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一个倒闭品牌 靠卖标成了抖音女装第一

沥金 2025/07/18 08:30
沥金 2025/07/18 08:30

邦小白快读

重点信息:一个倒闭品牌通过卖标成为抖音女装第一,揭示了贴牌商业模式的利弊和品牌信任消耗的本质。

1. 拉夏贝尔的兴衰史:从万店扩张到破产清算,直营模式过重、库存管理失控、错失电商红利是致命问题

2. 贴牌经济暴利逻辑:品牌授权模式省去生产风险,但会导致质量失控(如南极人毛利率从90%暴跌到14%)

3. 消费者警示:市面所谓品牌正品可能是贴牌产品,需警惕低价清仓噱头和品质陷阱

品牌管理启示:品牌价值建立与维护的关键要素。

1. 扩张风险管控:拉夏贝尔9448家直营店导致利润无法覆盖成本,说明规模化需匹配管理模式

2. 库存周转方法论:400天周转周期揭示供应链数字化必要性,可参考ZARA柔性供应链经验

3. 电商化教训:淘宝崛起期的布局缺失,提醒品牌需建立全渠道运营体系

4. 品牌授权边界:贴牌虽能短期套现,但会透支品牌信用(南极人案例证明恢复口碑困难)

经营策略参考:风险规避与机会把握要点。

1. 抄底机会:破产品牌授权产品可利用消费者情怀快速获客(如拉夏贝尔618借势清库存)

2. 渠道选择:抖音平台存在近300家拉夏贝尔授权店,显示内容电商对新品牌的友好生态

3. 风险预警:同品牌授权商过多易引发价格战(南极人授权超1.3万家终端导致利润摊薄)

4. 运营启示:需建立店铺分级体系,避免直营店与授权店内耗(参考南极人转型自营的困境)

代工转型机遇:贴牌生产模式的操作要义。

1. 入局门槛:无需自主研发设计,但需具备柔性生产能力匹配多SKU需求

2. 选品策略:优先选择有历史积淀的品牌(如拉夏贝尔法式设计基因),借助品牌溢价获取订单

3. 质量控制:南极人质量投诉案例警示需平衡成本与品控,防止品牌方后期清退

4. 风险对冲:建立多品牌代工体系,避免单个品牌授权终止导致产能闲置

解决方案切入点: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痛点的商机。

1. 库存管理系统开发:针对拉夏贝尔式库存周转难题,可提供智能补货算法+SaaS工具

2. 渠道管控系统:帮助品牌方建立授权商管理体系,防止价格体系混乱

3. 质检云服务:搭建第三方品控平台,解决贴牌产品质量信任危机

4. 直播代运营:承接南极人式品牌自营转型需求,提供抖音全案运营服务

平台治理方向:贴牌经济的平台级解决方案。

1. 品牌认证体系:建立官方授权标识(如抖音可推出「品牌直营」蓝标认证)

2. 价格保护机制:同类商品设置最低限价,防止授权商恶性竞争

3. 流量分配规则:向有质检认证的商品倾斜流量,倒逼商家提升品质

4. 风险预警系统:监控同品牌店铺数量,及时提示市场饱和度(参考拉夏贝尔300家店数据)

学术研究视角:品牌资产货币化的深层次矛盾。

1. 产权制度思考:商标授权使用年限与频次是否应设法规限制

2. 消费者权益课题: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品牌授权披露的条款

3. 经济模型创新:构建品牌信用透支的量化评估模型(参考南极人毛利率变化曲线)

4. 管理学启示:验证乔布斯品牌理论——用户体验总和不可分割的商业定律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一个倒闭的品牌,靠卖标成为了抖音女装行业第一。

这次618,创造辉煌的除了常客韩束、泡泡玛特外,死去的白月光拉夏贝尔,竟然也重新回到了消费者视线当中。

抖音搜拉夏贝尔,正在售卖该品牌服装的小店近300家,涉及女装、童装、内衣类等多个类目,甚至还有男装

不知情的消费者以为,拉夏贝尔的商业版图在这几年急速扩张。

谁能想到,真正的拉夏贝尔早在2021年便破产清算,现在市场上不过全是“菀菀类卿”,标是一样的,但实际彼此之前没有任何关联。

为啥简单靠着一个商标,这些无名无分的贴牌商家可以做大做强?

卖标买标,难道是门潜在的大生意?

