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百万级大召回后:充电宝行业如何避免一场“三聚氰胺式危机”?| 超品洞察

王昱 2025/07/17 16:20
王昱 2025/07/17 16:20

邦小白快读

重点信息:此次充电宝召回事件涉及罗马仕、安克等主流品牌,召回数量超120万台,民航局已禁止携带无CCC认证或被召回型号产品乘坐航班。

1.实操建议:用户可通过订单凭证参与绿联、闪极等品牌的“以旧换新”活动;安克提供拍照自动识别召回批次功能,可通过物流寄回产品。

2.风险规避:消费者需检查充电宝是否有CCC认证,避免携带被封存品牌(如安普瑞斯电芯)的产品乘机。不在召回批次但使用相关电芯的充电宝,建议通过企业客服渠道主动咨询处理方案。

品牌安全体系升级:安克创新终止与安普瑞斯合作,引入ATL等高端电芯供应商,建立电池安全委员会和独立检测实验室;品胜推动供应商签署安全承诺协议,启动半固态电芯研发。

消费趋势转变:消费者从关注价格/外观转向安全性,安克计划在营销中强化电池安全优势,行业需引导用户建立“全生命周期性价比”认知。

供应链管理变革:头部企业要求供应商回传生产过程数据,品胜实施“高温循环测试+漏液检测”等6项新质检流程,安克实现批次级产品追溯。

政策风险提示:市场监管总局暂停/撤销超5000张3C证书,新国标将新增电压/温度监测要求,CCC认证将动态监测全生命周期。

合作机会:绿联/闪极推出50%折扣以旧换新,品胜启动存量产品回收计划,可与物流企业合作优化召回返厂流程。

市场需求变化:消费者倾向选择ATL/赣锋/力神等认证电芯品牌,安克42%召回率显示用户对安全服务响应度高,建议备货时优先考虑配备防爆袋等安全保障措施的产品。

生产标准升级:需配套电芯材料成分分析能力,头部企业要求生产数据全回传;品胜新规要求结构设计优化需识别所有人为主导风险。

设备投资方向:漏液检测设备、高温循环测试设备、电芯追溯系统成新刚需,安克实验室已具备正负极材料拆解分析能力。

商业机会:ATL/赣锋/亿纬锂能等替代安普瑞斯的电芯需求激增,防爆袋定制服务(安克单此项投入超千万)存在供应链缺口。

技术解决方案:可提供电芯一码溯源系统(安克预测未来将强制植入),动态3C认证监测平台,电池材料成分快速检测设备。

行业痛点:78%中小厂商缺乏电芯深度检测能力,安普瑞斯事件暴露供应链“黑盒管理”漏洞,需第三方质检服务填补。

趋势洞察:新国标将要求移动电源具备设备间通信功能,企业急需兼容新规的软硬件升级方案。2024年半固态电池技术或成差异化竞争点。

运营管理调整:需下架无CCC认证产品,建立召回产品自动识别机制(如安克拍照识别技术)。京东自营店保留涉事品牌配件销售需风险提示。

招商策略:优先引入配备独立检测实验室的品牌(如安克/品胜),要求商家公示电芯供应商及3C认证状态。

风险规避:参考罗马仕旗舰店闭店案例,制定危机事件快速响应机制,对库存中涉及安普瑞斯电芯商品进行强制冻结。

产业监管启示:现行3C认证存在原料变更监管盲区,安克建议推行“动态全周期监测”模式,工信部新规拟建立关键材料追溯体系。

商业模式变革:行业从性能竞赛转向安全竞争,品胜通过6个月电芯循环测试建立新门槛,安克组建跨部门安全委员会重塑决策流程。

政策建议:需加强跨国认证标准统一(解决国际航班携带问题),建立电芯供应商黑名单制度,推动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供应链审查。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灭火”之后,修复市场信心,将是一项长期工程。

