解决方案提示:并购整合(如丝域实业被收购)支持成熟品牌服务;技术专利提升产品溢价对抗市场饱和。

商业对平台需求和风险基于消费市场变化,指导平台招商和运营管理。

市场需求分析。

1. 线上冲击实体消费(即时零售和电商),如社区团购导致传统零售IPO破发,平台需强化数字渠道支持。

2. 技术突围案例(太力科技、C技源)显示平台可聚焦创新产品招商。

平台最新做法启示。

1. 港股受欢迎(蜜雪冰城、沪上阿姨上市),提示平台IPO支持策略;并购集中成熟品牌(如丝域实业)启示生态整合运营管理。

2. 区域企业老股转让事件(52%区域消费企业)或为平台提供招商机会,如低价资产交易功能。

风险规避建议。

1. 政府基金撤退(如山东、江苏国资退出28亿元)标志政策红利结束,平台需规避依赖补贴品牌风险。

2. 个护美妆困境(同质化竞争)启示加强产品差异化风控,学习茶饮效率模式优化运营。

产业新动向和政策启示深入探讨,支持商业模式和政策研究。

产业新动向。

1. 茶饮赛道集体IPO退出潮(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年化收益率35.8%-137.1%),显示高频刚需和标准化商业模式成功。

2. 资本撤离非头部项目(7-8年投资超期回购),凸显消费结构变化(Z世代占比增)和资本环境紧缩压力。

新问题剖析。

1. 传统零售与食品赛道亏损退出高发(如江苏宏信IRR负值),问题根源在实体受线上冲击(即时零售)。

2. 个护美妆无头部退出成功(丝域实业被并购除外),揭示配方同质化和流量成本飙升困境。

政策法规建议。

1. 政府基金撤退(2025年38起退出)意味政策红利终结,启示增强市场竞争力法规建设。

2. 模式启示:茶饮效率护城河、健康消费技术突围(太力科技、C技源)证明专利技术的重要性;未来投资需产业链深耕避免网红模式。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有人在喊投资退出难,有人赚得盆满钵满。

当蜂巧资本在2025年5月以190.2港元/股清仓泡泡玛特,14年坚守最终换来31.23亿港元的史诗级退出时,江苏宏信的基石投资者却因港股IPO首日破发承受IRR-10.6% 的亏损。

这一幕恰是2025年消费资本退出的缩影——有人斩获400倍回报笑傲江湖,有人含泪止损黯然离场。

2025年哪些资本成功退出了,还赚到了钱?哪些消费赛道更受重视,哪些赛道又被冷落?对消费品行业,又意味着什么?

沥金对2025年上半年各种类型的消费品行业退出事件进行了复盘研究,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更多启发。

投资推出加速

哪些机构赚到钱了?

整体来看,投资机构的退出相对活跃了一点,从IPO退出上半年有10起就能看出来。

从受理数量来看,A股IPO通道的确是正在放开。

今年上半年,A股三大交易所合计受理IPO申报11家,其中科创板2家、深主板1家、北交所8家。去年同期仅北交所受理2家申报,沪深两市都是零受理。

但IPO只是退出的一部分,更多基金减持公告发了一遍又一遍,但卖不出去只能砸在手里,押中“当红炸子鸡”的仍然是少数,大量普通企业仍在IPO破发、流动性枯竭的泥潭中挣扎。

从退出事件的细节来看,还有这样三个特征。

首先是国资接盘比例攀升。

山东财金、浙江国资(宁波工投、浙江医药集团)、扬州广陵国投等机构在2025年老股转让中占比超30%。例如山东财金接手山东阳成生物3.23%股权,浙江国资承接宁波涌联汇股权。

其次是,消费品牌的IPO回报两极分化。

既有蜜雪冰城、沪上阿姨(嘉御资本部分份额回报9.14倍)、古茗这样的高回报率案例,也有江苏宏信超市港股IPO破发的案例,传统零售估值正在承压。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港股越发成为IPO退出的香饽饽。

