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腾讯张正友回应具身智能三问:不造硬件、此时开放、人形非终极

秦聪慧 2025/08/01 08:30
秦聪慧 2025/08/01 08:30

邦小白快读

腾讯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核心策略:不做硬件机器狗,而是通过开放软件平台赋能行业,避免资源分散。

1.Tairos平台作为开放工具,企业可模块化选择功能,减少数据需求,助力具身智能发展。

2.技术瓶颈包括3D动态建模难、触觉标准化挑战大、模型泛化能力差,开放平台是加速突破的可行方案。

平台实战案例:与宇树机器人合作,利用Tairos实现虚实融合仿真,快速优化机器人功能,现场展示无操控状态的多模态感知能力。

未来形态启示:人形机器人非最终形态,探索腿轮一体化或融合屏幕交互更具效率;行业存在泡沫但必经过程,养老等场景牵引技术成熟。

腾讯的品牌战略定位在具身智能软件平台角色,避开硬件竞争,专注赋能企业营销和渠道建设。

1.品牌营销:通过Tairos平台输出技术能力,提升腾讯在AI领域的领导形象,抓住消费趋势如养老场景需求增加机会。

2.用户行为观察:养老场景交互安全性要求高,可作为品牌产品研发方向;技术瓶颈如3D建模难度,暗示市场对精准传感器和算法的产品创新空间。

消费趋势洞察:现代人居变化推动非人形设计,企业可关注腿轮一体化或屏幕交互方案,优化品牌定价策略。

开放平台Tairos为卖家带来新增长市场和合作机会,应对行业风险。

1.政策解读与机会提示:腾讯通过与六七十家企业深度合作,洞察市场共性需求,开放平台可助力卖家快速入局,减少数据训练成本。

2.风险提示:技术瓶颈如端到端模型限制可导致泛化不足,建议优先模块化合作规避;行业泡沫需谨慎投资,但如Blackberry例子,持续投入是必要过程。

最新商业模式:模块化设计使卖家选择功能模块高效定制,宇树机器人合作案例展示可行学习点;扶持政策体现在仿真平台数据共享优化模型。

腾讯聚焦软件的策略为工厂带来硬件生产和数字化启示,撬动商业机会。

1.产品生产机会:腾讯不做硬件机器狗本体量产,工厂可承接本体制造,专注效率提升;如原型机小五探索场景显示,工业规模后成本可控为量产机遇。

2.推进数字化启示:Tairos平台虚实融合仿真支持工厂快速测试设计方案,减少实物试错成本;数据共享机制优化生产线数字化升级。

商业机会洞察:触觉传感器标准化难题是工厂研发重点;养老等需求增长驱动硬件设计需求。

行业趋势与痛点解决:具身智能面临核心挑战,Tairos平台提供模块化解决方案。

1.技术趋势:多模态感知、规划大模型成为行业支柱,服务商可接入新模型优化服务;技术瓶颈如数据量需求大,开放平台共享真实数据降低门槛。

2.客户痛点:触觉传感器标准化难统一应用,平台模块化设计灵活适配;感知行动分离限制泛化能力,服务商可用规划大模型填补。

新技术应用:虚实融合仿真闭环缩短开发周期,提升服务效率;案例展示宇树机器人快速功能开发启示服务优化。

腾讯平台商做法以开放为核心,规避风险吸引招商。

1.平台做法:模块化Tairos平台便于企业定制功能,种子企业深度合作已打磨标准化流程;运营管理从“种子打磨”进入“铺量”阶段,确保稳步推进。

2.商业需求响应:走访市场明确技术工具缺失痛点,平台提供仿真数据和资源支持,吸引硬件厂商合作。

风向规避:不造硬件避免鏖战资源;招商案例如宇树接入展示能力;模块化设计简化运营管理。

产业新动向与问题:具身智能处探索阶段,开放平台引发新思考。

1.产业动向:腾讯开放策略推动共享模式兴起,技术瓶颈如泛化能力不足成研究焦点;未来形态探索如腿轮一体化挑战人形范式提供新议题。

2.新问题启示:原型机研究应用于养老场景测试安全鲁棒性,启示政策法规需强化交互标准;商业模式建议聚焦模块化解决数据需求瓶颈。

政策建议:大哥大时代前夜的行业阶段,政策可支持规模化场景如工业量产;长期规划如十年目标为研究提供持续性探索框架。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做了40年机器人相关研究的张正友,罕见出现在了WAIC的腾讯论坛。

2018年初,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成立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自那之后,作为腾讯首席科学家的张正友便为实验室定下了一个“十年规划”,到现在,正好七年。

近日具身智能燃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作为AI应用大厂,这届WAIC腾讯也有新动作——推出了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但对于腾讯来说,其对于具身智能的布局并非仅仅是外界看到的Tairos这么简单,腾讯在具身智能上的“野心”也随之铺开:

1. 腾讯战略层面如何看待具身智能?

2.Tairos承担了什么角色,为何此时推出?

3. 腾讯会做机器狗之类的具身智能硬件吗?