文丨王昱

编辑丨何洋

【亿邦原创】过去一个月多里,充电宝行业经历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巨大震荡。

对企业来说,是焦灼、忙碌、忧心、阵痛的一段时光;而对消费者来说,则是“被机场安检扣下”、“不知手里产品要不要扔”、“不知该买哪个牌子”的烦恼与困惑。

事情导火索是6月中上旬“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的话题冲上热搜,紧接着罗马仕(Romoss)官方致歉、召回。另一家充电宝品牌安克(Anker)也主动发布召回公告。随后,民航局通知,禁止旅客携带无CCC认证标识及被召回型号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而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7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已暂停充电宝相关企业3C证书5269张,撤销了343张。包括小米、绿联、倍思、品胜、酷态科等一众主流品牌都涉及其中。

罗马仕、安克召回的产品,问题均指向锂电池供货商安普瑞斯。其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可能导致产品在多次充放电使用后存在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目前,安普瑞斯拥有的74张CCC证书,均被认证机构暂停或撤销。无锡市市场监管局也依规对其生产的锂电池产品全部封存。

相关机构的调查仍在进行中。而面对此次创下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史上最大规模安全召回纪录(合计召回超过120万台充电宝)的大事件,企业们也正经历着一次“大考”——不仅关乎自身的发展,也关乎整个移动电源行业的进化。

01

充电宝企业们的“救火”与“防火”

作为曾深受业内认可的老牌巨头,安普瑞斯巅峰时期一度在充电宝电芯领域占据接近90%的庞大份额。由它烧起的“大火”也殃及了几乎整个充电宝行业:从源头厂商到终端消费者、从品牌企业到监管部门,各方都卷入了这场燎原之灾。

当“安全可靠”从营销话术骤然变为生死红线,不管是否涉及到此次召回事件,所以充电宝企业都无法对此视而不见:有人焦头烂额、忙于“救火”,试图收拾残局、重整旗鼓;亦有人未雨绸缪,提前部署,悄然筑起新的“防火墙”。

其中,处于风口浪尖的两家大厂——罗马仕与安克创新,既是本次“芯灾”的最大受害者,也是最早响应危机的“排头兵”。

图源:罗马仕与安克创新官方微博

6月16日,罗马仕开始召回22个批次、共计491745台已售产品,与此同时,开始下架部分充电宝产品。7月7日,事态进一步升级后,其在京东、淘宝、拼多多的官方旗舰店集体关闭,仅剩下京东自营店、抖音官方店及部分第三方店铺销售数据线等配件产品。

其最新声明指出,公司已进行战略调整,保证运营团队主要成员在岗,将所有可用资源优先投入到用户权益保障中。

安克创新的“救火”压力也很大。由于海外业务规模更大,其召回范围覆盖全球:6月13日,宣布在美召回115万台充电宝;6月20日,国内公告披露共召回7个型号的712964件产品。两起召回累计超186万台。

除了召回、下架所有相关产品,安克创新还积极同消费者、物流企业、仓储服务商等各方沟通,系统性消弭产品安全隐患。“目前的召回率大约有42%,我们正在非常有序、高效地推进召回工作,从提交召回申请到拿到相对应的权益约2-7天。”安克创新相关负责人向亿邦动力表示。

与此同时,受波及程度较浅、仅个别型号被撤销CCC认证的企业,也推出了针对性的“以旧换新”措施。比如,绿联发布公告,2023年8月1日后在线上购买无CCC标识充电宝的用户,凭订单购买新充电宝可享50%折扣;闪极称,2024年8月1日前购买其品牌任意移动电源的用户,凭证可半价换购10000mAh新品一台。

而在“扑火救急”之外,各大主流品牌也被迫重整电池安全防线,落实重筛供应商、内部自我审查等措施,力求从源头堵住风险。

风暴之后,更换问题供应商是行业共识。多家头部企业已宣布对现有电芯供应商进行更为严苛的资质审核与性能抽检,同时,淘汰存在质量隐患的供应商。

例如,安克创新当机立断,终止了与安普瑞斯的合作,并新签署了跟ATL这类信誉良好的高端电芯制造商的合作协议。同时,其对现有供应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现在,我们不仅要求供应商出具最后的成品电芯性能测试结果,还要求他们把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大数据都回传给我们,以便及时进行监控分析,杜绝任何质量隐患。”安克创新强调。

