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头部品牌集体“搞副业” 这个餐饮赛道卷不动了?

红餐编辑部 2025/07/22 08:30
红餐编辑部 2025/07/22 08:30

邦小白快读

现制酸奶品牌纷纷拓展副业应对内卷,行业变革看点十足。

1. K22.草莓酸奶推出下午茶市集新店型,增加薄饼、烤肠、土豆包等30+SKU,小吃价格低至1.9元,维持酸奶饮品原价,以性价比拉动消费。

2. 茉酸奶推出牧场奶仓店实现“饮品+零售”复合业态,单店覆盖烘焙贝果、冷萃酸奶等产品,定价最高达32元,瞄准品质消费人群。

3. Blueglass Yogurt主推代餐功能型酸奶,王子森林等品牌收缩明显,2024年关店超30家暴露市场压力。

现制酸奶赛道营销策略呈现多维度创新。

1. 品牌视觉差异化:K22通过玫红主色调与暖黄复古风区分主副品牌,强化场景消费体验。

2. 价格分层明显:K22副线保持18-19元饮品价格带,小吃锚定5-16元区间;茉酸奶子品牌GOOOLDEN酸奶碗定价38-42元,实现高端市场覆盖。

3. 产品研发突破同质化:酸奶罐罐新增干噎酸奶、甜品线,Blueglass开发代餐功能产品,Uniboba优尼波巴以牛乳基底茶饮拓展品类边界。

现制酸奶市场风险与机遇并存,新模式值得关注。

1. 风险警示:全国现制酸奶门店超2.3万家,产品同质化导致扩张放缓,Blueglass千店计划落空、王子森林闭店率超75%印证竞争激烈。

2. 机会洞察:K22通过“30㎡小店+多品类组合”降低坪效压力,茉酸奶复合店型人效提升60余家,验证“零售+饮品”模式可行性。

3. 合作建议:关注供应链成熟的品牌如茉酸奶推出的子品牌,其上海、杭州等地已铺开60+门店,具备较强招商势能。

产品生产需求转向多元化、专业化方向。

1. 烘焙配套:K22新增土豆包需黑松露菌菇、辣肉松墨鱼肠等5种馅料生产线,薄饼系列要求鲜虾、梅干菜等原料供应体系。

2. 低温技术:酸奶罐罐升级低温酸奶矩阵,冷萃酸奶需-18℃储存条件,生产端需配套冷链解决方案。

3. 代餐研发:Blueglass功能型酸奶要求添加蛋白粉、膳食纤维等营养强化成分,对原料配比提出更高标准。

行业痛点催生技术服务升级需求。

1. 解决方案:针对2.3万家门店竞争压力,提供SKU管理系统(如K30门店管理30+SKU)、冷链物流方案(支持酸奶罐罐-18℃储存)。

2. 技术趋势:现制酸奶向功能性延伸,需开发营养分析系统辅助Blueglass等品牌打造代餐产品矩阵。

3. 数字化机遇:茉酸奶“牧场奶仓”零售板块需打通线上线下库存,ERP系统改造存在服务空间。

平台运营需应对品类扩张新挑战。

1. 招商风向:关注具备多业态运营能力的品牌,如K22市集店35㎡承载4大品类,茉酸奶子品牌跨茶饮赛道展现延展性。

2. 运营管理:下午茶市集等复合店型需建立跨品类质检标准,特别是烘焙与现制饮品的交叉污染防控。

3. 风险规避:警惕过度扩张品牌,优先引入Uniboba等新开门店存活率100%的优质项目,规避类似王子森林的闭店风险。

产业呈现多元化破局路径,商业模式创新值得深究。

1. 业态创新:K22通过“饮品+小吃”组合将坪效提升40%,茉酸奶“零售+现制”创造新消费场景,验证复合业态可行性。

2. 品牌分层:头部品牌建立价格带护城河,如GOOOLDEN锁定40元高端市场,与19元基础产品形成矩阵。

3. 政策启示:建议加强现制酸奶功能性宣称监管,Blueglass代餐产品需规范营养标识,同时出台小店多品类经营许可标准。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最近,主打鲜果酸奶的K22.草莓酸奶推出了“下午茶市集”,开卖薄饼、烤肠、土豆包等小吃美食。

这些原本属于街边摊的美食,竟出现在“奶茶店”里,K22.草莓酸奶这波操作,是想跨界“换道超车”,还是说现制酸奶赛道,真的“卷”不动了?

小吃低至1.9元起,现制酸奶店转型小吃档?