借着WAIC的契机,张正友现场回应了腾讯战略层面在具身智能上的诸多思考。

不做机器狗,但有原型机

“要不要做一个机器狗?从我的角度是不支持去做的,不值得去做的,我自己也不会做。因为还有更大的目标在支撑着我们。”张正友明确表示。

他认为,腾讯在WAIC推出具身智能开放平台Tairos就是向外界明确一个信号:腾讯的定位是具身智能平台,而非本体竞争者。也就是说,腾讯不直接参与本体硬件的量产,不在本体硬件上鏖战,而是聚焦于软件能力不断进化和开放。

张正友指出,腾讯更倾向于将自身的能力以平台的形式输出,帮助其他企业在具身智能领域更好地发展。而现场演示互动的小五机器人,更多是作为一个研究原型,用于内部的技术验证和探索,与真正面向市场的产品有着本质区别。

据了解,小五机器人目前探索的场景包括养老、家居等。之所以选择养老等复杂场景作为具身智能技术牵引的方向,是因为养老场景对机器人的交互安全性和鲁棒性要求极高,任何失误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张正友提到,腾讯有着“十年规划”的长期目标,希望通过在养老等复杂场景的应用,不断打磨技术,使其更加成熟可靠。

“像调酒机器人,我们最终不会去做调酒机器人(的本体量产),但之所以有调酒机器人(的场景研发),是去展示技术的灵巧性和触觉各方面的能力。”张正友重申。未来,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还会继续做一些展示性的、研究性的硬件,“假如一开始停留在Max腿轮一体化机器狗的本体量产,那后面就没精力去做其他东西了……我们踩了很多坑,这些都是很宝贵的经验。”张正友说。

为什么现在开放“钛螺丝”

在不断积累和探索中,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走过了7年,沉淀了多模态感知、规划、感知行动联合三大核心模型,以及虚实融合仿真平台。去年推出的原型机小五机器人正整合了其前四代机器人,四足机器人Jamoca、轮腿式机器人Ollie、灵巧手TRX-Hand等的核心技术积累。

而真正推动Tairos(中文名:钛螺丝)开放的另一个原因,是在走访六七十家企业后,腾讯看到了市场的真实需求。“在具身智能上积累的技术经验,除了腾讯自己需要,他们(走访企业)很多都缺乏这些工具。”张正友说。

从行业看,当前具身智能面临核心技术瓶颈。首先是3D世界动态建模,机器人需要准确感知和理解3D环境的动态变化,这对传感器和算法都提出很高要求。其次,触觉传感器标准化也是难题,不同触觉传感器在性能和数据格式上存在差异,难以实现统一应用和开发。此外,模型泛化能力不足,使得机器人在面对新场景和任务时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

除了核心技术瓶颈,具身智能行业还面临共性挑战。例如,数据量需求大,训练高效具身智能模型需要大量数据支持;端到端模型的限制,使得模型可解释性和可扩展性较差。

面对这些难题,没有任何企业能完整打通端到端技术链条。加速具身智能的最快方法,就是开放。

“我们的目的不是要超越所有机器人、具身智能公司或研究机构。某公司感知行动做得很好,可能比我们还优秀,那他们就不需要用我的,用感知大模型和规划大模型即可。”从模块化角度看,传统机器人平台往往需要大量数据和复杂编程适配不同本体,而Tairos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企业可根据需求选择模块,只需少量数据即可完成适配。

“具身智能对数据的需求量无法降低,很多都希望完全端到端训练具身智能模型,但从感知到规划很难完全端到端实现,需要的数据量太大,这也是开放平台的价值。”

根据腾讯披露的信息,其将五代机器人技术积累封装在Tairos平台中,平台具备模块化功能,合作伙伴可各取所需。具身智能产业链上的软件商如研发新模型,也可接入平台,并利用平台自有的仿真数据、真实数据等优化模型,再赋能其他机器人厂商。

技术开放应用并非“开闸放水”般简单。腾讯介绍,从今年初开始便与种子企业深度合作,对具身智能技术进行打磨,已探索出最佳应用模式。如今开放钛螺丝,标志着平台从“种子打磨”进入“标准化铺量”阶段。“这次展会和会场PPT都展示了当前合作情况,部分产品标准化后便可稳步推进铺量。”腾讯表示。

以宇树机器人为例,通过接入Tairos平台,它能快速实现新功能开发和优化。这得益于平台虚实融合特性构建的仿真-真实闭环:在虚拟环境完成测试训练后,可直接将成果应用于真实机器人。现场接入Tairos的宇树机器人G1在无操控状态下,展示了多模态感知与规划能力。

泡沫是必经之路,人形或许不是终极形态

WAIC具身智能场馆的火爆,某种程度上折射出行业可能存在过热现象。人们甚至对赛道产生困惑:在无法预知未来时,盲目探索价值何在?

“就像Blackberry或Pocket PC,难道那算是失败吗?没有那个过程,后来怎会有iPhone、安卓手机?这是探索过程。本体的探索需要持续投入。”张正友表示。若类比通信设备演化,具身智能似乎正处于大哥大时代前夜。

大哥大时代用户相对富裕且形成规模。当前机器人尚未达到这种程度,人形机器人大多处于数据采集、科研、导览阶段。Tairos平台希望助推行业进入大哥大时代。其标志是:无论养老或工业领域,场景足够大、能量产、成本可控后,才能真正进入千家万户。

“我有生之年都会看到,你们更不用说。”张正友表示。今年备受关注的机器人马拉松仍存在人为操控,他预计明年“不需要后方遥控”,主要需提升感知能力。

不过他认为,行业不应被“仿生”限制对具身智能终极形态的想象。人类双足人形是经过千万年演化的复杂环境生存形态,但现代人居环境已大变样,双足效率可能变低。在形态探索中,Robotics研发腿轮一体化(兼具轮与腿)机器人,不为仿生,而是探索更适合人居环境的具身智能形态。

张正友假设,除腿轮外,具身智能可更快进化出屏幕——

“若用语言与机器人交互,会被一分钟百字的语速限制;但若机器人有屏幕展示文字信息,每分钟阅读三百字都不成问题。为什么不将现有技术整合到机器人上?为何必须双足人形?为何必须语言对话?”

注:文/秦聪慧,文章来源:钛媒体(公众号ID:taimeiti),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钛媒体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