品胜、绿联、倍思等品牌也表示,在售充电宝均不再使用安普瑞斯电芯,已将电芯供应商转为ATL、赣锋、力神、亿纬锂能等可靠大厂。

另一方面,针对供应链的新一轮自查自纠,也在不少企业当中如火如荼地展开。

品胜相关负责人向亿邦动力表示,尽管其现售产品并未使用任何来自安普瑞斯的原料,但仍高度重视内部排查工作。据介绍,自3月20日首个充电宝飞机失火事件发生以来,品胜便对此保持高度警觉,旋即于3月25日组建了应急专案小组,主抓产品质量、深入排查供应链隐患,并全面提升采购与生产交付环节的安全防线和管控力度。

在供应链管理层面,品胜不仅对每家供应商的电芯进行抽样,对比分析其材料成分,同时还开始核查供应商的来料记录,并推动签署更严格的安全承诺协议。

而在生产工艺上,由公司质量团队牵头,品胜重新梳理并制定了充电宝生产的标准工艺。“我们从优化结构设计入手,旨在识别并规避生产过程中所有的人为风险因素,采取‘随线跟线’的方式,做到生产一款排查一款、排查一款优化一款的闭环管理。”品胜集团品质总监张章透露。

关于电池材料的安全挑战,张章坦言,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具备“易受外力干扰”的固有缺陷。对此痼疾,品胜已经启动半固态电芯研发项目,探索安全性更高的新型材料。

02

重审行业发展:

供应链管理、产品安检制度迎来蝶变

溯及本次行业震荡的根源,长期宽松、缺乏约束力的合规认证制度或许难辞其咎。

2024年8月以前,我国并未对移动电源内的锂电池推行过任何强制性认证要求。直至去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规定,未获得CCC认证的产品将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用于任何其他形式的商业流通,才为市场筑起了一道准入门槛。

然而,在实际执行层面,电芯合规的行业图景则更为复杂。

此前,行业通行做法是:充电宝企业选定电芯供应商后,由后者提交样品,并配套提供CCC证书与检测报告。具备一定技术实力的头部厂商会进行内部复测,在确认合格后,再从谨慎的小批量试产逐步过渡至大规模采购。

然而,即便具备基础内测能力的头部企业,大多也缺乏深度拆解电芯、剖析材料成分的技术储备与专业设备,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能力更是几乎为零。在粗放的来料管理模式下,其质量控制仅系于上游的一纸证书,安全性高度依赖供应商的合规自律。

经历此次“芯灾”,整个产业链被迫重新审视合规制度。业界普遍预期,一场覆盖全链路,尤其是电芯材料溯源与产品全生命周期跟踪的监管升级已箭在弦上。

作为最重要的“防火墙”,监管部门对此进行了快速响应。从开展全面调查到强化全链条抽检,从提高CCC认证门槛到国家标准精细化,一系列硬核举措直指原料、生产、流通等各环节。

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就《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制订计划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细化了“过充电、针刺、挤压、热滥用”等安全试验要求,并将对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及关键生产工艺提出新规范。

7月15日,央视新闻进一步披露了新规细节:除上述要求外,还将新增对电池电压、温度等安全信息的监测能力,并考虑引入容量与电压智能调节、设备间交互通信等功能,同时评估移动电源老化后的安全性。

对此,安克创新表示,“相应标准加严、检查比例加大,利于消费者对充电宝安全性形成更高认知。未来,我们相信行业会回归有序发展、高质量增长的正轨”。

此外,安克创新还向亿邦动力透露了其对充电宝监管制度调整的几项远期预测:一是供应商植入可溯源系统,实现电芯“一码溯源”;二是CCC认证从“静态准入”转向“动态全周期监测”;三是国内认证标准与国际主流标准接轨,以满足用户跨国飞行携带充电宝的需求。

