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加载中

当货拉拉面临 AI 转型 该如何做大数据存储?

白鸽 2025/07/10 15:50
白鸽 2025/07/10 15:50

邦小白快读

货拉拉将40PB+数据迁移到腾讯云,采用混合云架构提升稳定性,实现0故障迁移

1. 腾讯云Data Platform解决方案,通过对象存储COS和元数据加速器,使货运报表产出提前40分钟,任务提速10%。

2. 迁移策略分多步骤:双云对比数据、封网验收、链路切换,确保数据准确性。

应对AI时代数据爆炸,提出分桶专项优化方案

1. 将大数据与AI训练数据分存不同COS桶,缓解带宽压力,单模型迁移带宽下降8%。

2. 采用GooseFS数据加速器,Tbps级吞吐性能提升10倍,训练数据按需调度。

数据万象解决非结构化数据处理难题

1. Data Engine实现图片压缩、水印处理等标准化操作,提升访问效率。

2. MetaInsight支持自然语言检索和以图搜图,减少70%人工标注时间。

货拉拉与腾讯云的深度合作展现品牌技术实力

1. 混合云架构实现99%数据云存储,灾备系统Kirk保障核心数据安全,展示品牌数据治理能力。

2. AI客服和ChatBI等新业务落地,体现品牌智能化转型的前瞻布局。

消费趋势与用户行为洞察

1. 非结构化数据年增几PB,用户上传图片/音视频需求激增,需存储端预处理能力。

2. MetaInsight以文搜图功能匹配电商需求,提升用户商品检索体验。

产品研发中的存储技术应用

1. GooseFS元数据加速技术支撑AI模型训练,减少数据调用延时。

2. COS Data Lake支持跨云训练,实现“一份数据多地训练”的研发协同。

数据迁移风险应对方案

1. 自研Kirk系统实现PB级数据灾备,解决勒索/机房灾难风险。

2. 元初平台7天内误删数据100%召回,提供容错保障。

AI转型的市场机会点

1. 腾讯云GooseFS加速器可提升10倍大模型训练效率,建议接入合作。

2. 数据万象处理工具节省70%标注成本,适合图像电商卖家应用。

政策与成本优化建议

1. COS存储成本较自建降低30%,建议评估多云存储方案。

2. 分桶存储策略减少带宽争抢,保障传统业务稳定性。

生产数据管理优化方案

1. 腾讯云COS支持亿级文件管理,吞吐性能达GBps级别,适合高并发生产场景。

2. GooseFS本地磁盘调度技术提升生产数据调用速度10倍。

数字化转型启示

1. 混合云架构实现99%云化率,保留关键自建系统平衡控制权。

2. 灾备体系设计模板:7天快速恢复+全链路灾备双机制。

商机与合作方向

1. 数据万象工具包实现图片自动压缩/水印处理,优化生产流程。

2. 分桶存储模式可延伸应用于不同生产线数据隔离。

行业技术演进趋势

1. 存储平台向量化能力成为标配,支持非结构化数据语义检索。

2. 计算存储融合架构兴起,Data Engine实现存储端预处理。

客户痛点解决方案

1. COS分桶策略解决AI/大数据带宽冲突问题。

2. GooseFS通过数据本地化调度实现10倍吞吐提升。

新兴服务机会点

1. MetaInsight智能检索服务可打包为SaaS产品。

2. 跨云数据训练方案(COS+GooseFS)可作为独立解决方案。

平台运营优化方向

1. 混合云架构管理经验:99%云化+核心自建系统组合模式。

2. 带宽分配策略:按业务类型划分存储桶隔离资源。

招商与生态建设

1. 腾讯云Data Platform提供迁移验收工具链,可集成第三方服务。

2. COS年增长几PB的扩容能力,支持大规模企业入驻。

风险控制要点

1. 必须建立元数据多层防护机制(如7天误删防护)。

2. PB级灾备系统为平台必备基础设施。

产业技术演进观察

1. 存储架构从数据仓库转向智能引擎,集成计算能力成新趋势。

2. 非结构化数据处理需求倒逼存储平台向量化能力建设。

政策建议

1. 应建立混合云架构行业标准,规范数据迁移流程。

2. 需制定AI训练数据存储规范,明确分桶治理方案。

学术研究价值点

1. GooseFS元数据加速技术实现千亿级规模管理,算法创新值得研究。

2. Kirk灾备系统的全链路灾备模型设计方法论。

{{loading ? '正在重新生成' : '重新生成'}}

返回默认

我是 品牌商 卖家 工厂 服务商 平台商 研究者 帮我再读一遍。

当月活千万的APP面临AI转型,该怎么做数据存储?

