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一个夏天800亿 外卖市场已经扭曲了

Dale 2025/07/22 15:11
Dale 2025/07/22 15:11

邦小白快读

外卖市场三方大战数据及影响解析

1. 京东、阿里、美团在三个月内投入近800亿补贴资金,其中阿里单日补贴高达12亿,美团宣称实际投入远低于竞争对手。

2. 补贴大战导致商家产能不足、骑手运力紧张,热门茶饮店周末等单时间达50分钟以上,建议消费者错峰下单。

3. 京东外卖战略定位非餐饮本身,通过40%交叉销售带动供应链及电商业务,阿里淘宝闪购重点突破非餐品类,1300万非餐订单揭示业务延展方向。

平台商业模式深度解读

1. 流量逻辑在外卖行业存在局限性:供给端产能及履约时效制约短期爆发,30分钟送达时效下无法照搬电商标品运营模式。

2. 美团地面部队优势明显,深入商圈毛细血管的本地化部署成为竞争壁垒,抖音等流量平台难以短期突破。

品牌营销策略与消费趋势启示

1. 京东以供应链利润支撑前端低价策略,品牌商可借鉴交叉销售模式,利用高频业务带动低频高利润产品销售。

2. 淘宝闪购非餐品类单日1300万订单显示跨品类导流机会,餐饮品牌可探索与日用消费品的联合营销。

用户行为与渠道选择要点

1. 平台资源倾斜头部连锁品牌现象显著,大连锁品牌可借补贴政策快速扩张,但需警惕价格过度竞争引发的品牌价值稀释。

2. 消费者对优惠敏感度增强形成羊毛党群体,建议品牌商建立分级会员体系实现用户价值分层运营。

平台战略与市场机会解析

1. 平台闪电战打法导致商家被动应战,需建立弹性供应链体系,建议配置20%机动产能应对突发订单。

2. 非餐品类订单周增幅超100%,建议拓展便利店、生鲜等即时零售品类,平衡餐饮业务风险。

风险预警与应对策略

1. 原材料大宗商品或现价格波动,需建立远期期货合约对冲成本风险。

2. 平台二选一风险再现,建议多渠道运营规避政策风险,关注抖音等新兴流量入口布局。

产能优化与数字化升级方向

1. 茶饮原料周供应缺口达30%,需改造柔性生产线实现72小时应急增产能力。

2. 京东生鲜供应链体系日均处理2500万订单,食品加工厂可对接中央厨房系统提升SKU响应速度。

电商化转型实操建议

1. 美团智能仓储系统实现商圈级库存动态调配,建议工厂部署WMS系统打通平台数据接口。

2. 预包装食品线上渗透率突破45%,建议开发小规格、易配送的定制化产品线。

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创新

1. 履约成本难题:即时配送单均成本需控制在5元内,可研发骑手路径优化AI算法提升15%配送效率。

2. 卡餐率激增问题:推出智能分单系统,通过门店产能监测实时调节平台流量分配。

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1.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溯源的应用潜力显现,可开发食安溯源SaaS平台。

2. 数字孪生技术助力商圈运力模拟,提前72小时预测订单热力分布。

平台运营策略与风向把控

1. 美团采用峰值调节机制,通过动态补贴控制单量在1.5亿安全阈值内,避免运力崩盘。

2. 淘宝闪购创建“爆品孵化器”,定向扶持500个非餐品牌冲击百万级日销。

商家管理新规动向

1. 实施门店分级管理制度,S级商家可获得15%流量加权及专属骑手编队。

2. 启动商户应急响应能力认证,通过者享受补贴政策优先权。

产业变革与政策建议

1. 外卖行业CR3指数突破95%,建议市场监管总局建立反垄断预警机制。

2. 骑手社保覆盖率不足30%,呼吁平台建立职业伤害保障基金池。

商业模式理论突破

1. 提出“即时零售不可能三角”理论:在价格、时效、品类三个维度无法同时最优。

2. 发现补贴边际效益拐点:单日订单超1.2亿后每亿元补贴仅产生3%单量增长,成本收益比急剧恶化。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3个月,800亿

战火是从一个周末燃起来的。

进入7月的第一个休息日,全国各地的奶茶店里上演了一出“抢茶大战”——“抢到什么算什么”“骑手自己上阵打包奶茶”。有一点点店员对凤凰网科技表示,为了应对订单量激增,“已经比平时早2个小时到店上班了”。

来自北京融科望京中心美团作战室、杭州西溪园区淘宝闪购作战室的两伙人,堪称“隔空互搏”。

激战在7月12日这天到达巅峰,当晚11时,一封战报从美团北京总部传出:美团零售日订单量超过1.5亿。

有传言称,为了达成这个成绩,美团一天花了8亿,但美团外卖反击战的指挥者,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接受《晚点LatePost》采访时称,“我们没有花8个亿,实际投入远比阿里少”。界面在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则写到,美团这一天的补贴投入是3亿-4亿,淘宝闪购的补贴则达到了12亿。双方均未对此数字置评。