在政策外部倒逼与企业自我革新的双重推动下,各大头部厂商正纷纷加码供应链治理。

“我们已全面完善电芯来料质检体系。”张章表示。当前,品胜对每批电芯至少提前6个月进行循环测试,严格通过验证后,方进行小批量交付,并实施长期功能监测,以杜绝问题电芯大规模流入消费市场的风险。

“此外,为全面覆盖生产交付及日常使用中的潜在风险,品胜拟定增加‘高温循环’测试项目,并引入漏液检测设备,层层设防,做到防患未然。”他补充道。

安克创新也试图建立起更完善的电池安全管理体系。据悉,目前,其已经组建了一个数十人的、横跨多部门的“电池安全委员会”,专职负责电池供应商审查、新品审批及市场产品风险评估。在此基础上,还升级了产品追溯系统,通过序列号和生产数据的精准匹配,即可实现批次级产品追踪。

另外,安克创新斥资搭建了独立的电芯检测实验室,除了进行常规的电芯性能测试外,更能深入分析其关键材料成分,如正极、负极和隔膜,突破了既往质检的“黑盒困境”。

03

化解信任危机

需要更大、更长期的投入

从企业视角转向消费者视角,充电宝的安全性正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拷问。一系列安全事故不仅影响了涉事企业的声誉,也激起了市场对整个品类的质疑和退却。

安全性,这一曾被部分企业忽视的底层要素,如今正以最尖锐的方式动摇着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消费者对充电宝本身产生了恐慌情绪——从60元的“低配”到300元的“高级货”,无论档次高低,几乎所有主流品牌都在此次中招。

不少消费者在社媒上自嘲为“充电宝难民”——“不在召回批次但不敢用的充电宝该怎么处理”、“不知道可以用什么充电宝了”等问题层出不穷。甚至有人诘问:“当年国产奶粉行业的‘三聚氰胺时刻’,如今难道要在充电宝行业重现吗?”

可以说,如何挽回市场信心、重建“可靠性心智”,已然转变为充电宝产业复苏必须逾越的一道关隘。而且,这将是一场持之以恒的战略投资——赎回信任绝非一日之功。

“我们当下能做的就是真诚地处理好召回工作。”安克创新方面指出。为此,其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包括紧急部署数百名客服人员,连夜上线产品识别程序——用户拍照即可自动判别是否属于召回批次,专门定制防爆袋并承担其寄回物流等。据悉,仅定制防爆袋这一单项成本已投入超千万元,尚未计入产品损失、销毁费用及用户补偿等各种成本。

除此以外,安克创新还表示,更长期的措施就是持续加大投入,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与电池安全管理体系,并不断交付更高品质的、技术更领先的、更安全可靠的产品,放到更长的时间里去建立品牌信任与用户口碑。

“现在品胜正着手启动一个以旧换新方案。”谈及安抚消费者情绪,张章表示,品胜愿尽己之力,并呼吁同行友商共同行动,回收市面上存量的老旧充电宝,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降低此次事件的负面影响。

从行业发展角度而言,充电宝企业的竞争逻辑或许也从此迎来捩转:后危机时代,左右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关键标尺,或许不再是价格、外观、性能的优先——过往行业内卷多聚焦于性能参数与外观设计的较量,但经此一役,最底层的产品安全与可靠性将跃升为至关重要的竞争维度。各大品牌面向消费者的传播策略与市场教育工作,预计也将围绕这个重点实现方向性调整。

以安克为例,其表示,未来在品牌营销中将更着力于传递其在电池安全方面的优势,比如,向消费者详细阐释其保障性举措。

与此同时,行业也需要引导消费者建立更科学的充电宝消费认知,重新定义“性价比”概念。在白热化竞争下,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陷入低价竞争的怪圈,不断压缩成本,导致供应链管控松懈、质量标准参差不齐等行业隐患,这绝不是大家乐意看到的。

“应当教育消费者,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重新评估产品价值,而非单纯追求价格。”有业内人士指出,“与其追逐不可持续的低价,不如在价格与耐用性、可靠性之间找到更合理的平衡点。”

文章来源:亿邦动力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