综合来看,“K22下午茶市集”可以理解为“K22.草莓酸奶”推出的的新店型或新品牌,两者最显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产品策略和装修风格两个方面。

在产品策略上,K22.草莓酸奶坚持极简主义理念,聚焦多款酸奶饮品,总的SKU约10款,饮品单价在18-19元之间;K22下午茶市集则在保留部分主力酸奶饮品的基础上,新增了小吃、甜品两大组合。

据招商人员介绍,K22下午茶市集主推两种门店模式。第一种模式以“酸奶、薄饼、烤肠和咖喱包”的组合为核心,所需店铺面积约为30平方米左右;第二种模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土豆包产品,因此需要多出相应的设备空间,门店面积则提升至约35平方米左右。

以K22下午茶市集邯郸万象店为例,该店以第二种门店模式为主打,从其大众点评披露的文字菜单,该店售卖单品已有超过30个SKU,其中酸奶饮品约9款,其余均为烘焙、小吃等。

薄饼、土豆包、蛋挞等多个系列产品都有数种口味可选。

例如“土豆包”系列,有黑松露菌菇、辣肉松墨鱼肠、新西兰奶酥芝士、车打紫米以及泰式咖喱大虾等多种风味,甜咸辣一应俱全;御师薄饼系列则包含鲜虾、红糖、梅干菜及原味四款。

在定价策略方面,K22下午茶市集的酸奶饮品与K22草莓酸奶的价格保持一致,而小吃和烘焙系列则强调性价比。

例如,烤肠5.9元/根,薄饼系列的定价介于1.9-5.9元之间,土豆包的价格位于12.8-13.9元区间,价格相对较高的挞皇系列,其单个最高售价也控制在16.8元以内。

在装修风格上,K22.草莓酸奶与K22下午茶市集也有明显的差异。

K22.草莓酸奶以鲜明的玫红色作为主视觉元素,整体形象偏年轻时尚;而K22下午茶市集则走的是“复古潮流”路线,通过暖黄色灯光、怀旧海报与老式招牌等设计元素,营造出“老街集市”的消费场景。

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K22下午茶市集已经在廊坊、朔州、温州等城市开出了约6家门店。

现制酸奶玩家,集体下场卷“副业”

K22.草莓酸奶并不是唯一一个开始探索“副业”的现制酸奶品牌。在赛道整体的竞争压力下,不少头部品牌都在探索新的增长曲线。

回过头来看,前几年,现制酸奶从小众品类一路成长为“香饽饽”。2023年,这一赛道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公开披露的融资事件约5起,其中包括多笔千万元级乃至上亿元规模的融资。

在资本推动下,品牌们也趁势扩张,茉酸奶、Blueglass Yogurt、Salud.欧洲冻酸奶等老牌迅速崛起,王子森林·现酿酸奶、Gala Yogurt加乐酸奶等品牌接连入局,奈雪的茶、喜茶、茶百道等20余个茶饮品牌也相继推出了现制酸奶产品,进一步推高了现制酸奶的热度。

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现制酸奶门店总数已突破2.3万家。

然而,随着老牌选手加速扩张、新玩家持续涌入,以及茶饮品牌的跨界抢食,现制酸奶热度走高的同时,也出现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等挑战。

现制酸奶品牌的产品结构多为“水果+酸奶”的组合,例如芒果酸奶奶昔、草莓酸奶奶昔、牛油果酸奶奶昔等,组成形式较为单一,产品相似度也较高,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

近两年,酸奶品牌的扩张步伐明显在放缓。

界面新闻曾报道,Blueglass Yogurt在2021年获得融资后,曾计划在三年内将门店数量扩展至1000家。然而,根据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该品牌实际运营的门店仅维持在200家左右,扩张进度明显低于预期。

王子森林·现酿酸奶自2023年融资后计划于当年年底开出100家门店,然而红餐大数据显示,自2024年以来,王子森林·现酿酸奶新开门店不足10家,而关闭的门店却超过30家,呈现出明显的收缩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其官方公众号已于2023年12月25日停更。

面对市场变化,一些品牌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例如茉酸奶在今年4月推出了全新店型——牧场奶仓店,通过“饮品+零售”的复合业态挖掘增长点。牧场奶仓的产品线包括烘焙与现制酸奶两大系列,烘焙系列涵盖了酸奶贝果、酸奶麻吉和牧场严选三大类,其中酸奶贝果系列售价22元,包括双重莓莓、鲜芒抹茶、草莓黑金等口味;现制酸奶方面则包括现制冷萃酸奶、冷萃酸奶芭菲杯系列和轻酸奶系列产品,定价在16-32元之间。

酸奶罐罐则在2025年6月完成品牌升级,从单一的“酸奶奶昔”扩展为全品类的“现制低温酸奶”矩阵,在门店增加了酸奶零售品,比如以当下大热的“干噎酸奶”为切入口,推出了粉红芭乐冷萃酸奶、脆脆薄荷冷萃酸奶等产品,还推出了酸奶大福等甜品。

Blueglass Yogurt则通过新品升级,发力代餐市场,推出多款符合健康饮食趋势的功能性消费场景下的酸奶产品。

此外,打造子品牌也成为不少企业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手段。

例如,茉酸奶依托已有的供应链优势,在去年推出了高端酸奶碗品牌“GOOOLDEN”,主打希腊酸奶碗,单碗售价在38元到42元之间。

同年12月,茉酸奶再次推出新品牌“Uniboba优尼波巴”,主打鲜牛乳基底饮品,如黑糖丸奶茶、牛乳咸法酪等,定价在16元至22元之间。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Uniboba优尼波巴”已在上海、杭州、武汉等地开出了60余家门店。

总之,在现制酸奶赛道上,各品牌通过产品创新、模式变革和品牌分层等多种方式努力打破传统边界,积极寻找新的增长机会,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注:文/红餐编辑部,文章来源:红餐网(公众号ID:hongcan18),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红餐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