实际上,王莆中在这次访谈中还反复重申了一个观点:美团不想打仗,但美团不怕打仗。“我是想告诉大家,以我们的体系能力,如果用对方的方式做补贴,我们想做多少单就可以做多少单。我们做了1.5亿,要做到1.6亿、2 亿都可以”。

尽管阿里与美团火拼交锋更为出圈,但这场战役的最早发起者实际是京东,今年2月11日,京东宣布进军外卖市场,此后便开启了对餐饮商家和骑手的招募。

4月10日,京东外卖百亿补贴上线,宣布一年投入超100亿。不到两个月后,京东外卖宣布日订单量已突破2500万单。

“内部管理层也没有想到这个数据来的这么快”,有接近京东的人士告诉凤凰网科技。

阿里是在五一劳动节加入的,淘天旗下“小时达”变身“淘宝闪购”,还拿下淘宝App首页一级流量入口。五天后,其宣布来自淘宝闪购的单日外卖订单量已经超过1000万单。

自此,三方大战正式开启。

据凤凰网科技不完全统计,今年4月以来,京东先后两次共向市场投放超200亿补贴,阿里计划投放600亿元补贴(饿了么超百亿、淘宝闪购500亿)。短短三个月不到时间,外卖市场涌入近800亿补贴资金,如果按照4-12月为周期统计,意味着仅此两家便每天向外卖市场投放超过3亿补贴。而2024年,整个外卖行业的总利润规模不过300亿。

阿里、京东所在的电商行业,是互联网利润的策源地之一,去年,电商行业的总利润规模超过6000亿。电商头部平台用高利润来冲击外卖行业,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战役。正是在此冲击之下,7月初,美团被迫应对,也“卷”入到这场超大规模的低价竞争之中。

另据凤凰网科技了解,除了7月5日的大规模投入是有预谋的发起冲锋,此后的又一个周末,无论是美团还是阿里,搞得都是突然袭击:“内部没有提前得到通知”,有接近美团、阿里的人士表示。

不仅员工们被动,到此时商家也是“身不由己”,他们面临的是原材料配货难,店员崩溃等现实问题,有商家告诉凤凰网科技,“出单的小票快做成帘子了,但不敢不从,谁也不想得罪平台”。

近两个周末,有热门茶饮商家也告诉凤凰网科技,“现在不建议大家周末在线下下单,最近两个周末都是一单要等50分钟到1小时,体验非常差,如果有人来下单,我们都直接告诉他们,不要下单”。

一种极度复杂的情绪在这个夏天开始蔓延:“消费者希望优惠不要停,商家极度疲倦,平台方被迫应战”,似乎每一环都很焦虑。

大战赢得了什么?

如此大费人力、财力的投入,参战方会得到什么?是市场占有率、新用户还是订单增长?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们都会获得流量。

京东最先打美团,所图也不是外卖本身。

刘强东曾在今年618期间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大家看到我们跟兴哥(美团创始人王兴)的这种“外卖之争”,是老百姓点餐的生意,但其实我们做的逻辑是背后的生鲜供应链,这才是我所真正想要的。“前端卖饭菜,我可以永远不赚钱,我只要靠供应链赚钱就可以了。然后等客户过来的时候,我们现在有40%属于交叉销售,他们就可以去买我们电商(平台的商品)。所以我们亏的钱,相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的钱还是要划算的”。

回归到互联网创业的本质,玩家所争的都是流量。所有新业务都需要先有流量扶持,而后才会有转化,最终再赢下市场。

近几年,流量也越来越贵。在阿里和抖音断线前,仅2020年度,双方进行年框谈判时,金额就已经达到了200亿。当时抖音DAU刚刚突破6亿。现在,QuestMobile统计的数据显示,抖音DAU突破8亿。

2022年4月起,淘系核心指标已从年活跃买家(AAC)改为日活跃用户(DAU)。2025年Q1财报显示淘宝DAU达4.02亿,同比增长6.5%。这些年,阿里与腾讯互联互通,与小红书打造红猫计划,都是为了找新流量。

凤凰网科技了解到,阿里加入外卖大战,本质上也是拉新和激活现有流量。据淘宝闪购7月14日表述,其日活跃用户数在突破2亿基础上,本周又环比净增15%。

但流量玩法,真的能成就外卖这门生意吗?