2013年成立于大湾区的货运物流App货拉拉,目前所积累的数据量已达40PB+,在整个行业中属于中等规模,“我们现在数据量增速也非常快,每一年还会增加几PB。”货拉拉大数据专家章啸说道。

如此庞大数据量,需要一个既能够稳定、安全,又能够提高读写能力的数据存储设施。

“自建的稳定性跟云的稳定性相比,还是差一些。”章啸说道,“所以我们现在基本99%的数据都存储在云上,不过也保留了一些自建的基础设施,属于自建+云服务的混合架构体系。”

混合架构增加了管理难度,所以找到一朵适合自己业务的云,更加关键。

一年多前,货拉拉将40PB+数据,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云上迁移,最终迁移目的地,是腾讯云。

用章啸的话说,这次迁移可谓是“开着飞机换引擎”,但最终结果是好的,0故障完成了40PB+的大数据基建搬迁。

数据迁移一年后,依托腾讯云Data Platform数据平台解决方案,货拉拉实现货运报表产出提前40分钟,让任务提速10%。

而这离不开腾讯云Data Platform数据平台解决方案旗下的两个拳头产品:对象存储COS、元数据加速器Metadata Accelerator。

随着AI大模型时代的到来,货拉拉也在积极拥抱AI,但又面临着新的难题——AI大模型所需要的海量数据频繁访问,拉低了整个数据访问的速度。

那么,AI大模型时代,货拉拉该如何面对海量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挑战?这也是所有面临AI转型的公司们,共同的难题。

40PB+数据的云上迁移

开着飞机换引擎

12年时间积攒的数据量,货拉拉将其一次全部迁移到了腾讯云存储系统架构中,如此大规模的数据迁移,挑战相当大。

业内皆知,企业积累的海量数据,就是一座尚未被挖掘的“金矿”,数据不光要存起来,更重要的还要能用,才能够真正发挥数据的价值。

但往往在使用数据的过程中,一方面存在着数据误删、数据勒索、机房灾难等导致核心数据丢失的情况,另一方面,海量且持续增长的视频、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也面临着存储成本增加、传统存储架构响应慢,难以满足企业实时调用等需求。

事实上,当前货拉拉业务规模已经达到超亿级文件数量规模,在此规模下,数据存储需要保障数据可靠性满足不丢失需求的同时,还需要实现业务高可用,满足任务执行期间业务不受损。

针对这些问题,货拉拉已经形成了自建+混合云服务的大数据存储架构。

在其大数据存储架构中,底层接入层是采集用户数据层,将数据采集之后针对不同时效性要求,会经过批处理和流处理等方式,写入到在线存储或提供给业务使用。

其中,批计算主要是处理永久存储在存储系统中的数据,流计算则处理实时生成的数据,“批处理的部分我们是部署在腾讯云上,其他的板块则在其他云上。”章啸说道。

另外,针对数据灾备可能出现的核心数据丢失问题,货拉拉打造了两套体系化的数据灾备架构:

一是元初-元数据管理平台,针对七天内被误删的数据,能够通过多层防护,快速恢复数据;

二是自研灾备系统Kirk,针对数据勒索和机房灾难,可实现PB级数据灾备,并全链路灾备;

基于这两套系统的能力,货拉拉可以实现数据误删的100%召回,核心数据100%灾备。

“随着我们与腾讯云的深入合作,最终决定将整个40PB+规模数据都迁移到了腾讯云上。”章啸说道,“腾讯云Data Platform数据平台解决方案能够提供多种能力和服务,不过我们现阶段主要使用了底层存储和元数据加速能力。”

据章啸介绍,整个数据迁移大概分为几个步骤:

首先是基于Kirk系统和数据离线开发平台做数据迁移和任务迁移,会同时在两朵云中跑任务,跑完之后会自动进行数据对比,防止数据出错。对比的结果完成后给到业务做验收。

当整个数据验收能持续验收成功,会对整个开发平台做封网,在当天把整个链路跑完后,再次对比数据准确性,确保准确之后,再将所有系统全部切换,从而完成整个云的迁移。

“我们将数据迁移过来一年多,目前没有出现由于COS这种存储所导致的问题,真正做到了0故障率,整体的建立过程也非常平稳。”章啸说道。

AI时代数据大爆炸

存储的难题怎么解?