眼看它起高楼

眼看它楼塌了

成立于1998年的拉夏贝尔,吃上了中国服装线下市场最好吃的蛋糕。

彼时,线下女装店的风格模式固化,拉夏贝尔的法式浪漫品牌调性,为其在市场上迅速打开知名度。

2003年非典过后,更是乘上报复性消费之风,销售额顺利突破1亿元大关,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拉夏贝尔开启了直营扩展之路,一路顺风顺水。

2014年,拉夏贝尔而在港交所上市;2017年,拉夏贝尔登陆上交所,成为国内首家两地上市的服装企业;同年线下门店规模不断扩张,数量更是达到了9448家,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可是仅一年,这个看似坚不可摧的服装第一品牌便轰然倒塌。

2019年一年,拉夏贝尔关停5000家门店;2021年,受疫情影响,库存爆仓、资不抵债、破产清算,一连串噩耗接踵而至。

原因何在?

其一,店开太多,管不过来。

巅峰时期近万家门店,却还坚持直营模式,把所有风险通通揽自己身上,店铺利润勉强覆盖租金和人力成本,每家店产出效率低得可怜。

其二,库存周转有大问题。

同时给近万家门店供货,且又没有数字化管理系统,门店补货、调货等流程缓慢,必然会导致大量库存积压。

2014年到2018年,拉夏贝尔门店库存率从13.27亿提升至24.34亿,周转天数高达400天,这明显无法符合快时尚的品牌要求。

2020年,拉夏贝尔为清理库存,全线女装低价甩卖,且减少上新频次,库存是减少了20亿,但品牌定位、定价、形象等均一落千丈。

其三,错失互联网红利。

为了上市计划,将重心全盘放在线下门店扩张上,忽略了发展电商模块。

门店急速扩张之时,淘宝正发展得如日中天,新消费习惯开始培养;流量开始从线下转到线上,消费者们不再爱逛街,而是爱上了互联网兴趣消费。

跟不上时代的拉夏贝尔,倒闭也只是时间问题。

卖标为生

走“南极人”老路

2020年,拉夏贝尔开始卖品牌。

卖品牌,意思就是把品牌授权给各类供应商和经销商,自己获取一笔品牌使用费用,对方则自行负责生产和销售。

而这些第一批购买商标的商家们也很快吃到了红利:2021年拉夏贝尔破产清算,反而成为了他们各种低价大甩卖的噱头,吸引不知情的消费者哄抢。

其实拉夏贝尔不是卖标的第一个,耳熟能详的南极人从2008年就开始做起了贴牌生意。

贴牌生意简直是0成本暴利,企业不再需要承担生产成本和库存风险,只需要收钱即可。

南极人一开始也狠狠大捞一笔,授权了一大批生产商、经销商,甚至凭借贴牌生意成功在2015年于A股上市,市值一路上涨。

但授权的商家越多,风险越大。

2021年,南极人授权了上游供应商1839家、下游经销商10311家,终端店铺13258家。

一方面,贴牌商家们大多持薄利多销的策略,不断压缩产品价格和成本,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供应商之间撞型,开始互相抢占市场,长久以往产品品质下滑。

近些年,南极人频频因质量问题被投诉,口碑一落千丈,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后,南极人品牌也从2020年的毛利率90%以上,到2024年毛利率下滑到14%。

贴牌生意不好做了,南极人只能开始自救转型。

2023年,南极人开启品牌自营之路,一边清退贴牌商家,一边聚焦抖音直播带货。

但这条路并没有那么顺利:市面上仍有大批此前授权的贴牌商家们在售卖低价南极人,消费者也很难直观分辨出直营店和授权商之间的区别。

南极人的品牌形象修复似乎还遥遥无期。

所以说,贴牌生意看似赚到了很多钱,但其实它是建立在品牌价值消耗之上,而这条路往往是不可逆的。

不过至少对拉夏贝尔来说,品牌都破产了,不可逆又如何,能捞一点是一点。

卖品牌资产

其实是在消耗信任

卖品牌躺赚一笔急救资金,显然是陷入瓶颈的品牌首选。

如今市场竞争加剧,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常见,许多耳熟能详的品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断臂求生。

拉夏贝尔、飞利浦、南极人、恒源祥、同仁堂...

短时间对买卖双方肯定是有好处的:卖家靠这些资金重新拥抱增长,买家靠这个品牌快速打开市场。

但这终究也只能是短期套现之法,长期使用并不可取。

一个品牌之所以能够成为可批量贩卖的产品,恰恰是因为在它经营生产售卖的几十年里,在消费者心中积累了值得信任的口碑。

所以卖掉品牌,就是在消耗、甚至透支自己曾经积累的信任,长此以往品牌价值不断被稀释,又得从头开始。

其实真相就像乔布斯重返苹果时说过的那样,品牌不是贴在产品上的标签,而是用户心中体验的总和。

当你开始决定卖掉它的时候,也许你其实已经接受了放弃消费者,忘记了做品牌的初心。

注:文/沥金,文章来源:沥金,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沥金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