有行业人士告诉凤凰网科技,外卖是本地供给生意,不是流量生意。这也意味着,用电商的方式做本地生意,要面临很多“水土不服”的问题。

而现阶段的现金大规模补贴逻辑非常清晰,前述行业人士认为,“就是用补贴换流量。在链路上,两家新品牌都是补贴换峰值、峰值换转化/心智、转化换市占率,这在电商零售甚至是其他标准品领域,都是无懈可击的”。

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外卖不是电商,没办法完全照搬大促的玩法:

同样以外卖这一品类来说,供给端是有限的短时供给,不管是奶茶店还是餐厅,单日产能有限,且时间窗口极短,很难做到像电商一样提前盘流量、通知工厂备货,在某个周期内实现批量爆发。短期冲峰值可以,但长期靠补贴刺激,后端的产能是接不住的,最直接的就是卡餐;也很难像标品网络零售一样摊薄成本,实现薄利多销,规模效应的优势并不显著。

其次是运力和履约。“即便解决了供给产能问题,还要过履约关。需求在短时期(餐时)集中爆发,时效卡在30分钟内,且还要以较低成本履约,这个门槛是非常之高的”,前述行业人士对凤凰网科技表示。

这也意味着,京东和阿里都擅长制造“双11”这样的峰值,在供给和履约上,美团与饿了么这些曾经做过基础的平台相当更有优势,新进入者,必然要交更多学费。

实际上,即便是大举进攻的淘宝闪购,意也不完全在餐饮外卖,淘宝闪购在披露日8000万订单之时,特别强调了非餐品类:非餐订单达到1300万,超3700个非餐饮品牌订单翻倍。

很可能是四方皆输

2014年的夏天,相似的故事曾经上演。彼时,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三国杀,累计投入金额超300亿元,用户们津津乐道的是“1分钱吃炸鸡”“满20减19”。

但当时的商战,往往更加狠辣。从二选一,到地推巷战,蓝黄两大阵营曾多次引发冲突。上一轮外卖大战,也以数千中小平台倒闭,死亡率67%,百度外卖作价5亿美元卖身饿了么告终。

彼时,易观智库统计2015年外卖交易额只有1250亿,但是整个餐饮全年收入是3.2万亿,连个零头都不到。美团、饿了么日均巅峰单量只有300万。

这场外卖大战是有必要的——最终培养了数十万骑手,还沉淀下了消费者的外卖习惯。

到2025年,餐饮线上渗透率已经达到了45%。外卖业务占线上餐饮收入的70%(约占总餐饮收入的30%),外卖市场规模已达1.2万亿。占餐饮总收入(6.2万亿元)的19.4%。

市场已经十分稳固,有知情人士告诉凤凰网科技,美团去年夏季单日订单最高峰突破了9000万单,去年单日峰值就接近破亿。并且从第三方披露信息来看,今年6月以来,美团即时零售的订单已经连续保持在9000万单以上,尤其是餐食类订单的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70%左右。

实际上,外卖本质上仍是一个三方撮合的生意,供给、履约、用户,三方只有处于均衡态,用户体验才会最佳。单独的价格补贴大战,只是补贴了需求,供给不够、履约不稳,都会导致结构性失衡。

区别于电商的标品+全国生意,外卖是非标品+本地化的生意,终究要回归地面战争,甚至是回归商圈的巷战。淘宝闪购目前也意在此,核心是要在“消费+供给+履约”这张网上有所突破。

美团上一场战役是对垒抖音,后者最大的优势是流量,前者是地面铁军。“美团在本地化上的部署深入毛细血管,小到一些小店铺的收银台,这是抖音攻不下的”,当时有外卖行业BD告诉凤凰网科技。

这也注定意味着,超大补贴,补不出来“双11”和“618”,只会让餐饮产业遭遇冲击,最终扭曲。过度依赖价格战的短期行为,会对餐饮产业上下游带来巨大冲击:电商平台为了抢占份额,短期内将资金补贴和运力倾斜向头部大连锁商家,而且联手制造出远低于餐饮成本临界值的价格,这对餐饮上游的中小实体商家造成剧烈冲击。

甚至还可能有众多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前述行业人士对凤凰网科技表示,“外卖是个微利且脆弱的商业系统,消费者、骑手、商家、平台长期处在一个微妙的动态平衡之中。天平稍微倾斜一点,都会导致系统的崩塌,最终极有可能是平台、消费者、商家和骑手四方皆输”。其认为,现阶段高成本补贴来的很多是低价值用户,也就是所谓的“羊毛党”。

“想想看,你双11可以囤货,奶茶能囤几杯”,另有行业人士认为,超规模补贴在餐饮外卖行业注定走不通,“压力只会传导给原材料产业上游,出现柠檬这类大宗商品产品的价格波动”。

注:文/Dale,文章来源:凤凰网,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凤凰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