蜜雪冰城在港股上市,市值超2000亿,连Pre-IPO轮的投资者都有超过8倍的回报;沪上阿姨5月份登陆港交所,目前市值超过130亿港元。

再者,并购多集中于成熟品牌。

并购退出中16.5亿元全资收购丝域实业(头发护理)、高丝收购印度护肤品牌Foxtale,表明资本向已验证商业模式的个护、美妆细分赛道集中。

产业资本并购整合也正在加速,孩子王收购丝域实业、百果园参与温氏乳业老股转让,凸显产业方通过并购补全生态布局。

最后,非头部企业多转向老股转让。

67起老股转让中52%为区域型消费企业(如珠海品悦荟萃餐饮、西安瑶瑶餐饮),因IPO无望选择老股转让变现。

三大趋势

反应消费市场变化

消费市场也正在发生一些更深层的变化,从中可以发现三个大趋势。

首先是资本正在撤离非头部项目。

典型如上海耐动体育,动域资本全额回购20%股权,杭州舒彩网络0.02%股权也被回购。这些项目多处在边缘消费领域(啤酒代理、地方电商),标准化程度低。

这些多为2017-2018年投资的项目,持有7-8年后仍未达预期,消费基金存续期往往集中在6-7年,时间超限,即使割肉也不得不退出。

其次是茶饮赛道出现集体IPO退出潮。

古茗、蜜雪冰城、沪上阿姨顺利实现IPO,这三家品牌的IRR(投资的年化收益率)也十分理想,分别达到了35.8%、40.5%和137.1%。

值得留意的是,这几家品牌都经历过2019-2022年的资本狂热期,美团龙珠、高瓴在蜜雪单笔投资都达到了9.3亿。

之所以出现退出潮,原因有两点:茶饮赛道渗透见顶,以及机构资金的流动周期到了。

按窄门餐眼的数据,全国现制茶饮门店总数已经接近40万家,一二线城市每万人门店数超过4.2家,饱和信号明显。另一方面,红杉中国投资古茗到退出是1539天,与基金清算节点还算契合。

对比其他项目,茶饮赛道满足了资本“高频刚需+标准化运营”的效率需求,选择在当下的高点退出,是个不错的时机。

再次,在传统零售与食品赛道亏损退出相对高发,这些赛道政府基金普遍撤退。

典型案例如江苏宏信,IPO时IRR竟为负值,反映实体零售受社区团购冲击。

国资的战术撤退在山东、江苏两省尤为醒目。山东财金集团从山东米满多智能科技和山东奥乐客同步撤资,江苏国资则从江苏有色金属进出口、江苏奥普莱医疗等项目中退出。2025年国资背景基金在消费领域退出事件达38起,占全部退出事件的37.2%,撤退资金规模超28亿元。

这些曾依赖政府补贴的地方消费品牌,正失去“温室保护”,被迫直面市场竞争,这也说明政策红利的时代已经终结,品牌必须建立真正的市场竞争力。

这些现象背后有共同的根本原因。

一是消费市场结构性变化明显,Z世代消费占比显著增加,传统产品需求转移。二是资本环境紧缩,投资机构回笼资金压力增大,三是实体消费遭遇线上冲击,即时零售和电商对传统实体冲击明显。

沥金点评

茶饮成为最后赢家绝非偶然。蜜雪冰城2.3万家门店覆盖全国县城,古茗采用“区域冷链配送”保证鲜果供应,它们的成功证明:在消费下行周期,极致效率才是护城河。

健康消费的技术突围也带来新启示。太力科技把航天材料转化为家用真空收纳,C技源用微胶囊技术解决益生菌失活难题。它们的产品溢价不是靠营销,而是专利技术创造的不可替代性。

个护美妆的困境则是一面镜子。除丝域实业被并购外,全年无头部公司退出成功。大量依赖代工、配方同质化的品牌,在流量成本飙升后陷入僵局。

未来消费投资的破局点在哪?

能穿越周期的从来不是网红爆款,而是扎进产业链深处的定力。背后沉默的耕耘,才是消费行业真正的护城河。

注:文/沥金,文章来源:沥金,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沥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