企业面临AI业务的转型,带来了许多对数据的新需求。

最近两年,货拉拉落地了许多新的AI业务板块。

“我们现在AI业务主要有ChatBI、AI客服等相关的内容,在AI方面目前跟腾讯合作的很深入。”章啸说道。

AI应用在进行模型训练时,对数据的调用需要有高吞吐、低延时。

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AI数据和传统大数据混合。

“我们的数据都在腾讯云上,现在存在一些模型训练的任务,会把整个桶的下行带宽持续拉满,这样会对我们整个离线链路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章啸说道。

企业传统业务的大数据存储计算需要高稳定性,而AI大模型的数据训练却需要高吞吐、大带宽,两个数据存储需求相互抢占资源,又该如何在一个系统架构中实现共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也跟腾讯交流分享了几次,最后提出了分桶而治,专项优化的解决方案。”章啸说道,基于腾讯云对象存储COS,是在底层做了两个存储集群,即COS桶1和COS桶2:

COS桶1,专做大数据存储,上层支撑整个大数据市场相关业务;

COS桶2,则写入专做AI大模型训练的数据,上层对应整个AI项目;

基于此,“存储层按照应用拆分不同桶,仅迁移单个模型下行带宽下降8%。”章啸说道,“不过,我们也明显感受到AI业务对带宽吞吐的诉求要比大数据大的多,后续也会逐步把AI业务通过这样的方式迁移过来,再进行专项优化。”

在底层COS存储设立两个桶,虽然缓解了大数据和AI大模型数据在使用时对带宽需求的压力,但AI大模型数据存储桶自身,也仍面临着需要非常高的带宽吞吐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货拉拉正与腾讯云基于数据加速器GooseFS进行探索。

据介绍,腾讯云数据湖存储GooseFS可支持Tbps级吞吐、千亿级元数据规模、单链接速度轻松达到GBps级别,相比于行业内百兆级规模提升10倍,大模型分发效率10倍跃升。

而实现数据高速调用的背后,GooseFS主要是通过对数据的亲和力调度能力,将数据调度到跟计算相关节点更近的本地磁盘上,提供Tbps级的吞吐性能。

“我们用起来体验感最好的,就是GooseFS的元数据加速能力。”章啸坦言。

最后,针对跨云的问题,章啸也表示,目前基于COS的模式进行训练,可以实现按需配置,“数据将持久化存储在COS Data Lake中,训练数据按需通过GooseFS拉取到云上或者IDC计算端,做到一份Dataset,多地训练。”

可以看到,COS作为云存储底座,为货拉拉40PB+的数据提供统一存储池,能够提供安全稳定的数据存储能力,在大幅度提升系统可用性、可靠性等性能的同时,也还可以大幅降低存储成本。

而GooseFS则提供元数据的数据缓存加速服务,能够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和训练对高性能存储的需求,帮助货拉拉落地AI应用业务。

数据万象助力企业

释放数据价值

随着企业非结构化数据不断增长,带来了AI识别难,处理速度慢等新难题。

为了让数据的价值能够释放,需要在存储端就开始做预处理。

而腾讯云数据万象,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解决这一问题。数据万象,主要包含两个功能,一个是数据管理Metalnsight,一个是数据处理Data Engine。

Data Engine,就是数据处理,把计算下沉到存储端,提供大量标准化的图片、音视频的处理能力。比如小红书用户上传图片,它能在数据层就把图片进行压缩+裁剪+上水印,在图片质量不受损的情况,提升图片访问性能,保护知识产权

MetaInsight,通过智能检索能力为客户提供一种高效的数据管理服务,它能让用户使用自然语言快速检索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图片、音视频等)。比如网盘、手机相册中的“以文搜图”,之前找照片只能按时间一张张找,现在可以输入关键字直接搜到。

举个例子,在电商商品搜索中,基于MetaInsight的以图搜图功能,用户在上传商品图片后,系统通过特征提取与索引库中的商品图进行相似度对比,快速返回同款或相似款商品信息,解决传统关键词检索的局限性。

而在AI大模型训练场景中,MetaInsight可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智能预分类,通过语义检索(如输入“雨天”“行人穿行”)快速筛选特定场景数据。相比人工标注,该方案能减少70%以上的预处理时间,同时支持跨模态检索(如图像+文本描述),帮助企业在数据清洗阶段高效构建高质量训练集。

“因为非结构化数据的日益增长,云存储平台一定要有向量化的能力。”章啸说道,“数据万象CI,就可以很好的提升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管控。”

可以看到,AI大模型时代,存储不再是之前只做数据的仓库,而是结合一系列数据处理和计算的能力,成为了数据加速运转的新引擎。

注:文/白鸽,文章来源:光锥智能(公众号ID:guangzhui-tech),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邦动力立场。

文章来源:光锥智能

广告
微信
朋友圈

这么好看,分享一下?

朋友圈 分享

APP内打开

+1
+1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新浪微博 QQ空间
关闭
收藏成功
发送
/140 0