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播管理规范全面升级,其中特别提出要严打主播“营造虚假亲密关系诱导打赏”的行为。一句话,让靠“宝子”“大哥”“你走我不播了”等情绪剧本起家的团播直播间,集体警觉。
抖音这次明确将“虚假情感运营”纳入红线治理范畴,意味着什么?
过去靠暧昧人设、套路剧本维系的团播模式,或正在走到终点。那些用“陪伴”包装的情绪收割,如今将面临内容清洗、运营重构的双重挑战。
无独有偶,前几天视频号也开始出手整治“低俗团播”。因此,不再靠低俗内容,不再靠剧本,不再靠“打感情牌”骗打赏,直播间终于开始比拼真正的内容力和运营力了。平台接连发出治理公告,背后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内容治理,更可能是直播文化重构的开始。
01
抖音团播新规重点治理内容
此次抖音新规主要集中在“团播”场景下的内容与机构管理。其中最关键的治理点包括:
- 禁止主播营造低俗擦边等不良感知;
- 禁止主播不当行为侵害用户权益,如营造虚假亲密关系诱导打赏等;
- 打击公会不合理高额违约金、不合理直播时长安排等侵权行为;
- 对违规行为执行“阶梯式处罚”,包括限制推荐、扣减流水任务奖励、乃至收回直播权限;
- 对问题频出的公会,将进行扣分、限制经营,情节严重者直接终止合作。
从公告中可见,这不是一次单点整治,而是一次系统性的监管“加码”:从主播内容端治理,到机构端整顿不合理压榨。
同时有一个明显的信号是:过去靠“角色扮演”和“情感经营”来维持打赏流水的模式,将不再安全。整顿之下,“大哥们”的宠爱和“宝子们”的撒娇,或许都将成为过去式。
02
平台给“虚假亲密关系”画了红线
长期以来,直播间最常见的一类互动就是“情感剧本”:
主播叫粉丝“大哥”,粉丝回一句“宝子”,弹幕中“为你花钱是我的荣幸”,主播深情回应“我每天想你”……这种模拟亲密关系被包装成“陪伴式直播”“人设养成”,成为拉动团播打赏、延长观看、稳定留存的标配操作。
如今抖音对这套模式说“不”,背后意图明确:防止粉丝在不对等关系中被情绪操纵,诱导消费甚至被骗打赏。
另外从规范本身来看,平台目前并未“一刀切”封杀亲密表达,但明确指出“虚假亲密关系+打赏引导”这一组合将被打击。
这就意味着:“剧本式亲密诱导”将成为红线,而“真实互动”仍有空间,你可以有情绪连接,但不能虚构身份关系收割打赏。
03
或会改写直播文化
“团播”类直播的底色,一直是“关系型内容”,通常很少靠内容吸引用户,更多是靠关系黏性和情绪陪伴稳住用户。
但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套路剧本”,这些剧本诱导打赏、虚假陪伴,影响未成年人、弱势人群判断力;机构层层管理主播“话术包”“脚本”,实质上已构成消费欺诈;公会以KPI式流水目标压榨主播,靠“亲密演技”换取打赏......
此番抖音出手,无疑在重塑直播文化的基础:从“靠表演情绪骗打赏”转向“靠真实互动赢留存”。
对直播行业而言,这是一场不小的“地震”。那么后续,“陪伴式直播”还能存在吗?
答案是「可以」,但要建立在“真实”和“自愿”上,而不是套路和剧本之上。
这也意味着,直播行业(尤其是团播)将进入“内容运营真正比拼执行力”的时代,开始真正考验内容设计、用户运营、社区互动。
对此,你怎么看?脱离剧本、走真实人格化路线的主播将会成为新宠吗?欢迎评论区一起聊聊。
注:文/见实,文章来源:见实(公众号ID:jianshishijie),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